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教育质量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教研员视角下的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以北京市五区为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质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教研员视角下的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以北京市五区为例,该文是教育质量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教研员视角和小学教育和北京市五区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程素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中心,北京100101)

[摘 要]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是对区级行政所辖范围内所有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的监测和控制.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区级小学开展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以上;教育质量监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质量监控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比较欠缺;质量监控的内容选择、难度把控和标准掌握较好,监控职能中的改进功能和决策功能相对较弱;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培训和制度管理比较完善,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经费补助不足;监控结果反馈的针对性、学校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及监测工具的信效度相对不强;质量监控的社会心理推动机制相对较弱.研究建议: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质量监控与小学生减负、学校质量改进与学生家长参与的关系;构建合作导向的协同监控体系;扩展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注重对过程管理的监控;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注重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功能.

[关键词]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教研员

[中图分类号](;5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6-0001-05

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在国家和省两级范围内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高了学校和教师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样本数量限制、实施过程保密等规定,国家和省级教育质量监测还存在覆盖面小、不能反映被监测地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情况、对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设置了障碍等问题.

国家和省级教育质量监测更多的作用和目的体现在国家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业质量数据,分析教育政策成效、调整教育政策和行动等战略性和方向性教育导向上.真正通过监测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行动还需掌握着基础教育实际管理权限的区县政府通过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全面地采集教育发展状况的真实信息,采取持续改进的行动.因此,笔者针对北京市部分区域实施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对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调查

依据前期文献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是对区级行政所辖范围内的所有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的监测和控制.它通过对教师、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及其相关认识表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区内某一时段的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并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教育质量.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是指区政府对小学教育质量实施监控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具体指区级负责小学教育质量监控部门为提升区小学教育质量,在开展质量监控活动时的功能机制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系统设计.

由此,我们将调查内容确定为区县教育质量监控的组织结构(监控的作用、专业性、部门关系、适应性及稳定性、影响力)、内容与职能(内容与标准、职能)、管理与保障(人员管理、经费投入与使用)、运行机制(监控评价工具、监控程序、方式方法、结果报告与反馈、结果应用与整改)和激励机制(政令推动机制、权利与责任约束机制、社会心理推动机制、心理约束机制、整改回访机制)5项一级指标和1 9项二级指标.

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法编制,运用五等级量表赋值法进行描述统计.5,4,3,2,1分别表示“符合(满意、很好等,赋值为100)”“比较符合(比较满意、比较好等,赋值为80)”“一般(赋值为60)”“不太符合(不太满意、不太好等,赋值为40)”“不符合(不满意、不好等,赋值为20)”.

2.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参与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顺义等五个区的小学教研员中发放.共发放、回收问卷1 00份,其中有效问卷84份.研究利用SPSS17.O及Amos7.O软件对问卷信度、结构效度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

3.调查对象

参与调查的教研员中,女教研员有,-8.6%,男教研员有21. 4;45岁以下的年轻教研员约有57.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98. 8%;-5%的教研员具有高级职称.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以上,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内容与职能得到较高评价

从均值分析,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总体得分为86分.一级维度中评价较高的是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90. 98)、监控内容与职能(89. 85);评价较低的是质量监控的管理与保障(82. 05)、激励机制(83. 12),但均处于较好水平以上.二级维度中评价较高的是质量监控的影响力(94.O)、监控的方式方法(93.6)、监控程序(93.O)、监控的内容与标准(92.2),偏于很好水平;评价较低的是质量监控的适应性及稳定性(63.2)、质量监控的经费投入与使用(73.2)、社会心理推动(78.6),接近比较好水平(具体数据见表1).

从差异情况看,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教研员对质量监控机制的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认识趋于一致;在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专业性、参与质量监控的部门关系、监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监控的影响力、监控内容与标准、监控评价工具、监控程序、监控结果报告与反馈等方面均存在年龄和职称差异.其中,35-45岁或46 -55岁的中年教研员对质量监控评价较高,35岁以下的青年教研员或56岁以上的老年教研员评价较低.同时,教研员的职称越高,对质量监控的评价越高;高级职称教研员评价最高,初级职称的教研员评价最低;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评价上.

