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和论先锋文学转型下的《许三观记》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论先锋文学转型下的《许三观记》,该文是文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和《许三观*记》和先锋和转型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一批作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出现了被称为“先锋小说”的创作现象,以马原、洪峰、余华、苏童等作家为代表.在先锋小说中,他们主要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故事的“形式”,把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先锋文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80 年代中期的开始阶段,先锋小说重视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方法上的意义和变化;二是80 年代末,先锋文学出现了某些变化,有关形式方面的探索明显减弱;三是90 年代,先锋文学陷入困境并全面退却.

一、余华与先锋文学

标志着余华开始先锋性探索的是其写于1986 年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作品明显流露出对现实中残忍、冷酷行为的怨怼.从此余华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冷酷之作”,如《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等.

1989 年的创作谈《虚伪的作品》,1991 年的长篇《在细雨中呼喊》以及1992 年的作品集《河边的错误》,可看作是余华先锋性创作的总结.转向之后他写出了两部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记》.这两部作品与余华先前的小说相比,在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余华开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流露出过去作品中难有的温情,更具现实意义.

二、写作手法

(一)对时代背景的处理

小说一开始就介绍了主角许三观的身份是一个“丝厂的送茧工”,将空间设定为江南的一个小城镇,小说的时间跨度约40 年.与余华八十年代的作品不同,在《许三观记》中,作者不再运用抽象叙述角度,而是让人物自己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并且将人物的经历与时代背景相联系,从而使宏大的时代潮流微观化,真正变成小说人物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小说第十八章通篇用的都是“许三观对许玉兰说:‘……’”这样的句式,让许三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其所思考的有关人民公社、大跃进和大炼钢的内容全部说出来.

(二)对体裁结构的选取

从篇幅上来说,《许三观记》虽然是长篇小说,却和传统的长篇小说有明显差别.其涉及的人物不多,有名字出过场的人物仅十几个,而重点人物只有许三观一人,整个故事场景也集中在一个江南小城,可以说,余华压缩了小说横向的安排,而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进行纵向的挖掘,在小说中具体的表现手法即典型情节的不断重复.

小说一共写了许三观的十二次,却几乎每次都有不同的原因、场景设置和结果.还有其他一些重复的细节如:一乐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再拒绝帮母亲做事,许三观几次三番和李血头套近乎的举动.在这样的重复中,小说的情节步步加强,主题随之得到强化,人物也越来越立体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三、《许三观记》的创作意义

从1984 年余华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方式和风格都有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我们不能把其艺术转型简单地看作一种妥协的行为,而是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对作家来说,技术滞后的焦虑固然是一道枷锁,而为技术所困同样也是一道枷锁.《许三观记》中对于技术的远离,实际上是抛弃了束缚作家的两重枷锁, 作者在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主体解放的快乐.同时,余华的“转型”并没有与他之前的写作方法一刀两断,倘若说他先锋时期的写作是其出于对文学可能性的追求的话,那么他的“转型”也正是挖掘艺术可能性的另一种方式.

作为90 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文本,《许三观记》无论对于余华本人,还是对于转型期的先锋作家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笔者看来,《许三观记》标志着先锋作家在审美趣味和文学观念上完成了由浓至淡的转型,这种转型可以看作是先锋作家从80 年代所掀起的文学观念革命的终结.它标志着先锋作家告别了极端与炫技式的写作方式,以对朴素和简单的追求显示了作家们艺术能力的提高、艺术自信心的增强和艺术心态的成熟.

小结: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许三观*记》和先锋和转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历代名画记》卷十人名排序考
施 睿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摘要历代名画记是一部可以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提并论,可称为画史中的史记 然而历代名画记在后半部的人物小传中显得十分混乱,除了主要的时间上的分类之外,似乎张彦远由于当时.

张爱玲《金锁记》的修辞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辞格,从比喻、对比、反复角度分析语言中修辞的使用方式和特点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修辞作者简介李璇,女,广东珠海人,硕士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

跨国改编电影和原文本的文化差异性以中韩《许三观记》为例
一、时代背景从“文化大革命”到“战后重建”余华将小说的时空界域定位于“”前后 主要聚焦于“大饥荒”时期下.

回望春柳《家庭恩怨记》导演构思
【摘 要】经典话剧家庭恩怨记是春柳社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讲述的是“十里洋场情迷海上花,金钱人祸财色双双破”的故事 要在戏剧先辈们创作精神的感染下,关照当下,在舞台呈现上,突显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