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强势而节制评类论文范本 与强势而节制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强势而节制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强势而节制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该文是强势而节制评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节制和强势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强势而节制评论文参考文献:

强势而节制评论文参考文献 评工程师论文要求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意林投稿

摘 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4K/3D/120帧的新技术引起了电影界的讨论热潮,不论褒贬与否,李安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冒险无疑给电影界带来一阵飓风,同时,也将引起学术界关于“现实与虚构”“内容还是形式”“技术与艺术”等话题的重新思考,可以预见的再讨论将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经验.尽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拥有尖端技术的外表,也依然没有丢掉那种内敛沉静的气质,这是中国观众产生认同和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强势”的全新技术攻势,“节制”的叙事艺术风格,共同构成了这部影片的魅力.

关键词: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高概念;新技术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体现了李安一贯的风格——艺术性的商业片.李安曾说过:“就算我连拍十几部烂片,也还是会有人找我拍片”,他十分像当年的奥逊·威尔斯,不过,李安不是因为与好莱坞格格不入所以成为“好莱坞的陌生人”,而是因为,在他的电影里,常常贯穿着西方文化与东方美学的交融,华丽强势又细腻含蓄,高调的长驱直入与温柔的四两拨千斤并存,成就了李安电影的“高概念”.“在当今电影产业的实践中,这种可销售性和‘高概念’的重点是‘定位’.事实上,为了成功地定位一个项目,这部电影必须是高概念的.”[1]关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影片,定位很简单——“李安导演”与“4K+3D+120帧”,这就足以吸引观众了.

继《阿凡达》的3D效果轰动全球之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第一部因为新技术而引起世界性热议和关注的影片——使用超越现有电影技术的4K/3D/120帧格式拍摄,全球仅5家影院支持此格式放映.后者比起前者的优势在于,经过几年的调教,电影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电影氛围”,观众们对于3D、2K、IMAX、立体声等已经有了极强的适应性.影片上映后,各大媒体的评论焦点也都集中在影片的技术效果上,可谓“成也技术,败也技术”.北美的影评人毫不客气:“李安已经成了电影技术创新的殉难者,他的故事实在不咋地.”目前影片在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媒体评分一项的新鲜度仅有17%,Metacritic的评分也不过58分.反观中国,自影片于2016年11月11日上映后,叫好声一片,各大影评网站的评分迅速攀升,时光网评分8.0,格拉瓦用户评分8.3,豆瓣指数8.5.国内外的评论差距让人意想不到,但也在情理之中.笔者认为,“主动而节制”的风格是造成对影片褒贬不一的重要原因.

一、强势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了19岁的美国士兵比利·林恩在回国期间经历了心理与现实的双重痛苦,面对拥有常人生活的可能,他最终选择了重返战场.这是一部非常强势而又很节制的影片,其强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本身以及技术带来的全新观影体验上.

120帧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这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同时,120帧能更好地帮助4K展现其应有的清晰度.虽然4K是早已出现的数字画面技术,并且经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传播,一部分国内观众已经体验到了这种超高清的画面享受,但是在普及度上显然还差得远.这次借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4K被更多的人知晓.与此同时,“演员的面部可以极度放大,使任何细微的肌肉运动都历历在目;只要是影片的情节需要,观众就能够看到姿态、服装及布景的每一个细部.”[2]4K技术带来的清晰使得出镜的大部分演员都被要求保持素颜,因为镜头会把他们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雀斑都拍摄下来,施粉的妆感将破坏电影呈现的质感.4K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世界,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新的震惊,这震惊可与《火车进站》带给第一批观看者的吃惊相比拟,因为二者同属对现实在银幕上进行重新定义这一范畴.

不过,就这部影片而言,这种“就像演员在你眼前表演”一样的清晰,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3D电影每秒120帧的播放速率.“李安之所以要一秒塞120格画面是为了解决3D电影在24帧放映速度下出现的移动镜头模糊不清问题,让移动画面看起来就像人眼看路边飞驰过的汽车一样自然.”①银幕本来就是个虚设的墙,自电影诞生以来,影像与观众的距离就处在不断的变动中.《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其锐利的色彩、饱满的光线、流畅的运动镜头再一次优化了屏幕,或者说优化了影像的现实,引得不少人高呼:新技术已经“打破了‘第四堵墙’的限制”,笔者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不似孟京辉的浸没式戏剧,观众毕竟还有一副3D眼镜的阻隔,毕竟演员并没有走下银幕,观感上的错觉真实不能替代剧中人的动作行为.

