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艺术美学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艺术美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本文是关于艺术美学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侯宝林和艺术美学和师爷侯宝林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艺术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领导艺术论文意林投稿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华家德(,POUYA AZADEH)伊朗人.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5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取得汉英双语本科、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曾任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中文翻译,目前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做博士后,专业为文化贸易.

我因为说相声在中国出了名,但我仍然属于“不善言辞”之人.大家会觉得奇怪,“不善言辞”还能说相声?其实,我所不擅长的是文学写作的言语辞令,所以,给这四个字加上了引号.但是,当我看到“我的老师”这样的主题,我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心克服写作上“不善言辞”的障碍动手写这篇散文,因为我有太多话要说.

我想先从我写这篇文章的收获说起,或者说这篇散文将采取一种倒叙的方式吧!

写此文的过程,让我从一个以为知道美学的人,变成一个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美学的人,最后才进入了相声美学的世界.这篇文章的写作,完全改变了我原来对于美学的认知.我原来认为美学就是一些我们平时看来好看的、赏心悦目的物象,但当我真正开始进入师爷侯宝林语言艺术的审美境界之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高深很多很多.其所蕴含的理论之深,与其他学科联系之广都是我所未能想到的,但我也因“祸”得福,通过追踪师爷的相声美学和对美学的研究,我不仅认识到了什么是“美学”,也学习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我认识了解到美学之后,也打开了相声与美学连接的大门.

师爷,师爷,一口一个师爷的,大家又会疑惑,我怎么能称大师侯宝林为师爷?

作为伊朗人的我,十分喜爱相声,并且是一名相声表演者.而在众多的相声中,我对侯宝林大师的相声情有独钟.当年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跟导师提出想写跟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有关的论文.导师在考虑了我的学科特性和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特点后,帮我指点了研究侯宝林相声中的美学内容这一研究方向.之所以对侯宝林大师的相声情有独钟,还是既源于又缘于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老先生.丁广泉先生是侯宝林大师的第七位嫡传弟子,他从2009年收我为徒开始,就不厌其烦地教导我,教我如何说相声、演相声.中国有句古话叫“师徒如父子”,我的恩师丁广泉老先生不仅是我相声上的老师,更像我的父亲.他在我对于相声的知识遇到困难时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释,我也从他那里了解到好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了解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不仅对于我读书治学,更是对于我在中国更好地生活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也正是跟随师父丁广泉学习相声期间,我对师爷侯宝林相声的美学韵味、审美情趣和语言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决心追寻其美学足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相声文化中美的艺术情怀!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写过《美学散步》,后来有人解读其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写过《散步美学》,我的师爷虽然没有像朱光潜先生这样成体系、成理论的学术著作,但从他一生从事的相声创作和表演艺术当中,我相信一定能够总结出一个具有吸引力或曰艺术魅力的线索和足迹.

相声这门艺术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过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模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而后由这种一个人表演的单口相声逐渐演变出对口相声、群口相声,最终成为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看到的现代相声.

相声鼻祖为张三禄,其中著名的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而“侯派”,也就是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侯宝林大师将原先“撂地的玩意”搬上了舞台,让它可以像京剧、其他戏剧等表演形式一样供大家欣赏.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的优秀不只是在于其本身,更在于侯宝林大师本人对于相声理论、对于相声发展方向上做出的贡献.他的相声中很多是他自己对于相声、京剧等一些曲艺的理解,比如他著名的相声《戏剧杂谈》,这也跟他幼时学过京剧有关.侯宝林大师还将自己对相声的理解、感悟,积累下来的表演经验写进了书里,《相声溯源》就是侯宝林参与编写的,其中系统地分析考证了相声的起源与发展,并总结了相声表演的一些理论,对于相声表演者和研究者都具有借鉴意义.

侯宝林的相声相对于其他同时期的相声而言,甚至到现在仍受人喜爱,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他的相声就是相声里的“阳春白雪”.他的相声中没有谄媚观众的东西,没有恶意诋毁他人的东西,侯宝林的相声风格可以说清新自然,不会让观众没所谓地笑,侯宝林的幽默艺术不是无厘头.这正是侯宝林相声中美学特征所在,给人以美的感受,良好的审美体验.或者可以说侯宝林的相声“既俗又不俗”,侯宝林的相声“俗”在他说的事,讲的段子都是平常之生活,民俗的情态;他“不俗”,是他不因为讲平常之事而落入俗套.同时,侯宝林的相声较其他相声相比,关于京剧的内容更多一些,这与其个人学艺经历有关,而侯宝林的嗓子好,唱腔纯正也为他关于京剧的相声添姿加彩.这些是侯宝林之所以被称为语言大师,而其他一些演员并没有如此殊荣的原因.

