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少年相关论文如何写 与《春江花月夜》: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少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春江花月夜》: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该文是关于少年类论文范文跟《春江花月夜》和青春少年和清新歌唱类论文范文.

少年论文参考文献:

少年论文参考文献 花火杂志中华少年杂志少年文艺杂志少年大世界杂志

摘 要:《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致,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面对明月大江,诗人因彻悟了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的真谛,而深情歌颂生命;诗人借助思妇和游子的思念,讴歌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这是一首唱给自然、生命、爱情的青春之歌.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自然;生命;爱情

张若虚所处的时期正是诗坛由六朝宫体向初唐的过渡,他跳出宫廷内容的窠臼,把五言短诗改成七言长篇歌行,运用流转自如的优美语言,营造如梦如画的意境,表现更加宽广的社会生活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一洗梁陈以来的雕红琢翠、堆砌辞藻的绮靡脂粉,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春江花月夜》脱颖而出,如一支青荷挺立水面,清新怡人,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

“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的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2].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里,诗人热情地赞美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和生命的意义,讴歌爱情.作品充满着少年的情怀,青春的色彩,是一首虽伤感仍昂扬的青春之歌.

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王国维认为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3] 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用物象烘托渲染出自我的感情,我之色彩一显一隐.杜甫写泰山:“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凌云壮志的象征;曹操咏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宽广心胸的写照.

古典文学里写月的作品众多,但以月为主角的作品却很少,月常常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背景和配角的作用,而本诗则以月为核心,浓墨重彩地铺展开去,着力挥洒,到处都有月的身影,月亮成为春夜这个舞台的中心,被淋漓尽致地描绘.

诗人开篇便出手不凡,挥动如椽大笔,四句气势磅礴、充满力量的诗句,描绘出月出大海,光照人间的壮丽奇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首先选取平视的角度,以一个“平”字,就把春潮涌起、江海相连的辽阔勾画出来;一个“生”字,化实为虚,化静为动,赋予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属性,传神地展示了一轮硕大的圆月从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动态过程,撼动人心,令人惊讶.

接着再选用俯瞰的视角,描绘了月上中天、春江万里,光耀天下的壮阔场景,读者感受到的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澄澈空明.特别是“千万里”与“何处”两个词的使用,呈现了月满人间、春满人间的辽阔深远,直接表达出诗人由衷的惊叹、赞美之情.

黑格尔认为“世界万物是人类绝对精神的外化”,自然是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诗人倾情描写的月出大海的壮丽画卷,为全诗奠定了浓烈的抒情基调,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奔放的个性以及对自然由衷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澎湃着青春的活力和.

如果前四句呈现的是壮丽之美,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高超的艺术手法,细腻的笔触,寥寥数语,看似不经意间,就营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恬静幽美的艺术世界,呈现的则是梦幻之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江岸的叶子和花朵像冰珠一样晶莹闪亮.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在白天里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般的银白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诗人真可谓丹青妙手,轻轻挥洒,用霜、沙与月相互烘托,便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的美.它亦真亦幻,是一个青春的梦,像一个少年睁开迷茫的眼睛,初次发现新世界的美丽而发出的惊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畔天问,把读者从对日常事物的关注引向对终极问题的思考,超出一般抒情诗涉及的内容,拓展了作品的表现空间,引发读者的长久思考,因哲思而增加了作品的深邃之美.

江天一色,万里无云,孤月高悬.清明澄澈的天地,把人带入一个纯净的世界.月圆、花好,明月、大江,短暂、永恒,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触发了诗人像屈子《天问》般对宇宙、生命的哲思.

在这江岸,是谁最先见到这轮明月?这轮明月,何时才照耀过人类?奔腾不息的大江、起落亿万年的明月与不过百年的渺小短暂的人生形成的强烈对照,激起了诗人对生命的起源和生命意义的思考.生与死,是哲学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皓月下的诗人由愉悦变得忧伤,由轻松变得沉重,天空中的月亮似乎变得孤独起来,月色也好像黯淡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像身处乱世的古人那样陷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悲观的情绪中,而是通过对世界的观察思考,认识上获得了超越,领悟到个体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从人类整体来说,却是绵延不绝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从这个意义说,人类获得了和大江、明月一样的永恒.诗人跳出了个体生命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虽有些微的伤感但并不颓废绝望,这是诗人从哲理思考中获得的欣慰.“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4]

与其他时代的文学所流露的苦涩痛苦对比,初唐和盛唐文学所反映的精神,可谓自信昂扬、豁达通脱.这与初唐时代特有的奋发向上的整体社会风貌对诗人浸染有紧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跟诗人乐观豁达的襟怀和对生命的热爱息息相关.

