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福建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陆华柏在福建音专的历史与其贡献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福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陆华柏在福建音专的历史与其贡献,本文是福建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陆华柏和福建音专和历史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福建论文参考文献:

福建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历史杂志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如何写历史论文

陆华柏(1914—1994年),是一位集作曲、理论、教育为一身的现代音乐家.1931年,陆华柏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科,1934年毕业留校担任乐理和钢琴教学.1937年,随着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故乡》(张帆词)的问世和传播,陆华柏名声鹊起(1992年, 该曲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下简称“广西艺师班”)担任讲师,兼广西省立艺术馆音乐部主任,积极投身抗战音乐活动.1939 年,陆华柏发表了一篇《所谓新音乐》的文章,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轩然大波.1943 年冬,陆华柏辗转福建永安,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下简称“福建音专”)教授.“福建音专”时期,陆华柏重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探索民族化和声、改编民歌、编创教材、翻译国外现代音乐理论书籍、为刘天华二胡曲配写钢琴伴奏、致力于民族器乐现代化和欧洲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尝试,为他之后的教学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福建音专”时

期是陆华柏音乐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的影响,陆华柏一直未受到音乐界广泛的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界才陆续对陆华柏在音乐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在陆华柏生命的最后时刻,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教授亲赴南宁整整二个月时间,与陆老朝夕相处,促膝长谈——当然,由于陆华柏听力已严重受损,更多的时候还是以笔代“言”,详细记录和整理了“动荡的大时代中一个搞音乐的知识分子小人物的活动与遭遇”①.1994年1月,广西艺术学院出版了戴鹏海编撰的《陆华柏音乐年谱》(内刊),为后续的“陆华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同年,台湾“教育基金委员会”出版了《陆华柏二十五首钢琴小品辑》.新世纪以来,“陆华柏研究”逐渐升温,《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艺术》《艺术探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天籁》等学术刊物纷纷发表了有关陆华柏研究的论文,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多位研究生撰写了有关“陆华柏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举行了“吴伯超、陆华柏纪念研讨会”.2016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纪念陆华柏先生诞辰102周年学术高峰论坛”,显示了陆华柏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对其的缅怀和重视,体现了学界对陆华柏的一种情感和关切,集中体现了陆华柏研究方

面的最新成果.

然而,通过研读发现,关于陆华柏在“福建音专”的这段历史及其贡献,除了陆华柏《抗战后期的“福建音专”》②、甘宗容教授《“六角亭”生活的记忆——抗战后期(1943—1945年)我和陆华柏在永安上吉山国立福建音专的生活片段》③和“福建音专”本科第三届学生陈炳煌《一生傲骨不畏邪——回忆陆华柏教授二三事》④、戴鹏海《陆华柏音乐年谱》等有所记载外,却少有他人问津——这对于研究这位为中国音乐教育和创作做出贡献的音乐家来说尚不完整,对于研究“福建音专”的历史及其贡献也是不全面的.本文考据陆华柏抗战后期辗转“福建音专”的来龙去脉,以纪念这位才华横溢、为人耿直、

命运多舛,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的音

乐家.

一、风云际遇 开基创业

1937年12月,鉴于福建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甚缺的现状,顺应音乐教育和抗战之需, “福建省第一期音乐师资训练班” (后简称“训练班”)在福州举办,日本帝国音乐院毕业并载誉回国的蔡继琨被任命为班主任.然而,“训练班”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音乐教育和音乐尖端人才的培养问题,更不能满足激励全民抗战之急需,蔡继琨奉命以“训练班”为基础,筹办省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

1940年4月1日,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在永安县(现三明市下辖永安市)上吉山正式成立,蔡继琨为首任校长.战时音乐人才少,而社会需求大,永安虽为战时福建省会,“福建音专”成立之初,教学设备极为简陋,师资严重匮乏,延请教授更是困难.蔡继琨驰函各地,延揽师资,诚邀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的缪天瑞担任教务长,共同襄办“福建音专”.缪天瑞教授不但具有开明的办学思想和方法,在罗致人才、充实教师阵容方面,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力.缪天瑞充分“利用”自己曾经主编《音乐教育》和《乐风》杂志的“人脉”和“关系”,招贤纳士.仅1942年上半年,他一次就向陆华柏在内的三十多个专家、学者发去了聘请书.