姑且不论这些评论的正确与否,引起热议这一现象足以说明“4K+3D+120帧”的力量有多么强势.新技术完全攻占了观众的五感知觉,观众不需要费力去“看”电影,他只要在观众席,影像就会主动进入他的视域.这种新技术强化了传统电影的观看机制,该片事实上不仅仅追求一种“想象的、化的世界概念”,它还追求一种“想象的、化的真实概念”,“一旦对女性影像恋物癖式的表现威胁着要打破幻觉的魔力,而银幕上的性影像也要直接地(没有借助物)显现在观众面前时,那像阉割恐惧一样隐蔽着的恋物癖事实,就会冻结观看,凝固观众的视线,并阻止他与眼前影像之间拉开任何距离”[3].已看的观众被新的“银幕真实”刷新认知,有如此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还是第一次,未看的影迷则好奇地询问“坐在哪个位置看更好”?好像观看座位与能否保证“4K+3D+120帧”的视觉感受存在绝对关系.初期的不安与兴奋过后,观众迅速地接受了这种全新技术配置,市场的品味和要求将被置于更高的水准.

强势还体现在剪辑方式上.在比利·林恩受邀回国的九天时间里,他所遭遇的现实世界与回忆中的心理世界交叉出现,原著中大量的心理描写带给读者意识流的阅读感受.在影片中,这种内心情绪的“流动”被硬切的方式直接转场,形成随机随地、突如其来、错综复杂的若干交替组合段.这种“不可预见”的蒙太奇策略贯穿影片:林恩和战友在酒店大门外集合,大家身穿军礼服,开着轻松幽默的玩笑,列队报数之时,场景转为“蘑菇”的葬礼;林恩和战友已经被安排坐上加长悍马到橄榄球赛场,下一个镜头,却是他出现在家门口的小路上,与一家人亲热团聚;林恩遇见心爱的姑娘菲森并和她缠绵,突然,他想起了在阿富汗市场里草木皆兵,缓缓前进着持搜寻;当一行人踏上舞台与“真命天女”同台演出时,周围焰火四起、礼花喧燃的环境让林恩瞬间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密集的、爆炸的血雾、受伤的“蘑菇”从他脑中蹦到眼前……诸如此类的剪辑拼就了整个故事.

这种直接转场的剪辑,在观影之初会给人以强烈的不适感,“这是在哪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个场景?林恩他们怎么样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硬切”带来的“入侵式”感受更加直率,在传递战争给大兵带来的潜意识创伤方面,强势的转场就像无情的战场,“我该去哪里?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是什么情况?”没有人会事先暗示你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不会怜悯任何人.“硬切”造成的困惑感是相似的,现在进行时被硬生生阻拦,潜意识将人强行拉回过去,无时不刻面临重新经历“最糟糕的一天”的可能,观众与林恩好像达成了一种无所适从的“通感”,“简单粗暴”的剪辑方式主动介入情感表达,这使影片的叙事无疑更具感染力.

二、节制

节制则体现在叙事方式和主题表述方面.对于这种节制含蓄的力量,中国的观众更能理解:“李安的境界不屑于争抢什么,像少年派一样的悲天悯人,就那几招,招招致命.”“东方人的内敛,美国人大概看不懂.”新片中蕴含的多层次内涵也引发了网友现象级的解读热潮:“我从这部前所未有真实感的电影里却看出了李安特有的柔软.李安既不是在描绘战争,也不是反战,他似乎想告诉人们无论战争是否争议,这些士兵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改变.”“用讲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人的宿命.”[4]影片倾向于以自然主义的方式刻画情感,客观冷静地还原生活,不惧怕流于琐碎,“让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里活动,给读者一个人类生活的片断”.影片的故事时间给观众所知极其有限,虽然仅仅选取了比利·林恩19岁的这一年,描述的只有受邀回国9天的情节,重点展现的也局限于即将重返战场的最后一天,但是观众已经知晓了林恩的过去,并且可以预见他的未来.

节制地展现不代表没有冲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设置了三个显性的情节线:一是林恩与姐姐凯瑟琳.凯瑟琳是林恩当兵的唯一原因,对此她要背负一生的愧疚.自从林恩回家,凯瑟琳就一直在试图说服林恩留下,直到最后一天她还在不断地催促林恩去看心理医生,以便确定林恩已患上战后创伤不再需要重返战场.二是林恩与菲森.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与漂亮姑娘菲森一见钟情,两人在后台相谈甚欢并且卿卿我我,但是当林恩萌生留下与菲森共度此生之意时,菲森告诉他“你是英雄,应该为国家战斗!.三是林恩与“蘑菇”.“蘑菇”承担了新兵林恩的心灵导师一职,他教给林恩战场生存法则,点拨林恩寻生意义,在“最后决战”时,尽管林恩拼命抢救,但“蘑菇”还是无可挽回地牺牲了.

