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皇家园林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以圆明园为例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皇家园林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以圆明园为例,该文是关于皇家园林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皇家园林和圆明园和中国古典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皇家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皇家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财富,声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较少受到旅游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圆明园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文化与审美角度,对该园的代表性声景观进行了人文意蕴方面的系统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园声景营造的历史构想、理念与技巧,提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的开发建议和措施:彰显特色融情意于一体;借用科技丰富展示方式;重视管理引导游客赏析.这对我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观的开发、规划与管理及旅游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园林;声景观;圆明园;旅游开发

doi:10.3969/j.issn.2096-4757.2018.01.012

一、引言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从周朝开始萌芽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民间园林)两大主要类型,二者因其不同的建造者、题材构思、建筑布局和构景要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相比较而言,在中国整个园林体系中,皇家园林起源最早,地位最高规模最为壮观,艺术价值也最高[1],开创了园林景观学科的先河[2].所谓皇家园林,是指帝王建造的苑囿,集行政、居住、娱乐、游览、观赏等功能于一体[3],它是皇家艺术的审美意识和*价值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欧洲、阿拉伯)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4].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皇家园林因其独特的景观和传统文化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对旅游景观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但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因素领域而忽视了听觉因素的影响[5].然而,旅游活动是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6],声音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关键要素[7].因此,有必要对旅游声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20 世纪60 年代末, 加拿大音乐家、科学家R.Murray Schafer 提出了“ 声景观(soundscape)” 一词, 他认为声景观是环境中的音乐(the music of theenvironment) [8], 是给人以美感、和谐、愉悦的声音场景.此后,Schafer 在欧洲巡回作学术报告并出版European Sound Diary和Five Village Soundscape两本书籍,Soundscape 在欧洲得到了推广,人们开始重视对身边各种声音的记录和保护,并创立了声景生态学 [9].声景观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与声景观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活跃:Barry Truax 界定了声学传播研究和声景术语的参考框架[10],并探讨了人与声音的互动与联系[11].同时,声景观研究也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是岩宫真一郎,在其著作《声音生态学》中,他对日本声景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12].但总体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多为通过获取环境测试数据的方式对声环境进行评估与管理[13-15].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推广,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旅游声景观的重要性,Waitt 和Duffy(2009)呼吁旅游研究应该对耳朵和倾听给予更多的关注[16].国外学者对声景观研究探讨的内容包括:旅游中的噪音来源及噪音管理方法[17--19];音乐与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及旅游商品的关系以及音乐旅游研究的方向[20-22];声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23、24] 以及旅游声景的量化与评价[25、26] 等方面.不难看出,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视角涵盖音乐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维度,研究较为系统、成熟.

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对声景观的研究关注较晚,主要以园林、建筑、城市与景观规划方面的学者为主[27-29],而旅游界学者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关注该方面的研究.汤小芳(2009)明确指出,声景观是一种旅游资源并探讨了旅游度假区中声景观的设计与运用[30].刘爱利等学者(2013)将声景学引入旅游地理研究中,构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营销、旅游者行为特征刻画及旅游影响研究的应用框架[31].仇梦嫄等(2017)以厦门鼓浪屿为例,证明了游客声景认知过程对其环保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并构建了游客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环保行为驱动模型[32] .此外,也有学者着重从声景主观感知评价进行研究[33].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且拥有大量符合中国人审美理念的声景观,得到了袁晓梅、吴硕贤等学者的重视,但其研究主要立足于园林景观与规划设计[34-36].因此,为进一步系统推进旅游声景观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圆明园作为案例研究地进行探讨,试图从旅游文化与审美角度,通过对圆明园传统的、有特色的声景进行旅游人文意蕴的解析,结合该园建园的历史构想、技巧,剖析当今旅游开发中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后续园林旅游声景观的旅游开发、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

三、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解析

(一)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之圆明园概况

皇帝是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古代帝王大多不满足于皇宫拘谨、单调的生活,常在京城和附近的山水胜地建造园林,这种专为皇家修建,供皇室观赏、娱乐、宴兵、游猎的场所被称为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其代表之一.该园占地5200 余亩,以最大的湖泊福海为中心,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它融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与西洋的石建筑、中国北方园林的富丽堂皇与南方园林纤巧灵秀为一体,面积广阔、规模宏大,既保持了皇家规制,也集中反映了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料记载,雍正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1825 年10 月3 日),圆明园的第一个主人雍正皇帝胤禛入住圆明园办公,抵达后,立刻向兵部、吏部颁发谕令:“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应办之事照常*,尔等应奏者不可迟疑.”事实上,从雍正到咸丰的五位清帝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圆明园内,可以说圆明园是除紫禁城之外又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中心,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代表[37].在建园之初,园林中的声景摄取了声音的自然美精华,又集中了园林的形式美技巧,在传达情感意象的同时,还赋予了声音美可操作的法度,最终发展成为园林声景营造的理想蓝本.明代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到“溶溶月色,瑟瑟风声”“夜雨芭蕉”“鹤声送来枕上”“梵音到耳” [38]……声景交融,情意相通,意境深远,可见古人对园林声景的独到见解.因此,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不容忽视园林声景营造的思想与技巧,圆明园也不愧是一个研究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理想案例地.