1942年11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福建音专”改制为“国立”.当时,全国仅有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院和“福建音专”等三所高等音乐院校.时值抗日战争,由于日寇的阻隔,内地的交通非常不便,沿海一带的学生想去重庆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上海沦陷后,沿海甚至内地许多有志于学习音乐的年青人纷纷来到永安,考入“福建音专”.

永安偏僻的小山村一时成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和重要的

基地.

桂林是当时的广西首府,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我国西南部抗战的大本营.陆华柏作为广西省立艺术馆音乐部班主任兼任广西艺术馆附属合唱团和管弦乐队指挥,组织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1942年8月,有传闻“广西艺师班”奉命停办已成定局(事后并未停办,而且一直坚持办到抗战胜利,后改称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即今日之“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就在这个时候,缪天瑞又一次代表

学校来函,要聘陆华柏来“福建音专”任教.几乎同时,国立音

乐院院长吴伯超也从重庆来函欲聘其去该院任教.

由于陆华柏在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曾旁听缪天瑞的课程,有师承之遇,而缪天瑞离开“武昌艺专”赴江西主编《音乐教育》杂志之后,曾激赏其才并陆续发表了他十几首音乐作品,对他有提携和知遇之恩.还因为国立音乐院来聘在后,且只聘其为副教授,“福建音专”却聘其为教授⑤.在这样

的背景下,几经考虑,陆华柏接受了“福建音专”的邀请.

二、筚路蓝缕 一波三折

陆华柏辗转“福建音专”,可谓是一波三折.

据国立“福建音专”第二任校长卢前《上吉山典乐记》记载:“(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四日,……桂林方面约了陆华柏,并汇了二千元旅费.五日一早,……在升旗时,对学生报告了延聘几位新教师的消息,他们都很高兴,……”⑥.陈炳煌《一生傲骨不畏邪——回忆陆华柏教授二三事》一文中佐证:“那是一九四三年初春季节,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在永安上吉山国立福建音专的校园传开了——著名作曲家陆华柏教授应聘来校任教,已从大西南的文化城桂林动身了.同学们互相传播佳音,也散布他的轶事,陆老师在桂林为了音乐问题上的见解互异,而与音乐理论家李凌先生有过长期、激烈的论战,争论自由,各抒己见,以理服人,这本无可厚非.对于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好老师,在学生中是受到爱戴的,盼望已久,今日竟浮众

望.”⑦

然而,卢前《上吉山典乐记》续后记载:“(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一日,又是星期一……这天有两件不大痛快的事,一是陆华柏先生退回旅费,表示暂时不能来;……”⑧为什么暂时不能来?卢前没讲.《陆华柏音乐年谱》后续记载:缪天瑞得知此讯后,曾有信给陆,还附 “福建音专”校长卢前的两首歌词:《八百孤军》和《血肉长城东海上》,并戏称“你言而无信,不来永安,‘罚’谱此二曲”.陆华柏当即认“罚”,随即谱好寄去⑨.赴闽之波折,促成了两首抗战名曲的生.

终于柳暗花明,但又暗流潜动.甘宗容教授《“六角亭”生活的记忆》记载:“一九四三年初冬的一天,我和陆华柏从桂林动身……”⑩陈炳煌后续记载:“陆华柏偕夫人甘宗容已到曲江,盘缠告馨,发来电报告急,音专总务长伙同会计主任百般刁难,不准汇款接济,学生会决定采取行动云云.我们便走出教室,朝总务处走去,那里的人们已围成一堆,会计主任挨了

一位广东同学余禄熙的一拳,已狼狈地跑了.就这样,路费寄出去了”?輥?輯?訛.