清代张惠言说:“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5] 诗歌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想象,成功的塑造了一对不能团聚而相思的多情男女形象,来讴歌了人世间的爱情,并借助这一对因分离而痛苦的男女的遭遇,阐释了生死契阔本是人生宿命和常态的观点.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在个体短暂的生命中,在如流水般飞逝的时光里,人应该抓住什么?能抓住什么?诗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情.

远方的高楼上,独居的思妇,因月色而起思念之情,陪伴她的只有妆镜台.妆镜台啊,常常在这里梳洗打扮,与丈夫耳鬓厮磨,度过许多美好幸福的时光.妆镜台,是夫妻琴瑟调和幸福生活的见证.而如今,夫妻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睹物思人,物近人远,自己再也无心打扮,妆镜台已落满灰尘.今夜,月色照在妆镜台上,令人倍感孤独,思念的惆怅就像这拂不去的月光缠绕在心间.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不能相见述说衷肠,但还有在同一个月亮下,同一时刻,相互思念来彼此安慰.游子幻想化作善飞的鸿雁飞越时空,与爱人团聚;希望把书信托付给善游的鱼龙,把思念书信寄送给爱人.可是时空漫漫,鸿雁难以飞度;江河浩渺,鱼龙难以逾越.春天即将过去,归家的想法,只能是一场春梦.春梦破碎,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等待,无尽的惆怅.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亮渐渐西沉,海雾慢慢升起,遮住了月光,天地间变得黯淡无光.在漫漫长路的尽头,还有期盼的目光;在碣石通向*的旅途上,还驿动着没有归宿的灵魂.今夜能有几个人有幸归去与亲人团聚?即将落山的月亮把最后一点残余的光亮撒向江树. 那沉下去的不仅仅是月亮,还是逐渐黯淡下去的心;洒落江树的不仅仅是月光,还是因长久分离不能团聚的悲伤.

生与死,本来就是生命的常态;聚与离,在世间从未停歇.诗人们在表现男女分离时也因时代、经历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异.诗中的男女主人公既有分离的悲伤,又有对团聚的憧憬,孤独、惆怅、思念如烟似雾,都融化在流水般朦胧的月色之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没有《古诗十九首》中的“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沉重,也没有晚唐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绝望.春深似海,花好月圆,没有偃卧瘠馁、动乱战役,男女的分离少了生死诀别的伤痛.诗中始终弥漫着青春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时无以言说的迷茫,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

李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几百年的动乱纷争,政治清明,社会全面繁荣.科举取士,打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为下层士人打开了上升的通道.抛弃清谈虚无消极遁世的思想,积极向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成为初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中国古代社会向着繁荣的顶点迈进,敏感的诗人张若虚真切感受到了初唐社会的脉动.诗人以心托物,以情注物,把对寥廓世界、自然美景和对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都不知不觉地融进了对春江花月的描写中,带入对自然、生命、爱情独特的认知感悟中.繁荣希望是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源头活水,春江花月是诗人明静闲适心湖里的天光云影.作品洋溢着昂扬的精神、少年的情怀,是唱给自然,唱给生命,唱给爱情和初唐时代的青春之歌,悲伤而优美,清新而深情.

参考文献:

[1] 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2]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128页.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页.

[4]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第130页.

[5] 清·张惠言:《茗柯文编·词选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第58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龙亢中学)

[责编 张应中]

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和青春少年和清新歌唱方面的少年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少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以《春江花月夜》欣赏课为例
【摘要】本文论述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开展,以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为例设计高中艺术教学的流程,提出多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

七言转韵律体格律教学示范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例
张培阳摘要七言转韵诗中也有律体,对此,已有相关文章予以澄清 为了在格律教学中更好地传授新知识、新结论,笔者认为有必要为这方面的教学做一示范 七言转韵律体的格律教学可以从篇制、节间用韵、每节首句用韵、重.

新编昆曲中抒情性和叙事性的差异化以《春江花月夜》和《流光歌阕》为例
【摘 要】昆曲在当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戏曲创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从中国戏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特性出发,以春江花月夜、流光歌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