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眼科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中国眼科何日引领世界钥?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眼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中国眼科何日引领世界钥?,该文是关于眼科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眼科和中国眼科和引领类论文例文.

眼科论文参考文献:

眼科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国际眼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文/郑荣领1,2 金秀英3 李淑珍4

【摘 要】我国传统医学眼科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然而,我国现代眼科长期落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沙眼与近视防治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眼科取得巨大进展.目前,我国眼科医生的数量世界第一,SCI 论文数量也跻身世界前列.然而,我国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与眼底病等眼病和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的患病率仍然持续升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认真贯彻党的卫生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现代社会大卫生观的要求,早日建立健全我国眼病防治体系,从以眼病的诊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眼睛健康促进为中心,将专家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将专业行动转化为群众运动,引领世界眼科医学模式创新,提高世界眼病防治科学水平,我国眼科也能早日引领世界.

【关键词】眼科发展战略;医学模式创新;现代社会大卫生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2015 年是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MA)成立100 周年(1915-2015)[1],我国汤飞凡(1897-1958)与张晓楼(1914-1990)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分离沙眼病原体60 周年(1955-2015)[2],也是“第一届”中华眼科学会全国眼科学术会议(Congress of the Chinese Ophthalmology Society,CCOS)召开50 周年(1965-2015),亚非眼科大会(第12 届)(12thAfro-Asian Congress of Ophthalmology, AACO)首次在我国举办15 周年(2000-2015),我国加入亚太眼科学会(Asia Pacific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PAO)10 周年(2005-2015),APAO 年会(第25 届)首次在我国举办5 周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5 周年(2010-2015).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项目建成后,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面积将扩大到9000 平方米,成为世界最大的眼科学实验室.2015 年3 月,第30 届APAO 年会暨第20 届CCOS 在广州召开, APAO 永久会址落户广州.在我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上,眼科学具有独特地位.中华医学会的前身———1837 年成立的中华医药传道会(The Medical MissionarySociety in China) 创会会长郭雷枢(Thomas RichardsonColledge,1796-1879)、副会长伯驾(Peter Parker,1804-1888)与1886 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传教会(The China MedicalMissionary Association,1925 年改名中国博医会The ChinaMedical Association,1932 年并入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1901)都是眼科医生[1,3,4].中国博医会第二届(1905-1907) 会长司督阁(Dugaid Christie,1855-1936)亦擅长白内障手术.中华医学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颜福庆, 1923 年曾任中国博医会副会长.我国第一名现代眼科学教授李清茂(1884-1946)1910 年加入中国博医会,曾任中华医学会(1924-1926)副会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研发投入与科技论文数量等的增长速度也很迅猛.自从2007 年起,我国大学本科以上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就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09 年,中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自2004 年1 月至2014年9 月,我国共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论文136.98万篇,排在世界第2 位;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共发表SCI 论文近12.5 万篇,被引用次数跻身前十.然而,仅仅在2013 年,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就达13.74万篇.近年来,我国眼科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2,5-16].我国眼科界发表的SCI 论文:1993-2008 年16 年间,共674篇;2011 年753 篇(占16.79%),全球排名第三;2012 年754篇(占17.22%),全球排名第二;2013 年,全球排名第三,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上个世纪末,我国15 种眼科专业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已达3000 篇[5].然而,直到现在,我国包括中华眼科杂志在内的所有国内眼科核心期刊,均尚未被SCI 收录,国际化发展水平仍待提高[6].仅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自2008 年第1 卷开始被SCIE 收录[6],2014 年影响因子IF 仅0.500,世界排名第54 位,与第1 名英国视网膜与眼科研究进展杂志(IF 9.897)、第2 名美国眼科杂志(IF 6.170)相距甚远.2012年国际眼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ICO) 调查表明全世界194 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眼科医生204909 名.按人数排名第1 中国,28338 名;第2 美国25152名; 第3 俄罗斯,14600 名; 第4 日本,13911 名; 第5 巴西,11350 名;第6 印度,11000 名.然而,我国眼科资源过多地集中于大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依然缺医少药[6-11].长期以来的市场经济导向下,以及临床和预防的分离、基层眼科医生的贫困化等都使我们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遇到严峻挑战.我们对于近视眼、弱视与青光眼、白内障和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的预防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眼科防盲治盲整体绩效的提高[6-10,15-23].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盲的患病率约为0.5%,约有盲人700 多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据调查,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人数达2003.5 万人,失明及视力残疾人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负担.近年来,我国白内障手术率有了很大提高,达到1300,但是距离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距离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甚至距离印度、古巴等发展中国家都有相当距离[7,8,21].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卫生保健模式举世称颂,沙眼与近视防治成就卓著[2,22,2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引领世界,我国高铁引领世界.我国眼科何日引领世界?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眼科论著、期刊与网络资料,按照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社会大卫生观的要求,通过简要回顾世界眼科发展历程,简要分析在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迅速发展的我国眼科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如何推进我国眼科事业健康发展,为世界眼科做出更大贡献.

