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服务创新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和金融服务基于日本模式的经验和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服务创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和金融服务基于日本模式的经验和,本文是服务创新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中国农业和产业链和日本模式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服务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服务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论文中国美容医学杂志金融博览杂志农业期刊有哪些

摘 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而农业产业链融资作为新型的金融支持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农业产业链内部和外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在政府支持、融资渠道、金融体系和法律制度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日本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分别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路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金融服务;日本模式

DOI: 10. 13856/j. cnll-1097/s. 2016. 12. 039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缺口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力度也较小.虽然农业产业链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国农业产业链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日本作为农业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中国台湾和韩国已经成功借鉴日本融资模式,也被世界公认为成功案例的典范.

日本农业经济客观条件与中国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如中日均为人多地少国家,日本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 04rhm2,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 093hm2;中日气候均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理条件也较为相似,农作物品种均以水稻为主.然而日本通过走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和农业金融化的道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农业产业化水平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多项农业指标居世界首位.因此,通过对日本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进行经验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对策,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探索走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融资模式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主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3个主体构成,其融资形式主要分为农业产业链内部融资模式和农业产

1.1 中国农业产业链内部融资模式分析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虽然劳动力较为充足,但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为短缺,且农村金融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因而农民从金融机构贷款难度较大.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农业企业能够有效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户也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由图1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链内部融资模式主要通过订单和合同建立起来的,农户可通过与农业企业签订订单和合同,获取所需的贷款或者农产品销售的预付款,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户严格按照订单和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品种生产,通过出售农产品偿还贷款和利息.这种模式主要以农户在未来生产的农产品作为企业给予农户的贷款抵押品,实际上结合远期产品与本期贷款,作为农户与农业企业连接的纽带.对于农户而言,通过联结商品交易和信贷机制,可有效解决农户当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农户将农产品作为偿还贷款资本,可大大降低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压力.对于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从正规融资机构获得款项并贷款给农户,获取农户未来的农产品,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大大降低产品供给风险.如嘉兴海盐的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内部融资模式,该农业产业链共有十多家农场、百余户农户和1家农业合作社.万好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向农户发放贷款,不仅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而且也建立了稳定的货物来源,进而稳定了企业与农户组成的价值链关系.一方面,农户向企业提供原材料,并签订*协议,企业向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农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以*协议为贷款质押物向企业申请预付款或贷款,并获得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

1.2 中国农业产业链外部融资模式分析

价值链外部融资(图2)主要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农业企业的另一个核心,为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以农业企业、订单和合同作为担保的方式为农户提供贷款,农户农作物为抵押物与农业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农业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农户作担保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同时也影响和控制了整个产业链,为农业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这种模式也可以解决银行和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银行盲目选择贷款客户,有效提高信贷质量,降低违约风险.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生产商的产能.若市场需求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有可能会面临巨大亏损.若生产商的产能不足,导致农产品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也同样面临亏损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过严格的授信审批、对农业企业或农户发放贷款后,需要持续关注贷款对象的经营状况,并适时提供一定技术上和生产上的帮助,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如新疆建设兵团的棉麻公司与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进行融资合作,新疆建设兵团的棉麻公司以棉花产品和仓储单作为抵押物,向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贷款.由于工商银行新疆分行认为棉花产业风险较小,且该企业的信誉度高、经验丰富,信用违约度低,因而给予了新疆建设兵团的棉麻公司极大的信贷资金支持,仅2014年信贷资金支持量高达8 754万元.与此同时,新疆建设兵团的棉麻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棉花的合同,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棉花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

2 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服务最早由2007年在黑龙江林甸县的龙江银行大庆分行开展,以马铃薯为加工产业链,银行向农户发放191万元的贷款.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财政投入有限,支持力度不强

政府财政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有效的财政政策可引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导致政府财政投入向城市倾斜,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农比重不足10%.当前中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仅为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根据WTO规则,经济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达到5%,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农业补贴达到10%,因而中国政府对农业的财政补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加之对工业和城市发展政策倾斜,导致农村水、电、交通、农业等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较低的农业技术水平加大了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加之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信用贷款率也会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户贷款的难度.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不仅需要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在财政政策上大力支持,也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使农民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业生产.

2.2农村金融环境不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

闫艳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中提出了中国农村存在金融信用环境差、信贷担保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当前中国农村融资机构主要由正规融资机构和民间融资机构两方面组成.

由于中国农业条件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资金实力较弱,无论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民间金融组织不敢也不愿意贷款给农业企业和农户,最终导致农业企业和农户因为缺少资金支持而使得生产环境更加恶劣,有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金融主体在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无法对融资对象做出准备判断,严重影响农业产业链资金供给主体对农业发展的信息和支持力度.