(二)圆明园传统声景观及其人文意蕴解析

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每一处构建都可谓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在这座精心建造的皇家御园里,即便是一个微小的声景观的营造细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趣和存在的理由.因此,本文现基于与圆明园相关的文献资料,从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角度解析圆明园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声景观及其独特的人文意蕴.

1. 新奇壮观的喷泉景观.海晏堂前门被人们称之为“水力钟”的喷泉景观不但彰显了皇家的恢宏气势,还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该喷泉的池边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呈“八”字形排列,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设计者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属相取代了西方的*雕塑,实现铜像每昼夜依次轮流喷水各一时辰,在正午时分,十二生肖一齐喷水.十二生肖是我国民间特有的计算年龄的方法,十二生肖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的民俗影响包括婚姻、生育等各种人生大小事,用它取代西方*雕塑更符合中国人审美观.此外,在长春园最北部有一区欧式风格的园林,俗称西洋楼.西洋楼是乾隆在圆明园最特别的建筑,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仿建西洋风格的园林,但它也并未单纯模仿或照搬欧式风格,而是设计者根据西方建筑特点进行设计,再按照乾隆皇帝的爱好和意图进行修改,最后由中国工匠完成.该楼位于长春园背面的狭长地带,包括六栋建筑物,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有“中国凡尔赛宫”之美誉,是长春园最为世人所熟知和称奇的建筑群.大型喷泉“大水法”是景区的中心,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群.在石龛式门洞下面有一个大型喷水狮子头,形成七级水帘.前下方是一个椭圆形菊花式水池,中心有一只梅花鹿,鹿角喷水八道,两侧有十只铜狗,分别从嘴里向梅花鹿喷水,这一奇观俗称逐鹿.大水法左右前方,各有一座蓄水量巨大的方形喷水塔,高十三层,塔顶喷出水柱,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一齐喷水,它与远瀛观以及用来观赏喷泉的御座“观水法”构成一条贯通的南北中轴线.整个西洋楼区占地一百余亩,仅为三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从建造的本意来看,虽然不过是满足“天朝皇帝”好奇心的一个玩物而已,但却因其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和散发着新奇的异国情调而成为园中的一大焦点.

2. 欢呼雀跃的欧式迷宫万花阵.万花阵是一个追逐嬉戏的场所,中秋节是万花阵最热闹的日子.届时,皇帝悠然坐在凉亭之上,观看亲眷们在迷宫里戏耍游走.这期间,皇帝会不时向四处投掷时令水果,人们则欢呼雀跃,争相抢夺皇帝的赐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吉祥幸福的表现,场面其乐融融,参与互动性极强.

3. 饱含诗情画意的“夹镜鸣琴”.此景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的名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乾隆皇帝曾在《夹镜鸣琴词序》中解释说:“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映,旁崖悬瀑,水冲击石罅,峥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所谓夹镜,是因为这里北面大湖,南衔内港;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而源自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名作《辋川图》的景点“北远山村”是这一景致的路线图,乾隆皇帝在《北远山村诗序》中描画到:“循苑墙,度北关,村落鳞次,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平畴远风,有牧笛渔歌与春杵应答.读王(维)储(光羲)田家诗,时遇此境.”显然,此景是一组模仿水村田园风光的景点,具有以质朴济富丽的审美功能.

4. 丰富多样的动物声景.在中国造园史上,对动物景观的处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莺歌燕舞,鱼跃鸾飞,活力无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具韵味;鹿鸣鹤舞,尽显天热野趣……如今在圆明园园内还可以找到乾隆的“放鹤”诗和西洋楼的养雀笼作为证明.动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是自然环境中极富生命力的部分.它在赋予园林自然天成意境的同时,也承载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理、理想追求、习俗信仰和品德情操的内涵寓意.比如在皇门贵族的思想中,鹤能使他们长寿,所以,鹤自然被皇家饲养,鹤便成其为追求长寿理想的象征.

