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科学探究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建议类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科学探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建议,本文是科学探究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科学探究和教学建议和导学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科学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科学杂志社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2017年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即是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证据的能力、解释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

问题导学法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群落”及其学习情境;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引”,让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的自我培养、价值观的自我确立.

要有效发挥“问题导学法”培养探究能力,应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思维导向功能、思维启发功能、情感激励功能、方法指导功能.

1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建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要有效落实课标规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判断、选择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问题的思维导向功能和思维启发功能.

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表达问题.

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取决于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否给学生提供支撑性的事实经验的真实情境,所隐含的应变量和自变量是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之内.

其次,通过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问题中筛选出能够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

以“探究欧姆定律”为例,考虑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电压的作用是使一段电路中形成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流过同一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创设如图1所示的问题情景:把3个相同规格的灯泡接入不同的电路中,电路1与电路2的不同之处在于电路1只有1节电池,电路2有2节电池,电路3在电路2的基础上接入了滑动变阻器.

问题情景提供的支撑性的事实经验:同一灯泡的亮度不同隐含着流过灯泡的电流不同;电路1和电路2隐含着对同一段电路,流过电路的电流大小与该电路两端的电压有关;改变电路3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值,电路中的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隐含着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电阻有关.

因此,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能否根据观察到的灯泡发光情况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学生1: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

学生2:灯泡的亮度是否与灯泡两端的电压有关?

学生3:灯泡的亮度是否与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有关?

学生4:灯泡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5:为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会发生改变?

其次,引导学生从问题中筛选出能够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什么”的问题,另一类是“是什么”的问题.

上述问题中,学生2、学生3、学生4的问题属于“是什么”的问题,学生1、学生5的问题属于“为什么”的问题.

解决“为什么”问题常常需要“是什么”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因为“是什么”问题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且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或不是.

因此,先引导学生将“为什么”转化为“是什么”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学生描述的物理现象转化为与现象对应的物理名词.

灯泡的亮度对应的物理名词是实际功率,当使用的是同一个灯泡时,根据学生已获得的实验经验,可以把灯泡的亮度对应的物理名词实际功率转化为电流的大小.

第二步分析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分析电路1与电路2的不同之处,提出问题:“电流的大小是否与灯泡两端的电压有关?”分析电路3,提出问题:“电流的大小是否与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有关?”再根据分析确定探究的科学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收集证据的能力的教学建议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要运用获得的证据对相关问题做出解释.

证据的获取,要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测量.

证据的有效性,取决于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测量和观察的准确性.

要有效的培养收集证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主的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收集证据的能力,要充分发挥问题的思维启发功能和方法指导功能.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呈现出真实完整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科学认知特点及思维状况.

即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探究目的,即明白做什么? 怎样达到探究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使用什么实验方法,即知道怎样做?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例.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在探究该实验时,学生的讨论聚焦于“如何根据实验原理(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来设计实验,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

接下来,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把思维过程和探究路径“可视化”.

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显示? 问题指向:根据实验原理如何使压力的作用效果便于观察和测量,学生会想到用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如:细沙、海绵等.

渗透实验方法:转换法.

问题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量(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应该使用什么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和步骤是怎样的? 问题指向:控制变量法的使用,以及根据实验方法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压强是8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初学物理,没有掌握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因此,需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问题3:所选器材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指向: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

问题4: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是否有关,应保持哪个量不变? 改变哪个量? 你准备怎么改变?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时,应保持哪个量不变? 改变哪个量? 你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改变? 问题指向: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其他学生明白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即学生讨论时可以说清楚:选用的器材、实验目的、控制和改变的量、具体是怎样控制和改变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问题5:实验中需要记录哪些实验现象或数据? 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问题指向: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要求: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记录的物理量和现象、物理量对应的单位、体现多次实验的要求.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用表格的形式记录现象和数据,可以简单而明确的表示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

3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解释能力的教学建议解释是指根据证据,对科学性问题予以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证据和解释之间要具有逻辑关系.

解释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即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解释能力,要充分发挥问题的思维启发功能和方法指导功能.

解释能力是使用证据说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要有效使用证据,需要掌握对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或物理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在对诸多实验现象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现象的共同属性,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特征,形成结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或物理图像对数据进行处理或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

以“探究欧姆定律”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解释欧姆定律,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1:根据收集的证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指向: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在物理学的定量研究中,当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成倍数关系时,才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或“反比”关系.

而不是只要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这两个量就是“正比”或“反比”关系.

问题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电阻一定时的电流—电压图像和电压一定时的电流—电阻图像.

问题指向:学习使用描点法作图以及根据图像处理问题,体会图像法的直观性、简洁性、准确性.

问题3: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即I =k1U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k1的值?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即I =k2R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k2 的值?问题指向: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物理规律.

由于每组的实验数据不同,组与组之间的k1的值不相等、k2的值也不相等.

接下来,学生思考:R 一定时,I =k1U ,其中k1与R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U 一定时,I=k2R ,其中k2与U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分析每组中k1=1R、k2=U ,至此,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欧姆定律:I =UR.

4 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评价能力、交流能力的教学建议基于“问题导学法”培养评价能力、交流能力,要充分发挥问题的思维启发功能、情感激励功能.

评价的主要内容:获得证据的活动方案是否合理、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准确? 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证据能否支持给出的解释? 这个解释能否充分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从证据到解释的推理过程是否严密? 从所得到的证据是否还能提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交流的目的:学生要能够清楚地阐述所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案、获取的证据、基于所获得的证据对问题所做出的解释

其他同学能够评价实验方案、基于解释提出疑问、核查证据、解释推理过程中的错误;或就相同的证据提出不同的解释.

5 结束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着重培养探究能力的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没必要每节课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个方面,有些探究内容也不可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各个方面.

此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写作科学探究和教学建议和导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科学探究本科毕业论文科学探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培养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动力 我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生活中的事情,学起来、做起来会感觉轻松自如,心情舒畅,会充满热情,想尽一切办.

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盛祝龙(凤台县桂集镇中心学校,安徽 淮南 232131)摘 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差,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从而集中体现课堂教学的.

影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因素与解决措施
在传统的小学课程观中,似乎只有语文和数学才是正课,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英语课程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并已经进入了小学课堂,加入到了“小升初”的必考科目.

刍议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音乐是直接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而美妙的音乐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则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为此,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就成为了较为重要的问题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