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保护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文化保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8

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保护中的政府行为,本文是文化保护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政府行为和传统文化和政府行为研究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化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摘 要:文化是国家精神风貌的展现,对于经济政治有极大影响,对文化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民族旅游已经成为时下最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类型之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56个民族汇聚而成的大家庭,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以此为背景,本文运用相关行政管理理论,聚焦于民族旅游传统文化的保护,借文化直指政府,分析政府行为的利弊,以求达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发展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政府行为;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保护

一、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的消极行为

(一)政府制定的复杂性高和低质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受到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的侧倾、政治家偏好、政府部门本位主义和机关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复杂且不易理解的政策不易落实,低质的政策则可操作性低,都造成了政府和政策执行者之间的割裂.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模式大多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主体单一,政府部门负责决策的制定,缺乏公众和旅游投资者的广泛参与,政府所获得的信息不完整,渠道狭窄,造成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公平,容易引发各种冲突和矛盾.

(二)行为决策理论下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行为

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的有限理性.政府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决策者,由于受决策时间、可利用资源、决策环境、信息情报等因素的限制,政府无法对信息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政府的选择理性也是有限的.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加之外部环境的复杂动态性,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在制定旅游规划时所需付出的成本,一旦发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者马太效应,将直接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无序.公共政策要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政策设计,还取决于政策执行、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由于存在委托*,政府决策还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出现的沉没成本将导致政府制定的旅游规划方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经济利益最大化行为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

民族旅游文化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商品生产,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政府在制定旅游政策之后,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政府控制.由于存在部门利益、地方主义、政府内部性等因素,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文化的保护,造成恶性开发,以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最为典型.

无论市场如何完善,它与生产活动直接关联,这种联系以为纽带.而政府活动则缺乏必要的指引,从而割裂了政府创造的收益与生产成本之间的联系,导致政府失灵.如果政府在开发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时忽视对文化资源合理适度开发,无视社会效益,那么,必然会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不可避免的破坏.

(四)政府的地方主义行为导致传统文化保护出现漏洞

第一,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和地方主义的驱动下,容易发生行为的越轨,在制定有关旅游项目的政策方针时,只看到发展民族旅游能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当地的知名度,而不顾对当地民风民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持,这种单纯趋利的政府行为不仅容易对当地少数民族居民造成心理上的直接伤害,破坏民族文化认同,也影响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又极为珍贵的部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旅游发展模式给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带来破坏,一些自身脆弱的传统文化实体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很容易瓦解甚至消亡.

第二,政府的地方主义也会造成文化资源的地方主义.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不是死板的、无生命的纸上文化,只有积极地与现实生活接触、与市场接轨,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然而,在民族旅游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文化资源的地方主义性质却阻碍着传统文化的正常发展.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旅游开发项目,将其等同于市场中的商品进行消费和交易,会产生恶劣的后果.纯粹的市场化运作将扭曲文化本身的优秀部分,造成文化的畸形和衰退.

二、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的积极行为

(一)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宏观管理

市场盲目性所导致的旅游市场混乱、哄抬旅游产品、欺瞒旅游者进行非法强制消费、导游打人骂人事件、旅游者不文明等现象,都给当地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居民心理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政府及时的资源整合、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奖惩政策,可以使旅游市场得到良好的规范,从而净化旅游市场.显然,政府在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两方面都不可缺位.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中的不良现象起到了监督和控制作用.

民族旅游区的发展不仅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当地人民提供了诸多致富渠道,随着旅游形象的提高、知名度的增加、旅游者的增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许多商机.少数民族旅游区独具特色,合理程度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相对闭塞的民族传统文化群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保护正是旅游和文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谋求两者间平衡协调的最佳例子,当地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与外来文化的广泛交流可以衍生出更多富有新意的新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则可以促进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旅游也能借民族传统文化之力突破发展的局限,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十足的旅游文化产品,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改善民族地区落后贫困的局面,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当地文化所有者和文化创造者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提高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对待任何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有度的限制,过分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发生物极必反的惨剧,比如中国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随着来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随之产生的不文明现象也频繁发生,这些不良行为对遗产地中本应加强保护的传统文化资源带来巨大伤害.

以云南省丽江市的民族旅游开发为例,旅游业作为丽江地区的主导产业,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外来旅游者和商人数量都迅速增加,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反响,可是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民族旅游市场高度商业化,传统的民俗风情氛围消失殆尽.走古城一圈,看不到一个纳西居民,这是早已迁至郊区居住的纳西老人普遍的感叹.鉴于此类问题的出现,当地政府在民族旅游业的开发中扮演了积极引导、主动调控、辅以管制的角色,发挥主导力量,带领市场、社会、各行业的多个主体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践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另外,积极监督各旅游、文化、建设等行政部门分工协作,约束旅游者和开发商的行为,制定完善的旅游容量体系,严格核定和控制游客流量,利用机制,如适当抬高古城维护费等办法,有效地避免了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过度开发和伪开发现象的产生.目前,古城已经形成多主体共同分担维护自然资源和人居环境的成本,共同维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局面,不仅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创新和传播,充满民族特色的产品和活动正在回归,古城里的民族风味越来越浓厚了.

(二)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的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旨在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规则,实现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提高经济学意义上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实现有效的政府管制,政府应充分运用自身拥有的立法权利,通过立法来规范企业行为.面对频繁发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政府管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管制政策和机制是政府利用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政策的执行效果更加符合预期的要求.另外,结合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双管齐下形成“有形的手”,影响市场利益分配,有助于保证公共财政的正常运作,防止外部成本的产生,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从而达到保护文化的目的.