1943年末,陆华柏夫妇衣衫褴褛,行李简单,经过曲江、

南雄、赣州,总算抵达永安,教务长缪天瑞到永安县城汽车站

迎接并护送到离县城约十华里的“福建音专”所在地.

三、教学相长 共骧盛举

陆华柏夫妇先被安排在学校附件小山坡上的小洋楼,与外籍教授合住.由于语言不通,陆华柏夫妇主动搬到“六角亭”与其他同事一起居住.“六角亭”是学校向附近老百姓租赁的一栋平房,供部分教职员工作宿舍之用.这栋平房前有矮墙围绕,靠近大门边墙有一六角凉亭,墙外可看到凉亭顶部,所以,大家一般都称呼这处宿舍为“六角亭”.六角亭只有一排房子五六间,陆华柏夫妇住进门后最右边的那一间,顺次向左为刘天浪(1943—1945年 “福建音专”国乐教授,解放后曾任江西音乐家协会主席、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系主任)、缪天华(缪天瑞胞弟,1941—1945年“福建音专”国文教授,1945年后赴台,先后任台湾省立编译馆编审、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以及教务处、总务处的职员.房子陈旧,常有虫蛇光临,陆华柏

戏称自己住的这间居室为“虫蛇轩”?輥?輰?訛.

陆华柏编创教材和从事音乐理论书籍的翻译工作始于“福建音专”.他自觉自己早年在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除了钢琴、和声方面打的基础比较扎实以外,其他作曲技术理论方面只学会了一点初步知识,还比较浅.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配合教学需要,通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自学,陆华柏逐章逐节地翻译并采用了柏顿绍的(C.H.Kiteon)《音乐教程》(包括《乐理初步》《和声与对位》?輥?輱?訛《节奏分析与曲式》)以及《对位法初步》等教材.教学相长,通过作读书笔记和教学日志以及部分习题,有效地巩固了他的自学成果.可以说,“福建音专”时期是陆华柏在理论作曲方面重新装备自己的

重要时期,为他之后的教学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福建音专”十分艰苦的教学环境中,陆华柏担任《歌曲作法》《对位学》《作曲与配器法》与《和声学》等课程的教学,兼合唱指挥.这一时期,陆华柏将其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音乐作品创作的数量比桂林时期少些.陆华柏作品以合唱体裁居多,一方面固然是教学的需要(如女生三部合唱《三句歌》就是他上作曲课时写的示范之作),另一方面也是自觉地服膺于抗日宣传的表现(如混声四部合唱《知识青年从军歌》、清唱剧《大禹治水》等)?輥?輲?訛.据《陆华柏音乐年谱》记载和考证,陆华柏为民歌编写钢琴伴奏始于1942年底的桂林时期?輥?輳?訛,这比1944 年重庆国立音乐院兴起的为民歌编写钢琴伴奏的热潮要早些.陆华柏探求民族音乐多声化的道路,为民歌编写钢琴伴奏,特别是为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所编配的钢琴伴奏谱,为后来钢琴作为二胡伴奏乐器的音乐创作形式提供了借鉴.

为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陆华柏以民歌为素材改编钢琴曲、合唱曲作为音乐专业的教材.这些民歌来自我国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使学生对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合唱课缺乏教材,他就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形为学生创作合唱作品,如鼓励青年保家卫国的混声四部合唱《从军三部曲》、为支援前线抗战的清唱剧《白沙献金》.这些教材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陆华柏认为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合格音乐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这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陆华柏提倡学以致用,大力倡导国乐.当时的“福建音专”教师队伍中,王沛纶(1943—1946年“福建音专”国乐教授,1949年后赴台,曾任台湾广播电台音乐组长、台湾交响乐团特约指挥)拉得一手好二胡,刘天浪弹得一手好三弦,有了这个便利的条件,陆华柏便在创作大型声乐作品的同时,开始致力于民族器乐现代化和欧洲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尝试.他首先把富有特色的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和《空山鸟语》做试点,为其编配钢琴伴奏.通过演奏实践,艺术效果是协调的,反映是良好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试加大三弦,增加低音部分,使之成为民族室内乐三重奏形式?輥?輴?訛.陆华柏把大家熟知的古曲《梅花三弄》等乐曲改编为二胡、三弦与钢琴三重奏,和同事王佩纶、刘天浪一起组建“雅乐三重奏”,赴福建永安、南平、福州等地巡回演出,获得了各界人士极高的评价.通过组织和参与 “福建音专”师生进行一系列大胆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陆华柏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实