1 我国对于世界古代眼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眼科成就[2,11-14].埃及从约公元前1500 年写的Ebers纸草文已经记载有沙眼等眼病流行,当时已有专门的眼科医生,用乳、尿与动物血等洗眼,用蓝铜矿、硝酸银、硫酸铜、蜂蜜等药物医治眼病[2,12].巴比伦从公元前2025 年的汉莫拉比法典已经记载有用青铜刀切开眼脓肿等眼科治疗手术及其奖惩措施[12].印度成书于公元前1000 年的《阿输吠陀经》记载了包括眼病的各种疾病和治疗方法.印度眼科名医妙闻(600~ 556 BC)所著《妙闻集》记载的眼睑等外眼病及白内障针拨术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12].我国中医眼科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华文化元典的《易经》指出“天行健,地势坤.”“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我国商代殷武丁时期(1250~1192 BC 在位)的甲骨文中就有“疾目”的记载[11,12,24-27].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对眼的解剖、生理与病机等方面做了探讨,并详细论述了眼的解剖结构与整体的关系,认识到肝为五脏六腑之精,肝主目[11].在病因病机方面,该书强调内因在眼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内经》还认为风热之邪是眼病的常见原因.在治疗上以针灸为主,少量用药[11].该书特别强调“圣人治未病”.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告诫人们:不能“以酒为浆”“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23].老子(571-471 BC)《道德经》指出:“五色令人目盲”.战国庄子(369-286 BC)《庄子o 天地》亦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据晋书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养目古方“损读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观;旦晚起,夜早眠”[23].据孔子(551-479 BC)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就用水晶透镜遮阳、养目与医治眼病[13,14,23].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与科学家、被后世誉为科圣的墨子(墨翟,468-376 BC)所著的《墨经》记述了其光学研究成就.他阐述了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还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13,14,23].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约407-310BC)是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11,12].战国荀子(313~238BC)所著《荀子》记载虞舜重瞳子,为世界上重瞳症的最早记载[24-27].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460~377BC)在其文集中提到了眼炎,翼状胬肉、睑缘疖、流泪、角膜溃疡、昼盲、飞蝇幻视症、斜视、眼球震颤等20 余种眼科疾病,治疗眼疾很重视食疗、热敷与全身疗法[12].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德谟克利特(约460~370 或356 BC)等认为光线来自发光物体,未受到普遍重视,但得到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de, 384-322 BC)的认同[13,14].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描述近视者[13,14].古罗马名医盖伦(Galen,约130-200)将眯眼(Myein)与眼(Ops)两词合并创造了近视眼一词(myopia)[13,14].盖伦更为注重药物治疗,并在眼解剖方面发现了视神经、巩膜、角膜、结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视网膜和晶状体等,记述了泪腺的排出口与睫状体悬韧带等以及对于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认识,并最早记载了前房积脓[12-14].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约145-208)被誉为我国眼外科之父,创制有麻沸散和五禽戏[11,12].魏晋之际的司马师(208-255)目有瘤疾,使医割之,是我国眼科肿瘤手术的最早记载[11,12].我国唐初武德年间(618-626 年)设立的太医署中始设“耳目口齿科”,眼科首次被列于正式教育科目[11].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652年)记载了一百多个眼科病症, 对于眼病病因提出“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夜视星火、迎风追兽、饮酒不已、博弈不休、久处烟火、泣泪过多等十九病因说[11-14,23].这一时期对眼病的病机则强调以脏腑病机为主,如《千金要方》提出了肝虚、肝热、肾阳虚、肾阴虚、脾热等多种眼病病机[11].这一时期的中医眼科治疗方法有内服药、外用药、针灸按摩和手术治疗[11,12].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梁书》中已有金针拨障术的医案记载,但我国现存医籍中首次提到“金篦决”治法的是唐代王焘《外台秘要》(752 年).《龙树眼论》则详细介绍了金针拨障术的适应证(在世界上最早将瞳孔对光反射阳性作为适应证的必要条件)、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等[11,12].唐代创行了多种眼科手术疗法,丰富了眼科治疗学[11,12,24-27].据《太平御览》(983 年)记载:“唐崔瑕(821 年)失一目,以珠代之”.说明我国唐代已有义眼配制[24-27].阿拉伯哈里发王国名医拉齐(Razi,864-924)最早认识到瞳孔的缩小是因光线刺激的结果[12-14].阿拉伯眼科名医卡哈尔(Kahhal,940-1010 年)著有眼科教科书三卷,分讲眼的解剖生理、外眼病和内眼病,共记载了130 种眼病,还详细记述了白内障坠下法及术前术后的处理[12].与卡哈尔同时代的毛斯里(Mawsili)是白内障针吸术的发明者[12].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阿拉伯光学之父伊本·海赛姆(965-1038)在眼科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研究光学时,记述了眼的解剖,从生理上解释了光线在眼内的屈折现象,并记述了使用球形玻璃片可以使物体变大[12-14].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对于医学与眼科光学也有重要贡献.他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于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凹透镜的缩小与凸透镜的放大作用都有通俗生动的论述,还与著名儒医、文学家苏东坡合撰《苏沈良方》[12-14].自北宋元丰年间(1076-1085 年),太医署将眼科独立成科[11].自此,眼科一直成为独立专科.北宋王怀隐等撰《太平圣惠方》(978-992 年)中有22 条记述肝之虚寒热所致目病的病机,另有15 条关于胆、脾、胃、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目病的病机[11].据南宋赵希鹄所著《洞天清录》(约1190 年)记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叆叇即眼镜.表明我国宋代已有眼镜[12-14,23-27].金代张子和(约1156-1228)《儒门事亲》指出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他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后世称攻下派,善于用行为心理疗法治疗顽症,并向眼科名医姜仲安学习针刺治疗眼病.公元十四世纪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等地已有医院建立,其中眼科已成为独立的一科,另外还有专门的眼科医院[12].据日本铃木宜民的研究认为早在1377 年, 中国就有前房穿刺手术记载[24].元代倪维德(1303-1377)《原机启微》创眼科病因为纲,分门列证之法,开眼科综合辨证之先河,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求实精神,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医学著作,在中医眼科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8].

2 我国在世界现代眼科学发展史上长期落后于西方

2.1 世界现代眼科学发展简要历程

世界现代眼科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成三大阶段:16~18世纪的奠基时期、十九世纪的独立发展时期及二十世纪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12].

