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青海相关论文范本 和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与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青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与,本文是青海相关毕业论文范文跟精神和青海和现状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青海论文参考文献:

青海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投稿大学生小论文范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

李 婷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7)

摘 要 分层抽取青海大学生及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的培育基础和现状进行调研.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这一概念,总体上处于一般性认知的状态,但是对体现“青海精神”的人物事迹,以及“青海精神”体系下的子精神了解的较多,对“青海精神”的认同度比较高.在培育对策上,教育者自身要认同践行“青海精神”,利用影视作品及时间活动培育“青海精神”.

关键词 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97-03

为了解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证调查,以实际调查结果为基础,对目前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做出分析.本次调查以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总体,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本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户籍所在地、不同民族、不同政治身份这几个方面,问卷调查于 2017年9月在上述高校展开.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包含23个问题,其中22 个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1 个是开放式问题,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一是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熟知程度以及对开展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工作的认同程度,二是青海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三是青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培育形式.此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800 份,收回745 份,回收率约为93.13 %,其中有效问卷为742 份,有效率约为99.60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 录入并处理,以下是数据分析结果的文字详述.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可知,某种精神品质的培育,是以培育对象对该种精神品质接触、了解为起始,情感价值认同为中枢,经过实践中的反复检验而确立,最终转化为培育对象的个人信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性过程.具体到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的培育工作,是以“青海精神”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为起点,着重启发学生对“青海精神”形成价值认同,所以,在探析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熟知认同程度调查.

  

1

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熟知程度

  

在关于“您对‘青海精神’的了解程度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对“青海精神”非常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6.10 %,比较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22.20 %,一般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45.40 %,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26.30 %.(详见表1 )在关于“您听说过慕生忠、尕布龙、索南达杰等人物的事迹,两弹一星、玉树抗震救灾等精神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听说过的学生占总数的76.00 %,没听说过的学生占总数的24.00 %.(详见表2 )由此可见,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这一概念总体上处于一般性认知状态,但是对体现“青海精神”的人物事迹,以及“青海精神”体系下的具体子精神了解的较多.

2

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认同程度

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认同程度,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表现,一是青海大学生对加强培育青海大学“青海精神”的态度,这是直接反映,在“你对社会加强培育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的态度”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赞成的学生占总数的78.90 %,无所谓的学生占总数的7.50 %,不赞成的学生占总数3.00 %,没想过的学生占总数的10.70 %.(详见表3 )二是青海大学生对待“青海地区发展是否需要个性化的精神力量作为推动”的态度,这是间接反映,在“与其他省份相比,您认为青海地区要实现发展,是否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推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认为青海省更需要的学生占总数的31.50 %,认为不仅青海,每个省份都需要的学生占总数的64.00 %,认为青海省不需要的学生占总数的0.80 %,说不清的学生占总数的3.70 %.(详见表4 )在“您是否认同‘各省份的省情不同,支撑各省区发展的精神品质也存在个性化的需要’这个观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认同的学生占总数的78.80 %,不认同的学生占总数的8.40 %,说不清的学生占总数的12.80 %.(详见表5 )以上调查数据揭示了,青海大学生非常赞同对他们进行“青海精神”的培育,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不仅青海,每个省份都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推动,才能实现地区发展,并且很大部分学生都认可青海地区发展,需要个性化的精神品质,这是直接并间接地对“青海精神”价值给与了肯定,总体说明了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认同度比较高.

根据调查,当前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的熟知状况可总结为: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这一概念总体上处于一般性认知状态,但是对体现“青海精神”的人物事迹,以及“青海精神”体系下的具体子精神了解的较多.对此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方面出自“青海精神”概念本身,根据前期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可知,当前“青海精神”这一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并且这一总括性的概念被提出来不久,弘扬传播之网尚未编织密切,多是停留在对体现“青海精神”的人物事迹,以及“青海精神”体系下具体子精神的弘扬传播上,所以“青海精神”这一概念未能得到充分传播,并不能被青海大学生熟知.青海大学生了解“青海精神”的众多渠道,各渠道所占的比重数值均偏低,呈现均衡状态,同时也显现了各渠道的分散性,青海大学生对“青海精神”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较低,可能与众渠道的传播力度不强有关系,即传播渠道很多,但每种渠道的传播力度都不够.

