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话语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把握好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维度和辩证关系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话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把握好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维度和辩证关系,该文是话语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维度和辩证关系和话语有关论文范文.

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李 琪

编者按:今年3月下旬,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举办“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小型学术研讨会,邀请沪上哲学社会科学界著名学者姜义华、赵修义、李琪、刘靖北、熊月之、鲁品越、马拥军等就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相关重要问题发表见解.5月17日,在北京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值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掀起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热潮之时,本刊将上述7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摘 要发表,期待对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乃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所助益.

(一)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大背景

我们现在讲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应该说是基于当前的大历史、大进程、大实践来讲的,这是一个大背景.前两年主要探讨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或学术话语体系怎么来构建的问题.对这个理论或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关键要做好整合和扬弃.这是由于建国初期我们受苏联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话语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又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然后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这就是说不管承认或不承认,建国以后我们就有理论或学术话语体系了,但这里面有很多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问题.现在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可以说这30多年的实践就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胼手胝足、创榛辟莽,以30多年的不懈奋斗和探索,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这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数千年历史、50多个民族的超大国家发生的历史巨变,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在这个伟大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不断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样的大历史、大背景为我们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和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发达国家中很多人都认为中国问题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问题”,想听中国故事.也有很多人会有种种不适应、种种拒斥.“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记得1988年我到美国加州大学长堤分校进修,他们给我们讲管理学ABC,其实我们都很熟悉,自己也多年从事这方面的教研.后来跟他们讨论,说是知道我们都懂,但还是要花许多时间讲最基础的东西.说到底就是看不起你!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从反向激励我们中国人要自信、自强,要敢于应对,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不能陷入他们预设好的话语体系框架中,我们既要借用其某些范畴,又不能深陷其窠臼.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在面对全球化共同问题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大量“本土化”问题,绝对化地照搬依然拥有话语主导权的西方学术文本概念来阐释这些问题,就会感到南辕北辙、文不对题.毕竟是“中西不同域”,西方注重“竞”,中国注重“合”;西方注重“分”,中国注重“集”;西方注重“力”,中国注重“理”,等等.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仅靠单纯引进或照搬西方学术概念和理论话语体系,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既不能对中国的实践进行正确的、有深度的解析,更不能指导未来的发展.因此,由中国学术界来完成这一使命,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势在必行,又是当务之急.

(二)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六个维度

对于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问题,首先要尊重一个前提,亦即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借其义而用之,抑或在“通古今之变”之后紧接着加一个“融中外之长”,庶几更为周详.依据这一前提,从“天(可理解为‘自然’‘时势’)与人、今与古、中与外”六个维度进行精细、缜密的整合思考,我们就能较理性、客观地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 美国学者费雷德里克·詹姆逊写了一本《重读资本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译版),讲到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不仅仅是论述经济学的问题,他还想解决一个“哲学和再现”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主要是从学术的概念体系上阐析,而“再现”的问题主要是注重话语表达.他从马克思对资本发展的逻辑分析这个问题出发,指出马克思试图从一种全球市场统一性的大时空视角来表达全球资本主义这一复杂的整体现象,一切根据商品这么一个细微、实际的单元和现象,“创造出一个概念不断运动的文本,把资本的每一个新的特征转变成一个问题,把每一种新揭示出来的特点转变成有待解决的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对变易中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逻辑框架和话语体系.我国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提及“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实际上从明清开始,这股注重考察实际、考察民间的东西之风气就已经兴起了.上述这些,对我们现在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还是颇有裨益的.

(三)把握好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辩证关系

一是把握好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倘若用一个逻辑关系链来阐述的话,本人认为,中国学术的内涵是中国道理,中国道理的内涵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内涵是中国价值.中国价值的学术表达和观念再现,即中国的价值观.从严格意义上来解析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可作如此归纳:核心价值观是“魂”,中国现实是“体”,历史传统文化是“基”,世界文明元素是“用”.前两者为内涵,后两者为外延.“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二是把握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不仅仅是理论宣传的话语,除了与我们现在的道路、实践、制度相适应的理论话语内涵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作为基础层面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这一名称太长了,可以简称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概念比较明确,其背景指向性、针对性也比较强,亦可视之为一种哲学的“再现”.基础研究是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根本,以研究“形而上”、研究“道”为主,属于抽象问题范畴;应用研究是学术话语体系的繁花硕果,以研究“形而下”、研究“器”为主,属于具象问题范畴.推进途径应是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同步建设,学理研究与策论研究同步推进,线上论坛与线下论坛(O2O)同步发展.

我们应力求达到一个高的境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这就是“中道”主线,当代中国的安身立命之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将包括古代的、国外的多重文明元素辩证地统一、交融、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话语体系.概括而言之,这种辩证关系的“再现”是:“中道”主线,古今结合,学贯中西、文理相融.

(作者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本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维度和辩证关系和话语方面的话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认知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
认知传播,是当下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学科,可它研究的却是古老的话题 说它年轻,是因为近几年认知传播的独特性才被多国学者认同,开始朝着显学方向演进 在我国,2014年首次举办全国性认知传播学术年会,成立相.

当代新闻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国三大文化资源
【摘要】中国新闻话语体系的建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具有发展的功能,对于让世界新闻话语体系了解中国的新闻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现代中国新闻话语体.

经学化诗学: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简评刘运好先生新著《魏晋经学和诗学》
历时九年、久久为功、殚精竭虑、数度增删,刘运好先生新著魏晋经学与诗学(全三编)终于面世了!这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洋洋百万言的学术著作,系刘运好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经学与诗学关.

话语体系中同志概念的历史流变
“同志”成为话语体系中经常使用的称谓,经历了一个比对选择的过程 与“同学”“同胞”相较,它内涵着朋友情谊基础上的深入探寻、寻找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