2.1.1 16~18 世纪的奠基时期

西方现代眼科学始于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12].16~18 世纪,西医眼科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主要有[12-14]:1558 年,意大利人玻尔塔(GiovanniPorta 1538-1615)认识到眼球是一个暗箱.1562 年,瑞士Felix Platter(1536-1614)年首次说明了晶状体是曲折光线的棱镜,视网膜才是视机能的主要器官.1575 年,意大利的Francesco Maurolico(1494-1577)认识到近视眼聚焦异常是晶状体曲折异常所致.1588 年法国Georg Bartish(1535-1606)首次行眼球摘除术.意大利H. Fabricius(1537-1619)正确记载了晶状体的解剖位置.法国La Chambre (1594-1669) 与LaCharriére( -1690)对于眼科解剖与结膜炎和虹膜炎等都有详细描述.1610 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开普勒(JohannesKepler, 1571-1630) 第一个用光学仪器来解释眼的成像,并推断出任何物体所发的光通过眼的折光作用都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创建了眼科光学;1611 年,开普勒提出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并提出近视眼是人眼对于长时间近距离作业的适应性反应,成为正确解释近视眼的光学原理与成因的第一人[13,14].1619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谢纳(Christopher Scheiner, 1575-1650)将牛眼后极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切除后,在视网膜上出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用实验证实了开普勒的推断,这是眼静态屈光研究的开始.它不但说明了视网膜和照相机一样成为倒像,也为几何光学向眼生理光学渗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谢纳还是首先用化学方法固定眼球的人,他所写的《眼》一书对角膜、巩膜和晶状体的弯曲度都比前人作了认真的测量,因此绘制出了比较合理又精确的眼球图解,其针孔实验(Scheiner´s experiment)也于1619 年完成,证明了人眼具有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装置,这是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因此,谢纳堪称眼屈光学最早的启蒙人[13,14].1622 年英国Richard Banister(1570?-1626)首次诊断绝对期青光眼[12];1632 年,Plempius(1601-1671 年)发现近视眼晶状体至视网膜间的距离延长[13,14].1643 年法国FrancoisQuarré 和Remi Lasnier 首先提出白内障是晶状体发生混浊所致[12];1656 年Werner Rolfink(1599-1673)确定了白内障的解剖变化[12];1663 年, 法国物理学家Edme Mariotte(1620-1684)发现了人视野中的生理盲点[12];法国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于一身的La Hire(1640-1718)对于现代眼科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其父亲是画家,使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生动准确地描述角膜的自然光学性质与视网膜成像[12-14].瑞士著名解剖生理学家Albrecht von Haller(1708-1777)于1749 年发现了筛板,1754 年又报告了视网膜血管的新知识;最早记述黄斑的是德国的Soemmering(1755-1830); 1747年法国Jacques Diel(1696-1762)实施了划时代的白内障摘除术;1755 年德国J. Zinn(1727-1759)在其眼科专著中最早记载了睫状小带;1758 年法国J. Descemet(1732-1810)记载了角膜的后弹力层[12].1784 年法国Piérre Pamard(1728-1793) 对白内障手术的切口部位和患者手术时的体位进行了改进[12].1793 年,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内科医师托马斯·扬(Thomas Young,1773-1829)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验光,查出自己有-1.68D 的逆规近视散光,这是人眼散光的最早记载[14].1794 年,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olton,1766-1844)发现色盲[12].这一阶段,西医眼科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发展为下一世纪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12-14].

