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留守儿童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综述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留守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综述,本文是留守儿童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孤独感和留守儿童和综述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幼儿园文献综述农村新技术杂志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8.02.067

摘 要孤独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及孤独感的概念、孤独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同伴关系社会支持

A Review of the Lonelines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Rural Areas // Zhuo Qing

Abstract Loneliness is a major psychological problem for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it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previouswork from the concept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loneliness,measurement of lonelin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sides,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loneliness;peerrelationship;social support

1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教养,只能留在农村由老一辈或其他亲朋好友教养,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根据全国妇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已经超过6100 万,约占全国儿童总人数的1/5,并呈持续增长趋势[1].这一日趋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功能的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困扰,其中以孤独感最为突出[2].短时间的孤独体验对儿童成长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容易产生自卑退缩、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个体找不到社会归属感,从而无法顺应时展.本文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为降低其孤独感、保障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留守儿童及孤独感的概念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民政部、教育部和在2016年将其界定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亲一方外出或双方外出务工,被留在农村由父母另一方、(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照顾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3].

孤独感研究的创始人Weiss 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并将其区分为情感孤独和社会孤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孤独[4].孤独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一样会体验到孤独.儿童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将会影响个体认知、人格、社会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3 测量工具

本文梳理以往关于留守儿童孤独感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孤独感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且多是修订国外已有的量表,主要有:①汪向东等人修订的Asher等人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5](CLS),此量表专用于3-6年级学生,包含10 条指向孤独、6 条指向非孤独(用于测定孤独感、对交友的自我评价和社会适应感)和8 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条目(不计分)等24 个条目.采用5 级计分制,其中6 条指向非孤独的条目在计分时采用反序计分,其得分之和即为孤独感得分,得分越高者孤独感越强.②邹泓修订的青少年孤独感问卷[6],该问卷包括纯孤独感、对自己社交能力的知觉等四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4 级计分制,其中关于社交能力知觉的项目记分需反向转换后,才能计算项目的均分,得分高者孤独感越强烈.

4 留守儿童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梳理以往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从同伴关系、家庭、社会支持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等方面展开的.

4.1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在研究孤独感时重点考察的因素,包括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两个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同伴接纳性和友谊质量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表现为留守儿童的同伴接纳性越差,孤独感越高;友谊质量越好,孤独感越低;受欢迎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低于被拒绝和被忽视留守儿童[7].在童年初期,同伴接纳可以满足儿童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增强其相互学习社交技能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需要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双向的,以相互信任和喜爱为基础的亲密情感关系,即友谊.友谊为儿童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和情感支持,消除其孤独感.如: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是否受到同伴的接纳,友谊质量更能预示其孤独感体验的强弱,且对初中留守儿童孤独感的改善作用大于小学留守儿童[8].这样看来,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与父母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下,来自同伴的情感支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缓解留守压力对儿童的影响,对其心理发展、行为规范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4.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长期生活的场所,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在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监护人类型发生了变化,主要有父母单方监护、隔代监护或其他人监护.已有研究表明双亲外出打工和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父亲外出打工儿童[9];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发生率要高于共同抚养和父母抚养[10];但也有研究发现监护人类型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影响并不大,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无明显差别,而与监护人关系非常好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低于关系一般或比较好的留守儿童,打骂教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讲道理教养方式下的留守儿童[11].

温情的父母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推动儿童积极地探索外界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对留守儿童来说,父/ 母亲长期外出,家里就缺少了父/ 母亲在家时的热闹、温馨,从而很难感受到面对面的父母关爱,家庭氛围也较前冷清.范兴华等人[12]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关爱越少、其孤独感体验越强.杨青等人[13]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可能偏高,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合作度和适应度等)越差,儿童可能孤独感越强.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爱以及温情的教养方式可以减少儿童孤独感的体验.

