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教育家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申泮文:教育家的科学人生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申泮文:教育家的科学人生,本文是教育家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申泮文和科学人生和教育家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教育家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家论文参考文献 申论政论文范文科学教学论文科学杂志社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从1942年到2011年,七十年的教书匠,申泮文是享受教书这一过程的,他从未拘于自己的年龄与身份站在既有的成就上停滞不前,对研究,他有着老先生的严谨固守与一丝不苟,而论创新、论探索,申先生有着如同年轻人一般的勇气.

文|《小康》实习记者 刘鑫

2017年7月4日,南开园中“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的申泮文先生走了,享年101岁.谈及这位跨世纪的老者,人们总是惯于加上前缀“中国促进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无机化学奠基人”“教育家”“翻译家”……而在申泮文自己看来,如果从科学家和教育家两个身份中选择,他更愿意做一名教育家.从1942年踏上三尺讲台,到2011年95岁高龄仍旧为本科生上大课,从教七十余年,申泮文是我国执教化学基础课程时间最长的化学家.

年少时的教师情结

1916年,申泮文出生在松花江畔,因是家中第六个孩子,故名为“阿六”.申泮文的父亲是造币厂的工人,母亲在家中料理操劳.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可谓甩手掌柜,而母亲则非常能干,他从小便会做家务,爱动手动脑,凡是新鲜事物,一定要动手亲自学,在他看来自己这一生“动手敢干”都得益于母亲.申泮文,这一名字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他取的,寓意“入泮学文”.

1923年,申泮文全家迁至天津.在广东小学读书时,教国文的赵老师曾在讲《项羽本纪》时提及“彼可取而代之”是项羽的气概,而正是这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支撑着申泮文度过“”那一段最为艰难的岁月,也正是因为相信“彼可取而代之”才让申泮文在面对教学改革重重阻力时,没有放弃.

申泮文的“铁杆南开”生活从1929年的南开中学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南开中学有着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的特色,相较于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学习英文版近代史教材更令学生头痛.而这时韩叔信老师想出一个主意,组织学生将教材中的单词抄下来,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查出释义编成单词注释表,而就是这一过程引发了申泮文对于英语的兴趣,他利用高二暑假的时间啃下英语这块硬骨头,这也是他常常提到的“一个暑假的胜利”,为他今后成为翻译家奠定了外语基础.申泮文曾说那个时候南开中学的老师是有大学教授水平的.“这一批教师受到张伯苓校长诚善待人、尊师重教精神的感染,安心从教,乐于从教,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真诚与才智.”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而当申泮文中学毕业时,大哥郁文却失业了,家中的经济来源被切断,申泮文的大学愿景成为了天方夜谭.这时,数学老师张信鸿提出让申泮文边帮自己批改作业边备考大学,同时他每月拿出20元作为申泮文的生活费.在申泮文的自述中不止一次提及“张信鸿老师对我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

顺利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的申泮文,结识了他人生中又一位恩师杨石先.在申泮文的回忆中,杨先生是不苟言笑的,他要求学生座位固定以方便记录缺课人,他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加上汉语注释讲课,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对他存在敬畏之情.而令申泮文没想到的是,他渐入佳境的大学生活在1937年被全面抗战强行打断.战争爆发后,南开大学被炸毁,作为流亡学生的申泮文辗转南京、长沙,最终到达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杨石先的帮助下恢复学籍,1940年取得西南联合大学和南开大学双学位.

从1922年到1940年,从那一句“入冸学文”开始,从苦学英文到入门化学,从国学教师到杨石先先生,申泮文的身上印刻上了每一位先生的气节.

申先生第一次踏上讲台是在1942年兰州女子中学,那时的他便被评为名师,而后接连在华中大学、天祥中学任教,虽于1946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员,但那只是短暂驻足.1949年申先生真正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为邱宗岳教授助普通化学和定性分析课程.