2.1.2 19 世纪的独立发展时期

19 世纪可谓西医眼科学的独立发展时期[1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19 世纪西医眼科学才真正脱离外科而独立发展起来,在眼科杂志创办、眼科仪器的发明、眼科教职的创设、眼科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12].1801年,托马斯·扬发表论文,公布了通过测量获得的非常精确的眼的光学常数,推动了眼屈光学理论的发展.他还于1801 年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他还用头浸在水中的办法,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性.他还是颜色视觉研究的开拓者,并提出了有关色觉和色盲的三色学说[12-14].1801 年,德国AntonioScarpa(1752-1832)首先在解剖中发现后巩膜葡萄肿,但未与近视联系起来[14].1802 年德国Karl Gust Himly(1772-1837)和Johann Adam Schmidt(1759-1809) (德籍奥地利人)创办的《眼科文库》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眼科杂志;1842 年,法国Florent Cunier(1812-1852)创办的法文眼科杂志《眼科年鉴》可谓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眼科杂志;19 世纪初,维也纳大学在其新设的附属医院内开设了独立的眼科讲座,1812年奥地利Joseph Beer(1763-1821)任该院眼科主任,1818 年被授予眼科正教授职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眼科专任教授,他曾最早施行虹膜切除术[12].1813 年,英国James Ware 首先描述了远视[13,14].1818 年法国的Cloquet SG(1790-1882)描述了玻璃体管;1819 年爱尔兰的Jacob A描述了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杆体锥体细胞层;1827 年,英国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乔治艾里(George B. Airy,1801-1892)发现可用柱镜片矫正散光[13,14].1830 年德国Friedrich Schlemm (1795-1858)首次记述了巩膜静脉窦;1830年英国的C.Mackenzie(1791-1868)在其所著的《眼病论》中较详细地描述了交感性眼炎;1837年爱尔兰的Jacob A首先描述了眼睑蚕食性溃疡;1838 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通(Charle Wheatstone 1802-1875)介绍了立体镜,法国Jal DE(1839-1907)将其用于斜视治疗;1839 年J.Diffenbach 第一次对斜视施行了手术;1841 年,德国物理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任何同光心的光学透镜组都可按照单一透镜的测量方法予以处理,其后,1844 年莫索尔(Mosser)把高斯的理论应用到眼屈光系统的计算上.斯托克斯(Stocks)于1849 年设计出交叉柱镜[12-14].1849 英国著名外科医生、组织与解剖学家William Bowman(1816-1892)爵士首次提出了角膜前弹力层;1851 年,vonCarrion 将远视与老视眼相区分;德国著名医学家Müller H(1820-1864)发现视紫红质等[12-14].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黑姆霍尔茨(Herman von Helmholtz,1821-1894)于1851 年发明检眼镜被公认为现代眼科学的起点,使眼科医师第一次能够直接看到人眼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真实图像,并推动了医用内窥镜的产生,对于眼科学的发展是划时代的伟大贡献.1852 年秋,他发表了“用检眼镜在活人眼检查视网膜的描述”,对现代眼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2-14].1853年德国Richard Liebriech 发明了第一台以诊断为目的的视网膜照相设备.1854 年Evon Jaeger 发明近视力表.Hermannvon Helmholtz 于1855 年发明了角膜曲率计用以测量角膜的弯曲半径.1856 年,Arlt通过解剖,确定近视眼球的巩膜变薄及眼轴延长[12-14].1860 年,Hermann von Helmholtz发明了晶状体镜用以测量调节时晶状体弯曲度的变化,并阐明了其调节机制,否定了瞳孔对调节的作用.他对眼各屈光成分的正常屈光值作了测量和推算,为正视眼和非正视眼的划分定出标准.他还重视对于立体视觉的研究,认为它是人们全部活动的基础,设计出黑白两张立体图对,用立体镜观察时,成为辉光闪耀的多角球体.他还对于托马斯o扬颜色视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创立了扬- 黑氏(Young-Helmholtz)色觉学说,即三原色学说.他于1856-1866 年间发表的《生理光学》,使物理光学与生理光学密切联系起来,被誉为眼生理光学的奠基人,为现代眼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首次把一般物理方法应用到神经系统方面,开创了神经传导的测量,对于神经科学贡献卓著[13,14].荷兰眼科学家唐德(Fransciscu CorneliusDonders, 1818-1889)是眼屈光不正矫正的奠基人,并与英国的Sir William Bowman(1816-1892)和德国的Albrechtvon Graefe (1828-1870)被誉为现代眼科学的三大奠基人[13,14].唐德将黑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眼科临床,提出正常视力的概念和界限、老视与远视的区别,深入探讨了屈光不正的原理、临床表现及其配镜矫正,指出近视应当用凹透镜矫正、远视应当用凸透镜矫正.他于1856 年发表了选用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文章,接着又于1860 年发表了《屈光不正与其结果》和《散光与柱镜》,于1864 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其著作简明易懂,激发了眼科界对于屈光不正的研究兴趣,极大地推动了眼科屈光学的发展[13,14].Albrecht vonGraefe 对青光眼以及视网膜的许多疾病都进行了研究,在眼科的多个领域均做出了贡献,如1856 年他开始用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青光眼,对白内障用周边线状摘除术,他所创制的线状刀后被命名为Graefe 刀;1856 年他首先提出糖尿病具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1858 年他首次提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具有遗传性;1859 年他首先描述了一位由心内膜炎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特征性眼底改变;19 世纪中叶他开创了手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1866 年他描述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当时他称之为复发性性视网膜炎).到1870 年42 岁去世,在其短暂的眼科生涯实施眼科手术10000 多例.1874~1880 年间他的学生们根据他遗留的资料,继承发展其眼科理念,共同编著了一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眼科全书,曾多次再版[12].英国SirWilliam Bowman(1816-1892)在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时,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并发现散光患者的眼底有一条特别的带状反射光线,于1859 年发明了检影验光[13,14].1862 年荷兰Harman Snellen 提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视力表[13,14].1870 年Placido发明了Placido 散光盘,同年法国Louis Jal 改进了屈光计,它可以测量角膜曲率;1873年,F. Cuignet 发明了简易的有窥孔的平面检影镜,发展了检影验光,但误认为眼睛的反射光线来自角膜.1878 年,Mengin M 确定眼睛的反射光来自于视网膜,并发表论文介绍推广检影验光[13,14].1880 年,H. Parent从光学角度进行计算,并能用镜片精确测量屈光度数,开始了检影法的定量测量过程[13,14].杰克逊(Edward Jackson,1856-1942)继唐德之后发表了很多有关屈光不正和论述近视眼的文章.他于1885-1895年发表了关于检影镜的原理和应用.交叉柱镜亦由杰克逊首先采用并推广[13,14].1895 年Henry DeZeng 在纽约获得了DeZeng 验光仪的专利等[14].眼科治疗药物方面,1862 年英国药理学家Frazer TR 发现毒扁豆碱的缩瞳作用,1867 年成功分离出毒扁豆碱;1876 年德国Weber A 提出用毛果芸香碱治疗青光眼,1884 年德国妇产科医师Grede K 提出用硝酸银滴眼以预防新生儿脓漏眼.英国Lockwood CB(1858-1914)描述了眼球悬韧带;1888 年德国von Hippel 开创了现代角膜移植术;1897 年德国Theodor Leber (1840-1917)首次描述了遗传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即Leber 氏病[12].19 世纪中叶以后,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眼科学的进步,如1882 年德国细菌学家R. Koch(1843-1910)发现结核杆菌,其后O. Haab 证明了葡萄膜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所致;1883 年Koch 发现在埃及引起结膜炎的一种小杆菌,1886 年美国J.Weeks将这种小杆菌培养成功,即Koch-Weeks 杆菌;德国Th. Axenfeld 和法国V. Morax 分别研究了能导致慢性和亚急性结膜炎的一种杆菌,即Morax-Axenfeld 杆菌[12].