际表演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1944年5月,陆华柏从报纸上读到冯玉祥将军在四川地区热情劝导群众踊跃献金,支持抗日的感人事迹后,旋即创作了一部被他称之为“新闻清唱剧”的作品《白沙献金》.5月29日晚,陆华柏指挥“福建音专”学生在永安中山纪念堂为“白沙献金”义演,宣传抗日,而国民党特务却趁机闯入学校搜查.以“白沙献金”活动为导火索,国民党认为“福建音专”是的大本营.5月30日,发生了大规模的逮捕进步学

生的事件.

陆华柏教学和创作之余还常写杂文以隐喻而辛辣的手法痛斥当局.特别是他在永安《报》副刊发表的《虫豸篇》一文,竟然引出轩然大波.1945年9月3日,就在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不久,陆华柏竟被福建省国民政府“驱除出境”.

甘宗容教授《“六角亭”生活的记忆》记载:“一天,学校通知陆华柏,让他马上离开福建省!事出突然,我们毫无准备.陆去询问校长,答称是省主席的指示……后来听说这次驱逐出福建省的还有教务长缪天瑞教授.我们进一步设法打听,据传驱缪、陆事,‘军统’在永安的头子说:这是‘最高当局’的意思.”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这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新的反共布置有关?輥?輵?訛.由于甘宗容已身怀六甲,陆华柏只得先行“避难”,只身潜往赣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不久,福建省国民政府忙于迁回福州,永安的医院也搬走了.不得已,陆华柏又冒险从赣州偷偷返回永安.当夜,甘宗容平安生下女儿.满月后,陆华柏夫妇再次告别“福建音专”.这一别,就是42载.

四、回首吉山 情谊久长

1987年11月14日,在永安市文化局、党史办等领导、同志及友人、同行、记者等十余人的陪同下,陆华柏夫妇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福建音专”旧址,重游了上吉山.寻常巷陌,曾经人声鼎沸、激扬天下;如今“六角亭”依旧矗立,只有破损围屋,斑驳土墙,大门已经倾斜,多间平房也早已废弃.感慨之

余,陆华柏作《重游上吉山》诗一组(六首),以示纪念.

其三《六角亭》:

“六角亭”

故居好.

平房数间新修整,

尤能辨认旧面貌.

进门右手“虫蛇轩”,

左边斗室躲藏道.

思绪万千涌心头,

新居主妇兴致高.

一问四十年前事,

笑称“那时我太小”.

永安上吉山回来,陆华柏为《国立福建音专校史资料集》提供了《国立福建音专的献金活动》等宝贵的历史资料.1990年,已年老力乏、重病缠身的陆华柏坚持写作并在《音乐艺术》第2期发表了《抗战后期的“福建音专”》,再度回忆那贫困却燃烧的岁月.1991年,已经77岁高龄的陆华柏在南宁的医院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发展虽然得到抑制,但听觉受到严重损伤.但他却以顽强的意志再度撰写了《回忆我与郑书祥先生的一点交往》?輥?輶?訛(郑书祥:“福建音专”历史课老师,指导开展了“福建音专”的地下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1991年11月,发表在国立福建音专《校友通讯》第5期.至此,距陆华柏收到缪天瑞

代表“福建音专”寄来的聘请书,已近半个世纪.

