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本文是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华文教育和缅甸和形势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育杂志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教育杂志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刘立伟 祝湘辉

(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最近十年,缅甸华文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缅甸华文教育发展呈现可喜变化.调查发现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三教”问题得以改善,面临的国内外整体形势利于进一步发展.然而华文教育繁荣的背后还存在问题,各华校应在加强协会监管的基础上以质量立校,通过选择积极的发展模式解决华校的合法地位问题,进一步巩固华文教育的地位.

[关键词] 缅甸;华文教育;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H 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5-0117-03

[基金项目] 云南省社科基金“桥头堡建设中扩大云南省缅甸留学生规模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JQ1203)

[作者简介] 刘立伟,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留学生教育管理、跨文化交际.祝湘辉,云南大学缅甸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缅甸研究、东南亚研究.

缅甸的华文教育几经风雨,历经沧桑.从1904年缅甸华侨创办第一所正规华校——中华义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缅甸的华文教育就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先后经历了50年代的、60年代的黑暗、70年代的停滞、80年代的低迷、90年代的复苏[1],最终迎来了21世纪初的蓬勃发展.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专门针对缅甸的华文教育研究相对较少,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出现.研究内容主要对缅甸华文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问题等探讨和分析[2][3].

最近十年,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迅猛.这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也得益于缅甸由军人政府向政府的转型,在化道路上逐渐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教育发展的鼓励和扶持.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缅甸华文教育又处于何种形势、经历怎样变化和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华侨大学的贾益民校长认为,目前对华文教育现状的研究缺乏基本的数据,削弱了华文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性[4].为了使研究的问题更具科学性,收集到更多的基本数据和一手资料,课题组从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先后四次赴缅甸对以仰光为代表的缅南地区,以曼德勒、腊戌、东枝为代表的缅北地区,以及以木姐、老街、大其力为代表的边境地区开展了田野调查,拜访了仰光的孔子课堂和云南海外文化教育中心缅甸中心,采访了侨界领袖、华校校长、外派教师、学生家长和在校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近十年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发现其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5].

一、华文教育的主要变化

(一)华校投资主体和办学目的的变化

1.传统华校的投资主体和办学目的.20世纪60年代受奈温军政府排华政策的影响,缅甸华文教育一度进入低谷.华文教育的复苏是从缅北华人开办佛经学校开始的[3].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缅甸的华文学校主体是佛经学校,代表有孔教学校和缅甸明德文教会[6]38,最初的办学主体是宗教团体.90年代以来,同乡会逐渐成为办学的主体.例如,1993年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在曼德勒开办了福庆语言电脑学校;2002年福建同乡总会在仰光创办了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2003年由各侨团共同创办的东方语与商业中心;2013年云南同乡会兴办的以培养华文师资为主的云华师范学院.

这些华校的办学经费以董/理事会筹款和社会捐赠为主,以收取学费为辅,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还实行学费减免,甚至生活扶持,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属于非盈利社会办学性质.学校的管理大多由董/理事会成员分担,主要目的是传承中国文化,满足当地普通华人家庭子女对华文学习和未来就业的需求[7].

2.新型华校的投资主体和办学目的.2006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华文学校开始在缅北华文重镇曼德勒出现.投资的主体不再是侨团组织,而是社会贤达、商界精英以股份认筹的形式共同出资买地建校,代表学校有:曼德勒昌华国际学院(2006年)、曼德勒新世纪国际高级学校(2010年).此外,在腊戌、大其力等地类似的股份制学校正在筹建.这些学校办学条件一流,电脑、多媒体、艺体设施齐全,且聘请专业的人士管理学校,教师大多来自中国大陆,收费是一般华校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办学以盈利为目的,定位于满足部分富有家庭子女对华文教育的需求[7].仰光地区情况略有不同,2006年后新建的华文学校大多以个人投资为主,如王朝杰创办的金光学院(2006)和白玲玲兴办的天才汉语学苑(2007),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办学目的仍以满足华裔子女学习汉语言的需要为主[8].