3

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方式探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培育的主要力量.在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工作上,学校更能发挥科学专业、针对具体、集中长效培育机制的优势.现结合前期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的调研结果,就学校开展培育工作时可施力的点进行具体论述.

3.1 教育者自身要认同践行“青海精神”

从理论上讲,教育者在进行教育之前,自身首先要接受相关教育,对自己要教授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价值认同,否则只能传授给学生“是什么”的知识,而不能解答学生“为什么”的疑问.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还是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青海精神”讲解及培育时,都要做到自身先认同践行“青海精神”,因为对学生而言,教育者的行为更为直观可感,如若出现言行不一,会导致学生心生怀疑,对教育者所讲内容一概不信,坚定认为教育者是在欺骗糊弄自己,此时“青海精神”的培育将无从谈起.

此次调查在“您的父母或老师,在对您进行品德教育时,是否既有‘言传’又有‘身教’?”这一问题中,选择既有“言传”,又有“身教”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70.30 %,选择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13.60 %,选择既无“言传”,又无“身教”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2.70 %,选择有“言传”,未全部“身教”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13.30 %,(详见表6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各自的父母及老师做到了言传身教,但是也存在一部分不能完全做到言传身教的父母及老师.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的反馈可知,大部分父母及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做到言传身教,这一点很好,有助于更好的培育学生,但是也存在部分父母及老师未能做到言传身教,虽然只是小部分,但是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在这部分父母及老师教育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存在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不正确思想的风险,在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这部分学生走出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时,可能会间接地影响他人事业的发展及幸福感.由此可知,这部分类型父母及老师帮助培育“青海精神”时,很难保证培育效果.对青海大学生进行“青海精神”培育时,学校管理层面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及各专业课教师,进行“青海精神”培育的动员、引导、和支持.教育者本身在进行“青海精神”培育时,“言传”要全面到位,“身教”要做好榜样.

3.2 利用影视作品及实践活动培育“青海精神”

根据前期调研可知,青海大学生比较喜欢的“青海精神”培育形式是影视作品及实践活动.对青海大学生进行“青海精神”培育时,要注重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有助于提升培育效果.另外,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培育现状调查中,在“在课后,以下哪些活动占用您更多时间?”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泡图书馆、学习、做作业”的学生占总数的36.90%,选择“浏览网页、看视频购物、打游戏”这一项的学生占总数的32.60 %,选择“院系、社团活动”的学生占总数的18.30%,选择“”的学生占总数的6.50 %,选择“睡觉”的学生占总数的5.70 %,(详见表7 )相比较来看,课外时间用来上网、看视频的学生也占很大部分,所以对青海大学生进行“青海精神”培育时,除了课堂教学培育外,也要注重把握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青海大学生“青海精神”的培育.

利用影视作品及实践活动培育“青海精神”,利用影视作品指的是将“青海精神”用影视作品表现出来,将青海发展历史中体现出“青海精神”的人物事迹及地区发展事例,进行影视化还原拍摄,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是熏陶感化学生的良好方式,也助于学习模仿“青海精神”.例如由陈国星执导的《横空出世》这部电影,讲述了将军冯石和科学家陆光达带着科研部队,在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无名男儿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在西北荒漠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完成我国第一枚爆炸的故事,这就是一部很好的影视教育作品.利用实践活动指的是指在青海省选取合适的地方,建设“青海精神”实践培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上这两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参考文献

[1]彭忠珠.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D].江南大学,2012.

[2]陈婷婷.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7-119.

综上所述: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精神和青海和现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青海本科毕业论文青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培育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而来,使得当代大学生深受其害,他们奋斗意识薄弱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40摘要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训及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但从其本质上来说,它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导学生&ldq.

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16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思政课实践教学.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30摘要公共管理学作为在我国起步较晚的一门融合多种学科理论知识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在高校的人才培育的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