2.3 农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需求也大大提高,然而当前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大量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当前中国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需求量较大,小企业和农户往往会通过多途径获得贷款,但正规金融机构的门槛较高,且一般情况下需要担保,因而小企业和农户大多通过民间金融组织获得贷款.根据2014年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农户获得正规银行涉农贷款额仅为53 587万元,仅占总涉农贷款额的23%.据调查,中国农村信用社机构共有1 596家,营业网点数有42 201个,农村商业银行共有665家,营业网点共有32 776个.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63家,营业网点有63个,可见当前中国农村融资仍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而这些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大中型企业.由于中国当前未形成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相关制度以维护小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小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无法保证,一旦产生纠纷,小企业和农户往往成为受害者.虽然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也出现了农村地区资金外流、农村信用社潜在的风险等问题.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利用深入农村、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加之利益低、风险大的农村经济特点对商业银行吸引力小,使得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农业产业链发展支持力度不高.当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形式上到位和实质上缺位的潜在风险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无法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支持的作用.

2.4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链不稳定

当前中国暂未形成健全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存在着农民金融权益保护缺位、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存在缺陷、市场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申惠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需要通过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尽快修订民间借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和民间金融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向城市倾斜的金融政策导致农村金融资金不断外流,直接影响到农民的金融权利及与其相关的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财产权等.虽然多样的民间金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但民间金融组织一直未得到法律的认可,处于灰色状态.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具有集中度高、金融服务垄断的特点.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是以大统一为主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单一、统存统贷、统收统支,农村金融市场缺乏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在这种垄断竞争的金融体制下,农村监督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监督职能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容易产生监管寻租现象.由于中国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很难形成稳定的农业产业链.在当前不健全的制度制约下,农产品的利益增加环节大多出现在加工和销售部门,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农户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农业信息不对称,很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的农户商业化水平较低,处于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龙头企业拥有定价权,龙头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农户利益,而农民损失的权益在法律上也无法得到维护.

3 日本农业产业化融资模式的经验总结

3.1 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需求弹性较小,很难吸引资金资金投入,因而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农村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农村,为农业产业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日本农业金融体系有着政府主导的特点,日本政府为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基层信息,取得了民众的信任,为日本政府和民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发展中,政府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有需求的合作金融组织及农村中的贷款提供各种财政补贴,以解决其资金需求.对于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农户,政府通过民间融资机构发放无息贷款方式为有条件的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金.另一方面,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以弥补贷款损失并对贷款提供担保.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建立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贯通了财政资金支持渠道.通过对日本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分析可知,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一是策性金融机构向农业和农村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如实行农业票据制度、政府出资组建农民金库、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资金等.二是利率优惠政策.允许基层农协以高于银行0.1%的利率吸收存款,并给予农协金融发放利息补贴.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农村金融设立初期,给予营业税、固定资产税、所得税减免,并允许分红计人成本.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农业产业链融资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凭借政府良好的信用极大地降低了农村金融借贷的交易成本,并且通过资金及政策支持,为农业产业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3.2 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

日本分工明确而又相互补充的合作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合作金融机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农业发展,保护成员的权利和利益,因而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弱势产业地位.而政策性金融主要在市场失灵或者合作金融无力支持资金需求时起作用,一般对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较高、时间较长的资金需求选择政策性金融,因而日本形成的是以合作金融为主导、政策性金融为辅助的融资体系(表2).从表2可以看出,日本80%以上的农贷来自于农协系统,即合作金融.通过分析可知,日本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拨款获得资金.由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高,日本农业发展资金对政府依赖性也较高,如日本形成专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日本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支持,2015年日本政府财政资金在总农贷占比达到12. 15%.二是发行债券和票据.日本政府通过向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票据筹集资金,这主要通过银行等一般金融机构实现.三是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和吸收存款.日本合作金融组织从各类金融机构筹措到资金后通过发放贷款、发放补贴、提供担保等方式运用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通过发放土地改良贷款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

3.3 农业产业链发展以健全的金融体系支持农业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合国的扶持和帮助下,日本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目前已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银行为辅,农业保险为保障的“2+1”金融体系.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依附于农业协同组合.其特点为结构复杂、金融体系划分较为详细.日本农协分为农业、林业和渔业系统,每个系统按照行政区划分,在市町村、都道府县和全国3个层次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机构,机构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无行政隶属关系,只有经济往来.其中基层农协主要业务为农户*保险、存贷款、供销等,不以营利为目的.信用农业协同组织是基层农协与农林金库的桥梁,它一方面吸收基层农协的剩余资金,一方面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将剩余资金上交金库.农林金库是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的最高层,其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农村金融组织的资金进行融通、划拨、调剂和清算.政策性金融是农业金融体系的辅助性金融措施,用于弥补合作金融的不足.1952年日本颁布的《农林渔金融公库法》标志着日本公库的成立,它是负责农林渔业贷款和食品产业贷款的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向农业相关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资金贷款、农业渔业基础设施、土地改良等提供资金.此外,日本还形成了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为农协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日本政府直接参与建立农业信用保证制度,对农协经营损失和债务进行赔偿.另一方面,农协之间也建立了相互援助制度,通过农林金库统一管理和运用专项储备基金,来提高农协组织的流动性.

