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安全监测论文范文集 与血液安全监测文献综述与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安全监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6

血液安全监测文献综述与,本文是关于安全监测论文范文集跟文献综述和安全监测和启示类本科论文范文.

安全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安全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幼儿园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摘 要】目的了解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献综述.结果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血液安全监测的认识局限于概念层面,献血反应和献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完善,报告文书不规范,缺少专业的数据分析处理机构.结论应加强血液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搭建大数据信息资源库框架,建立血液安全监测数据上报机制等.

【关键词】血液安全监测;血液安全预警;不良反应;不良事件

Blood Safety Monitor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nlightenment/JIA Guicong,ZHANG Caihong,LIU Siwe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5):84-87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blood safety monitoring studies, in order to provide further data support. MethodLiterature review.ResultThe blood safety monitoring platform study was still on initial stage, its awareness was confined within the conceptual level, adverse effect and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on blood donation was imperfect, the reporting instrument was not standardized, and the professional data analysis agency was lack of.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lood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build big data repository framework, and establish blood safety monitoring data reporting mechani.

Key wordsBlood Safety Monitoring; Blood Safety Early-Warning; Adverse Effect; Adverse Event

Firstauthor´s addressBlood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Hebei,050071, China

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简称HV,也称血液安全预警)是一个综合且系统的血液管理体系,通过监控从献血者到受血者的整个输血链,将所有与输血及献血相关事件进行收集、确认、调查、分析与报告,以有效减少、预防和纠正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血液安全[1].血液安全监测平台是血液安全相关事件的报告及预警体系,是对输血链所有信息进行全程双向跟踪和控制[2],生成详细可靠的国家级和省级统计信息,运用数据对临床用血工作作出评价,实现对临床用血的指导与应用,以确保血液安全.目前,HV已呈现全球化趋势,相关学术研究纷纷呈现,但国内HV相关研究中亮点与不足并存.本研究旨在梳理国内近10年来相关的学术和非学术文献,综合国内研究情况,分析HV主要研究脉络和进展,了解目前我国血液安全监测模式,探讨国内建立HV值得关注的问题,以期为构建相对完善的血液安全监测平台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平台以及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网站,检索并收集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年限:2002年1月1日-2015年8月31日;检索词汇:血液安全监测、血液预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献血反应监测.共检索出文献32篇,排除7篇会议、消息等不涉及血液安全监测问题分析的文献,纳入研究文献25篇.

根据研究目的,提取的主要相关文献信息包括:(1)文献特征.如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类别(论著、调查研究、经验介绍、个案报道、综述等)、主题类别(理论探讨、现状分析、质量管理等)、基金项目等;(2)研究特征.即研究者的身份背景,包括高校及科研单位、卫生行政部门、血液制品生产或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其它等;(3)内容特征.即文献研究涉及主题,如血液安全监测概念认知、报告制度、报告文书、数据库框架、信息标准分类、信息孤岛问题等.

采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进行管理,应用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对收集资料进行手工核对、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采用Excel2010和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文献梳理显示,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全球已有57个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完善的血液预警系统,世界卫生组织也于2009年5月成立了全球血液预警指导委员会[2].但是,目前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促进血液安全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存在不足.

2.1血液安全监测模式认知

纳入的25篇文献均详细阐述了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的概念,介绍了各国血液预警的经验.监测模式设计建议覆盖血液安全监测效果分析的文献有3篇[2-4],血液报废的文献有1篇[2],献血者与受血者血样信息库的文献有1篇[2],釆血成分制备检验的文献有1篇[5].20篇文献[1-20]均对输血不良反应监测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11篇文献[14-24]以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献血不良反应为目的,提出了建立血液安全监测平台框架的建议,并指出了模式应覆盖的范围.由此可知,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平台从认识到建立与国外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对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的认识局限于概念层面,对监测模式覆盖范围及其功能缺乏足够认识,对数据收集有待进一步探索.