2.1.3 20 与21 世纪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

20 世纪可谓西医眼科学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西医眼科学已发展成现代眼科学[12-14].20 世纪由于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眼科学的发展.眼科学器械设备越来越精良,新发明层出不穷,眼科医生的分工越来越细,在眼病诊疗方面的成就越来越显著.1903 年,A. Duan 在对散光眼检影中使用柱镜,E. Landolt 提出远点理论解释检影现象,并将照明光源装在检影镜内[13,14].1905 年挪威H. Schiotz发明的眼压计;1909 年在第十一届国际眼科学会议上制定的国际通用视力表;1909 年瑞典的Allvar Gullstrand(1862-1930)制造出大型检眼镜;1911 年发明裂隙灯显微镜,这又是一次突破性进展,为对活体进行显微镜检查提供了器械, 并因此而于1911 年获得了迄今眼科学界唯一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眼科界的骄傲.他后来又发明了双目间接检眼镜并计算出了简约眼相关参数,有利地推动了现代眼科学大发展,他开启了现代眼科学的百年辉煌史[12-14].1909年R.H. Elliot 施行了青光眼环钻术;1910 年H. Smith 在印度施行了白内障囊内摘除术;1911 年,在我国奉天(沈阳)举行的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上,日本著名学者北里柴三郎提出应用护目镜防治鼠疫杆菌自眼结膜感染传播.1927 年J. Gonin 成功地进行了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眼科学的发展[12-14].二十世纪30 年代研制成磺胺药物,40 年代研制成青霉素,此后又有多种抗生素出现,使过去难以治疗的多种传染性眼病如淋病性结膜炎、重症化脓性结膜炎、沙眼等已不再是致盲的最主要原因;随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使过去难以治疗的葡萄膜炎、角膜实质炎等疾病有了治疗方法[2,12].1945 年,C. Schepens制成双目立体间接检眼镜;1949 年英国的Harold Ridley(1906~2001)成功地开创了白内障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12].1955 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2,12].1958 年Scheie 率先施行巩膜灼滤术[12];1958年唐由之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观察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等充分证明了金针拨障术进针入口(睫状体扁平部)在内眼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1,12].1961 年H.K. Novotny 和D.L. Alvis 提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为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器械[12].1967 年,美国Kelman 率先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开创白内障手术新时代[12].1968年,Carins发展出标准小梁切除术[12].二十世纪中后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成果不断引用到眼科,手术显微镜及眼科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眼科手术技巧日益向高难度、高精尖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12].20 世纪60 年代初激光技术问世,很快被引用于眼科医疗,现在不同类型、不同波长的激光器已经被广泛用于多种眼病的治疗[12,14].1971 年,德裔美国眼科名医Robert Machemer(1933-2009)设计制造出玻璃体注吸切割器,开创了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为许多难治性眼底病带来了新的希望[12].八十年代以后,准分子激光技术在近视屈光领域的应用迅猛发展,风靡全球眼科及视光学界,近年来,飞秒激光技术在发达国家发展很快,个体化切削技术不断发展[12,14].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相继出现的眼电生理、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青光眼辅助的自动视野计、超声活体显微镜(UBM)、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CLSO)、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现代眼科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许多眼病特别是复杂性眼病的诊疗成效[12].眼科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眼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眼组织与分子病理学、眼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学、眼科药理学、眼科遗传学、眼科流行病学与循证眼科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眼科学的发展[2,10,12,14,29-34].

2.2 我国现代眼科学发展简要历程

2.2.1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奠基时期

我国现代眼科学起步较晚[11,12].19 世纪西方眼科学传入中国,但发展缓慢.1807 年英国派马礼逊(R. Morrison,1782-1834)到广州传教,1820 年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医戴维·利文斯敦(1813-1873)在澳门开设诊所,兼治眼病[12].1827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眼科医生郭雷枢来华,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院[12].1834 年,美国派传道医生伯驾来广州,次年设立“广东眼科医院”,后更名为“博济医院”,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西医眼科医生关韬(关竹溪)(1818-1874)[12].1886 年中华博医会的成立,促进了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同年北京同仁医院开始创建,逐渐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以眼科为重点的综合医院[1,12].1915 年中华医学会成立,1916 年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2].李清茂(1884-1946)1909 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眼科医学博士学位,1910 年,加入中国博医会,1916 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眼科助理教授及代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副会长(1924-1926).毕华德(1891-1966)1918 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眼科助教.1924~1925 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眼科进修,获博士学位,归国后继续在协和医学院工作,升任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成立于1920 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眼科.许多国际一流的眼科学家,如奥地利Fuchs 父子、美国Harvey Howard、Kronfeld、德国皮乐德(A.Pillat)曾在这里主持工作,被誉为“东方的维也纳眼科中心”.罗宗贤、郭秉宽(1904-1991)都受到皮乐德等的指导帮助.罗宗贤后来培养出劳远琇(1919-2013)、付守静、张承芬、胡天圣、张士元、王光璐等著名专家,郭秉宽培养出袁佳琴(1919-2014)、梁树今(1916-2008)、吴振中、徐广第(1917-)、胡诞宁、褚仁远等著名专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协和眼科学系举办多期眼科学习班,我国许多著名的眼科专家都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学习.陈滋(1878-1927)、高文翰(1893-1968) 、石增荣(1897-1976)、张锡祺(1898-1960)、陈耀真(1899-1986)、王绍羲(字兰亭)(1901-1976)、张福星(1902-1975)、范相如(1902-1966)、潘作新(1903-1983)、魏劼沉(1909-2000)、孙信孚(1914-)、孙桂毓(1916-1980)、蔡用舒:(1916-2000)、夏德昭(1918-)、等赴日本与欧美留学归国的眼科专家为我国现代眼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25 年,中国解剖与生理学家蔡翘(1897-1990)首先发现视觉与眼球运动功能的中枢部位-- 中脑顶盖前核,国际神经解剖学界为了纪念他的贡献, 将其称为蔡氏区.1932 年毕华德等于北京,周城浒、刘以样等在上海,其后陈耀真等于济南,先后成立了地方眼科学会.1937 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周诚浒任会长,同年七七事变后,学会陷于停顿.1947 年,眼科学会组织恢复,林文秉、陈耀真分别任正副会长[12].

