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本文是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迟子建和温情和遮蔽有关论文范文集.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论文论文的写作写作投稿

摘 要: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不乏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对普通人的人情人性的描绘,对日常生活的内在价值的着力挖掘,给苦难与创伤覆上一层温情诗意的面纱,以期达到一定的疗效.这种“温情写作”使人感到温暖与慰藉,也让人找不到反抗现实的理由.本文通过细读迟子建的小说文本,探讨这种“温情写作”背后所遮蔽的是与现实保持的一种和解姿态,缺失的是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现实的质疑.

关键词:迟子建 温情写作 现实合理性 去历史化 创作异数

迟子建作为当代文坛上屡获大奖的当红作家,相关的评论多如繁星.纵观对迟子建的诸多评论,无论是其作品的人物塑造、题材处理、美学风格等,大都离不开对其作品“温情写作”特点的分析.何谓“温情写作”?迟子建的小说一方面致力于刻画生存的艰辛与苦难,另一方面又通过努力挖掘人性的闪光点与日常生活的温馨来柔化这份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迟子建是将现实的沉重与人性的善相融合,给日常生活以诗意呈现,以此缓解现实的压力以及人与现实的冲突,实现对苦难的超越.我们姑且将这种叙事笔法称之为“温情写作”.

然而,中国当代文坛不唯独迟子建的作品有温情、有底层人物,为什么迟子建的写作高产、频频拿奖.这种“温情”背后有什么东西,“温情写作”是否遮蔽了什么?这种“温情写作”力量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迟子建的创作是不是一种自我重复,她的作品中有没有与“温情”不和谐的音符?以下,笔者将针对这几个问题,作简要的论述.

一、迟子建的温情写作背后是与现实保持着一种和解的姿态.

在迟子建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是艰难的,但人间是有温情的,温情是可以化解苦难的,因而生活还是可以过下去的,小老百姓平庸琐碎生老病死的生活都可以迸发出一种诗意温馨、流俗而又热闹的美.这种温情写作,可以说是对现实合理性的一种辩护.同时,迟子建对人物的塑造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的一面,很少涉及到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我们还是从文本出发.《雾月牛栏》中继父跟妻子的性行为被宝坠看到,他以为宝坠嘲笑侮辱了他,把他一拳打到牛栏上,让他变成傻子.这本来可以说是一个落后贫穷愚昧导致的悲剧,但在迟子建的笔下,让我们感受到朦胧的美感,宝坠也说了“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什么.”贫穷、暴力造成的人间悲剧尚未给读者造成震撼,便很快地被继父的忏悔、宝坠与牛的温馨相处化解了.

《白银那》马占军夫妇切断村里通讯、高价卖盐,一场难得一遇的鱼汛,由福音变成利益的争夺战,更导致卡佳死亡的悲剧.在村里人群情激愤的时候,剧情峰回路转,马占军回心转意将盐挨家挨户主动奉上,村民们恢复一团和气.然而现实生活中,马占军一类人物很可能继续维持高盐价,大捞一笔,深挖下去的话,可能会触及人性深处残酷坚硬的一面.就像阎连科《受活》里,受活人演出所得被洗劫一番之后,悲剧尚未结束,他们被关在纪念堂,被要挟拿剩余的钱买水买粮食,这种极端残酷的行为让人感受到人性的贪婪与自私、卑劣,引起读者的愤怒.然而,迟子建再次用人性的善、宽容化解冲突.

迟子建有几个作品都涉及到“”这一行为,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疑惑与不可思议的是,那些作品中,女性遭受之后的反应竟然是坦然接受.

《秧歌》中女萝被王二刀霸占后,她并没有像普通的女人一样寻死觅活,她在知道自己怀孕后逼迫威胁王二刀娶她,后来生了会会,竟然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平淡幸福.这个小说写到,女萝在结婚那天“脸上弥漫着温存平和的微笑,她透过窗户想象着外面有雪时的情景,那时,她肚子里的孩子就该出世了,她觉得浑身暖洋洋的.”《伪满洲国》里宛云被痴傻的阿永后,也逆来顺受给阿永当童养媳.《一匹马两个人》里薛敏被老头的儿子,丈夫回家后受不了村子里人的指指点点,和她离婚,她恨丈夫不念夫妻情分抛弃了她,恨老头老太婆养了那么个孽障儿子,恨女儿不该出去叫人,恨胡裁缝不该报案,她可以忍下这羞辱,做得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对既定事实、对现实的一种无条件地服从,而迟子建在处理这一题材,特别是《秧歌》中,对暴力都蒙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化解了冲突.所以,暴力没有让我们触目惊心,暴力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人的非理性,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暖意,跟现实握手言和.

