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改革开放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和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改革开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和,本文是改革开放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改革和思考和开放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改革开放小论文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文│高尚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本刊编委)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扭转了“”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改革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回顾和梳理40年来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为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改革探索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

总的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它各领域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4个阶段.

1.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1978~1991).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2003~2011).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4.“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至今).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非常明确地表明:第一,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与此同时,为落实这些改革内容,已召开了38次会议,会议内容囊括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过去一直难以解决甚至回避的议题,彰显新的领导集体直面改革难点的勇气.

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和突出矛盾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推动我国已经或正在实现的5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结束后虽然进行了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旧较大.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第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今天我们已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走过最艰难的历程,也是目前为止所取得最重要的成果.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经济发展构建了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使价值规律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个微观单元并发挥作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发展热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多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其后10年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市场因素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1992年同志“南方谈话”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再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走出去”的高度,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余万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WTO的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此过程中被克服,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法治国家”.1999年3月,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从根本上杜绝“”那样的政治混乱,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市场经济也必须是法治经济,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就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能产生稳定的预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第五,改革开放推动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步入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开放4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为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走入社会.

中国改革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前期单边突进的改革遗留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障碍,而且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需求和旧体制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新老问题同时并存,影响着改革的深化.目前仍存在的矛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以当前最重要的“三去一降一补”为例,虽然整体战略上极为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专去民企的传言.“三去一降一补”需要行政手段配合,不过应尽量以市场的优胜劣汰为主,行政要求只充当市场资源配置的砝码,这样虽然见效慢些,但长期看会更健康.

二是税费重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存的矛盾.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但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还不适应这个变化趋势.公共产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作为公共产品供应源泉的老百姓的税赋水平并不低.与一些宏观税负超过30%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福利支出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一直作为投资的主体而没有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一些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集中在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上.

三是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仍有待落实.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早已提出,但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阻滞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宪法明确了的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也不时受到影响.凡此种种,体现了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是各主体间利益交换、协调的过程,是不断产生矛盾又解决矛盾的过程,司法承载着保障矛盾有效、迅速解决,维护不同主体利益交换、协调通畅运行的重要功能,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贯彻到实处.

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突出的有:

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从“一大二公”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出,再到从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的转变,进一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最终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回顾40年改革经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因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活力得以无限焕发,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为国家经济贡献巨大.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本质上并不在于有无计划或说制定的计划是否科学,即便在完全市场化的社会里,企业也会制定诸多生产计划、推广计划,计划得好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者区别的本质是由行政权力配置资源还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判断来配置资源.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使计划制定得更科学,但无法解决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问题.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效用.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不动摇.

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风险,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验迅速普及,成为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推进方式,统筹兼顾,加强总体协调,注重把握“破旧”和“立新”的关系,立足于立新,适时大胆地破旧,从而不断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机制.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机地实现重点突破.开放也是改革,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面临的主要是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而且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更凸显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的要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的体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从长远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同时,发展和稳定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要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0年的改革进程不仅带来改革方法论上的经验,也在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启示一: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的目标是人民的福祉,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注重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同时注重从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兼顾好各方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改革既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要充分扩大社会参与度.改革的历史也表明,一系列影响重大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基层单位人民群众创造的具体改革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和依据的.

启示二:坚守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理念.市场是人与人交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因此,抛开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运动轨迹,市场静态的基础就是不同产权的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分属不同产权,因而有交易之需要,因为有平等之地位,因而有交易之可能.交易越活跃,则市场越繁荣.反之,如果不能使主体之间保持平等地位,那就会造成重则强取豪夺,轻则打击生产和交易积极性,交易关系就难以持续.谁来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理所当然要靠政府保证.十八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现实情况看,对一些民企尤其是民营非上市公司的合法权利的法律保障程度还难以达到基本要求.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干扰企业处理纠纷的因素过多,更有甚者,一些民营非上市公司各种财产权利还受到腐败势力的压榨,得不到法律的公正保护.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就必须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对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求具体落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事业迈入新时期,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变化基础上,通过“五位一体”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前进.前进的道路上仍充满挑战,我们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豪迈与自信!

本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关于改革和思考和开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改革开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传播观念的演变
中国对外传播是指以我国的大众媒体,特别是主流大众媒体为传播者,以国外受众为传播对象,旨在国际上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于国际舆论环境的传播过程 而对外传播观念源于对外传播的具.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会圆满落幕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 周年,也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30 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与双星名人集团于5 月22 日在中国职工之家共同举办“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 .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影表演学派渐行渐近
内容提要 回首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表演以自己的与冲动,结合汹涌而至的国内外各美学潮流,戏剧化、纪实化、日常化、模糊化、情绪化、仪式化和颜值化表演美学思潮轮番“粉墨登场”,在.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和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坦言他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很深 他亲眼看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但他觉得,改革还在路上,改革还要继续前进 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与上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