(二)华文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变化

课题组在云南海外文化教育中心缅甸中心的帮助下,收集并整理了缅北地区101所主要华校的基本数据.从统计数字来看,这些华校在校生达58,309人,教师数量为1,798人,其中腊戌地区的在校生人数和教师数量最多,分别为30,202人和859人,其次是曼德勒地区为9,100人和341人.与范宏伟博士统计数据相比[3],华校的数量和在校教师人数明显增加,例如在曼德勒规模办学的华校数量由2005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5所.华文教育的办学层次也由原来的小学到高中拓展到现在的幼稚园到师范专科教育,形成幼稚园到大专的系统华文教育体系,与大陆教育顺利对接.缅甸华文教育办学条件,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也不难看出缅北地区华校在校生人数呈下滑之势.

尽管华校间意识形态的竞争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华校在办学和管理上“亲大陆”或“亲台湾”的色彩逐渐消退,但总的来说,“亲台湾”华校在学校数量和办学层次上相对滞后,在曼德勒和彬伍伦等地办学规模还出现明显萎缩;“亲大陆”华校发展相对顺利,新建华校大多与大陆联系密切.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大陆和台湾对缅甸华校执行不同的侨务政策所致.具体参见2005年和2014年缅北主要华校情况对照表.

(三)华校“三教”问题的新变化

“三教”问题主要是指与教师、教材和教法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三方面的问题被认定为教师缺乏,年龄偏大;教材单一,内容陈旧;教法传统,注重死记[2][3][6].然而随着中缅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加深,特别是在国家汉办以及中国政府各级侨办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虽然还存在,但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教师方面,新生力量充实队伍.目前华校教师培养还存在着自产自销、性别失衡、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但最近几年,有两股新的力量注入华文教师队伍:一股是中国籍教师,由华校自行聘请或由中国政府选派,另一股是到中国留学深造后毕业回国的青年教师.这种变化在曼德勒、边境地区的华校以及“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中尤为明显.这些教师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华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充实壮大了华校教师队伍.华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特点开始显现.

2.教材方面,大陆版教材越发普及.21世纪初以前,华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台湾“国立编译馆”编撰的繁体教材和新加坡版的教材.随着孔子课堂的建立,大陆版简体教材开始被为数不多的华校采用[3]73.目前出现了绝大多数华校同时使用台湾版和大陆版两种教材的局面.在统计到的缅北101所华校中,93%的华校同时使用两种版本的教材,还有6所华校只使用大陆版教材(2所学校还使用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国内学校保持同步).只使用台湾版教材的华校数量下降到了4所,办学规模较小.此外,国侨办在教材本土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4年组织国内一线教学专家对人教版1~9年级教材篇目和内容重组优化,最终形成更适合缅甸华校学生学习的教材体系,并于2015年春季开学前陆续免费发放到学生手中[9].

3.教法方面,以点带面有成效.中国政府“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措施较大地提升了华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3]74.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对缅甸华校教师培训加大力度,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1)每年中国高校教师都在曼德勒、腊戌和东枝等地区对在岗华校教师开展汉语函授教学;(2)国家汉办向华文教育相对集中的地区派遣驻校教师,这些驻校教师除对所在学校的教师理论培训和教法指导外,还送课到周边华校;(3)中国政府不定期组织华校教师和领导来中国,对他们进行教法理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培训[9][10].这些措施,以及中国籍教师的加入,使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好的教学方法在广大华校教师中得以普及,不少教师还通过函授、1+3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形式获得专业学位,华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二、华文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华文教育作为一种海外华人最初自发兴起的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承活动,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所在国家的语言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过去一个世纪缅甸华文教育的兴衰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缅甸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缅甸政府开始承认私立中小学