结 语

从1937年“福建音专”的前身“福建省音乐师资训练班”成立,至今整整80年.1950年8月,“福建音专”并入上海音乐学院,完成其在特殊时期短暂而璀璨的历史使命.短短13年的校龄,“福建音专”通过中西并存的课堂教学与学以致用的艺术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长、学有所成的音乐人才,大陆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赵方幸、王连三、朱永宁、杨民望、汪培元、沙汉昆、甘宗容、叶林以及台湾音乐家邓汉锦、陈暾初,朱永镇、王沛纶、颜廷阶、汪精辉,香港音乐家杨育强等人均毕业于“福建音专”?輥?輷?訛,为中国音乐教育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陆华柏的《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曲集》.1957 年,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陆华柏编配的《中国民歌独唱曲集》,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陆华柏编配钢琴伴奏的《刘天华二胡曲集》.1983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二胡曲选》,收入了陆华柏编配的刘天华二胡曲三首《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这是对陆华柏音乐贡献的肯定,充分证明了他大胆的艺术实践仍有其宝贵的艺术价值.

虽然,陆华柏在“福建音专”也只有短短了两年多的时间,“福建音专”时期却是他音乐创作和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他追求音乐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时期.“福建音专”时期的陆华柏探索民族化的多声部理论,致力于民族器乐现代化和欧洲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尝试,在继承我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和声与对位的创作技法,为中国民歌和刘天华二胡曲编配钢琴伴奏,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陆华柏在“福建音专”的教学和创作承前启后,他的音乐探索和民乐实践为“中国风格”“民族化”的音

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① 戴鹏海《陆华柏音乐年谱》,南宁:广西艺术学院(内刊)1994年版,扉页.

② 陆华柏《抗战后期的“福建音专”》,《音乐艺术》1990年第2期,第49—53页.

③ 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国立福建音专校史资料集》1988年版,第37—43页.

④ 同③,第43-45页.

⑤ 同①,第47-48页.

⑥ 同③,第189页.

⑦ 同③,第4页.

⑧ 同③,第202页.

⑨ 同①,第44页.

⑩ 同③,第43页.

?輥?輯?訛 同③,第37页.

?輥?輰?訛 永安市委宣传部《弦歌一堂——国立福建音专纪念文集》,福州:海峡出版社2015年版.,第131—132页.

?輥?輱?訛 同①,第50-51页.

?輥?輲?訛 同③,第43页.

?輥?輳?訛 同①,第45页.

?輥?輴?訛 同①,第51页.

?輥?輵?訛 同③,第41页.

?輥?輶?訛 同?輥?輰?訛, 第22页.

?輥?輷?訛 同?輥?輰?訛, 第41—61页.

陈晓卉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讲师

赖登明 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上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福建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陆华柏和福建音专和历史相关福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周晓陆:艺术是美丽的,历史是残酷的
周晓陆,原名周小鹿,后以字行 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博土生导师,文博专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古农学家、古天文学家和诗人 擅诗、书、画、印,长年坚持创作和教学活动 曾承担重大项目“夏商.

想象的历史地理空间叙事读黄佩华《涉过红水》
【摘 要】受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启发,文章试图以此为理论观照,剖析黄佩华涉过红水中想象的历史地理空间叙事,进而探究小说中的文学地理世界的审美价值及其背后的隐喻内涵 【关键词】涉过红水;文学地理;空间;历史.

历史的铭记深情的呼唤评析龙声华韵盛礼洪作品专场音乐会
17年5月11日晚,北京音乐厅隆重推出作曲家盛礼洪先生的作品专场音乐会 其中,第一交响曲第四交响曲以及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两首声乐与乐队作品均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耄耋老人技艺之高超、感情之真挚.

历史人物赤心报国的陆游
浙江绍兴沈园原本只是一处普通的江南园林,却因为与南宋大诗人陆游扯上了关系而名扬天下 至今,许多仰慕陆游的“粉丝”仍不远万水千山来到沈园,重温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探寻&l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