几十载科研路:严谨求新

1959年的春天,申先生受命前往复建山西大学,在这里一呆就是二十年.他组建了新的化学系,与中科院煤化学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煤化学研究室,他还尝试着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合并来讲.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一帆风顺,那个时候的申泮文被贴大字报,被批判,被认定腐蚀青年,走白专道路,但在那段时间里,申先生没有停止对金属氢化物的研究和生产.在“”期间,申先生带领团队合成了彩色电视机荧光粉,同时将腐植酸变成肥料,在74、75年就为山西省挣了45万美元的外汇.1978年,62岁的申泮文回到了南开无机化学教研室,主攻金属氢化物和储氢材料研究,开启了他科研上的“黄金时代”.

或许在众多人的思维定式中,严谨治学的老先生是古板守旧的,而申先生却总是如此的“出其不意”.1984年申先生访问美国密歇根大学,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而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产386、486机才逐渐流行,谁都没想到,80岁的申先生立即自费买了电脑,耄耋之年开始学习计算机.1995年,申先生建立起了学生社团——“化软学会”,组织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共同开发《化学元素周期系》教科书软件,这也成为中国第一部多媒体教科书.

2007年的《科学时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南开九旬院士开博客谈教育”,91岁的申先生再一次赶上了潮流,成为了中国年龄最大的博主.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申先生与方舟子就General Chemistry(普通化学)的译法在博客上进行了“论战”,在申先生看来,方舟子是有名的打架专家,“新语丝”是有一些势力,但申泮文偏要和他辩一辩.在那个时候的南开园中,学生下课后都要上网看看,今天申先生和方舟子又有怎样的动态.

申先生还一直因自己是一位没有留过洋的院士而笑谈自己是“土货南开”,而正是这位老先生带着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睁眼看世界”.

九十年代初期,申老退居二线,可是他却并没有闲下来,他开始关注美国各大高校化学课程设置体系,一年一年地查,每十年做一总结.申老发现,与我国课程设置体系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无机化学课程不是在大学一年级教授,而我国受苏联影响形成的课程安排,让老师和学生吃了许多苦头.在那个时候,申先生为了引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花很大力气准备课堂实验,收集矿石样品、试剂展示给学生,但就是这样,学生始终不喜欢无机化学课程,到了大三分专业时,被分到无机化学的同学都是“含着眼泪”去报到.所以,申先生提出高校化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应为一个“火箭模型”,以《化学概论》为先导,物理化学和实验化学为主体,将无机化学、近代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作为比翼助推器.

1992年,年近八十的申先生主动提出为本科生开讲“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做研究不懂英语怎么行,这是老先生开这门课的初衷”,南开大学化学院副教授王志宏就是那个班上的学生,“那个时候我们的英语基础都不太好,大家都羞于大声读英语,而申先生带着大家一句句地大声跟读,老先生说英语,那是中气十足”.

2006年,当王志宏博士毕业从美国回到南开园时,她在大中路上碰到一位老先生骑着自行车,她不敢相信那是已经90岁的申先生,但她转念一想“申先生永远超乎你的想象,他是独特的”.从1942年到2011年,七十年的教书匠,他是享受教书这一过程的,他从未拘于自己的年龄与身份站在既有的成就上停滞不前,对研究,他有着老先生的严谨固守与一丝不苟,而论创新、论探索,申先生有着如同年轻人一般的勇气.

责编 于靖园 yujingyuan@chxk.com.cn

本文点评:此文为适合申泮文和科学人生和教育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育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院士申泮文:没有留过学,却能创造出无数个第一
人物时事速递那个在讲台前站到90多岁,最享受在课堂上跟学生发生“化学反应”的“教书匠”,走了 2017年7月4日0时42分,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科院院.

数学巨匠吴文俊:闪耀在科学星空的永恒光辉
2017年5月7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8岁 他是中国数学界的泰斗,1956年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奖 2000年,81岁高龄的他再次站在首届.

吴念真:无用是严酷人生的养分
从大学毕业进入电影公司,吴念真的人生就是没玩没了地忙碌,拍广告、做剧场、写专栏、写剧本……“忙”几乎成了一种困扰,怕事情没做完或没做好给别人带来麻烦.

丁文江:这位科学奇才为何被周作人怒怼
“一眨眼不知过了多少时光,我们外行的推测完全破产,做政客的倒还是做政客,做科学家的一变而为皇英的高……华人,再变而为孙联帅(即军阀孙传芳)的淞沪督办,讨赤军兴,便在上海杀戮学生工人了 丁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