二、迟子建的“温情写作”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日常叙事,值得我们思量的是其中的“去历史化的日常叙事”

迟子建的小说,我们前面说过了,她非常关注小人物的日常,乃至写的《花瓣饭》,长篇《伪满洲国》,历史成了一个模糊的背景,迟子建的重点不是叩问历史,而是挖掘历史背景中小人物的人性之光.但是这样一种去历史化的日常叙事,可能会牺牲历史的纵深感及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比如说短篇《花瓣饭》,写三个孩子等待爸爸、妈妈回家,下雨了,爸、妈分别回来,又出去接对方,其间,爸爸还误会妈妈和梁老五有暧昧关系:就在三个孩子以为爸、妈寻了短见,大哭起来时,他们回来了,“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而妈妈则娇羞地抱着一束花”,“爸爸妈妈的头上都沾着碧绿的草叶,好像他们在草丛中打过滚.而妈妈那件洋红色的衣裳的后背,却整个地湿透了,洋红色因此成了深红色”.一篇题材的小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夫妻之间的绵绵情意与日常的温馨美好.对此,迟子建在《越过云层的晴朗》后记中曾对《花瓣饭》进行补充说明.迟子建说,“其实‘伤痕’完全可以不必‘声嘶力竭’地来呐喊和展览才能显示其‘痛楚’,它可以用很轻灵的笔调来化解,当然,我并不是想抹杀历史的沉重和压抑,不想让很多人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在我的笔下悄然隐去其残酷性,我只是想说,如果把每一个‘不平’的历史事件当做对生命的一种‘考验’来理解,我们会获得生命上的真正‘涅槃’”.

对于“伤痕”不必“声嘶力竭”地来呐喊和展览才能显示其“痛楚”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想起一部法国电影《沉静如海》.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影片呈现的是充满田园气息的法国海边小镇,古老的石头房子,壁炉书柜,美丽的钢琴女孩,彬彬有礼的德军上尉.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血淋淋的厮杀,却是讲了一个因战争而起,甚至没有破土而出就已夭折的爱情故事.电影中让人不能释怀的宁静画面,上尉真诚的独白,女孩对上尉日渐萌生的情愫,都令人扼腕叹息.法国老人和孙女抗拒跟德国上尉说话,而影片的结尾时,一个冬雪茫茫的黑夜,上尉接到命令,即将奔赴俄国战场,他提着行李跟祖孙俩告别.而那个女孩终于开口向上尉说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话:再见.再见意味着极有可能是永别.战争时期平凡的爱情的美好更衬托了战争的残酷,对美好的撕碎与毁灭更令人反思战争的罪恶.让人追问为什么上尉明知战争是错误的,还是要奔赴前线?为什么历来人们都是痛恨战争的,战争却永不止息?

但是在《花瓣饭》中,我们看到了中的爱情与温情,但也就仅仅是爱情与温情,苦难残酷被轻易地化解了.迟子建的原话也是这样,“‘痛楚’,它可以用很轻灵的笔调来化解.”但是否真的能够化解或应不应该化解呢?另外,迟子建还说了,“如果把每一个‘不平’的历史事件当做对生命的一种‘考验’来理解,我们会获得生命上的真正‘涅槃’”.但是像伪满洲国时期的苦难历史、的历史,真的可以当成一种考验吗?迟子建的这种去历史化的日常叙事,执着地在各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现人的温情、生命的暖色调,同样还是对既定现实的一种无条件地认同,放弃了对历史的追问和对现实的质疑.戴锦华老师在《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曾说,对的反思势必成为一种对历史的追问和对现实的质疑,成为对体制和权力机器的质疑.而迟子建对题材的这种处理,也许可以说是避开了这种质疑.当不公平的历史成了一种考验,我们可以再次发现迟子建“温情写作”下与现实和解的姿态.而温情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主题,温情写作也符合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三、迟子建“温情写作”路线中的异数

迟子建的作品中有没有与“温情”不和谐的音符?有没有跳脱出这种“温情写作”之外的东西?我认为是有的,比如说1997年的《九朵蝴蝶花》.

迟子建很少有作品,会像《九朵蝴蝶花》一样,让人阅读之后心生寒意.热闹而繁华的都市中,在机关单位中工作的沈妮一周只需要上三天班,其余的日子是在酗酒、昏睡、偶尔画画写东西、看电视中度过,日子显得单调无聊.而蔓延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恐惧不安的氛围,到处是猜忌与冷漠,丈夫怀疑妻子要谋杀自己跟前妻的女儿;连续奸杀了九位妇女但仍逃之夭夭的杀人犯更是引起很多都市女性对暴力的恐惧.我们可以读一读女主人公的自述,“我的枕头底下横放着一把锋利的剪刀,床头柜与床之间窄窄的凹缝中隐藏着一把铁锤,在厅门口的装有雨伞、手套、鞋垫的小木箱里,匿藏着一把龙泉宝剑,那钢是上好的,而且我请人为它开了刃.”“独身女人的居室就是一个布满机关、危机四伏的地方,社会秩序的动荡和混乱使我不得不作如此考虑.”“深秋的街上行人如织.人们在阳光中散漫地走着,你分不清谁是罪犯,谁是慈善家谁是性病患者,谁是清纯如水的少女谁是暴富之后的吸毒者,谁又是正襟危坐的机关小职员.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是捉摸不定的.”阅读这个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精神上的重压、甚至有点神经兮兮,他们对生存环境的恐惧和不安,同时沈妮这个人物也让人思索都市女性的精神寄托在哪里?