4.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留守压力带来的处境不利情境,帮助个体提高处理危机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是重要的应对资源.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即获得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越高,相应孤独感就越低[14].农村儿童大多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寄宿,其社会支持源主要有养育者支持、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而隔代监护人大多与儿童疏于情感交流,教师和同学的支持就成了留守儿童寻求的主要社会支持力量.刘霞等人[15]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支持、同学支持和老师支持都有密切关系;只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老师的支持具有更为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父母支持对其孤独感具有唯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较高日常烦恼组的留守儿童中,老师的支持并没有发挥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只有同学支持起了一定作用,究其原因,与留守儿童没有获取和充分利用老师的支持有关.有研究也发现与客观支持(实际可见的支持)相比,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才是影响留守儿童孤独体验的显著预测因素,其中与对支持的利用度的相关性最高[16].因此在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治疗中,应着重强调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情感支持,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4.4 儿童自身因素

孤独感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仅仅用外部因素预测其主观感受,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因此研究者将一些自身因素如:人格特质、自我意识等纳入考察范围.以往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是个体所特有的,对孤独感有直接影响,人格五因素特质(尽责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与神经质)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孤独感水平,且高外向性、高宜人性和低神经质个体的孤独感更低,高神经质的人往往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害怕被拒绝,过度的自我保护,因而常有较高的孤独感[17-18].恰恰农村留守儿童在缺乏与父母亲密情感交流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缺乏安全感,极易形成偏激、冷漠、内向、自卑等个性特征,导致较高水平的孤独感体验.而自我意识是人心理成熟度的体现,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倾向、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进行自我认识、评价、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高的留守儿童会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处境并迅速做出调整,使自己更加合群.张清娥的研究就显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19].而高外向性人格和自我意识高的留守儿童往往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乐观自信,乐于与他人交往,从而体验到较低的孤独感.

现实生活中,一些留守儿童虽然长期生活在压力情境中,但是并未出现自卑、学业违纪、孤独等适应不良现象.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个体自身的一些积极心理品质如希望、逆境信念等,可以缓解留守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研究表明,希望可以有效地抵消与缓解父母关爱缺失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不利影响[12];逆境信念是留守儿童心理适应(自尊、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等)的保护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其消极情绪,提升积极情绪水平[20].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和挖掘留守儿童身上固有的乐观、希望、快乐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使其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

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措施

在以后的干预实施中,首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让母亲留下来陪伴子女成长.如若不能,父母在外打工期间应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尽可能多与子女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交流;隔代养育者或其他养育者应重视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引导解决问题,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二,农村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设立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倾诉的对象和空间,开展团辅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技能、情绪调节能力等;对教师和学生监护人进行训练,指导他们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表达关怀.第三,社会各界及媒体应正确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不要给“留守”贴上“问题”的标签,忽视那些发展良好的儿童;社区应多开展关爱活动,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最后,留守儿童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我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积极归因,提高自我意识发展,完善人格.

6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在孤独感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且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实质性建议不多,缺乏相应的干预措施;其次孤独感测量工具也多采用国内学者修订的自我报告式国外量表,缺乏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本土的测量工具,导致在测量结果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最后,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继续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利的环境中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如逆境信念、感恩、心理资本等)去抵消孤独感体验,为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6):6-8.

[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1119882491.htm.

[4] Weiss R S.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social isol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Psychotherapy,1973,4(2):39-41.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8,303.

[6] 邹泓.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因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8-130.

[7] 凌辉,张建人,钟妮,等.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26-830.

[8] 王晓丽,胡心怡,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52-254.

[9]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9-125.

[10] 韩志红,郭智慧.隔代抚养对农村儿童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16(2):167-170.

[11] 赵莲,凌辉,周立健,等.不同监护状况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友谊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306-308.

[12] 范兴华,何苗,陈锋菊.父母关爱与留守儿童孤独感:希望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4):702-705.

[13] 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3):197-201.

[14] 岳颂华,陆小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教育导刊,2014(3):22-25.

[15] 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8(1):18-22.

[16] 刘宗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3(2):33-35.

[17] Vanhalst J,Goossens L,Luyckx K,et al.The developmentof loneliness from mid- to late adolescence:Trajectoryclasses,personality traits, and psychosocialfunctioning[J].J Adolesc,2013,36(6):1305.

[18] 张永欣,孙晓军,丁倩,等.儿童人格特质对孤独感的影响:友谊质量的*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60-63.

[19] 张清娥,胡金保.留守儿童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研究———以江西省Z市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3):85-89.

[20] 张莉,王乾宇,赵景欣.养育者支持、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350-353.

编辑李前锋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孤独感和留守儿童和综述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留守儿童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五部门:社会工作者要与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受虐行为
据中新社8月21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要及时发现报告.

文明的标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报告之四(节选)
卢佳雁把父亲告上了法庭,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回来陪过自己 很难说这个小女孩儿的愿望是简单还是复杂 走上法庭的时候她7岁,在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里留守了整整7年 她出生的第15天,父亲赵兵伟离开了,丢下句&.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66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创新时代新局面“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