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艺术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情感艺术观和中国文论的相通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感艺术观和中国文论的相通,本文是关于艺术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和文论和中国文论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王论文情感读本杂志小福尔摩斯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笔者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对比托尔斯泰的情感艺术思想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内涵,进一步阐述文学艺术界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力图通过研究而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对于文学艺术理论界重新审视当前的艺术理论,思考艺术的本质及特征,构建现代中国文论体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托尔斯泰艺术论现代文学理论中国文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是19世纪沙皇俄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多,其中1898年完成的《艺术论》(部分中文译本译为《艺术是什么》)在世界文学艺术理论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作品思想鲜明,文辞犀利,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好的、重要的、真正的艺术等问题,是托尔斯泰毕生创作实践和思想感悟的结晶[1].该著作20世纪初期便已传人我国,其体现的核心思想被普遍认为与中国文论有着较大的相通性,但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界的影响确实微乎其微,其中缘由不免令人深思.

一、苏俄、欧美及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界对《艺术论》反应的巨大差异

中国文艺思想,特别是现代文艺思想受俄国和前苏联影响巨大,作为俄国文学界一代文豪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文学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造诣极高,其文学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艺术论》这部著作中.《艺术论》主要针对什么是好的、重要的、真正的艺术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探究,认为其本质实为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传达.东西方各个时期的文艺理论均对此著作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这部著作在20世纪初就已经传人我国,各种中文译本种类繁多,但是其体现的思想却对我国文学艺术理论,特别是现代文学艺术理论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1828年《艺术论》完稿后,在当时的俄国及欧美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国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大都针对这部著作表达了自身认同或反对的观点.如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撰文极力否定《艺术论》关于宗教论述,但同时也对艺术应当为人民的观点高度赞扬,他认为艺术应当像托尔斯泰所阐述的反对形式主义、颓废主义和神秘论.罗曼·罗兰也表达了对托尔斯泰思想的认可,认为其思想具有真理性,认为托尔斯泰是像贝多芬一样的伟人,但同时也对托尔斯泰关于法国艺术的论断表示了遗憾,认为托尔斯泰作出的评价是因为其对情况的不够了解和受到了部分那颓废作家作品的影响[2].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艺术论》也是推崇备至,他认为这部论著只有真正对艺术精通的人,才能够深刻体会其中内涵和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当然,也有部分学者专家对《艺术论》和托尔斯泰表达的思想嗤之以鼻,并对此予以粗暴的谴责.部分极端的学者公然指责托尔斯泰是艺术和美学的破坏者,认为其思想古老而陈旧,甚至对托尔斯泰本人进行嘲笑,认为其就像是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是永远都不会获得胜利的,其理论是不会得到任何理论家关注与研究的.虽然针对这部著作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托尔斯泰及其《艺术论》在当时的俄国和欧美各国的文学艺术理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广大理论学家的思考[3].

令人十分不解的是,《艺术论》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流传至我国,但在历代文艺理论或是美学教材、史料中都很少被提及,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特别是现代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似乎未产生些许的影响.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1963年所著的《西方美学史》被公认为是我国文学艺术理论界最具权威的著作.此著作设立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同时期的别林斯基的观点,但对于托尔斯泰及其《艺术论》,只是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章节~带而过,篇幅还不足半页纸[4].之后文学艺术理论界两部比较重要的著作《西方美学史教程》(作者:李醒尘)和《简明西方文论史》(作者:李思孝)均未提及托尔斯泰及其《艺术论》.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胡经之教授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在理论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作者李寿福认为,托尔斯泰的《艺术论》内容复杂,立论虽然真诚却荒唐可笑,内容中充满着基督教的教义,认为托尔斯泰本人有着矛盾的世界观和偏激的艺术观,其艺术见解十分狭隘,同时对资产阶级贵族艺术充满偏见.《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文学艺术理论界对于托尔斯泰《艺术论》的主流观点,也解释了为何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界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中国文论体现的缘情情感艺术观

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其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描述内心情感的诗歌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诗歌要求情感的主客观统一,特别注重内心情怀与客观世界的交流,往往喜欢通过对现实物境的刻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感受,也特别注重内心感怀在作品中的比重.这种传统的表达和创作方式与托尔斯泰《艺术论》中关于情感表达的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相通或是相融之处.

