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君子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涵与现实方面论文怎么写

主题:君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涵与现实,该文是关于君子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君子和《论语》和君子人格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君子论文参考文献:

君子论文参考文献 韩语论文韩语论文网教育刊物卷首语论文致谢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及思想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君子”一词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竟然出现一百多次,为世人构建了一个蕴含丰富的“君子人格”形象.这一形象不仅是孔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载体,而且还是他毕生以求的人格美学理想的外化,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民族对理想人格的共同审美标准,对后世人格塑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词,但有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语,如“人品”、“品格”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被中国文化所吸纳,被主要用来代表个体的道德水准,指人的*道德品质.在《论语》中,孔子把“人格”依次分为小人、士、善人、成人、贤人、君子、圣人等,并赋予了不同的德行规范.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道德修养最高的等级,难以企及,“故不得而见”,历史上也只有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仅次于“圣人”的“君子”却“得见”,在他看来,君子理想才更为切实,更具有现实性,是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为现实的“理想人格”,从而激发人们不断的克己修身,向“君子”靠近.在这千百年的追寻中,“君子人格”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包蕴丰富的审美理想,让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去评说、去建构,日久弥新,魅力无限,任何语言文字都难以全面概括.本文仅就孔子“君子人格”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发表一些看法.

一、“君子人格”的思想内涵

(一)君子仁爱守德,克己复礼

“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孔子道德体系中的思想核心, 也是君子人格的道德基础.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探讨最多的就是“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先进》)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以上讨论,“仁”的思想初见端倪:

1.爱人守礼.仁者爱人,仁德之人,明辨是非善恶,以孝悌为本,不犯上作乱为所欲为.居家“恭”、做事“敬”、待人“忠”,不把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事强加于人,“先难而后获”且“无怨”.君子要是可以“仁”来规范自己,“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爱人”的同时还要守礼,“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2.克己复礼.在孔子看来,君子“克己”的最终目的是要“复礼”,即恢复周礼.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仁主内,礼主外.“仁”和“礼”内外兼修,相得益彰方为君子.

3.慎言多行.“仁”,至高无上,为了成仁,志士仁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那么如何成仁?孔子认为“巧言令色”者不能成仁.“仁者,其言也讱.”(讱:音r&egre;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孔子认为如果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即“恭”、“宽”、“信”、“敏”、“惠”的就可以成仁.“恭”,庄重也,庄重不受侮辱;“宽”,宽厚也,宽厚得人拥戴;“信”,诚信也,诚信得人任用;“敏”,勤敏也,勤敏就会高效;“惠”,恩惠也,恩惠能使唤人.一言蔽之,讷言敏行,君子“成仁”之道也!

(二)君子志存高远,治国安民

“君子人格”作为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载体,出现在春秋后期的乱世,是时代的产物,必定要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价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君子要知道自己对于国家、百姓的责任,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路》),“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卫灵公》),就是说,君子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担负起国家的重任,为国效命.这一点在《论语·宪问》中可以看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性.修己以安百性,尧、舜其犹病诸!”

在这里,孔子对“修己”的目标做了详尽的层次划分:

第一层是“修己以敬”.君子“修己”,是对人对事要保持“恭敬”的态度.对此《论语》多次论及:子谓子产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善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用“温、良、恭、俭”来评价老师,认为,孔子受到礼遇和器重的原因,就在于孔子“温、良、恭、俭”,即具备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季康子在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曾请教孔子如何才能使老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为政》)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尽力.由此,庄重恭敬已经成为君子重要的精神品格,是君子之道的重要体现.

第二层是“修己以安人”.这里的“人”与下文“百姓”相互对应,指的是上层人物.“修己”,使周围上层的人们安乐.使周围人安乐,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认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的都是小家小业,还不能算真君子.

第三层是“修己以安百姓”.如何使百姓安乐?那就需要国泰民安.国家富庶,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修己以安百性,尧、舜其犹病诸!”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都难以做到啊!

从第一层“以敬”,到第二层“以安人”,再到第三层“以安百姓”,层层递进,“修己”的境界越来越开阔,从君子注重自身修养, 提升道德境界,到为身边“小众”谋安乐,升华到为天下“大众”谋太平.至此,儒家所极力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显现无疑,君子“修己”的终极目标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舍小家顾大家,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以拯救苍生为己任,这份担当,后来演绎成为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君子文质彬彬,表里如一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道德为安身立命之本,但同时也要具备与其内在美相适应的外在美,如礼仪教养、举止言谈、服饰仪表等,做到表里如一,文质统一.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这里,“质”指的是内在仁德品格,“文”指外在礼仪风度.“质胜”就显得粗野;“文胜”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文质兼备,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人格.文与质的关系,本质上是礼与仁的关系.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 在孔子看来,一个具有崇高道德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孔子身为人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论语》在《乡党》篇中较集中地记录了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仪表、衣食住行,为我们了解这位千古圣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此摘录几章,以餐读者: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这两章描写孔子神态举止,用了许多表示情态的重叠词,如“恂恂”、“便便”、“侃侃”、“訚訚”、“与与”等.孔子在不同的地方,与不同的人说话,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与乡亲谈话,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在朝廷上,与下大夫说话,毫无顾忌,侃侃而谈,从容不迫;和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恭敬而不安.

服饰文化是礼仪文化的一种,在等级社会,不同身份的人,着装也有所不同.孔子对君子衣着有很严格的要求,不仅随场合而变,而且对质地、颜色、搭配、尺寸,也极尽讲究之能事: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克己复礼”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本人也时时遵礼,处处守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孔子所作所为,并不完全可取,但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如:“食不语,寝不言.”“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寝不尸,居不客.”“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二、“君子人格”的现实启示

在《论语》中,孔子为我们构建的“君子”人格形象,内涵丰富、鲜活生动.君子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君子胸怀广阔、坦荡无私;君子志存高远,治国安民;君子仁爱守德,克己复礼.这些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肌体中,生生不息,几千年以来,一直激励华夏儿女不断奋斗,不断追求,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在《孔子再评》中所指出的那样:“由孔子创立的这一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

当然,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孔子的“君子人格”,我们也会发现孔子的建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阶级的烙印,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如孔子把“克己复礼”的理想寄托于君子,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孔子的建构是从群体本位的立场出发,在制定规范君子行为的“礼”时过于繁杂,对人的个性发展有所忽视.

总之,我们该如何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科学准确的阐释,深入开掘其合理的内核,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实现为我所用,仍然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思考,去努力探索.

[责任编辑:黄可心]

上文结论,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君子和《论语》和君子人格方面的君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君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经典重读读《论语》开篇:学习之道和个体成人
学习之道如何“学”与为何“学”论语第一章即“学而”,“学而”的开篇也即整部论语的开篇,乃是耳熟能详的三小.

从《尚书》到《论语》的明德慎罚观念
“明德慎罚”是尚书中主要的治国理念之一,它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在尚书中,不难发现,“明德.

简析《论语》
摘 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即使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其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文中主要通过对论语中“仁”、“礼”….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与对产品设计
摘要论语为儒家思想的扛鼎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和谐思想进行分析归纳,可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的的和谐 论语中体现出的和谐与当代产品设计中人—产品—环境系统各因素之间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