2.2报告制度

纳入的25篇文献中,21篇文献[2-22]基于数据的有效性指出了国外报告制度的可行性.针对我国输血及献血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建议完善报告制度的文献有5篇.其中,严莎[9]详细分析了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对于献血反应与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问题,仅在原卫生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25-28]作了相关规定.如《血站管理办法》第36条规定,血站应建立质量投诉、不良反应监测和血液收回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血站基本标准》规定血站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应建立和实施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程序.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9]等相关法律中缺少对其的立法.综上所述,我国报告制度立法级别不高,干预力受到限制[9];报告制度不完善,报告途径不畅,报告流程笼统;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于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并没有明确报告主体、报告方式、报告途径等,输血反应和献血反应上报、调查分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影响了数据效度.

2.3报告文书

报告文书是解决医疗纠纷、进行追踪、保证数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2015版《血液安全监测指南》[1]中界定了输血和献血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标准.在查阅的25篇文献中,涉及报告文书的研究较少,仅有5篇[9-10,12-13,16].其中,严莎[9]对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文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由于现有报告文书设计过于简单,没有统一的文书上报标准,收集的资料不够详实,分类欠规范,难以为细化分类界定标准及研究提供有力证据.

2.4数据库框架

数据库框架支撑和完善的数据上报机制可实现数据集的一致性、共享性、可交换性.所纳入的文献中,数据库框架和上报机制研究欠缺深度,相关研究内容较局限.由于医疗环境变化、医疗保密、行政处罚、软件公司利益、计算机版本接口等问题,各地各单位独自建设质控数据库,导致人为信息壁垒,形成了血液信息链中的“信息孤岛”.因此,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同时,由于多数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质控平台监测功能不完善,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监管手段欠缺,缺乏以网络为基础的数控上报系统,没有专业的统一的数据分析处理机构,导致优质资源无法共享和发挥作用.

2.5信息标准分类和融合

在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均未阐述相关报告信息标准分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在运行管理模式上存在差异,但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的数据库是数据收集信息的融合,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仍需考虑信息标准化分类和融合,以期保证数据集的衔接性、共享性、一致性、可交换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2.6研究人群

文献作者来源包括高校及科研单位、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临检中心等.采供血机构发表文章较多,共14篇,占56%,说明其对血液安全问题关注度较高;其次是医疗机构,共发表8篇,占32%.本次筛选的文献中,有3篇为基金项目,说明国家对血液安全日益重视,并给予了较大支持.

3启示

血液安全监测模式应覆盖献血者招募与筛查,献血反应,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与发放,输血决策与申请,血液配型与相容性试验,血液制品输注,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等.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得以建设的基础;完善的标准,将极大地促进数据的有效采集.因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并颁发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协作,整合信息资源,解决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和版本不同导致的接口问题,破除信息孤岛,实现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数据融合,加快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步伐,实现从采血到用血全程的网络信息化可追溯性管理,为降低输血风险、服务临床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3.1加强血液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面对全球信息化,应构建省级血液安全监测平台,采取分级部署、试点推广、逐步展开战略,整合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的数据资源,促进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提升用血管理部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打造精准管理、多方协作的用血管理新模式.强化处理重大突发血液安全事件及暴发流行性传染病的数据支撑,扩大服务范围,提升临床用血评价及服务能力,促进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推动医疗机构用血前准入向用血过程监管稳步转变,规范临床用血行为.

3.2搭建大数据信息资源库框架

依据已有的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摒除人为设置的互联网技术限制与壁垒,构成省级血液安全监测一体化平台,统一开发,统一标准,分级部署,形成省级用血质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两级血液安全监测平台,支撑省级、市级、各医疗机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业务,实现采供血系统、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数据信息互通.

3.2.1省级数据信息资源库框架定位是研究、协调、监督、管理、决策,包括注册服务信息资源、用血过程监管信息资源、数据仓库信息资源、信息交换资源等.注册服务信息资源主要围绕医疗机构的可共享服务资源进行;用血过程监管信息资源主要围绕用血过程评价工作展开;数据仓库信息资源主要围绕研究及辅助决策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服务;信息交换资源主要支撑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血站、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

3.2.2医疗机构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对于已经建立血液管理信息平台的医院,由平台将数据封装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资源,通过平台按照报告机制完成数据自动传送,实现与省级血液安全监测平台的业务信息交换.对于未建立血液管理信息平台的医院,由输血科或临床用血委员会汇总相关数据,使用被赋予权限的*通过网上申报.

