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改革开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像史记对话摄影家王文澜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改革开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像史记对话摄影家王文澜,本文是改革开放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王文澜和史记和影像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改革开放小论文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王文澜简介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原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爱乐》等杂志编委.现任中国日报社高级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多次担任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国内外知名摄影展及摄影奖项评委.他的摄影作品跨越近半个世纪,代表作包括《京味》《名人*》《流动的长城》《自行车的日子》《家国细节》等摄影集,至今举办过多场摄影作品展.

王文澜从军旅摄影师做起,长期工作在对外新闻一线,善于捕捉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瞬间,作品富于人文情怀和艺术感染力.他亲身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下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追寻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统一,记录了独特的中国当代社会变革影像史.王文澜在对外摄影报道方面造诣颇深,具有国际视角,同时爱好音乐和绘画,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一面旗帜.王文澜从2003年开始发起并策划了一系列“百名摄影师聚焦”项目,内容涵盖非典、汶川大地震以及奥运会等新闻热点,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2018年12月,王文澜最新摄影集《观澜:一位摄影记者眼中的改革开放》出版,通过一幅幅新旧照片的对比来反映中国近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对外传播》近期就改革开放与新闻摄影、中国摄影作品走出去、对外摄影报道的机遇及挑战等对王文澜进行了专访.

摄影记者的使命是“记录国家变革”

《对外传播》:您策划的《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画册,如何选取各个年代的照片来反映时代变迁?

王文澜:这本画册主要是从中国人的日常变化,也就是小人小事讲起,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一般来讲,画册的出版有两种编法,一种是编年史,比如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现在.另一种是分类法,简单来说就是关注中国百姓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变化.这本画册属于后者,主要通过几百幅新旧对比照片,展示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提供观察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画册是中英双语编撰,因为我从事对外摄影报道近40年,比较了解外国读者喜欢看中国什么样的图片,或者反过来说,你给外国读者提供什么样的照片能让他们喜欢,在这方面还是有所考量的.

《对外传播》:改革开放40年来,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讲,中国社会哪些方面变化最大,对您印象最深刻?

王文澜:印象最深的是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这种改变,因为不管从工农业生产,还是城市化进程来讲,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老百姓生活中带来的变化.比如原来是如何消费的,消费水平什么样,现在又处在什么层次.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变化,这种变化还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巨变.原来我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身处其中不易察觉方方面面,对于稍纵即逝的细节熟视无睹.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就会觉得一个十年,再一个十年,一切都在改变.中国百姓的生活变化,需要时时刻刻用相机去观察和记录.

我是1967年开始拿起相机,喜欢摄影后,拍的都是自己,包括长城、八达岭、十三陵等到此一游的照片.其实这么多年风景没有什么变化,变化最大的是人.当时即使用最简陋的相机也能拍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但当时拍摄的很少.现在看来,摄影真是令人遗憾的艺术.

到了1976年,我把拍摄自己的镜头转向拍摄社会,对准历史.年初拍了周恩来总理逝世,之后是四五运动、唐山大地震、逝世、粉碎“”等.从1976年到2000年是四分之一世纪,到2025年正好是半个世纪,对我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影像史记.我试着用照片去书写历史,我经常开玩笑说,当年司马迁要是有相机的话,我们会看到图文并茂的影像列传.摄影记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记录国家变革,我希望我所记录的瞬间能够体现出历史价值,但是这个过程很难,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我一直认为摄影师需要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历史,这也是定格历史的最好工具与方式.

《对外传播》:中国摄影展近年来不断走出国门,如何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王文澜:首先要反映真实的中国,我们有好的一面,当然也存在有问题的一面.有问题就要积极地去面对,去解决,不要害怕人家说.对外传播首先要自信,不要认为别人有不同意见,脸面上就过不去.改革路上有暗流,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即使产生一些问题也正常.对外传播要取得良好效果还是要做到客观与平衡,不能粉饰太平,要遵循传播规律,换句话说,我们的乐要反映,我们的痛也要反映.

《对外传播》:摄影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摄影作品只有体现了民族特色,才能成为好的摄影作品,也就是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王文澜:这个主要是从弘扬民族风格的角度来讲,摄影是舶来品,也是“世界语”,一幅照片一目了然,是无国界语言.我们需要把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特性展示出来,同时汲取各民族艺术创作中的精华.比如音乐方面很多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了一些民族曲调,包括绘画影视等艺术形式都在借鉴各种流派的创作.摄影与音乐都始于言尽之处,一个具象,一个抽象,看似南辕北辙,实际都是虚实之间的创意.

照片会说话,一图胜千言

《对外传播》: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可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所理解.什么才是一张好的对外报道照片?

王文澜:好照片首先要真实可信,没有这个前提,人家看到会怀疑.另外要有艺术层次上的感染力,作品凝结了作者情感,是有感而发的,不然你再真实,也不会引起共鸣.这种情感也绝不会是直露的,平铺直叙的,所以还应该在审美方面下功夫.摄影可以结合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方面来写实,它是一个从虚到实的过程.好照片是会说话的,说得好,就是一图胜千言,这样的照片一辈子拍出一张也不容易.

同样一个事情,如果用文字描述,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个角度,尤其是对外国读者来讲,图文并茂效果更好.摄影报道一定是文字不能表达的瞬间,最难堪的莫过于让读者看那些司空见惯的图片.外国读者最想看的是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好照片需要年头,需要积淀,要有精气神.

《对外传播》: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好照片的评判标准是否一成不变呢?

