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研究型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我国型大学学科中应处理的两对关系(2005年第8期;原刊2004年第6期)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研究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我国型大学学科中应处理的两对关系(2005年第8期;原刊2004年第6期),该文是关于研究型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研究型和学科和发展中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研究型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型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大学心理学论文大学生涯规划论文大学心理论文

摘 要: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取向必须维持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的平衡,以确保研究型大学的根本特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方式应从量的累计转变为质的提升,以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进步.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C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610 (2004) 06 - 0019 - 04

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985工程”和“211工程”等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合理的学科结构、先进的学科水平所构成的学科环境,是推动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就目前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的现实而言,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研究型大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为避免或减少学科发展中的这些偏差,本文从发展的视角,对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的取向以及学科发展的方式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学科发展取向:基础学科与

应用学科平衡

大学学科是以知识分类为依据,以高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承担大学基本职能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结构是大学中学科组成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合理的学科结构是提升大学整体水平的前提,即关系到大学整体功能的发挥,又影响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科研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影响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科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就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平衡.

所谓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平衡,就意味着理、工、人文三者的有机结合.“科学”可以分为基础学科或“理科”和应用科学或“工科”.“理”的目标是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是顶“天”的,“工”的目标是服务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立“地”的.理科是工科发展的基础,工科是理科的立足点.科学的目标是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改造社会和服务社会,是求实、求真,人文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求美.理、工、人文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也有利于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础与应用的平衡与研究型大学的本质是一致的.众所周知,大学学科活动的要义是对学术的探究,对学术的探究是学科活动的核心.尽管大学的研究类型因学校而异,甚至同一所大学不同的学科的研究类型也存在差别,但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离开了学术研究和探索,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这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学术性活动的基础,也体现着大学学科学术性的本体性学术活动;另一方面,知识的应用或社会服务是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主要体现为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可见“基础性”与“应用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维持“基础”与“应用”的平衡,这一点早已为国内外许多大学的实践所验证.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大学、牛津大学,它们除了以一流的文理基础为发展的核心外,还特别注重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有机结合.如“牛津从来不认为发展新的学科可以损及它在人文学方面的传统优势.伟大的大学应该努力争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新的突破,同时维持人文学研究的高水平,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1]在我国,梅贻琦任清华校长的17年间,从满足“国家需要”出发,先后创办工学院、特种研究所、农学院和扩展研究院各研究所及学系,并提出了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原则:文理结合、理工并重;优先发展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通与专分设.

毫无疑问,发展学术应是研究型大学中任何一门学科自身首先追求的目标,因为它是学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学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大学发展的根基.社会和国家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又是大学在确定学科发展目标时必须认真对待的.国家的科技、教育政策集中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集中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不仅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而且确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大格局.大学中的学科,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都只能在这个大格局下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促使其平衡发展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经济全面深刻转轨的时期,在强调传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同时,尤其需要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研究型大学自然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这也是大学对当今人类生活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问题在于,在突出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功能时,一方面,市场介入、社会对各种知识的需求以及大学知识管理的量化,使得大学知识生产逐渐出现实用化的倾向,对实用和效用的追求压倒了对知识与真理的探索.很显然,大学中的应用学科一般来说最能贴近社会当前的需要,无疑会得到社会多方面的、最大的支持;而那些为整个科学技术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思想和理论储备,有可能孕育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的一些基础学科,却难获得政策和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或者大学的专家特别是大学的管理者的思维和政策所立足的基础过于狭隘,在学科的发展取向上,使学科的应用性更加增强.在这种取向下,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发展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人文社会学科尤其受到忽视.即使在“素质教育思想”受到广泛认同的今天,人文教育也是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在理工为主的学校更加严重.就如一位专家所言,如果研究型大学忽视和轻视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将“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如何平衡?从总体上说,学科的学术性和实用性并不必然相互排斥,两者的关系不仅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而且就在同一门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社会利用科学的程度达到不同水平时也会发生变化.当科学不断地从基础研究领域向应用研究领域延伸,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时,这两者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但目前这似乎是一种理想化的期待.我们所指的平衡,并非一视同仁,不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使用相等的时间,投入相等的资源.“平衡总在变化,这就是不平衡的现实,平衡不是一视同仁,……平衡也不能是领域与领域、活动与活动之间在天平上盲目的平等.平衡的实质是给予各种学科领域的智力创造力所需的最高技能和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专门的事业相称的支持与援助.[2]

首先,大学要发展,就必须把平衡的支架放在“学术”之下.“大学只有高扬学术的旗帜,同时又立足于功利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而此时,大学就像高耸云端的宝塔,学术就是镶嵌在塔顶上的璀璨明珠,功利就是宝塔赖以安身立命的宽阔坚实的绿色基地.它们就是这样有机结合在一起,平稳、安详而又富有魅力和感召力,在今天,大学如果想对社会生活施加真正有益的影响,就必须超越狭隘的专业视野,运用综合性的知识,了解各种因素的复杂互动,重视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并非空中楼阁,也不是远离人类社会和生活,科学发展中的内部矛盾、自然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人类社会和生活自身的需求,都是推动基础研究不断发展的动力.要从长远的意义来看待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不能用直接的短期的效益来衡量它们的成效.这样做,同时也能为应用学科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让它们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自由的发展.

