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关于新型农业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新型农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该文是关于新型农业类本科论文怎么写与农业和主体和体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新型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农业机械期刊农业期刊农业期刊有哪些

苏 强

(六安市裕安区委党校,安徽六安 237000)

[摘 要] 近年来,裕安区因势利导,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但实践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六安裕安.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52-02

2016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裕安作为农业大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一些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1 裕安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裕安区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经营方式灵活、辐射带动明显,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1 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发展.立足裕安实际,区委、区政府科学编制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发展政策,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优质粮油、茶叶、林果、蔬菜、油茶、园艺苗木、特色养殖等产业.打造了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皋尧土鸡等优质品牌,初步形成了独山、石婆店、西河口等乡镇的茶叶发展经济带、固镇镇的皖西白鹅羽绒产业带等.  

1.2 完善扶持政策支持发展.为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裕安区出台了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如: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500亩以上的给予30-60元/亩的财政奖补.市农委每年给我区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个左右,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示范家庭农场3-4个,并安排各类经营主体免费培训等.区财政每年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打捆支持等方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1.3 创新土地流转促进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各地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全区耕地流转26.3万亩,2015年仍在上升.耕地流转大部分流转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承接流转土地的主力军,占流转总面积的6成以上.2014年我区农林牧渔总产值58.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5元,与上年同比增加12.5%.2014年全区粮食总产实现稳定增长,并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

1.4 搞好指导服务提升发展.截止2015年6月底,全区除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农机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外,已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17个、农业机械和技术服务组织61个、水利服务组织1个、土地流转服务组织4个.积极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利益联结机制,制定示范合作社评选办法,积极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活动.

2 裕安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的制约及障碍

尽管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看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总量不多、规模不大、效益不稳、后劲不足”等方面.

2.1 从农村土地流转来看.一是部分农户存在“三不”: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害怕“失地失权”,不愿意流转;我区农村人多地少,土地流转每亩在500-800元之间,对农户收入影响较小,不值得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农民顾虑重重,不敢于流转.二是规模经营主体存在“三难”:涉及农户多,集中连片流转难;流转期限普遍偏短,经营主体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导致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难;矛盾纠纷协调难.三是政府引导存在“三个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政策引导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土地抛荒或季节性抛荒;流转服务不到位,土地流转不畅,少数农户法律意识淡漠,随意性大,流转方与流入方不能有效对接.

2.2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一是机耕路条件差.特别是我区岗区乡镇的农田几乎没有机耕路,使得农业机械“进村进不了田”,即使购置了农业装备却也只能“望田兴叹”.二是水利条件差.很多乡镇的塘口、堰坝、水库等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有的乡镇渠道出现只能灌不能排或只能排不能灌的现象,下雨则涝,未雨则旱.三是耕地质量差.田间污染加重,取土恢复不到位,有的种粮大户只注重当前利益,有机肥用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中低产田有增无减,实现增产的难度加大.

2.3 从资金和财政扶持来看.一是金融支持不完善.目前,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在外经商返乡的成功人士和有一定经济头脑的本土农民,经济实力有限.银行虽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但主要是3-5万元的小额贷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新安镇的裕虎家庭农场,去年遭遇水灾、雪灾两次自然灾害,急需资金,后经多方协调,找多人担保才获得30万贷款,但利息较高,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二是财政补贴不侧重.财政支持的四项农业补贴,除农机具购置补贴与购买农机挂钩外,其它粮补、种补、农资综合补贴,都是直接补贴农户,合作社得到的甚少.三是项目资金不整合.在农业项目的实施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了一定的优先安排,让他们承担粮食高产创建、“菜蓝子”工程、六安瓜片优质茶园示范基地等农业项目的实施工作,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但是由于农业项目总量有限,且大多不突出重点,实行“普惠制”政策,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迫切需求.四是保险理赔不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水平低.一是保险补助标准低.二是地方特色产业如水产、蔬菜等,属地方政府配套性保险,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制约.如2014年顺河镇的永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受两次水灾,损失较大,农业保险公司实地查灾后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理赔.

2.4 从科技、人才支撑来看.一是技术人员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特别是乡镇农业管理服务站,经2002年机构改革以来几乎未进新人员,现有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分布严重不合理.裕安区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茶产业的主产区,年茶叶产量约3600吨,产值约3.52亿元,但全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仅有9人.每年新进的“三支一扶”人员中涉农专业的少之又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缺少人才支撑.二是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难以形成合力.目前,我区涉及农技推广的单位有农委、畜牧局、水产局、农机局、蔬茧局、林业局等,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多家推广机构,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应不上,也使乡镇农业管理服务站难以适从.三是从事农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农业从业人员大多是留守妇女和50—70岁之间的老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低,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传统农业方式根深蒂固.合作社理事长和家庭农场主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现代管理经验不足,经营理念落后.

2.5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来看.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整体呈现经营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辐射面不广的态势.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低.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收益分配等制度,合作社成立2-3年后就处于松散状态.甚至个别合作社办社目的动机不纯,主要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套取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因而出现了少数有组织无合作的“空壳社”、“家庭社”等.三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组织程度低.目前很多种养销大户、家庭农场主要以种养结合型的家庭农场模式为主,而每一项规模都不大,经营还停留在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管理上,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3 裕安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从裕安的实际情况看,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以土地要素的流动重组为重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六安市“十三五”规划,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谷一带”建设,重点打造南部山区优质茶叶为主的农林特产基地;重点打造沿淠以优质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皖西白鹅为主的畜禽养殖业,积极引进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强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我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把裕安打造成合肥经济圈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3.2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一是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二是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赋予村级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探索由农户将承包土地统一向村委会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四是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中心和区、乡、村服务网络,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仲裁、评估等服务.

3.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加强内部从业人员培训,使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扩大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整合培训资金和资源,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完善农民职业培训宽进严出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机制.二是外部技术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扎根农村、投身农业,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金融服务、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使他们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3.4 合力破难融资瓶颈.一是加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准确掌握耕地面积和四至边界,尽快建立农村资源评估权威机构,满足农民物权抵押贷款的要求.二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降低贷款门槛.接受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担保,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四是开辟民间融资渠道,推动民间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如六安市供销社创办的“资金互助社”成效明显.

3.5 发展壮大经营主体.一是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增加现代农业专项发展资金,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农业保险、道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贴和奖励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帮扶.二是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一批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另外,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合作社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商贸经营模式.三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实施路、田、水、沟、渠、林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耕地改良、土地整理、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平整土地,推进集中连片经营.平整土地涉及到承包地块调整,应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有序推进.

3.6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格局.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综合服务电商平台,及时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数据.以完备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来弥补农业经营者自身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以网络化服务来组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商贸、科技、国土、气象等部门都应结合自身特点,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信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贸易等服务.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措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及时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加快技术更新力度.建议区政府在招聘“三支一扶”人员时重点招聘农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允许和支持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理交流调配.四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标准.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生产有记录、出场有证明、产品有标识、信息可查询、流通可追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本文点评:该文是关于经典新型农业专业范文可作为农业和主体和体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型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
摘要 该文主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读《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国务院5 月31 日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这是一份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文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 日接受记者采访,全面解读了这份意见 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

建设国有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路
吴家政(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摘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建设,促进农场增效、职工增收,保障国有农场社会和谐稳定,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建设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