2.2.2 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时期

2.2.2.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发展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我国眼科学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 多年,我国眼科学可谓是高速发展和繁荣时期[12].1950 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改选(曾更名中华眼科学会,毕华德、罗宗贤任正副会长),各省市先后成立了眼科分会.70 年代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又成立了专题协作组,1984年更名为学组,现有防盲治盲、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玻璃体与视网膜、斜视与小儿眼科、眼视光、眼外伤整形与眼眶病、眼免疫、眼病理、视觉生理与神经眼科等13 个学组.历经60 余年发展,目前全国眼科医生已达到28000 多人.如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经过毕华德、张晓楼、李凤鸣、张士元、赵家良、黎晓新、赵堪兴教授已传承至第11 届领导集体,王宁利教授为主任委员.我国于2004 年加入国际眼科学会联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phthalmological Societies, IFOS).IFOS 的执行机构为国际眼科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 of Ophthalmology,ICO).我国加入IFOS 和APAO 以后,与世界学术交流迅速增多.王宁利教授将眼科领袖培养视为眼科学会的重要使命,2014 年启动了中国眼科未来领袖发展项目.

2.2.2.2 全国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断增多1965 年,第一届中华眼科学会全国眼科学术会议(CCOS)召开.1979 年召开了第二届.其后每4 年举行1 次,1984 年在南宁、1988 年在南京、1992 年在北京、1996 年在杭州、2000 年在上海分别召开了第三、四、五、六、七届.2002 年改为每2 年举行一次,2005 年后改为每年举行一次,截至2015 年4 月已开过20届.近年来,中国眼科向世界开放,我国国内眼科学会会议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35].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是由北京张士元、台北刘荣宏和新加坡林少明(1934-2014)等发起.在1998 年第七届、2006 年第十一届、2011 年第十六届CCOS 期间还同时举办了第一、三、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第二届于2002 年在台北举行.中华眼科学会逐年扩大了与国际眼科学界的联系,主持召开过多次国际眼科(与视光学)学术会议.2000 年第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在我国广州召开.2002年,第九届国际近视眼会议在分别在我国广州与香港召开.2008 年,国际眼科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ye Research,ISER)国际眼科研究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眼科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phthalmology, ICO)在我国香港召开.2014 年,第17 届AACO 再次在我国举办.2015 年4 月,第30 届APAO 年会暨第二十次CCOS 在广州召开.我国自2000 年开始每年举办的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Congress of Ophthalmology and Optometry China,COOC)到2015 年3 月已经开过15 届,大大促进了我国眼视光学的发展.2015 年国际角膜塑形术学会论坛(InternationalAcademy of Orthokeratology Forum, IAOF 2015)与COOC20153 月份在上海同时举行.

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生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参与国际会议的频次和人数都大大提升;然而在表达权方面,我国医生在国际会议中大多还以听众的角色为主,具有学术表达权和影响力的专家如凤毛麟角.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眼科学术机构ICO 和APAO 中,2014 年中国专家任职的比例仅为6/189 和6/60, 这对于占全球人口总数20%的大国来说还是太少了.2014 年在举办的世界眼科学术大会(WOC)上,中国参会代表1000 余人.刘奕志、范先群、汤欣、林顺潮等多位中国专家获奖.王宁利、姚克等做了大会精彩英文演讲.谢立信在大会上做了“中国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的精彩报告.黎晓新教授受AOI 委托,在大会期间组织了《亚洲糖尿病防盲新战略论坛》并做了报告.王宁利对跨筛板压力差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了专题发言,从超越青光眼、从中枢受损的角度阐释青光眼,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王宁利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发表了30 余篇SCI论文,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国际著名Gupta 教授与会评价: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研究领域中,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葛坚应邀担任专题“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Glaucoma1”的会议主席暨演讲者,报告了中国人Tenon´s 囊源性iPS直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元的进展.受大会邀请参会、主持及专题演讲青光眼专家的还有孙兴怀、张秀兰等.范先群、陈有信、赵家良、何明光、何伟等都做了专题发言.李冬梅、周慧芳也参会并进行了大会交流.管怀进主持了“国际眼科历史”专题研讨会并做了“中国白内障手术史”报告,会议主席Andrzej教授在会后与我方商议2015 年将在中国举办一个国际眼科历史的专题会议.会议同期举行了《第九届中日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创新论坛》,宋宗明、马进、梁建宏代表中国眼底病学组做了大会发言.应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Wiedemann教授邀请,赵堪兴教授组织了COS 专场介绍中国眼科遗传学研究最新成果.张清炯、赵晨所做报告,反映了我国基因诊断平台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议期间赵堪兴教授应APAO 主席Azad 教授邀请担任APAOOpen Corridor 项目委员会主席,该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亚太地区国家眼科学会间乃至政府间最标准的眼科医疗服务和培训平台.

