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事件类论文范文素材 与校园霸凌事件舆情传播特点分析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事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校园霸凌事件舆情传播特点分析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本文是事件类论文范文素材与舆情和二小和中关村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校园杂志校园好听的期刊名字

摘 要 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现象已经成为近年来引发社会舆情的“社会痛点”,高频的校园欺凌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关村二小事件”是2016 年众多校园霸凌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案例之一.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文章在分析事件的舆情关注焦点基础上,总结此次事件的舆情传播特点,重点探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传播环境的变化对校园霸凌事件的舆情传播影响.

关键词 校园霸凌;社会舆情;自媒体;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007-03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事件数量激增,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当前各个国家的重视.张国平指出,校园霸凌在所有国家都存在,而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校园霸凌更是高发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优质的教育、安全的校园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在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1].然而,从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到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现象的不断出现,校园*与道德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为牵引着社会和家长们神经的一个痛点[2].

根据“清博指数”的相关数据,单在2016 年5月至8 月期间,被上报到教育部的校园霸凌事件就有将近70 起,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高频的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令人触目惊心.而在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新闻事件中,2016年12 月出现的“中关村二小事件”受到的关注度和公众讨论量之高使事件变得有些与众不同.

2016 年12 月8 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开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撰文者自称是北京市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男学生的妈妈,文章里描述了她的孩子于2016 年11 月某日遭两名同班*学欺凌,两名*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导致她的孩子出现失眠、易怒、厌食等急性应激反应.该文章自发布起在网络引起了网民的高度关注,一些长期备受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困扰的家长和学生也表示校园欺凌的问题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一时间“中关村二小”“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问题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事件曝出后,@ 人民日报连发8 条微博,并评论强调“校园欺凌,绝不是‘过分的玩笑’”.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反转”的“爆料”声音,有网友指出撰文的母亲是一名编剧,称文章内容有“夸大事实”“编故事”“借题发挥”等嫌疑,一时间网络上对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的关注度再度提升.在舆论被引爆的五天后,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公开发声,否认事件是“校园暴力”或“校园霸凌”问题,认定事件是“偶发事件”,但学校的公开声明却被指责为“冷漠”,网友纷纷质疑校方的做法.

笔者认为,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等问题已经成为引发社会舆件的重要“导火索”,而未来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同类型的问题将会持续出现,对社会舆情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相比起其他校园霸凌事件,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不仅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还呈现出一些传播方面的特点.本文将在总结归纳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舆论关注焦点的基础上,分析此次事件的舆情传播特点,探讨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引发社会舆情的原因.

2 “中关村二小事件”的舆情焦点

根据笔者对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平台上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分析,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中的舆情焦点主要分布在四大方面.

2.1 对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真相的争论

事件后,由于“受霸凌者”家长撰写的文章内容和个别网友爆料的信息不符合,引发了众多网友对事件的真相的争论和质疑.在关于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的网络讨论中,网友的观点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点:一是家长以公开撰文和网络爆料的方式介入事件的做法是否合适与恰当,部分网友认为孩子的事情应该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家长的过多参与反而不利于矛盾的缓解;二是“施暴者”家长并没公开就事情进行回应,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诸多猜疑和愤怒;三是支持“受害者”家长的做法,认为家长必须为了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而坚持到底.

2.2 对中关村二小回应态度的不满

除了关注事件本身的真相,也有一部分媒体和网友对中关村二小就事件表现出来的态度表示质疑和不满.舆论爆发后的5 天内,学校都没有进行的回应,进一步激发了各方舆论的争论.直至12月13 日,中关村二小才在微博上发布了声明,否认事件属于“校园霸凌”,并提出“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校以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我校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的言论,而学校也在发布了这一声明后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被网友和媒体批评学校的态度缺乏诚意,也并没有对事件进行反思,认为同类型的事件在未来仍有可能发生.

2.3 学校应开展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

此外,部分媒体和网友也指出,近年来校园霸凌的问题屡见不鲜,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的出现让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应该敲响警钟,针对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工作,遏制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承担保护学生的基本责任.“澎湃新闻”指出,“中关村二小事件”呈现的由于家长在学校“投诉无门”导致家长职能诉诸媒体进行维权,并因此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的现象揭示了我国目前就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的“责任边界模糊”的社会现状,认为学校有必要建立健全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和管理机制.