长期以来,缅甸军政府不承认私立学校的合法地位,华校作为一种中文补习学校的地位一直处于政府不公开承认,也不明确反对的默许状态.缅甸政府转型后,2011年12月4日颁布法令,允许开办私立中小学[6]93.法令的颁布虽然没有明确华文教育的合法地位,但让华校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即在早晚中文补习之间按照缅甸教育部的要求开展缅文学制教育,从而成为一所被政府认可的私立学校.法令的颁布使私立学校呈井喷状出现,也让华文教育在私立学校得到了发展,在仰光的一些国际学校,中文被纳入课程体系,作为外语开设成必修课,比如Horizon International School、Total International School[11].华文教育迎来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台湾对缅甸侨务政策逐渐转好

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曾得益于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对接.台湾大学提供优厚的奖助学金再加上课余可以打零工,这对家庭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的华裔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去台湾发展成为相当一部分缅甸华裔青年接受华文教育的动力所在.2006年以前,每年都有1000多名缅甸华校高中毕业生报考台湾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有250~270人.然而2007年台湾改变对缅甸的侨务政策,完全关闭对缅侨生的招生大门长达2年之久.2009年对缅甸招生政策有所放宽,但每年招收的名额只有50来个,不及2006年政策前的五分之一[12].最近一二年,台湾调整对缅甸侨务政策,海外联招名额逐年提高.在2015年联招会录取结果中,缅甸只有125人报名,却有118人上榜,除去缺考人数录取率高达100%[13].可见台湾对缅侨务政策回暖,缅甸华裔青年接受华文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积极性将再次激发.

(三)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

为支持和发展缅甸的华文教育,中国政府除了在教师培训与培养、教材编写与提供以及华裔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近几年还在华文/汉语教育组织机构设立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为加强协调,2010年8月,云南省侨办在曼德勒设立云南海外文化教育中心缅甸中心,通过中心的运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中国政府与各华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为扩大影响,自2009年起国侨办就在缅甸设立和重点扶持“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通过以点带面推进缅甸华文教育的全面发展,目前示范校已达12所[9];为打开局面,国家汉办的工作重点已由孔子课堂向孔子学院转移,2015年1月云南大学和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已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申报缅甸第一所孔子学院[14].这些措施为缅甸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缅甸华文教育存在的新问题

缅甸华文教育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局面,但其发展的背后依然有不少问题.除华校的地位问题、“三教”问题、生源问题等老问题外,还有新时期华文教育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值得各华校关注,反思,研究并加以解决.

在行业组织方面,目前缅甸各地的华校基本还处于一种无组织管理、无评价体系、无序竞争的三无状态.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十分有限,组织松散,各自为政,监管缺失.虽然2013年2月,由国侨办“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牵头成立了“缅北华文/汉语教学促进会”[15],但该组织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信息的传达和分享,不具备监督、评价、指导的功能.监管的缺失诱发了华校野蛮的发展,部分华校为了争夺生源,赢取家长口碑,对学生实行平时随便学、考前给重点、考后打高分的策略,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华文教育的质量将难以为继.

在学校管理方面,有些华校为了凸显办学特色,不顾缅甸国家的国情和民俗,完全照搬中国大陆学校的管理经验,比如在校内播放中国国歌,禁止学生穿拖鞋入校,以至于受访学生抱怨“天气热得没法说,希望穿鞋子进校的规定早日废除”.缅甸总统会见国际政要也是着笼基、穿拖鞋.还有些中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混淆“祖国”与“祖籍国”这两个概念,强化学生身份认同,过分强调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刻意凸出缅甸的落后与存在的问题.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要求和言行,容易成为缅甸当局阻碍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理由和借口,也容易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埋下祸根[7][9].这些问题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随着更多新型华校的建立,此类不顾国情求特色的做法应引起全体华校的重视.