3.4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发展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做保证

由于日本的农业金融体系主要以合作性金融为主,因而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做保证,才能使得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日本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业金融政策执行效率,而且也保证了贯彻和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在合作金融方面,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在合作金融成立之初就取得了合法地位,因而农协机构能够一直良好地运行.1923年以来,日本颁布了多部关于规范农村金融主体和政府行为的法律规范,确立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合法地位.192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产业组合金库法》,后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农业基本法》《农协会并助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农协各项活动,确立了农协合法地位,促进了农协良性发展.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日本根据《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由政府出资设立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公库通过“定农产品加工资金”“强化农业经营基础资金”等的信贷支持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农业保险方面,日本出台了《农业保险法》《农业灾害补偿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法律上的保护.此外,日本政府层多次修改《存款保险法》,改革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以适应日本经济的发展.

4促进中国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对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由分析可知,当前中国政府财力有限,对农业的财政支出较弱,远低于日本财政支农水平,导致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相对滞后.从日本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可以看出,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其政府雄厚的财力支持,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注入到农业部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政府对农业产业链发展支持力度不强,借鉴日本经验,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优惠融资措施和信贷政策,建立农业融资发展的长效机制,摆脱农业发展融资难的困境.首先,银行需要对农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差别资金供给.如对于小型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其次,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可适当放宽新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促进金融组织和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第三,在资金支持方面,采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实行税收优惠、利率优惠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的积极性,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本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4.2 改善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资金

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投资环境较差,资金筹措效果不佳.借鉴日本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经验,中国应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由日本筹集资金的经验可知,多渠道筹集资金可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投资环境、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一方面,可通过吸引外商投资获得农业发展资金.可通过完善农业利用外资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吸引外商投资.如对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和信贷政策,鼓励采用跨国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引进外资.同时,需要积极推动外商资金和风险投资在农业发展上的试点,建立外资项目库,广泛采用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扩大农业产业链利用外资规模.另一方面,合理引导民间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中国民间资本较为雄厚,但由于法律未确定民间资金主体的合法地位,且未形成完善的交易体系,因而借贷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加以适当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基础设施.如农业企业等涉农资金以贴息的方式发放给农户,这种将借贷主体和农民利益连接在一起的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也可以将资金充分用于农业发展.

4.3 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共生模式

日本农业发展具有健全的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做支撑,才能使得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借鉴日本经验,当前中国农业信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失、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不健全的状况,因此需要完善中国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根据日本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国情,确定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首先是对农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国有商业银行,应肩负农业发展的重任,业务经营应向农业发展转移,资金流应向农业企业倾斜.其次,完善农村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投入,建立农产品流通市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第三,降低民营金融组织市场准入门槛,规范民间金融组织活动.政府应适当降低民营组织准入门槛,合理引导农村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使民营商业银行享有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国家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走以农养农、以工养农的发展道路,使得农业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能力.此外,中国农村金融是政府、农村组织和金融共同构成的共生系统,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中国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金融共生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4健全农业产业链金融体系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

加强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能够为农村投融资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也是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的基础.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需明确规定金融市场上合法的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地位、业务范围及权利和义务.首先,需要加快合作性金融机构立法.借鉴日本金融立法成功经验,中国应当立足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现实国情,制定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并且明确规定其性质、业务范围等,为农业产业链发展发挥效能.其次,制定农村政策性银行法,确定农村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立法,确立达到准入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合法性,为民间金融组织融资功能的发挥创造环境.第三,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确定农业保险为商业保险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政策性保险的业务范围.此外,还需建立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避免农业保险机构因资金压力过大而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刘万霞.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 (1):6-9.

[2]张庆亮.农业价值链融资:解决农业融资难的新探索[J].财贸研究,2014 (5):39-45.

[3]潘婷.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经验分析[J].世界农业,2015 (10): 73-77.

[4]赵斐.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及制约因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 (1):138-145.

[5]闫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纵横,2015 (2):45-48.

[6]申惠.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大学社会科学版,2013 (1):27-29.

[7]高强,赵海.日本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5 (3):61-70.

[8]李硕,姚凤阁.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5(2):235-237.

[9]雷德雨,张孝德.美国、日本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6 (5):50-55.

本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对写作中国农业和产业链和日本模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服务创新本科毕业*创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农业院校的特色馆藏和服务模式以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是大国农业,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综述了图书馆在资源、环境、人才、技术……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

刘宁桦: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实践者
他是在中西方文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如何认清时代浪潮中那因文化的融合、碰撞而剧烈飞湧的浪花如何在其间寻找到生活的平衡如何面对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他在探索与追逐中寻找着属於自己的答案人生经.

强化金融服务,助力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经济和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脉,优质高效的金融.

中国农业援非:实践和经验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一直备受争议——从“冤大头”到“新殖义”,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如何理解中国发展经验在受援国的适应、调整与自我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