王文澜:不是一成不变的.胶片时代,通讯员投稿需要拍、冲、放,再从邮局寄出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收到.在那个年代,一张照片的第一标准,就是质量一定要好,要有冲击力,这样才能被采用,不然不值得费这么大劲儿.互联网时代,每天产生大量的数码照片,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现在手机上随时都可以拍摄发稿,一有突发事件,你马上就能看到现场照片,不用等到看第二天的报纸.图片时效性比以前大大加强,对照片的要求也随之有所改变.原来求好,现在求信息量,每张图片蕴含的信息要清晰全面,可能照片不那么艺术与传神,但新闻事件的图片让读者一目了然.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师需要现场抓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传播出去,这就需要快速反应能力,快是第一,快中求好,有比没有好,有了就是赢了.

《对外传播》: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具有明显的审美差异,您在拍摄过程中是否会特别留意照片的受众群体?

王文澜:对于新闻现场的把握,最重要的是摄影记者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来反映新闻事件.一般来讲,我们常用一些大场面来烘托气氛,但是很多时候,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场面中独具魅力的细节.这些瞬间可能通过新闻事件中的某些人物、某种表情,甚至一个眼神来展现,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都具备这些要素.如果希望受众了解这个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尽量提供更多细节.

好照片的标准国内外差不多,国内受众和国外受众基本上一样,应该把它放在同样的位置.在新闻图片报道方面,中外读者没有太大差异.结合我自己多年的体会,外国人看着好的图片,中国人一定看着好,中国人喜欢的作品,外国人肯定喜欢.我们原来那种摆拍的照片,还有那些光鲜靓丽甚至假大空的图片我们自己也不喜欢.

《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下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基调.如何通过镜头讲好中国故事?

王文澜:发声音,讲故事,这个都不难,但是讲好了就难了.一个故事,你用什么标准说它好,这个标准怎么来定?对外报道中,对方期望什么与我们希望对方接受什么,受众心理需要研究,应该找到有利于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果把西方读者不习惯甚至厌烦的画面强加给他们,是对受众的不尊重,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还是要把相通的认知体现出来.

对外摄影报道的机遇与挑战

《对外传播》:近年来媒体从单纯的报道中国逐渐转变为报道世界.对外摄影报道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王文澜:中国的摄影报道已经逐渐开始了一些走向世界的尝试,比如中国日报社策划了一系列“百名摄影师聚焦”品牌活动,近年来不断走出国门,聚焦海外国家,像聚焦加拿大、聚焦俄罗斯、聚焦巴西等.对于这些活动,对方也感到新奇与欢迎,觉得很有意义,因为他们看过很多本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对于来自中国的观察,从另外一个视角拍摄他们的国家,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感觉.去年我们百名摄影师聚焦巴西的首发式结束后,巴西驻华使馆还在举办的活动中展示这些照片.这些都说明我们在“走出去”,一步步扩大影响力.从摄影报道来说,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尝试着讲好其他国家的故事.

《对外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图片在对外报道中的作用会增强还是削弱?

王文澜:移动新媒体时代,图片的作用会逐步增强,现场时讯强调短平快,操作非常便捷,人们可能花一分钟去看视频,但是通过图片可以瞬间感受一个场景,所以静态图片还是有它的独特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一些门户网站上图片传播的功能都很强大,各个平台、新闻客户端都很重视,我觉得今后图片报道的作用不会削弱,只会越来越强大.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新闻价值,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图片报道具有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现场感和可信度,它不是文字的附庸,也不是装饰,而是版面的灵魂和眼睛.

《对外传播》: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的摄影理念和价值观长期尾随于西方,目前急需构筑自身独特的摄影文化系统和摄影话语权.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文澜:中国现在是摄影大国,但还不是摄影强国.中国有很好的摄影师,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提高,但整体来讲还没有话语权,也谈不上中国自己的独创性理论.所以我们还是要向国际上一些传统的摄影强国学习,加强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建立自己独特的摄影史研究,进行理论建构.国外开展摄影教学和摄影研究的学校和学院很多,作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都撰写过不少摄影理论著作,这说明摄影理论和文学艺术彼此相通.在中国,很多大学开设了摄影专业,然而从事摄影工作的人还是相对较少,学习摄影的人毕业后到哪里就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的摄影话语权面临的主要是自我挑战的问题,而不是来自外部的挑战.中国的摄影报道要走向世界,让世界认同你的作品和理论,还要自身多下功夫.2002至2018年间,中国摄影师连续17年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奖项(荷赛奖),充分说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加强,一些摄影作品确实达到了国际水准.

《对外传播》: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讲,当下是摄影工作最好的时代吗?

王文澜:我认为从40年前开始到现在,直到今后都是摄影工作的黄金年代.中国一直处在巨大变革之中,又有近14亿人口的庞大体量,如果让国际摄影师挑选一个国家来摄影,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的向往,对任何一个摄影师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中国拍摄,时时刻刻会带来惊喜.我作为中国摄影师非常幸运,能够从个人视角反映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影像历程.我们拍出的每一个瞬间,都是被历史车轮碾过的碎片,必将成为折射时代精神的一面面镜子.(受访对象供图)

责编:谭震

言而总之,上文是关于王文澜和史记和影像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改革开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会圆满落幕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 周年,也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30 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与双星名人集团于5 月22 日在中国职工之家共同举办“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 .

四十年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
1977年,随着“”的结束,中国政治和社会出现一连串变化,高层也开始酝酿结束持续多年的政治运动,集中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并为此寻找国家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开放的思路,就是在这个.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和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坦言他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很深 他亲眼看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但他觉得,改革还在路上,改革还要继续前进 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与上层.

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的繁荣
季思风雨砥砺, 岁月如歌 40 年前, 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之火在中国大地上燎原 40年来, 中国带领中国人民, 再次以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革命勇气和 “风物长宜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