2.2.2.3 我国眼科专家当选院士与国际组织领导成员者不断增多如李绍珍(1999)与谢立信(2001)先后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家祺2002 年获聘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赵家良(2004)、赵堪兴(2010)、黎晓新(2012)、王宁利(2014)相继获选国际眼科学院(Academia OphthalmologicaInternationalis, AOI)院士.赵家良、黎晓新先后任世界眼科联盟(ICO)理事.谢立信任国际眼表疾病学会理事,亚太地区角膜病及屈光手术学会理事,2007 年当选亚洲角膜病学会副主席.张效房长期担任国际眼外伤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眼外伤杂志编委,多次举办国际眼外伤学术会议.杨培增任世界葡萄膜炎理事会理事等职.赵家良连任亚太地区眼科学会副主席,黎晓新教授任亚太区玻璃体视网膜学会副主席,金秀英与谢培英相继任国际角膜接触镜教育协会(IACLE)亚太区副主席.谢培英现任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主席.范先群曾任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李冬梅曾任副主席.葛坚、王宁利任亚太地区青光眼学会副主席.何守志任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协会理事.吕帆自1997 年起连任亚太区视光学协会(联盟)执行委员.我国香港林顺潮是国际眼科理事会理事,世界青光眼协会理事,亚太区眼基因协会创会会长,任或曾任多种世界著名眼科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创办《香港眼科医学杂志》及《亚太眼科医学杂志》,2008 年任香港世界眼科大会主席,目前是亚太眼科学会侯任主席.胡志诚教授曾任世界视光学学会会长、亚太地区视光学会会长.

2.2.2.4 我国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迅速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国眼科医生已经掌握所有国际眼科界主流技能[8,12].在临床基础及基础研究方面,也已取得长足进展,有些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眼科界对国际眼科界有两个标志性的贡献:1955 年,汤飞凡与张晓楼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2002 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及其弟子与他人合作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家系,明确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4(H4)可能是该家系Marner白内障发生机制之一.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杂志上,此为中国眼科学界又一标志性成果[2,12].近年来,我国眼科研究进展迅速, 在国际上发表的SCI 论文迅速增多,目前,每年达800 余篇[36-39].然而眼病综合防控、流行病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整合医学研究、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国家眼科发展战略与顶层设计都待加强[2,7,9,15-23,39-43].

2.2.2.5 我国防盲治盲取得显著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沙眼是最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其致盲率已迅速下降;1984 年国家成立防盲指导组,将防盲治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白内障复明手术上,经过努力,2001 年我国首次实现了白内障盲病例负增长,目前防盲治盲工作已开始关注到如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屈光不正、弱视等低视力眼病的防治[12].按照我国人口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明显不足[7,12].我国大型眼科中心的诊疗水平迅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地区间眼科水平参差显著,地区间眼科医生素质及技能差别明显,地区间眼科资源配置差距更大.一些大中城市已聚集了绝大部分的眼科资源,而边远地区、基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的眼科资源极为匮乏[7,8,12].民营眼科医院、近视与弱视防治机构以及眼镜、隐形眼镜生产与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近视等屈光不正、弱视与白内障等常见眼病的配镜与手术矫治.我国近视、弱视、青光眼、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和沙眼与艾滋病等传染病相关眼病的根本防治仍然面临严峻挑战[2,7,9,29,30,44-48].

3 中国眼科需要认真学习世界,但要引领世界必须走自己的路

纵览世界眼科发展史,我国从古代到现代,古代从印度从埃及从阿拉伯,现代从日本、从欧美学习先进的眼科科学知识,也对世界眼科学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金针拨障术深受印度眼科医学的启发,后来发展出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千百年来挽救了亿万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为我国中医眼科学增添了光彩[49-51],如今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该技术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走进历史[51].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眼病防治经验值得学习.印度白内障手术率至今仍然远远领先于我国,其全民免费医疗体制很值得学习[21].古巴的国家投入模式亦非常值得学习[21].

我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是整体恒动观,认为眼为五脏六腑之精气,肝为五脏之长,肝主目,主筋、主升、主动,肝生血气,人身之本.百病生于气.近视为劳伤脏腑,肝气不足.青光眼为气蒙眼.长期不良情绪、精神紧张、久坐、运动、睡眠不足等不良心理与行为习惯造成的肝郁、肝虚、肝火是很多眼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的共同原因,是完全能够防治的.治病必求其本,以人为本.上医治未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人类的眼睛视觉与身心健康水平取决于现代社会大卫生,是能够提高的.认真学习世界眼科发展史,认真学习世界各国眼科的先进学术思想与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认真总结我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我国眼科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临床、基础与预防医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我国眼病防治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社会大卫生观的要求,争取党和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早日将眼科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保健措施与政府的卫生政策和群众自觉的眼病预防行动,早日将专家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和全民行动,战略前移、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卫生方针执行水平,推动眼科医学模式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大幅度提高我国眼病与全身病相关眼病的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眼科学的整体绩效,为提高全民的眼睛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眼科医学科学的中心,中国眼科一定能够早日引领世界[2,3,7,9,15-23,46,52-56].

【参考文献】

[1] 刘远明. 从博医会到中华医学会:西医社团本土化探微[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3):360-371.

[2] 金秀英.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J]. 眼科,2006,15(3):145-150.

[3] 崔军锋.中国博医会与中国地方疾病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5):35-41.

[4] 陈醒哲. 司督阁与东北现代医学[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58-61.

[5] 徐海峰张文斌. 2000 年我国眼科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5):7-9.

[6] 李雷,郑青.我国眼科专业期刊国际化发展概况[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21-1723.

[7] 赵家良. 促进普遍的眼健康,推动我国防盲工作持续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4(3):161-163.

[8] 谢立信.中国眼科现状[J]. 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5.

[9] 赵家良. 构筑我国防治青光眼的体系[J].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97-100.

[10] 巩朝雁,赵堪兴,郑曰忠. 弱视的流行病学[J]. 国际眼科纵览,2006,30(1):66-69.

[11] 彭清华主编.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第1 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16.