2.教育质量监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质量监控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比较欠缺

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结果在区教委政策调整和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7.5);质量监控结果准确反映了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异(91.4);实施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部门具有专业性(89.3);质量监控结果对区教研部门制订学校视导指导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90.O);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90.2)等因素,在学校的影响力较大(94.O).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限制或制约(37.4),区级开展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不强(63.2),难以持续不断地开展小学教育质量监控.

3.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选择、难度把控和标准掌握较好,监控职能中的改进功能和决策功能相对较弱

调研结果显示,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和职能履行符合国家有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91.2),学科测试内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94.1),质量监控内容的难度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91.4).同时,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在决策(88.5)、监测(85.2)、改进(88.8)等三大环节上,改进、决策职能最需要加强.

4.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培训和制度管理比较完善,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经费补助不足

教育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之外,必要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为保证监控工作的顺利推进,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情不同,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了数量不等的年度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用途主要限于网络阅卷系统建设和人员经费投入.专项经费投入为小学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调研结果显示,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91.2),开展了专项培训,保证参与小学质量监控的各个部门按统一要求行动(90.5).但是,质量监控投入的工作经费的充足性(78.5)和参与质量监控工作的教师的经费补助(67.8)比较欠缺,教研员对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经费投入与使用平均评分73. 2,位于“一般”和“比较符合”之间,在所有调研的内容中属于评价最低的一项指标.

5.教育质量监控的工作流程清晰,方法规范、严格,质量监控结果反馈的针对性、学校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及监测工具的信效度相对不强

调研结果显示,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中,质量监控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清晰(93.8),监控方式方法规范(93.6),学校能严格按照监控工作规定要求和程序完成各项测试工作(92.O);同时,根据不同对象(学生及家长、教委、教研、督导等相关部门)的学习和工作需求,教研员对针对性的反馈内容有各不相同的监控结果(87.7)、学校对区质量监控数据结果的解读与分析能力(85.5)、调研问卷的信效度(87.6)等内容评价得分相对较低.区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工作还需在监控结果反馈的针对性、学校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及质量监测工具的信效度等方面不断加强.

6.教育质量监控的权利约束、整改回访和政令推动机制实施效果较好,社会心理推动机制相对较弱

调研结果显示,教研员对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质量监控发现问题突出的学校进行视导(87.7)的权利与责任约束机制评价最高;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参与教育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学校的视导整改( 81.7 )、监控发现问题学校的改进情况有后续回访或复查(84.5)的整改回访机制、质量监控发现问题的学校进行了整改(83.1)等政令推动机制的效果也得到较好评价;质量监控发现问题的学校在整改中设计了学生家长因素(78.6)等社会心理推动机制相对较弱.加强宣传力度,在学校整改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和力量,还有改进空间.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1)教育质量监控与小学生减负.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部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取消了区级教育质量监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由于小学没有区域毕业统考,也使部分学校、教师放松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教育行政部门也无法全面了解区域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学校的发展状况.

实际上,教育质量监控能否给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使用,是否计入学生成绩记录册.如果明确告知学校监测结果不计入学生成绩册,不作为评价学校、考核教师的依据,只为教育决策使用,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不一定产生.二是在于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选择是否以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为主.实践中发现,如果质量监控的内容不以学科教学质量为主,而是考查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学生并不需要专门备考,应考需要熟练掌握的书本知识和技能等课业负担也不会产生.三是在于质量监控的时间选择和方式使用.若不在同一时间集中进行多门类、大规模的统一测试,而是多门类分散实施,也不会产生过重课业负担.