四、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旅游声景的营造建议

从上述对圆明园旅游声景的人文意蕴解析可以看出,古典皇家园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承载着中国独特丰富文化内涵与审美观念的圆明园声景观在1860 年英法联军的洗劫中基本消失殆尽.但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精髓、灵魂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9].因此,在现代旅游活动声景的营造中,应充分借鉴圆明园声景营建的历史理念与技巧,在继承、重现文化的同时有效展示文化、传递文化,并帮助引导游客理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彰显特色,融情意于一体

王思任在《名园咏序》中谈到园林之美时认为“善园者以名,善名者以意.” 法国学者Dani&egre;le Dubois(2006)的研究也表明声音的意义决定了人们对声音质量的评估与感知[40].可见声景中“情意”的重要性.意境是中国古代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如同中国书画作品,向来富有主题,讲究“立意为先”.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还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能够给予人们思想感悟的环境,当今声景的营造理应遵循此原则.盛时圆明园,汇通古今,兼容中西,无一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和神韵,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乃至后世至今都无法超越,因此让人感觉其魅力无穷.因此,在当今的旅游活动中,也应重视与挖掘富有情意的传统文化,比如上述分析中的十二生肖文化、鹤文化,努力使园林声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文化,并与情意相融.

(二)借用科技,丰富展示方式

圆明园的设计者们巧妙地抓住了地貌西高东低的形式,叠石假山的建构极力模仿自然山体的形貌,而又比自然山体更集中、紧凑、饶有趣味:叠石的造型有山岭、涵洞、峭壁、悬崖,也有开阔平顶,以高差形成动势,使溪涧随小径的转折而忽左忽右、忽明忽暗,流水潺潺,与岩壑共鸣,空谷回响,犹如八音齐奏,创造出豪放、缠绵、幽深的多种水面空间和有声有色的水景,形成规制宏伟、优美动人的水乡意境,跟“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相一致.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噪声污染十分严重[41].圆明园紧邻北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地铁四号线、北五环、万泉河路、中关村北大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严重,与古典园林的设计和营造结构十分不协调.因此,应通过借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分层次合理布局音乐发声装置,根据不同的游览区域情况仿真、添加新的声要素,如曾经潺潺的流水之声、哗哗的瀑布之声、隆隆的喷泉之声,去除与环境不协调、不必要或不希望被游客听到的声音要素.同时,声音的展示方式还可以通过演奏、活动参与等形式强化声景与人的互动和体验,增强人们的体验感.

(三)重视管理,引导游客赏析

已有研究表明,人类对自然中动物、植物发出的声音往往评价更高,更易感到舒适、愉悦[42].盛时圆明园堪称一座“皇家动物园”,有珍稀动物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天鹅等.同时,园内植物品种繁多,奇花异草、名树古木遍布全园:松、柳、竹、荷、国槐、枫树、海棠、山桃、文杏、牡丹等等.据乾隆朝的“莳花碑”所记,园内专门管理花木的太监、园户、花匠多达三百余人,另有太监经营果园、菜畦.嘉庆朝《圆明园内宫则例》列有“树木花木价值则例”一节,收录近80 种树木花卉.可见,在当时规范、合理的管理下,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保存着一种生态环境协调和平衡发展的关系,在园区内形成了良好多样性存在的循环系统.但如今,圆明园作为一个旅游景区,管理难度加大,也不乏人类的一些破坏与干扰行为.比如,部分城市居民对园内林下植物(野菜)的采摘.另外,园区内部车辆在原本曲径通幽的小路上行驶时的喇叭声,明显破坏了园林的宁静.而历史上的圆明园作为皇帝“长期园居”之所,它不同于别的御苑和一般行宫,不仅设有内阁、六部、军机处等衙门朝房,还有一整套独特的办公制度,圆明园本身的管理和拱卫制度也极为严格.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曾经在一封书简里描写圆明园当差者的行止:人们“必须匆匆忙忙和无声无息地,以脚尖着地而行走,就如同是去偷偷摸摸地办坏事一般.”可见,我们应该重视管理的作用,保护好环境,减少破坏与干扰.同时,应加强对游客对声景观赏析的引导,通过完善解说系统的方式,帮助游客理解声景观展示、传递的真正意义、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五、结论

声景设计与营造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旅游景区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圆明园为例,从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角度解析圆明园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声景观及其独特的人文意蕴,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明园建园的历史理念、技巧与当今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声景观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声景观营造的建议与策略.由于笔者的研究范围与深度有限,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声景观的研究对实现园林旅游景区更好发展,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皇家园林本科皇家园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皇家园林和圆明园和中国古典方面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感知和创造
意境,是景观、景象空间所呈现的一种气氛、情调和韵味,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它是造园家将自己对社会、.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美学探究
摘要花木是大自然的精华,是有生命属性的园林要素,是构建园林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草木造景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内容涉及植物造景的象征寓意、植物造景的季相和气相布局,以及文人赋予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对生态城市建设
武 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梳理,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及传统园林的局限性,针对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园林要突破局限性,顺应当今.

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摘要山水画具有古典韵味,同其他绘画一样,是人们传达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媒介,它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两者的发展变化、构景要素、空间处理手法、布局、意境……几个方面出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