[12] 葛坚主编,赵家良,黎晓新副主编. 眼科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13] 徐广第主编. 眼科屈光学[M],第4 版. 北京:军事医科出版社,2005. 1-3.

[14] 胡诞宁,禇仁远,瞿佳主编.近视眼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

[15] 郑荣领,翟黎东,樊舒非,等. 弘扬中医上医医国思想,健全我国近视防治体系[J].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4):343-347.

[16] 郑荣领, 徐广第. 弘扬上医医国思想,促进全民视力健康[J].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3(4):326-330.

[17] 王陇德.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提高卫生工作的效能与效益[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3-4.

[18] 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13.

[19] 陈有信. 在眼科研究中大力提倡转化医学[J].中华眼科杂志, 2011,47(3):1-3.

[20] 沈晓明. 应重视医学研究向卫生政策转化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1, 91(24):1657-1658.

[21] 徐青,吴海洋,钟白丽,等. 印度及古巴防盲模式引发的思考. 眼科,2010,19(5):296-298.

[22] 戴志澄. 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及预防为主方针实施50年纪念全国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 周年.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4.

[23] 郑荣领,金秀英,李淑珍.世界眼科近视防治史与视力保护发展历程[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309-312,314.

[24] 陈耀真.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J]. 眼科学报,1986,2(1):3-8.

[25] 肖国士. 中医眼科历史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4(3):36-39

[26] 殷伯伦,殷纳新. 中医眼科发展简史[J], 江西中医药,1994,25(S)4-6.

[27] 李俊华. 中国眼科史摘最.现代中医药[J], 1988,8(3):33-34.

[28] 任旭. 明代医家倪维德生平与著作[J]. 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52-253.

[29] 葛坚. 青光眼和近视眼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54

[30] 周梦兰,周青青,谭萨,等. 沙眼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76-178.

[31] 欧阳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检测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30(6):640-645.

[32] Zimmerman TJ, 段民江. 眼科药理学进展[J].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81,5(5):282-284.

[33] Schmit-Eilenberger VK. A novel intritreal fluocinolone acetonide implant (Iluvie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abetic macular edema that is insufficiently responsive to other medical treatment options: a case series[J]. ClinOphthalmol, 2015;9(5):801-11.

[34] Bucolo C1, Grosso G, Drago V, et al. Intr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phthalm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with macular edema:a meta-analysis study[J].J Ocul Pharmacol Ther,2015,31(4):228-40.

[35] 刘波.中国眼科向世界开放--- 赵家良谈“国内会议国际化”[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14.

[36] 王宁利,卿国平. 从SCI论文发表情况分析我国青光眼科研现状[J]. 眼科,2009,18(1):4-5.

[37] 王静波,盛豫,关娟,等. 中国大陆地区1993~2008

年SCI 收录的眼科学论文统计[J].眼视光学杂志,2009,11(6):410-413.

[38] 杨华. SCI-E 收录中国大陆眼科学领域的论文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7):51-54.

[39]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我国眼科学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8):606-609.

[40] 郑荣领, 陈德喜, 钟雨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高我国医药科学研究水平[J].中华医学研究,2012,12(4):261-267.

[41] 陈竺. 建立融合东西医学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5):517.

[42] 陆广莘. 对中医药传承问题的学习和思考[J]. 中医杂志,2014,55(8):631-635.

[43] 王宁利,陈伟伟,杨一佺,等. 重视整合眼科学的平台建设[J/CD].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 电子版,2014,4 ( 6):308-312.

[44] 褚仁远. 儿童近视眼防控要点[J]. 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6-8.

[45] 徐亮. 加强户外活动是防治近视眼的关键. 眼科,2012,21(1):1-2.

[46] 任骁方,肖林,刘娜.重视我国儿童视觉障碍的康复需求[J /CD].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 电子版,2015,5(2):60-62.

[47] 李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维[J]. 眼科,2012,21(3):157-161.

[48] 陈之昭, 张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表现[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63-571.

[49] 张彬. 中医眼科现展史概述[J].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3):17-19.

[50] 樊岚岚. 国医大师唐由之与中医眼科之发展[J]. 中医学报,2011,26(7):787-789.

[51] Chan CC. Couching for Cataracts in China [J]. SurvOphthalmol,2010,55(4):393-398.

[52] 钟南山.广大医卫工作者应积极投身医改[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3.

[53] 张剑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德国的神话与奇迹[J].科学,2012,64(3):46-51.

[54] 左汉宾. 近代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探析[J]. 中华医史杂志,2010,40(2):67-71.

[55] 郑荣领, 徐广第,李淑珍,等.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现状与防治[J]. 医药产业资讯, 2006,3(8):122-123,107.

[56] 郑荣领, 徐广第,李淑珍,等. 如何建立健全近视眼防治体系[J]. 医药产业资讯, 2006,3(17):127-129.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郑荣领(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眼科学、肝病学、预防医学、转化医学、整合医学.

(作者单位: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 北京民立眼科研究中心;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眼科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眼科和中国眼科和引领相关眼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何以能够领跑世界经济?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年度中国经济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继续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改革在广泛领域取得进展,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6 7的增长水平,中国未.

中国大妈惹着谁了?
又到重阳,这是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每到此时,版面上网络里都要被老年人的话题占满和刷屏 不过,有一个老年群体却分明不受待见,那就是饱受诟病的“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r.

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的繁荣
季思风雨砥砺, 岁月如歌 40 年前, 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之火在中国大地上燎原 40年来, 中国带领中国人民, 再次以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革命勇气和 “风物长宜放.

设立中国医师节有何深意?
2016年初秋的一天,也就是8月19日,政治局7位常委,无一缺席的在北京一起出席了“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这是近20年来首次召开的最高规格的全国性卫生工作会议,这个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