我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对《尚书·尧典》表述的“以诗明志、以诗言情”的表达方式颇为赞赏,认为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传达,是中国诗歌的脉络与纲领.作为传统文学主体的抒情诗歌,应当将人们内心“壮志”和“情怀”充分表达出来,正如《诗大序》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而“壮志”与“情怀”从本质上讲含义是统一的,我国历代诗词歌赋都采纳、沿袭和发展了这种思想,并在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来[5].《文赋》曾明确提出诗歌应当发乎情,发乎心,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实质就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又如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阐明的“情应当以物迁,辞应当以情发”的主张,实质也是在说明诗词的内容应当是内心真实感情面对外来事物的感受的表达,同时内心情怀与客观事物也存在着相互影响,这也是古代中国文论中关于物感来源的重要表述,正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怀与壮志不可能无所来源,正如树有根、水有源.

因此,不带有任何感彩的文学艺术是不可能存在.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等俊美的自然风景本身毫无感情可言,但是对此进行描述的文学艺术著作却倾注和寄托了作者们的内心真实情感.同时,带有丰富感彩的著作使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深受感染,引发内心的强烈共鸣.这种心境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这种情与景的融会贯通,真正达到了中国古代向往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人生总有酸甜苦辣,在中国文论看来,把人们内心的感情与情怀从人的内心充分表达出来,与世间万物充分的沟通,这就是文学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说人具有七情六欲原本就是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而造成的,人类在现实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很多诗词如岳武穆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等等就饱含了作者热血报国却无可奈何的壮志与情怀,同时也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由此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现实生活决定了内心情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从创作理论来看,内心情感支撑着作者创作的全过程.

新时期的中国作家对国外新颖、超前的文学艺术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同时,也充分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最为核心的缘情情感艺术价值观,对情感与情怀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义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些作品其实就是以内心真实感触为基本,反映了时代的共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就做出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独特论断.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现代文学的创始人鲁迅先生也提出创作需要赋予感情,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其实是以自己为主人公,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引起时代和人民的共鸣,丰富社会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他对作家的即兴创作极为认可,认为作品就应该是作家真实情感自发的流露,而非刻意矫揉造作、无病[6].著名作家巴金也提倡文学艺术作品要“说真事、讲真话”,并通过自身的生活工作经历验证作品不能没有情感,不能没有生活,正如其所言,正是其生活中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才成就了其《家》、《春》、《秋》等多部小说[7].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高度热情和美好的向往,并引发人民对善良、健康、道德等等的思考[8].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健吾先生提出了印象主义观点,十分赞同人们接受的理论并不一定非得是理性的、科学的,带有丰富情感的信息与理论也同样值得接受和欣赏.

综上所述,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中阐述的文学艺术理论在中国遇冷, 或许与其自身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托尔斯泰以19 世纪末期农民的眼光作为审视文学艺术优劣的标准,甚至发展到对自己作品的否定,确实存在一定的狭隘,并引发了很多非议,但金子终究不应该被埋没,其理论中关于内心情感与文学艺术创作关系的论述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学艺术创作者们也都认识到了内心情感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这种认识和托尔斯泰对于文学艺术应当赋予感情的论断是一致的,将情感赋予文学艺术作品的论断在古代及近现代中国文艺史中有着深刻的理论根基.从中国文论的角度而言,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界对托尔斯泰文学艺术理论应当进行必要的研究,这对于文学艺术理论界重新审视文学艺术的本质,构建全新的理论体系,推动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俄] 列夫? 托尔斯泰, 丰陈宝译. 艺术论[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47).

[2][ 法] 罗曼? 罗兰, 杨国章译. 托尔斯泰—一封未发表的信[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4).

[3] 张闻天. 托尔斯泰的艺术观[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55).

[4] 郎擎霄. 托尔斯泰生平及其学说[M]. 上海: 大东书局出版社,2016:(39).

[5] 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10).

[6] 李春林. 鲁迅与托尔斯泰文艺思想之比较[J]. 鲁迅研究月刊,2015(8):21.

[7] 巴金. 巴金选集[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16).

[8]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219).

(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中)

言而总之,此文为一篇适合列夫托尔斯泰和文论和中国文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艺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托马斯沃尔夫《远和近》解读
摘要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远和近中,叙述了一位火车司机的精神“悲旅”,通过他的所见、所思、所遇和所感,在对比和反差中,凸显出了这场悲剧的精神实质 同时借助于象征和隐.

一个人,一座城托尔斯泰墓园拜谒记
文图王超杰“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你去哪里,就表明你的心性是怎样的 我宁愿相信,我与图拉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是有缘的 前世我们仅仅是擦肩而过,只因我500.

托尔斯泰的婚姻,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同 ”这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著名的一句话 但不幸的是,这位世界文豪的家庭生活正是这&ldq.

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论托尔斯泰的艺术理念和文学批评(上)
在欧洲,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显示出要实现各党派和各种族的联合 我们时代最宽广的心灵就是托尔斯泰的心灵 在他的心中,我们,一切民族和一切阶级的人是彼此相爱的 谁像我们一样,享受过这博大的爱的强烈欢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