这三条线索很清晰,不过李安并没有将冲突付诸外在的动作表现,反而称得上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循序渐进,难怪英国《卫报》仅给出了40分的中评,直言“《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对于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来说是一次罕见的失误,对实验性新技术的依赖让广受好评的本·方丹原著故事变得黯淡无光.”TheWrap则直接评价道:“电影看起来很心累,并不是因为主题过于沉重,而是因为连贯性不足,最终变成了‘碎片化’的煽情片段大拼盘”.不论李安在好莱坞多久,西方观众依然体会不尽他的东方美学,影片中所有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彼此蛰伏却无法掩盖的情感矛盾,都保留着东方特有的细腻表达,也牵动着观众的心.“中国传统美学排斥各种过分强烈的哀伤、愤怒、忧愁、欢欣和种种反理性的展现”[5],这三条感情线也一如既往地“节制”,并在整体叙事间隙加进了不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上充满喜剧色彩的细节,使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喜怒不形于色的“节制之礼”.

这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节制,还体现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对主题的含蓄表述中.这部影片内含两大悬念,一是比利·林恩是否要重返战场?这也是片中最重要的悬念.二是B班的英雄战士会不会把他们的战斗故事卖给制片商,拍成电影来赚钱?尤其是开出的酬金低至5500美金的时候.在笔者看来,前者就像“蘑菇”告诉林恩的那样:“人应该找到那个比自己大的东西,并为之奋斗,这个东西可以不是国家”,既蕴含了个体选择与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辨,也涉及到对反战、为“人民”服务、国家政治等问题的追问.后者则在提出“个人尊严是否还有价值”后,立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通过大兵们掷地有声、言简意赅的陈词让观众爽了一把,同时影射了那些“大权力大人物”——资本主义及资本家的唯利是图.这些内容均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方式被提点,如左拉所说的:“我看见什么,我说出来,我一句一句地记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银幕背后的意义在李安这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得影片的主旨呈现出一种欲说还休的模糊,颇具“影有尽而意无穷”的品格.

三、结语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4K/3D/120帧的新技术引起了电影界的讨论热潮,不论褒贬与否,李安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冒险无疑给电影界带来一阵飓风,同时,也将引起学术界关于“现实与虚构”“内容还是形式”“技术与艺术”等话题的重新思考,可以预见的再讨论将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笔者认同“全新技术的使用反而削弱了画面本身的情感力量”,比利·林恩的故事完全原创,真诚感人,过于炫丽的3D效果和高清晰的4K/120帧影像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纵然北美影评人的言语有合理之处,也难以掩盖他们对于这部影片内涵的谬识.新技术的问世总是夹杂着一部分人的批判和一部分人的赞扬,从《喜宴》《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通过调配以前成功的故事形式,并把它们重新包装为一种新的电影产品的方法”,李安的“电影循环叙述”[6]已经形成自己的“高概念”,即一种圆融流畅的东西方文化品格.

庆幸的是,尽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拥有尖端技术的外表,也依然没有丢掉那种内敛沉静的气质,这是中国观众产生认同和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强势”的全新技术攻势和“节制”的叙事艺术风格,共同构成了这部影片的魅力.这是好莱坞技术能力与东方美学神韵的结合,不同于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系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提供了一种“未被类型化”的“高概念”电影.除了新技术与叙事手法,可借鉴的还有包容性与冒险精神,强势而节制,是概念也是品格.

注释:

①弃爱博士:《李安的新片你该这么看》,摘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山海经》2016年11月11日.

参考文献:

[1]利特曼.大电影产业[M].尹鸿,刘宏宇,肖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1.

[2]艾亨鲍姆.电影修辞问题[A].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C].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2:74.

[3]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殷曼,译.[EB/OL].[2016-05-24].http://wenku.baidu.com/view/7c0e72d59Oc69ec3d4bb758/.html.

[4]网易娱乐.《比利林恩》公映口碑置顶 现象级热议持续升温[EB/OL].[2016-11-13].http://ent.163.com/16/1113/071C503L6 EP00380D0.html.

[5]王敏,游媛媛.论李安电影的东方美学特征[J].求索,2007(12):161-163.

[6]霍鹏斯坦.高概念:当前的市场策略[A].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C].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2:429.

作者简介:杨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结论:此文是关于强势而节制评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节制和强势相关强势而节制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导演李安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本·方丹主演乔·阿尔文加内特·赫德兰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范·迪塞尔李淳类型剧情战争制.

英雄离战争有多远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文 霍源江执微火而行幽径,四下静寂无声,一个人翻山越岭,心潮澎湃 这就是比利· 林恩站在达拉斯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的切身体会吧 那么多荣耀与掌声,萦绕在眼前的却是置身于战场时的尖峰时刻、.

李安导演电影风格的延续和变革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摘要李安作为华语导演在好莱坞走的最远的一位,不仅将东西方文化进行融合,拍摄的影片也囊括不同的题材,不断的颠覆自己 而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经上映,就引来诸多关注与评论 本文将根据这部新的电影和.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技术刺激观众的想象
摘 要2016 年,李安携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回到观众的视野,这部以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士兵为主角的片子却一反传统英雄片的模式,对美国文化做了很大的挑战,且影片上映之时又恰逢美国总统大选之年,因此有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