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求学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从《词林闲笔》看高士奇的求学之道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求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从《词林闲笔》看高士奇的求学之道,该文是求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高士奇和《词林闲笔》和求学之道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求学论文参考文献:

求学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期刊意林杂志意林杂志订阅意林投稿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国家图书馆藏孤抄本《词林闲笔》研究,项目编号:YKC16052.

摘 要:《词林闲笔》是高士奇供奉之余的一部学习笔记,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是一部孤本.前人已整理过高士奇和他的笔记,《词林闲笔》不在其列.高士奇因博学而为康熙帝青睐,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本书各卷分布及内容,来看高士奇的求学之道.

关键词:《词林闲笔》;高士奇;学习之道

作者简介:王肖肖(1993-),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南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近古文学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2

高士奇是清初康熙帝身边的重要文学侍从,一生著作宏富,著作在《四库全书》及《四库存目》中都有记载.且部分作品如《江村销夏录》、《左传记事本末》等,今人多有研究.高士奇因博学且机敏深得皇帝赏识,后来甚至被康熙皇帝视为老师,康熙帝曾说:“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因而对高士奇甚是器重.康熙帝数次御驾亲征及南巡也都有高士奇扈从,且高士奇频繁得皇帝赏赐,恩宠甚重,可以说,高士奇是帝师也是宠臣.高士奇精于书画鉴赏,工诗词,是一个博学的文臣.日本安艺赖襄《高江村诗钞序》:“诗多应和,其涉书法画理者,矜慎清贵,最中肯窾.”因此,他留于后世的作品有文集、诗集,也有鉴赏汇集.《词林闲笔》是四库记载外的一部作品,得见于民国年间《平湖经籍志》的著录,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是海内外现存的一部孤抄本.此书是高士奇的一部学习笔记,与高士奇的其他作品相比,此书文学性较弱而实用性较强.

《词林闲笔》分为《寿文序》、《诗文序》、《诗古》、《姓谱典》、《年齿考》和《伦类典》六部分,第一第二卷是文,第三卷是诗,四五六卷是典故的集合,以骈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全书前三卷诗文皆俱,后三卷散韵结合.相较高士奇的其他著作,此书并未见其刻印出版,可见“闲笔”之名是切实的.因而此书可以说是高士奇闲暇之际整理的学习笔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士奇的求学之道.

一、采旧说以为己用

高士奇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历来评价不高,原因是此部分作品考证不详实,且是前人观点的集合,并无新意和价值.以《天禄识余》为例,杭世骏认为“迹其所征引辩说,大半袭前人之旧”,四库馆臣也批评“是书杂采宋明人说部缀辑成篇,辗转稗贩,了无新解”.可见,杂采众人之说以为己用,高士奇已有此历史.

而《词林闲笔》第一卷《寿文序》和第二卷《诗文序》两卷中的序文都是将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中序文删改而成,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就有了抄袭之嫌.但细究两卷,所收序文皆为应酬往来之作,可见高士奇是有意识地选录这些作品.对于这两卷中的序文,高士奇并非直接照搬,而是删改其中一部分,既有改,即有己说,而删改又是为符合时宜.如《邹彦吉七十序》删改篇幅最小,尚有五处,其他序文删改多者达二十多处,每篇都有不同程度的删改.诗文序也是如此,相对来说,改动更多.第三卷《诗古》中,《观汤泉》一诗,是高士奇随从出巡时所见,随即记录下来,后在《词林闲笔》选录时即收为己作.此外,剩余六十七首诗则是将《塞北小钞》和《松亭行纪》诗歌略作改动而成.虽然这部分诗歌基本是高士奇本人所写,但他在时隔十五年以后又选录修改,与删改钱谦益序文的行为就有点类似了.

从《词林闲笔》未曾刊印出版这一情况来看,高士奇整理此书不是为出版流传,而是为作私用的.那么,将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文章删改收录这一行为,不是纯粹的抄袭剽窃,而是将钱谦益的文章作范文来参考的.这与他*的书画作品中的部分赝品一样,是将其當做学习的材料的,而不是单纯的抄袭.《诗古》中收录的诗歌与此类似,这是高士奇习惯的学习之法,他将前人或自己旧时所作代表性作品收录,并进行部分改动,来作为日常学习和随时可以应酬的范本.在第一第二卷的序文中,高士奇主要改动称谓或删去不符时宜部分,以此来作范本.作为文学侍臣的高士奇为了能在各个场合都应对自如,就必须下足功夫,采旧说以为己用就是一种方法.当然,高士奇也因此被一部分学者批评指责.

二、举凡作以为今用

高士奇历来为人诟病之处主要是他对皇帝的阿谀奉承,作为一个文人,他显的并不那么清高.最为广传的就是他以金豆笼络皇帝近侍的故事,他会利用各种信息来确保自己在皇帝跟前的红人地位.当然他也确实深受恩宠,皇帝数次出巡,包括御驾亲征都有他作随从,也因此他的诗中有很多应制之作,如《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巡日录》、《塞北小钞》、《松亭行纪》等.也因为高士奇所作应制之作之多,所以他工于应制,正如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宫詹长于应制,故还山后诗,亦以应制体行之.”