在地位合法方面,目前华文教育还依然属于补习性质,游离在缅甸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可以预见今后不管缅甸哪个政党组建政府,其民族主义的政策不会改变[16],让一种与缅甸国民教育彻底脱节的教育体系广泛存在也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在缅甸政府转型的关键期,各华校应该认真思考学校如何才能地位合法,才能长久发展.是华校改制成缅文私立学校,把华文当作一门外语纳入缅甸的国民教育?还是华校建成双语(华文、缅文)或三语(华文、缅文和英文/泰文)学校,与缅甸国民教育接轨?或者在早晚华文补习的中间,再插入缅甸的国民教育,使华校地位合法化,建成华文+缅文+华文的教育模式?或者更激进一点,把华文学校建成全日制华文国际学校,不同于缅甸的国民教育但接受政府监管,学生的出口完全与国外的华校对接?这四种模式各有所长,华校应未雨绸缪争取早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

在发展前景方面,虽然缅甸华文教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大都与国家汉办、各级侨办的大力支持有关,但是华文教育发展前景也有不明朗的地方,必须靠全体华校由内到外,由下至上改变.目前华文教育大多重视语言教育,华校的在校生人数通常呈金字塔状,办学层次越高,人数越少.以大其力大华佛经学校为例,学前班就有7个班,每班平均人数在40人左右,到高二就变成1个班,人数只有22人.这表明当华文教育一旦与缅文、泰文或者英文教育冲突,它往往成为第二选择.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语言政策、学校发展模式、学生实际需求等多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华校管理者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本地教师待遇,以人才兴校,加强理科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华文教育的含金量,方能确保华文教育不被边缘化.

四、结论

总的来说,与10年前相比华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目标差异化,华文教育也由单纯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变为以华文为载体的系统知识学习,华校的内涵得以拓展,华文教育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三教”问题得以改善,大陆版教材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彰显缅华社会对中国教育的认同和华校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紧密,但在教材本土化、华校产业化、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等方面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新的时期华文教育所处的形势整体利于其发展,然而繁荣的背后问题也很突出,华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特色,以何种模式发展适应形势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全体华校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全体华人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缅甸华校才能迎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祖清.缅甸华人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林锡星.缅甸华文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J].东南亚研究,2003(03).

[3]范宏伟.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研究,2006(06).

[4]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

[5]贾益民.华文教育研究的重点与方向[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02).

[6]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民族大学,2012.

[7]笔者对曼德勒云南同乡会理事长尚鑫玺的访谈,缅甸曼德勒,2013.08.07

[8]笔者对仰光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董事长苏一新的访谈,缅甸仰光,2014.07.18

[9]笔者对云南海外文化教育中心缅甸中心主任唐建军的访谈,缅甸曼德勒,2014.07.11.

[10]笔者对国家汉办派遣至东枝东华学校任教教师袁春红的访谈,缅甸东枝,2014.07.15.

[11]笔者对仰光孔子课堂副校长江琦英的访谈,缅甸仰光,2014.07.18.

[12]叶星.解读缅甸华文学校的高中学历教育[OL]. (2012~05~07)[2014~04~05]

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2/05/07/24651.shtml

[13]笔者对曼德勒孔教学校东区高中部教务主任李祖淳的访谈,缅甸曼德勒,2015.07.10

[14]中国东盟传媒网.缅甸首家孔子学院拟落户曼德勒[OL].(2015~01~28)[2015~03~28]

http://www.china-asean-media.com/_d276751914.htm

[15]李祖清.缅甸华文教育发展状况介绍[OL].(2013~08~18) [2014~05~05]

http://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等于2699

[16]郝志刚.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J]. 东南亚研究,1997(04).

本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华文教育和缅甸和形势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与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黄方方(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摘 要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当前高……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逐渐消失,其在学习、交往、环境适应以及情绪和自我调节……多方面的心理困惑与问题日益突显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不当,这些问题将.

严晓鹏:让华文教育之花开满世界各地
结束了在学校的会议,严晓鹏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家里收拾行李 开学季事情繁多,让他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去休憩 因为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他又要再次踏上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那片他“深耕&rdquo.

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
摘 要中职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应当以美术课程为依托,在提高美育教学素材供给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创新使用美育教学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审美教育质量 关 键 词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