与此同时,相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以语言为主体的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内容上属于喜剧艺术,在形式上则属于语言艺术.因此它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外,它不再局限于中国北方的几个城市,也不仅仅流传于市民阶层的狭小范围,而是由中国北方风行全国,由中国的城市遍及农村,由一般市民扩至社会各个阶层,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了.一种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没有太大的体积容量,却能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一种对话的表演方式,不必借助过多的综合艺术手段,也无须音乐伴奏之类的渲染,而竟然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这的确是不可思议并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声作为中国民间艺术,集结、吸纳、整合了所有的中国文化.喜剧艺术和民间笑话的讽刺精神,优伶艺人卓立舞台,见机而作即兴发挥的滑稽意识,文人学士在语言文字游戏方面的幽默智巧,都显现了中国文化的“诗教”精神,都蕴含着中庸、中和、中正的思辨哲学.

如今相声已经不仅被中国人欣赏,而且已成为许多国外的汉语与汉文化爱好者高雅的欣赏艺术.甚至有一些教授把相声推广到学汉语教材里,认为相声能够协助外国人更好更有趣更透彻地学中文.相声能够在学汉语过程中各个领域,协助外国人学习中国的俗语、俏皮话、歇后语、成语等等,甚至能使他们了解一些历史典故,掌握许多汉字与其内在的奥秘.相声界对“趣味汉语”推广有最突出贡献的是丁广泉老师,他作为侯宝林大师的弟子侯派艺术继承人自1989年开始教了不少外国人用相声的手段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至今其弟子已是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有汉语佼佼者,如:大山,莫大伟,朱利安,董默涵,捷盖,等等,最近又举行了正式收徒仪式收了几位徒弟.丁广泉老师还专门著书《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由对外经贸大学出版发行,这都有效证明了相声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有效手段、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我作为丁广泉老师的弟子,也就是侯宝林大师的再传弟子,还是“洋弟子”,虽不如前述那几位那样有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不如他们知名度高,但我是这些弟子中第一位拿到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的人,不仅是第一位以侯宝林大师艺术美学为主题写出博士论文的外国人,也是全世界写出这个主题博士论文的作者.在跟随师父丁广泉学习相声的过程中,我对中国文化也有很多新的领悟与感受.这一过程中,我的师父经常提到他的师父侯宝林,这使我越发对师爷心生尊敬和崇拜,也越来越想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即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

喜剧艺术是一种审美价值的特殊形态,是以其特有形式对价值客体的情感评价.喜剧作品使欣赏者在笑声中不但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享受,还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启示.因此,喜剧艺术成为作家进行文艺创作和表现生活的重要的艺术手段.我认为喜剧艺术的美学基本内容是反映现实生活,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美感特征是笑和心理快感.侯宝林先生是相声艺术大师,在相声历史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人物,他对相声从旧到新的伟大转变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相声艺术符合了喜剧艺术的美学基本特征.

