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现当代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本文是现当代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现当代文学和翻转和课堂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数据杂志有关大数据的论文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现当代文学论文

许妍

【摘 要】本文从大数据的使用、大数据的未来、大数据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开展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 “中国现当代文学” 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独立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LWH16-40).

作者简介:许妍,女,副教授,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教学.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转课堂和大数据的使用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6年创建了供全院师生使用的超星网络教学慕课平台,构建了开放式的人际网络,为教学监督者、教师、学生提供大数据,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给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规范的操作平台.“翻转课堂”一般而言指的是,学生课前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对学习的教学视频进行反馈、作业或讨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翻转课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上线,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原创短视频11个,电子书7本,课件计17章55节,35个[1],课程访问量逾4000人次,在线作业3次.

鉴于48课时所限,本课程其中现代文学部分34课时,当代文学部分12课时.该门课程翻转课堂基于12个“任务点”展开,其中11个视频全部是学生原创作品,内容是为修课学生朗诵经典诗歌拍摄的短视频,以及根据经典小说或剧作拍摄的短视频.还有1个任务点,要求学生通过超星链接阅读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并在平台课程讨论区发布该书的读书报告,当代文学部分课堂课时不足的问题,通过延伸到线上教学得以解决[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提交一份课程论文,只能跟批阅论文的老师对话,即使在课堂上公布,留给所有同学品评和讨论的时间也非常有限.但是今天的慕课技术必然改变这种交流模式,当某个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论文贴到讨论区,所有修课的学生都可以看到这篇论文,也可以看到老师的评语,并可以参与讨论.讨论区的作业高度透明,几乎不会给抄袭任何生存空间,能与之同步的只能是爱惜羽毛的学生,文字和图片创作可以呈几何指数传播,观点的竞争异常激烈,老师必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观点的竞争,不断实践平衡舆情的策略.

技术的进步,让学生的任何一份作业和老师的评语,成为所有学生观察和议论的资料,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在实时互动中产生信息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也让更多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爱惜羽毛,尽到努力,老师的知识量和变通也不断受到挑战.我们现在教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这使得课堂中的纸本教科书显得过时和落伍.

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会大量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拓展学生沟通的时空,老师的职能也从课堂授课者和作业批阅者转变为讨论组织者和数据研究员.传统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学生通过预习线上的课件就可以获取,课堂演变为讨论,知识点的展示逐渐变得没有必要,学生对知识点的看法和反馈成为未来课堂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数据的未来

虽然目前的慕课网站技术受到限制,大数据的使用范围也在争议和界定的过程中,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必然会出现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未来基于慕课网站提供的服务,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可以让老师通过大数据来观察学生的行为,例如1个学生在一个几分钟的视频中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何时按了暂停.文科教学强调阅读,当传统纸版书籍变身为电子书,老师可以了解到某个学生在哪本电子书的何处划了线,哪些章节被反复阅读,哪些段落被哪些学生做了批注,哪些章节无人问津,哪些学生阅读量最大等等问题.

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而言,阅读量是衡量修课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数,基于大数据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学生阅读的情况.该门课程推荐的书目大致分为文学理论书籍和经典文学作品两类,其中大量经典都有电子书可以获取,要求修课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来累计数据,任课教师可以从很多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调整课程计划.线上视频、线上作业、讨论区作业和电子书阅读、访问量等数据结合课堂表现,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更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也为教学监督者提供较全面的参考,数据影响结果是未来教育必然的趋势,也要求未来教育对每个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育的课堂以老师授业能力、知识结构、人格魅力等为核心要素,慕课和翻转课堂在这些方面并无太大不同,但其中有一个之前没有的要素,即是大数据.未来的课程,以对学生如何学的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任课老师可以洞悉每个修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得当,而且这种数据在每分每秒中产生.老师无法对大数据置若罔闻,设计教学要参考大数据,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预留不同的教学方案.我们现在教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这使得课堂中的纸本教科书显得过时和落伍.

当老师在视频播放中安排一次测验,并不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是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对文科课程而言,考察的是对客观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一定要能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但需要联系整个视频内容了解到有这些知识点.今天的文科教育和课堂如同过去一般,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已经显得落伍.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数据的负面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语言文学类的学科,课程宗旨包括情感交流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能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教师的观点必然受到自身经历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也是如此,文科课程中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对课堂秩序形成挑战.如何在多元价值的碰撞中实现课程宗旨,如何在透明的舆论环境中处理价值的冲突,对教师形成挑战.

考虑一下大数据技术应用必然带来的不利面,数据也可能对学生不利,大数据的累计,可能会产生误导,让人们普遍对价值重塑的人产生偏见,导致对这个学习者的不公平.人类的大脑习惯于记住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件,这就可能让一些不利于个人的数据成为对这个人未来也不利的污点.[3]教学评估者不一定能很好把握时间维度,容易对某个学习者过去的数据处理不当,忽略学习者后来的改变.

正视大数据的特点与人类大脑的机制,就要对教育者通过大数据对学习者做出的评价持有谨慎的态度.目前为止甚至未来,人类的判断依然可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理性的控制对结果只起到一部分影响,某些评价和判断可能更符合评价者的主观意愿,由此学生的发展潜质可能会受到影响.

大数据如果被用于预测,就不能回避预测的不确定性.如果招生和课程负责人使用大数据来作为参考,要考虑大数据的预测准确度.各种各样基于数据的分组教育,很有可能限制住学习者往其它学科发展的潜质,并给希望突破的学习者造成困扰,最终限制了学习者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共同面对一个更为严峻的课题,在相信数据预测的同时,如何反抗数据预测对很多可能性的限制?

当今的教育界传颂着一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对冲基金分析师帮助一个家庭成员辅导课程取得成功,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成员提高课业,写了很多程序生成习题,并用视频来进行教学,可汗学院从这个故事中诞生,可汗学院运作的核心就是大数据.未来的教育可以让任何地区的任何学生参与世界上最好教师的课程,而不直接生产在线课程教学内容的老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大数据可能会冲击学校和专业的排名,未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线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知名的课程链接,也可以制作原创性的视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业必需的各种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原创写作和讨论;教师可以回应业界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也可以公开回应学生的评论.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将为未来的教育和学生提供什么独具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网络教学平台[EB/OL].https://mooc1-2.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等于87137593&clazzid等于1876334&edit等于true.

[2]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网络教学平台[EB/OL].https://mooc1-2.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study?chapterId等于91239928&courseId等于87137593&clazzid等于1876334.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0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上文评论,此文是关于现当代文学和翻转和课堂方面的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现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题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

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新闻和实践以中国天气网为例
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据新闻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发展起来 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数据新闻以其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力以及易读友好的可视化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新闻传播界的关注和广泛应用 数.

大数据如何助推网络文学IP
摘要近年来网络文学IP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内容粗制滥造,虚高,缺乏系统开发 本文将大数据与IP开发相结合,从内容生产到产品链构建,借助数据的理性分析,精准定位,双管齐下,从而激发IP资.

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动向以《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为主的考察
一、“十九世纪创作方法”与文学经典化的主导标准  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持续性的文学景观 顾彬的“垃圾说”是引发这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 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