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校辅导员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高校辅导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该文是高校辅导员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辅导员和认同和高校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辅导员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学刊高校辅导员期刊高校辅导员杂志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影响辅导员的工作表现、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基于此,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探究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内涵、维度、现状,将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根据以往职业认同维度相关研究,结合辅导员工作,自编《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基本情况和量表两部分,其中,量表共由12个变量组成.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变量的KMO和Bartlett的检验、因子提取、因子数确定和命名解释,得出辅导员职业认同是由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

2.数据分析.所有数据资料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0统计软件处理.先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各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降维,再采用频数分析,对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

3.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高职高专类、民办高校类、市属本科类、省属本科类、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共7所高校中的部分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为98%.剔除无效问卷10份,得到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4.9%.

被试的详细信息情况如下:性别均衡,男48.4%,女51.6%;年龄呈年轻化,26-31周岁的辅导员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1.3%;工作年限跨度大,大部分在6年以下;学位层次偏高,80%以上为硕士;学科背景多样化;管理岗位级别偏低,大部分集中在科员和办事员;职称级别低,讲师以上职称仅有极少数;编制多为事业编;大部分辅导员担任教学工作;婚育状况,已婚已育46.8%,已婚未育14.5%,未婚未育38.7%;年收入大部分集中在八万左右;在学校类型上,基本涉及到了浙江省各个不同类别的高校,并根据高校的规模选定了相适应的辅导员人数.

二、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由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三个因子构成,是辅导员个体与辅导员职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的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特点.

1.职业认知.职业认知是产生职业认同和归属感的前提,是克服职业发展自发倾向、养成职业自觉的重要环节.[1]清晰的职业认知对于高校辅导员科学而准确地把握职业内容,推进自身专业化建设,担当起高校改革发展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2]

调查结果显示:在“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变量中,94%辅导员对“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定位有较强的认知.在“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变量中,只有57%的辅导员对双重身份是认同的.这说明辅导员对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认同度一般.在“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变量中,只有58.6%的辅导员表示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并不是特别高.在“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日常工作”变量中,93%的辅导员认同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日常工作,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事务管理上,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比较均值发现,辅导员的职业认知中,辅导员双重身份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心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定位认同较高,最认同学生事务管理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整体来看,辅导员的职业认知水平是比较高的.

2.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作为个体价值观在工作场所的体现,其实质是对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判断与评价.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问题,从本质上说,人们就是要通过追问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人生价值,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正确地认识职业和个人的价值[3].

通过对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变量的频数分析得出,在“我喜欢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氛围”变量中,只有54.3%辅导员喜欢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氛围,这说明对辅导员工作环境的认可度并不是特别理想.在“我乐意告诉别人我是一名辅导员”变量中,将近一半的辅导员对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没有太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有52.7%辅导员乐意告诉别人自己是一名辅导员,认为自己作为辅导员有自豪感.这表明辅导员对其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在“辅导员受到广泛地认可和尊重”变量中,有42.4%的辅导员认为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只有19.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敬.这表明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自身职业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职业价值感低下.在“我满意辅导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变量中,只有27.5%的辅导员比较满意自己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这说明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收入待遇满意度低.

通过比较均值得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维度所有变量得分普遍较低,辅导员认可自身工作价值,认同职业身份和工作环境,但是由于收入、待遇水平低加上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总体职业价值感不高.

3.职业行为倾向.职业行为通常包含要求行为和额外行为,要求行为是指辅导员要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业责任必需实施的行为;额外行为是指辅导员表现出没有在职业责任中明确规定但有利于提升工作效能的行为.[4]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队伍年流动率大约在5%-8%之间,大大高于学校其他职业人员的年流动水平.[5]也有研究发现,辅导员普遍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而是一有机会就转岗成为“教师”或“管理干部”.[6]

通过对辅导员职业行为倾向调查显示,在“假如重新择业,我还会从事辅导员”变量中,36%的人重新择业时会继续从事辅导员职业,对这个职业有一定的认同.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我的职业热情一直很高”变量中,53.2%的辅导员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对职业有较强的热忱度.在“我会在辅导员工作中主动进行开拓创新”变量中,有将近70%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开拓创新,有比较积极的职业行为.在“我会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注重以研究促工作”中,有将近70%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工作的同时也注重提升科研水平.

对比职业行为倾向各个变量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行为倾向具有矛盾性.从辅导员的职业行为来看,他们会积极地在工作中创新,会努力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也有一定的工作热情,但是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强度较高、收入较低、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

三、结论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量表的每个维度比较均值得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对职业认知度最好,其次为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认同度最低.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整体较高,对辅导员工作有较为明确的角色认知和定位,职业价值感不强,职业行为倾向具有矛盾性.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辅导员和认同和高校方面的高校辅导员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校辅导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职业队伍建设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专业队伍,这是时代对高……教育发展提出之必然要求 本文笔者就在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开展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完善辅导员激励方案、优化辅导员考核评比制度这.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和方法
摘要辅导员队伍是现代化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良性发展的基础 前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空间存在很很多问题,加之学校的忽视导致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工作中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
摘 要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工作在学生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无.

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院G45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12摘要高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敏感中心和前沿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路者,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