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批判丑恶现象和赞美美好事物来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它包含了否定型的社会讽刺相声和肯定型的歌颂相声和幽默相声.前者以讽刺为武器,直接反映、嘲讽和批判现实,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通过那种把作为美学的概念的丑和作为*道德概念的恶的映衬构成了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它所给人的笑是引人深思的笑.后者中的幽默相声所揭示的主要是丑而不是恶,它是丑的自我否定的弱形式,并以这种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肯定的东西,构成丑中见美的肯定性的美学效果,而歌颂相声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寓庄于谐,即严肃的内容通过某种荒唐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和谐美好生活和闪光的心灵.它的可笑性与丑的自我否定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过这种被否定了的丑只是一种外在的偶然形式,却肯定了它的内在本质.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一门夸张艺术,所谓夸张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故意违背常理、逻辑,利用动作、语言、声音条件,对事物做必要的突出、扩大形象的描述,突出、强化、刺激事物,以引起观众的注意,通过夸张,把美好的东西描绘得更美,把丑恶的东西表达得更丑,其目的就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能引人发笑并产生心理快感,即美感特征是笑和心理快感,这种笑和心理快感是一种审美效果,它总是与审美领悟、审美判断直接相关的,体现着主体对某种生活现象的爱憎态度以致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及相声业内人士在研究相声,这些研究者多为国内曲界人士或国外语言学者,他们研究的内容大多从曲艺艺术的角度,分析说、学、逗、唱,或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相声的结构、题材、意义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相声的审美情趣,而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相声的内涵的不多,对侯宝林相声大师相声艺术的美学分析研究则少之又少.而其实,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是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的.我的师爷侯宝林作为举国闻名、世界瞩目的杰出艺术家,其语言运用功力深厚,富有特色.其相声艺术至少体现了如下主要特征:首先,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语言时代气息最强,他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他的相声能最先掌握使用新词汇,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其时代特色也最浓烈.其次,师爷侯宝林从小生活在天津北京这些地方,深谙北京语音和词汇,形成了他相声语言的地方风格.第三,相声作为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与语言符号具有密切的联系,我的师爷侯宝林很注意发挥中国语言字形音义的长处,创造了各种各样生动的形式,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第四,与其他相声演员相比,侯宝林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貌,比如,善于模仿,语言凝练、洁净,有音乐美,说理和评论较多等.因此,在我看来,师爷侯宝林相声语言具有时代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情采风格等方面的特征.

此外,在追寻师爷艺术美学足迹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和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追踪大众的审美心理,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尽力体现的是普通民众的兴趣和爱好,采用的是大多数人最易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大众审美文化天然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真正做到了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因此具有通俗性.在相声的娱乐功能上,它所给予广大受众的是速效的身心愉悦和安慰,在受众的舒心一笑之中,相声充分显示了它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娱乐消遣功能,为疲惫不堪的民俗凡人提供一份精神食粮,师爷侯宝林的相声也具有这样的娱乐功能.另外,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生涯从民国开始一直到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他同时拥有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受众群体,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相声演员和观众.一提到中国相声艺术就不能不提到侯宝林大师,由此可见,侯先生的相声艺术是深受最广大受众群体喜爱的,所以他的相声还具有流行性特征.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外对相声艺术的研究只停留在关于相声本身的语言特点研究上,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以及运用技巧和包袱设置,并未有过系统的美学研究,对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的美学研究更乏先例,我愿为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的研究开辟一片新天地,把它推向从美学的视角系统追寻侯宝林大师相声艺术的新领域.师爷侯宝林的相声艺术是喜剧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既有喜剧艺术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个性,追寻师爷相声艺术的美学足迹,进一步丰富了对喜剧艺术的探讨.我作为外国研究者以不同于中国人的视角欣赏和审视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并有幸拜侯宝林大师之徒丁广泉先生为师,亲身学习并体验侯派相声艺术,领悟相声艺术的精髓.我的追寻既是中国传统的,又是国际的,会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师爷侯宝林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相声艺术,这也算是我对侯派相声艺术的国际推广和传播略尽绵薄之力了.

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侯宝林和艺术美学和师爷侯宝林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艺术美学本科毕业论文艺术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继承和拓展李宝林的中国画创作
李宝林是一位多面手,他早年从事人物画创作,从80年代起专注于山水,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成绩,相比之下山水更为突出 文 邵大箴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两大派系尊崇黄宾虹艺术理念的“笔墨派.

关于现代期刊版式设计艺术美学
郑云飞(山东省立医院医药卫生期刊中心总编室 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在对现代期刊版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当对版式设计以及艺术规律进行合理运用,促使整个期刊的版面不但达到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

十一黄金周入住高雄艺术酒店品尝米其林美食
晶华丽晶酒店集团近期于邻近高雄港的新兴黄金地段 亚洲新湾区开设以艺术为主打的「晶英国际行馆Silks Club」,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酒店在试营业期间,推出「极致.风范」特级体验项目 客房迷.

也说美学和艺术
一把壶、一杯茶、一块玉、一幅画、一曲琴、一枝花、一首诗、一个动作……艺术的形式可谓多矣 从众多艺术品中总结艺术规律,谓之“美学” 说“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