2.4 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和教育工作

最后,有媒体和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校园*道德、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而为了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分别采取相关措施,从法律和教育两方面入手,对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进行“教育预防+ 法律惩戒”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如政府应出台针对“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等问题的管理规定,使对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做到“有法可依”;社会应加强对防治校园欺凌等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包括影视、书籍等文化产品的制作和宣传;学校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应更重视学生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工作.

笔者在“360 指数”平台上对“中关村二小”进行关键词搜索,发现在2016 年11 月15 日至2016 年12 月13 日期间,网友对“中关村二小”相关关键词搜索主要包括“霸凌”“校园欺凌”“学校为何如此冷漠”“新华社调查北京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等,可见在事件发生后,围绕“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等问题的讨论是公众舆论最重要的焦点.

3 “中关村二小事件”舆情传播特点分析

3.1 “移动化”特征明显的传播模式,加速舆件的扩散速度

在多个舆情监测平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端”新媒体传播体系构成了本次事件最主要的传播平台.笔者在“百度指数”“360 指数”和“微指数(新浪微博)”上对“中关村二小”进行关键词搜索,发现三个平台的数据均显示,在2016 年11 月15 日至2016 年12月13 日期间,网友通过移动客户端对“中关村二小”的搜索要远高于通过传统PC 端进行的搜索,“移动搜索”和“移动传播”构成了此次事件的重要传播特征;而根据鹰眼舆情观察室对“中关村二小事件”的传播网站来源分析,微博是这次事件最主要的网络新闻来源,其中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澎湃新闻、Vista 看天下、财新网、新京报、财新网、网易新闻、头条新闻等十家媒体在“两微一端”平台上对事件的报道构成了此次事件的重点媒体报道来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上网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移动化”的舆情传播特征对社会舆件的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网络设备,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参与到舆件的传播和讨论中,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形态大大加速了舆件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使得舆件迅速扩散[3].在此次“中关村二小事件”中,媒体利用“两微一端”便捷、快速、互动的优势进行新闻报道,而网友也倾向于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对新闻信息进行搜索和分享,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上获得相关信息后,网友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评论、分享和转发,使“中关村二小事件”迅速发展成为引发全民关注和全民讨论的舆件.

3.2 “负面情绪”占主要情感,加强舆件的讨论热度

负面情绪是引发社会舆情的重要因素,当公众的负面情绪被某些触及社会问题和社会“痛点”的事件点燃,公众的注意力会迅速集中,形成对相关议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在网络传播时代,信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一个话题很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很容易随着新的热点话题的出现而热度消退.然而,当一个事件涉及到的是社会存在已久的问题,或是与广大公众自身的情感和利益相关联的时候,这样的事件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引爆舆情热度.

鹰眼舆情观察室对截至12 月13 日的相关微博进行了情感分析,发现在“中关村二小事件”中,网友的情感倾向以负面为主,超过66% 的网友对此次事件表达了负面的情绪,而大多数的负面情绪指向了“施暴者”及其家长、学校.

相比起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在舆情传播中的影响力更大[4].在“中关村二小事件”中,当人们对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问题的负面情绪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后,面对由“受害者”一方的家长作为信息源和传播者主动揭露校园欺凌的新闻信息,负面情绪被迅速点燃.北京中关村二小作为全国知名的学校,被曝出“校园霸凌”问题的负面新闻,很容易让公众联想到其他学校出现同类型问题的可能性和风险,激发了广大公众的忧虑情绪.而相比起媒体和记者的报道,家长作为校园霸凌问题的“亲历者”,其发布的信息显然更容易获得公众的同情,可信度也较高,家长撰文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的详细描述让网友感到痛心和忧虑,一些曾经经历过或是担心校园暴力问题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对这一现象和问题的情感会被迅速点燃,从而引发了激烈的舆情讨论.

3.3 网友爆料与反转,加剧舆件的复杂程度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会使得舆件中的信息内容更为复杂多变,通过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不断互动,与舆件相关的信息会经过一系列传播和扩散的过程而造成更大范围的舆情效应和社会影响,而在这种信息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很可能由于信息传递链条过程、舆情主体复杂而分散等问题而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舆件将可能走向更难以控制的发展方向.

在“中关村二小事件”中,《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扩散后,有自称也是中关村二小学生家长的网友在网络上发表了与撰文家长相反的观点和言论,指出撰文家长是一名编剧,暗示该名家长“很会编故事”,且“受害”学生本来就是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中关村二小,并不是文章所描述的“弱势地位”,认为此次事件只是“学生打闹”而非撰文家长所说的“校园暴力”.而针对这样的质疑,撰文家长也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做出回应,表明愿意公开对质和举证.