对教育质量监控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反对唯负担论和简单对立的极端化做法,也需要进一步厘清大家对学校质量和全面教育质量监控的看法.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学校质量监控的重点内容应是针对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和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未来发展的定位,确定质量监控的内容指标.质量监控并不是每次都涉及全部学科,而是监控学生的薄弱发展环节.质量标准也并不一定全是学科学习成绩,而是结合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确定监控内容指标.例如,针对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监控学生的自我服务及劳动能力(只有对自己负责的学生,将来才会对社会负责);又如,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监控学生的设计、加工和制作能力;针对网络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监控学生信息能力.只有建立了多元化的监控评价指标,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学校质量改进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质量改进是教育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对于多数普通学校而言,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都属于可接受的中等程度,要实施优化发展计划,减少变为低效学校的可能性就需要秉持持续改进的思想,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对质量监测结果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形成质量结果的教育教学过程着手改进.实践中发现,在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质量改进一般是在专家指导下实施的专业活动,学生家长很少被纳入质量改进的主体.

实际上,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更了解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更敏感.从社会不同视角看教育,往往会比从专业视角看学校的视野更宽、站位更高.针对学校质量改进的各个环节,家长的问题诊断意识、管理控制策略、操作控制方法、克服改进阻力的能力往往更强、更准、更有效.例如,问题诊断时,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学校领导的领导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发展能力做全景式了解,明确学校在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资源配置、硬件条件、与社区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梳理学校与教育主流价值观偏差较大的客观事实及问题.出于关心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环境,学生家长天然具有问题意识,会将看到的不良现象转换为学校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供操作策略性较强的相关意见建议.因此,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参与质量改进的过程,是改进学校质量的有效途径.

2.建议

(1)构建合作导向的协同监控体系.教育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历久常新的研究课题.为提高区县质量监控的整体效能,除了明确参与质量监控的部门职责、构建清晰的监控流程之外,监控部门的协调合作也成为监控的重要问题.为此,一些区县成立了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各类监控工作小组等部门,架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以提高监控工作效率.事实上,职责明确、条理清晰更适合在个体独立承担工作、不需要合作的情况下提高效能.在需要多部门、多人合作的监控活动中,整体绩效的提高有赖于每个部门在合作中的努力及其为其他部门提高绩效的无私奉献,合作导向的整体及系统绩效评价,而不是分工导向、产生更多界面和协调角色、使系统更加庞大和低效的各种小组增设.因此,在教育质量监控中,提高目前评价不高的区教育信息中心、少年宫、活动中心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协助测试,以及区教育督导室的积极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2)扩展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注重对过程管理的监控.全面理解教育质量监控的内涵是有效实施质量监控的前提条件.监控内容既要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和理念,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学生在思想品德、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等方面的表现是否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内外因素,如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政策方案及其保障的质量监控也是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活动,应遵循科学、有序、动态的原则,构建流程化、精细化的实施操作系统.实践过程发现,针对数据收集、过程控制、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需要细化每一个监测环节,形成流程化的操作步骤.同时,要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质量监测体系的制度框架,如教学资源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信息监控等,构建一套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监控程序,在制度上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

(3)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注重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功能.目前,我国教育质量监控需要依托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因此,必须加强教育督导制度中的督学制度建设,确定从业标准和资格制度,加强督学培训.通过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诊断学校的管理问题,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探索问题导向下的学校诊断性督导、教师专业化培训等新途径.通过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产生的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或解决方案,整体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从而改进学校质量.

小结:此文是一篇适合教研员视角和小学教育和北京市五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育质量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质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作用
摘 要我国教育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方式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启蒙教育主要是讲究“文物并举”,重视对受教育者身体素质的培养,注重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

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摘要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一种特殊交往关系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其过程都处于和谐状态,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发展日趋完善,通过改善师生单一.

中英小学教育对比
小学教育一直都是国民教育中改革的前沿地带 中国的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一直在呼吁“素质教育”和“减负行动”,但是收效甚微;英国小学教育也存在不足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国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加大小学素质教育的力度,增强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驾驭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重点出现变化,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严格按照小学教育教学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