但是,迟子建的这篇《九朵蝴蝶花》引起过争议,有评论是这个作品显示了迟子建对城市生活的隔膜和拒斥,也有人认为这个作品对迟子建来说,是创作上的倒退.但是,我觉得《九朵蝴蝶花》是迟子建“温情写作”路线中的一个异数、异类,是她写作上的一种尝试,这一次她终于没有为犯安上一个改过自新、忏悔的结局,而主人公沈妮的恐惧直到结局,也没有被什么“温情笔法”所化解.我们可以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迟子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不安、怀疑的态度.读者终于不是在一个大圆满的故事结局中心满意足地或哭或笑,而是同样有点紧张有点不安.可惜,据我所阅读的作品来说,迟子建在写完这个作品之后,很快又回到她一贯的“温情写作”路线.

四、结语

迟子建“温情写作”的一个积极方面是作家确实对底层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与同情:《盲人报摊》中盲人的生存问题;《门境外的楼道》中老年人的情感和生存问题;《第三地晚餐》中都市男女的感情矛盾和婚姻危机;《起舞》中因城市拆迁,老八杂失去了一片乐土;《踏着月光的行板》中进城务工夫妻的情感生活问题等等.迟子建力图发现普通人的生活困境,理解人生出路:这个出路是什么呢?不是社会社会层面如何改变,而是在于个人,个人这种化解苦难的坚韧的生命力,化解苦难的自我忏悔、宽容.

现实生活中,即使有鼠灾、有杀人犯、犯、矿难,人还是可以靠着坚韧的生命力活下去的.杀人犯会改过自新、下毒的人会忏悔、即使是盲人夫妻,可是不瞎的人经常打架啊.总而言之,人是理性的,人都有善的一面,改过自新、忏悔的能力,也就是说生活是可以过下去的,也是值得过的,现实是温情脉脉的,和谐的,合理的.在我们这个可以说是冷漠的时代,迟子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温情,让我们这些平凡、普通人,看到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却也温情的一面.可是这种“温情”也等于为现实的合理性做辩护,于是普通人可以心安理得地、坦然地继续过日子,没有对现实的愤怒、没有对现实的不安,当然也没有对现实的质疑与追问.诚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温情,可是温情注定最多是起一剂止痛剂的作用,这种温情一定程度上也是软弱乏力的.

迟子建的“温情写作”大多就仅仅停留在“表现美好”这一层面,而没有更进一步,诸如美好的幻灭、美好的撕碎等等,迟子建的写作更多地是拒绝悲剧的.因而,我们感受的是美好带来的温情与诗意,而不是残酷中仍然流露的温情与诗意,两者带来的阅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1]迟子建.疯人院的小磨盘[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2]迟子建.伪满洲国(上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迟子建.微风入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4]迟子建.迟子建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迟子建.起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迟子建.秧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迟子建.逆行精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10]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欧阳晓珊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迟子建和温情和遮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迟子建的温情写作遮蔽了什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一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把迟子建这部候鸟的勇敢看做是一部关于生命、命运或者宿命的小说 迟子建将一部小说置于中篇小说的框架内,一口气写到八万字,这是她五十多部中篇之中最长的一部,完全可以看得出作者的.

迟子建乡土小说的殇歌和咏叹
内容摘要乡土和都市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一个原点 她用都市体验之下的乡村回望,在一个个苦难而又温情的乡土故事中,呈现着乡村原始风景的遁迹和温情的救赎与打捞 关键词迟子建 乡土风景 殇歌 咏叹迟子建以多.

习水县召开党建工作暨党建带关建现场推进会
近日,习水党建工作暨“党建带关建”现场推进会在桃林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习水县近期党建、“党建带关建”暨“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 遵.

话重阳 颂党恩 赞改革 谈 献良策汇川区各单位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温情开展
近日,汇川区各单位围绕“颂党恩 赞改革 谈发展献良策 话重阳”……系列主题开展活动,诠释了新时代崇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精神内涵 汇川区委离退局、上海路街道党工委、高桥街道党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