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汪曾祺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汪曾祺:囊中背着一朵蘑菇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汪曾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汪曾祺:囊中背着一朵蘑菇,本文是汪曾祺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汪曾祺和囊中和一朵蘑菇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铁凝

不忍敷衍土豆的作家

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认识已久的一个孩子.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不久之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省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使我对沽源产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汪曾祺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里,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他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技能:描绘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地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到后来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字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多有耐心和爱.

东张西望的可爱老头

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在这个会上汪曾祺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诚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地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里写道:当老之将至,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锅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起一切孤独,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使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该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汪曾祺和囊中和一朵蘑菇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汪曾祺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汪曾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汪曾祺:赤子心诚,宠辱不惊
程 诚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辞世 二十年过去了,很多读者依然深深地怀念他 他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文章充溢.

汪曾祺:我的学问都来自泡茶
Text周重林 李明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 胡适是开满鲜花的平原,让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他那里获得如沐春风之感 汪曾祺(19201997年)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

喜遇知音:汪曾祺和施松卿
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每于朴素见风流,传神极了,也可用此语关照汪曾祺的爱情 汪曾祺和他的夫人施松卿不能说是神仙眷侣,但平常的柴米夫妻中,又有他们的风流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