“中关村二小事件”中的主要信息并不是来自各大媒体的报道,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源是作为涉事其中一方的家长,而互联网开放、平等、扁平的特点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对事件加以评论和爆料,指向不一的各类信息在不断地互动和碰撞过程中影响着舆件的传播走向,使得舆件变得更为复杂.而对“围观”的公众来说,说法不一的各类信息源共同出现在此次事件中,加大了他们筛选和辨别信息的困难程度,一方面,公众希望获取到更多的相关信息,以更好地了解事实的真相;另一方面,信息的复杂性使得公众难以对事件有清晰和直接的判断,让公众更难从公开的信息线索中拼凑事件的全貌.

3.4 学校方危机回应失当,加大舆件的处理难度

根据危机公关的“5S”原则,速度第一(Speed)的原则要求危机方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尽快向公众做出回应,以减少相关负面信息对危机方的影响.而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速度”被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2010 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提出“黄金4 小时”概念,也就是说,在遇到危机事件后,危机方应在4 小时对事件做出回应,一旦错过了最佳的回应事件,则很可能出现与危机事件相关的流言或谣言,从而扩大危机事件的传播范围,使得危机处理难度加大.在《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一文引发网络热议和社会舆论后,校方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而直至舆论已经不断发酵和演变的第6 天才来微博上发布声明,缓慢的回应速度使得事件早已超过学校方能妥善处理的范围,使得负面舆情的管理难度加大.

此外,危机管理中的真诚沟通(Sincerity)原则和承担责任(shoulder)原则要求危机方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应该积极地与公众和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展现真诚的态度,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以减少公众对自身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认知[5],公众的利益在危机管理中始终应该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中关村二小事件”中,无论是学校在微博上发布的声明,还是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态度,都被网友认为是“缺乏诚意”的表现,学校在出现了疑似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后不仅没有认真地反思学生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反而关闭了微博评论,在声明中指责网友等“不实言论”,并暗示撰文家长不配合学校的善后工作,否认家长对“校园霸凌”问题的指控.中关村二小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学校带来了“次生危机”,即由于事件的应对不当而造成了舆情传播和危机管理方面的新危机,面对媒体、公众和家长的质疑,中关村二小对此次危机事件的应对失当,是造成舆件处理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

4 余论

“中关村二小事件”仅是近年来我国众多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中的一个案例,但这一事件所受到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热议对社会舆情研究者和公共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校园暴力、校园霸凌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应对,未来同类型的事件仍然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舆件的“导火索”,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和新的数字传播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下,由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等问题引发的负面情绪将成为社会舆情传播和管理领域的一大潜在危机.而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要降低由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引发的社会舆件的风险,最重要还是要从源头入手,引起全社会公众对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问题的重视,并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各方教育和适当惩戒等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交往氛围,净化学校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8):73-77.

[2]赵灯峰,朱剑峰,杨利峰.真实世界的冲突回避与虚拟世界的霸凌行为关系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31-36.

[3]孙芳令.移动网络舆论场的现状与引导[J].青年记者,2014(32):68-69.

[4]郝永华,聂茜.热点段子的衍生与负面舆情——基于30个案例的内容分析[J].新闻大学,2015(1):87-93.

[5]唐秀庚.构建高校网络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机制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76.

该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舆情和二小和中关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事件本科毕业论文事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校园霸凌,不该发生的伤害
文/张愉悦最近,“中国留美学生绑架凌虐同学案”再次引发网友的热议,3名中国留学生嫌犯分别被判刑13年、6年和10年,刑满后将被驱逐出美国 案件的恶劣程度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也让.

胖孩子更易遭受校园霸凌
胖孩子更易遭受校园霸凌文马云烨那些小时候曾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孩子在随后的人生中,几乎每一项衡量指标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也更容易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 “每天上学的路就像走向地狱…&.

校园霸凌,那些不可轻视的少年之痛
文 李军那天,天刚亮,阳光技校的学生们正陆续从宿舍出来去教室上课 人群中,一辆警车缓缓驶过,停靠在校园僻静的一角,引起学生们的好奇 二年级的同学正在上公共理论课,政教处主任黑着脸走了进来&ldquo.

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对于学生来说,一旦进入校园学习,大部分时间和活动的场所都是在校园这个环境中进行的 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力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切实提高教师处理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学生心理及行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