《词林闲笔》只第三卷选录了诗歌,这一部分诗歌上文已提到是选自《塞北小钞》和《松亭行纪》,而这一部分诗歌同样作于扈从出巡之时,因而在这部分诗中,应制之作所占比例很大.高士奇将这一部分时隔十五年后选入《词林闲笔》可谓是有意为之.选入的诗歌几乎都有改动,虽然被修改的幅度并不大,有的诗歌连题目都做了调整修改,使得整体看起来更为工整.高士奇有多部诗集,应制诗在每一部中所占比例都很大,这反应了他的侍从生活——随从出巡,应制成诗.如《石盘峪龙潭应制》、《扈从恭纪》等.作诗不可能次次出口成章,高士奇却要及时迎合,所以他选择模仿钱谦益之文,第三卷中的应制诗则随时可以更改变换数字,以达到有备无患的目的.因此,《平湖列传》称高士奇“才情敏妙,侍对诗文,应声立就”.

身为文学侍从的高士奇,在康熙帝赏赐后要作诗恭纪,在康熙帝要求时要即刻成篇,所以机敏是他的为官之道.《词林闲笔》中所选古诗涵盖应制、赏景、怀友、思乡等方面,可谓全矣.因此,此中所选诗篇是供闲居时反复推敲学习之用.内容和诗题的改动不只是为协调,更是为作今用.endprint

三、集众典以备常用

《词林闲笔》后三卷《姓谱典》、《年齿考》和《伦类典》,是典故的集合.而在清初的文人中,高士奇又工于骈文创作.所以后三卷形式上是相似的,句式整饬,对仗工整.

《姓谱典》记述了百家姓中,各个姓氏中可考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故.按百家姓的顺序,逐个举例陈述.《年齿考》著录了从初生至期颐之年,各年龄阶段的代表人物典故.《伦类典》则记叙了如父子之间、夫妇之间、宾主之间等发生的轶事,以著名人物事迹和言语为例,句句对仗工整.因为后三卷以记录名人事迹为主,因而有重复出现的人物,如孔子、韩柳等.编排形式相同,典故在前,小注随后,以骈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上文已提到,后三卷形式一致,在内容上也有相关相似之处.三卷主要记录了常用的典故,并清晰阐明了典故出处.三卷虽内容相近,但重复无多,每卷中的小类概述并不求面面俱到,因而各卷内容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后三卷中典故数量大且全面,在篇幅上也要大于前三卷.因此,陈廷敬在给《词林闲笔》作序时称其“考典雅切”.

高士奇在朝为官几十载,得以见皇家藏书,借此机会,他广泛搜罗自成一集以供己用.《平湖列传》称:“士奇性耽书,凡秘府典籍,悉资讨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士奇才华赡敏,诗文各具体格.诗中自注,尤足征一时掌故”.康熙皇帝将他视作老师,并盛赞他的博学,原因就在于此.康熙是一个勤思好问的皇帝,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为应对皇帝的询问,高士奇需要极大的知识储备,因而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后三卷是众多典故的集合,包括人生哲理、*道德、教育探讨等,涉及方方面面,掌握這些可以让高士奇在写作和应对皇帝时轻松自如.而这些典故的集合正是表明高士奇的学习之道:集众典以备常用.

《词林闲笔》是高士奇“供奉之余”所作,是他闲时整理的笔记.除第一第二卷删改钱谦益文以外,其余四卷都是他“勤于著述”的结果.高士奇初时清贫,后得到皇帝赏识才步步高升,所以他有许多歌颂圣主的诗作,应制之作也多有赞颂,所以他就得了处事圆滑、阿谀谄媚之名.而《词林闲笔》这部笔记就是他积累以求进步而作,可见高士奇的博学从勤学中来,当然也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在里面.

参考文献:

[1]高士奇.词林闲笔[M].见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2]高士奇.松亭行纪[M].清康熙朗润堂藏板本.

[3]高士奇.塞北小钞[M].清嘉庆四年《说铃》从刊本.

[4]陆淮鍌.平湖经籍志[M].民国求是斋刻本.

此文结论,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高士奇和《词林闲笔》和求学之道方面的求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求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从《少林很忙》中分析部分少林僧人的英美文学镜像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方法,对少林很忙中提到的中外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其成因,在少林很忙的作者马修·波利讲述自己在少林寺求学经历的过程中,频繁地将少林.

新媒体时代下小众独立杂志的内容分析以《布林客Blink》为例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杂志跟报纸一样受到了互联网极大的冲击 但是一种原本被淘汰了的小众独立杂志形式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成长了起来,可见传统媒体仍然具有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竞争力,其中小众化定位是最.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与佛道之思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及佛道之思王一雯(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研究所,台湾 台北,10617)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多篇涉及异界空间书写,其空间叙事美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真幻叙事艺术仍有可.

智慧和信仰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3 年前,在轮椅上坐了30 个年头的史铁生的生活中没有出现奇迹,反而又有新的灾难降临 由于双肾功能衰竭,从此以后,他必须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了 当时,一个问题立刻使我——我相信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