其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领导层面,要根据研究型大学自身的使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可以支配的资源以及社会需求,运用指令性或诱导性的方式,对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大学的自上而下对学科优化,从全面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进行学科布局和学科规划,合理地分配学科资源;并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各学科点的积极性,使大学学科的理、工、人文社科等领域不仅从形式(学科布局),而且在内容上(学科方向、学科规模、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处于均衡水平.

二、学科发展方式:外延扩展与

内涵提升统一

从学科的发展方式看,学科的发展,既包括学科在规模上的扩大即外延的扩展,也包括在水平上的提高即内涵的提升.学科发展水平,既有定量的指标,也有定性的表征.学科外延发展主要是指新学科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科规模的扩大和学位点数量的增加等方面;学科内涵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和物质条件建设等活动.内涵式的学科发展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式,是一种质的发展;而外延式发展是一种规模的扩充,是一种量的发展.“无论是倾向于选择追求规模效益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还是倾向于选择追求质的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都有其合理性.”[3]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习惯用成果(数量)来表示学科水平,来衡量学科水平,这的确是一公认的标准.诚然,学科上水平需要一定的规模,但“大”不能代替“高”,.“多”也未必注定“好”;况且,成果(数量)所表示的只是已达到的学科水平,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水平,并不是已有成果所能决定的.因此,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学科布局及规模基本稳定后,追求“高”而“精”等学科发展内涵的提升应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就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而言,其本质性进步应表现在学科发展内在规定性的提升上.内在规定性是指研究型大学之所以为研究型大学的质的表征,包括学科点的研究质量,以及依托于高质量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上,以及由此形成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较多地关注学科的外延发展,相对忽略了学科内涵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从学科建设的手段上看,重外在投入,轻内涵发展,即强调资金投入、物质条件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而相对忽视学科方向的凝炼、创新点的培育以及学科潜力的挖掘和现有资源的整合;其二,从学科建设的方式上看,广泛采取的是粗放型扩张方式,重增量,轻存量,即强调建设新的学科,扩张学科的外在规模,相对忽视学科内涵的拓展,包括挖掘传统学科的潜力,在已有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学科方向等.如一些大学忙于申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忙于增扩学科授权点.实际上,学科建设常常表现为简单的再重复,如已经有了一个学位授权点,又申报一个新的,新点按照老的思路制定培养方案,较少有新的内涵;其三,从学科队伍的建设上看,重引进,轻培养,即注重运用优厚待遇引进人才,相对忽视已有队伍的整合与提高;其四,从学科建设的重点上看,重物质,轻人文,即强调物质投入,相对忽视学科人文环境的建设,包括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和传统的挖掘和传承,学术方法和学术流派的锻造,人文氛围和科学精神的营造.

事实上,在一定时间内,学科发展尤其是学科点数量的增长总是有限的,因此,学科建设应把重点从外延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的轨道上.

首先,将内涵的提升聚焦在学科核心能力的培育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十四任校长保尔.E.格雷在1983 - 1984年校长报告中说:“一个学院的质量在于它为自己制定的发展水平和前景以及它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就是说,能否达到学科发展所规划的“水平和前景,取决于学科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即学科的竞争力.学科核心竞争能力是学科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蕴涵于特定学科内质中:事件和人文思想,也可以是自己的人文体系和行为.人文知识的理性体验是对自己人文知识体系的应用和补充,是对自己人文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

人文知识的体验既与对自身人文价值体系的思考密切相关,又是更为深入思考的基础.体验与纯的理性思考不同,体验都在一定的现实情景中发生,人们对于情景的“摸索式顺应”,会产生“尝试错误”,从而保留正确的体验方法,淘汰错误的、或与现实不相适应的方法.人文知识体验可以检验自我人文思想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以及思考方式与现实或客观要求间的适应度.人们可以参照体验效果,反思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内心的价值标准,对它们进行更深程度的思考.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断丰富的,所获得的人文知识也是不断增加的,正是在永不停止的人文体验与思考中,人们的人文思想

归纳上述: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研究型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研究型和学科和发展中相关研究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部集中我国型医院理论和实践结合成果的专著
王明晓①【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医院管理【摘 要】自2004年解放医院原院长秦银河教授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以来,该理论不断得以丰富深化 以解放医院为代表,国内涌现了一批研究型医院 为了集中反映国内研究型医.

我国型医院建设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孙 涛① 张淑娥② 常广明③ 孙少星② 孟德昕③ 樊立华①【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摘 要】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研究型医院建设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并识别各影响因素间的作.

教学型大学向教学型大学转型的范式
金 璇(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教学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区别在于管理层设置及科研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对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解析,了解其差别,提出教学型大学向.

关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摘 要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而如何将人文关怀引入到素质教育中,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人文关怀是指教育者和非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体现了受教育者合理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体现了教育者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