3.3建立血液安全监测数据上报机制

我国高度重视血液安全管理工作,相继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建议提高数据报告的立法级别.血液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涉及多部门协作.其中,报告制度是血液安全监测平台数据效度的保证.各医疗机构应制定本单位数据上报机制,在数据上报初级阶段,各报告单位应改变使用强制命令推行上报的方式,其行为与省级用血质控部门保持一致,以保证数据采集成功,增强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同时,报告单位要建立报告奖励机制,提高数据信息报告质量,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和监督作用.

建议报告标准框架如下:

3.3.1制定报告指南一是明确报告方式与时限,畅通报告途径.报告主体为各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相关部门,责任人为报告单位负责人.采取直报方式,由各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直接上报省级质控部门.二是完善报告制度,对报告单位实行问责管理.报告制度分为强制和自愿两种[19].借鉴国外模式,应遵循无过错、非惩罚性、保密性、自愿报告原则,使采供血机构、各医疗机构自愿上报献血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等,以保证数据效度.对未上报的医疗机构,可进行公示.

3.3.2建立数据标准在充分分析业务与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报告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实际,运用信息分类、建模、编码及数据标准化方法设定数据标准,以保证建立数据集的一致性、共享性、可交换性.

3.3.3规范报告文书,统一报告标准制定血液成分质量、献血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决策与申请、血液配型与相容性试验、输血科建设评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等制式上报表格;统一献血、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界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等上报数据标准.

参考文献

[1]朱永明.血液安全监测指南[Z].2015.

[2]梁文飚.血液预警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工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4(6):257-259.

[3]赵凤棉.法国血液监测和安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26(4):355-356.

[4]袁杰.基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55-2257.

[5]任爱民.血液预警系统的功能与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64-365.

[6]盛大祥.建立血液预警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04,6(4):34-35.

[7]赵凤棉.输血的重大危险调查计划(SHOT)在启动[J].英国血液监测的方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26(2):175-182.

[8]王小平.输血反应调查与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2):85-87.

[9]严莎.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改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0]申卫华.珠海市血液预警系统初步建立和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5):619-620.

[11]严莎.国外血液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4):46-48.

[12]严莎.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0):5-7.

[13]赵凤棉.血液预警现状及前景[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68-369.

[14]夏琳.建立对输血不良反应及差错事故监测和监控的血液预警系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12):654-657.

[15]李娅娜.血液预警系统综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79-81.

[16]严莎.建立我国血液预警系统的必要性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3):152-155.

〖HJ45x〗[17]唐荣才.关于建立江苏省血液预警系统的几点思考[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4):64-66.

[18]*敏.法国血液预警系统的发展与要点[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92-93.

[19]梁文飚.法国血液工作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84-86.

[20]纪云鹏.法国血液预警系统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75-77.

[21]梁文飚.血液预警与输血链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4.

[22]腾青.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3):65-66.

[23]褚晓凌.国际输血协会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之解读[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812-814.

[24]郭永建.输血并发症分类现状与建议[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77-78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44血站管理办法[S].2006.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12]8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管理办法[S].2012.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448血站基本标准[S].2000.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67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997]97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S].1997.

通信作者:

贾桂丛:河北省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服务指导办公室主管护师

E-mail:1535699294@.com

此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文献综述和安全监测和启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安全监测本科毕业论文安全监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独克宗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黄芸(1990),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18801一、研究脉络笔者通过在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滇西中缅跨境族群文献综述
跨境族群是指历史上属于共同的族群,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原因,而生活于两’卜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边境地区的各民族 他们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空间、宗教信仰、语言……方面都具有密切.

高校性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08摘要高……教育不同于基础的素质教育,其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 而研究性实践教学恰好能发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