文化是一种沉淀与积累,是历史留给现在的礼物.民族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了旅游开发商竞相争夺的目标.近几年,民族旅游区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起到了传承民族精神、宣传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然而文化一旦进入市场,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对象时,市场的弊端就会显现,处于此种境地的文化产品面临伪开发和过度开发的危险.伪开发意指一种恶性开发,将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不加修饰、不负责任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以获取盈利;过度开发则是指传统文化的过度商品化,对原生态、纯天然的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费.

一定程度上的旅游开发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加深了利益相关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自省程度,为文化的创新创造了契机,为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和再萌芽提供了永续的动力.发展过程中,旅游商品同质化、文化失真性宣传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管制.管制内容包括了对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硬性规定、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质量动态监控等,这些管制措施是保护传统文化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措施.政府肩负着保持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政府的管制措施,可以促进文化产品回归本真,使文化与旅游在质上都得到保障和提高,实现互相促进.

三、实现政府对传统文化有效保护的对策

(一)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要重视协同治理

1.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多主体参与

第一,政府多方位放权是推动民间组织繁荣的原因之一,首先,政府将人事权、经营权下放到企业,经济权力下放到社会.其次,将诸多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获得自治权.再次,公民所受到的限制不断减少,政府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多种渠道,现存的机制包括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整、咨询委员会和利益群体,多种多样参与公共管理的形式,促进了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

第二,重点强调政府与大众协力.民族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这完全符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共同富裕的要求.在政府为人民群众创富增收的同时,政府也应该重视人民群众反馈的建议和意见,无论所得到的信息是否完整,收集整合民间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不容忽视.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大众参与旅游开发项目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监督控制等,鼓励公众参与可以优化政府的权责体系,加强政府政策的可操作性.

第三,政府各部门也应该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一方面,针对文化保护性项目,要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上优势企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此类项目的金融支持,做好招商引资的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严格控制旅游预算,加大对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性项目的预算支出,对不符合可持续原则的文化开发项目则削减支出,从资金源头上杜绝破坏性开发项目的落地.

2.公共权力与社会资本双管齐下

在民族旅游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持上,政府应该重视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刚性机制和以社会资本为核心的柔性机制两者之间的结合.刚性机制强调协同治理.倡导政府、公民、社会多主体之间的协作管理,由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多主体明确各参与权责,在发挥出各种自身和外界优势的前提下,努力规避管理风险.社会主体包括有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社会媒体等,政府应严格履行好科学决策、强制执行和指挥监督这三方面的基本职能,同时,努力保证集权与授权两者之间的平衡.以社会资本为核心的柔性机制里,媒体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布信息、保证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监督政府行为、影响社会舆论、动员社会大众五个方面发挥着其他组织所没有的巨大功能.因此,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时运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促使其发挥好应有的功能.

面对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容易出现的问题,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加强宏观层面的管理,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不断优化文化旅游资源的结构和各类文化资源在各旅游开发项目中的比例,政府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也是大势所趋.

(二)政府在民族旅游传统文化保护中应积极构建电子化政府

一个地方可能有许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但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政府.民族旅游区亦是如此.民族地方政府除了承担一般地方公共管理的任务之外,还承担许多特殊任务,导致决策难度大,要求高.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增强政策本身的科学性,还要使决策与当地特色相适应.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政府应该积极构建电子化政府.如今的旅游早已经与传统旅游截然不同,现代旅游的发展与更新自带快节奏,各种线上线下的产品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电子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了功能强大的app应用市场,使旅游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政府只有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建设更加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才能为政府机关、企业、大众、社会组织,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方式下,及时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和贴心的服务.一个有回应力、追求高服务品质的高效政府应该将各种文化旅游资源纳入网络信息系统,加快最新旅游资讯的更新与传播速度,扩宽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这才能够推动民族旅游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可度,改善政府形象.

文化在网络上的推广和传播也能加快文化本身的更新程度,通过市场,民族文化才能重新获得生存的土壤与发展的空间.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让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者和创造者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高自我传习、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能力.

结语: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既有互惠互利的依存关系,也存在难以避免的矛盾与冲突.正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决策者,也是文化保护的管理者,双重任务使政府承担更大的使命和责任.政府在民族旅游文化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发与保护规划的制定.二是对旅游开发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政府采取宏观调控和管制行为,积极规划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制定系统的旅游容量指标体系,利用机制限制旅游人数等,从而平衡好民族旅游区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

民族旅游区与其他普通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地域、风俗、习惯、建筑、穿着、思想都有着本质的不同,民族地区的政府所承担的保护文化的必要性也就更为凸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方面特殊性的存在,当地政府出台具有民族特点的政策方针,可以提高政策执行力,实现文化保持的最大化.同时,在尊重民族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受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以及地方行为主义的影响,在保持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缺位越位情况,所以,需要提高政府、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协同治理和电子化政府的构建,以规避政府失灵的出现,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效率,改善政府治理能力,在发展好民族旅游区的同时,也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文化保护专业范文可作为政府行为和传统文化和政府行为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三区人才如何发掘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较少数民族优秀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现代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甚至取代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个性 失传、断层、消亡的现状令人堪忧 三区人才深入基层,除了完成指定的中心.

传播和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像到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竞争软实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重新建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我国在国际社.

基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体系和构建以陇东南文化旅游区为例
【摘 要】丝竹悦耳之声自古有之,音乐诞生于各种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所以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着各族文化特色,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 在陇东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极强地域性色彩的,在这.

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动画教学中的教学和实践
【摘 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的外来动画进入也对我国本土动画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出现了不少模仿日韩……风格的动画作品,这类动画十分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