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经营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类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经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本文是经营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经营效率和林下和影响因素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杂志订阅家庭杂志职工法律天地杂志社意林投稿

胡士磊

(东北林业大学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150040)

摘 要:为了提升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效率,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了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林下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379,林下经营效率损失严重;林地块数、户主健康状况和林下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升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升纯技术效率.

关键词:林下经营效率;效率损失;DEA-Tobit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16.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511001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14B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小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研究”(12YJA790218);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升级路径及政策优化研究”(LBH-Q12170).

作者简介:胡士磊,男,1988年出生,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通信地址:15004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E-mail:yiruodongchuan@163.com.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6-01-27.

0引言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1].2012年2月,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了各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步伐.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肯定了近年来各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以上的政策和文件表明,林下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也把发展林下经济提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

国外尚未提出林下经济的概念,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林复合经营”,而作为一种实体产品,与之相对应的是“非木质林产品”.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将林农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高效生产体系[2].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林业委员会最早提议将林业与农牧业相结合[3].当前,国外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集中于农林复合系统的种间互作[4-6]、农林复合经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7-8]、农林复合经营效益评价[9-11]等方面.非木质林产品(Non-woodforestproducts或Non-timberforestproducts,缩写为NWFPs或NTFPs)是指从以森林资源为核心的生物群落中获得的能满足人类生存或生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12].国外对非木质林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木质林产品与居民生计[13-15]、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与销售[16-17]、消费者对非木质林产品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18]等方面.总体而言,国外对农林复合经营效率或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效率的研究较少.

国内理论界关于林下经济的研究较多,然而,总体而言,当前开展的林下经济的相关研究不尽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下经济的内涵、特点、意义、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及各地林下经济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19-26],从农户或职工家庭视角开展的研究偏少.第二,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由于缺乏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不强.第三,效率是经营的核心命题,也是考察农户林业经营决策能力、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标准[27].然而,对林下经营效率的研究极为有限,李树明等[28]对林下食用菌生产效率的研究与彭斌等[29]对广西壮族自治区7个县林下经济发展效率的研究为笔者所仅见,且彭斌等的研究视角为县级层面而非农户微观层面.基于此,笔者使用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进行测算,进而分析影响林下经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模型

以Coelli[30]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两阶段法用于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该方法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DEA分析测度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值,第二步是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DEA是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的简称,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评价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MU)间的相对有效性.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其不需要指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因而可以避免因函数形式设定不当导致的偏误[31].此外,其特别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由于DEA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因此具体的理论推导和模型表达式在此不再赘述.本研究采用产出导向型的BCC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进行测算.

第二阶段是以上一步测算的效率值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利用DEA方法测算的效率值介于0和1之间,数据具有被删截的特征,若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参数的估计将是有偏且非一致的,而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Tobit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该问题.Tobit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解释变量取实际观测值,而被解释变量只能以受限制的方式被观测到[32].该模型的基本形式见公式(1).

式中,Yi*是潜在因变量;Yi是观察到的因变量,即测算的效率值;Xi为自变量向量;β为相关系数向量;εi为独立干扰项.

2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2.1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7—8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实地调查.调查样本的选择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先通过典型抽样,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选择9个林业局(县),这9个林业局(县)分别隶属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林业厅等3个林业系统,它们均为发展林下经济的比较典型的林业局,从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然后在每个林业局选择3~5个发展林下经济的典型林场,最后对每个林场的职工家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获得372个有效问卷(表1).在所调查的372个职工家庭中,有277户从事林下经营(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占74.46%.由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的生产投入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效率测算也存在诸多差异,加之部分家庭的部分指标信息存在缺失,无法进行DEA分析及后面的Tobit回归,因此,在从事林下经营277个样本中筛选出48个信息完备的发展林下种植的职工家庭作为林下经营效率评价的决策单元,并以其相关信息进行Tobit回归.

因此,具体来看,文中的林下经营效率指的是林下种植效率.

2.2指标选择

传统经济学理论把经济产出的增长归因于劳动、资本和土地3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此DEA模型指标选择方面,本研究选择2013年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收入作为产出指标,选择2013年用于林下种植经营的林地面积、林下种植生产经营费用和家庭劳动力数量作为投入指标(表2).林下经营收入此处即林下种植收入.林下种植的生产经营费用包括林地使用费、农药费用、化肥费用、雇工费用、种子(苗)费用、农膜费用、畜力费用、农机服务费用、水利灌溉费用、电力费用和其他生产资料花费.劳动力投入最好选取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的实际用工量——投入总工时,但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选取家庭劳动力数量作为投入总工时的替代指标.

Tobit模型变量选择方面,借鉴已有的林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33-34]和仅有的林下食用菌生产效率影响因素[28]等研究成果,考虑到林下经营实际,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自变量:(1)户主个人特征变量: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健康状况;(2)林地特征变量:林地块数、林地离家距离、林地离公路距离;(3)资金因素变量:林下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事林下经营资金渠道的畅通性.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

3结果与分析

3.1林下经营效率测算

本研究选取48个样本,利用DEAP2.1软件对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综合效率(即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效率值为1的决策单元仅有4个,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379,综合效率值的分布状况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效率值为0.4及以下的有31户,效率值在(0.4,0.6]之间的有8户,效率值在(0.6,0.8]之间的有4户,效率值在(0.8,1.0]之间的有5户.总体而言,大部分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综合效率集中在0.4及以下,只有小部分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综合效率位于0.8以上.国有林区大部分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水平偏低,职工家庭林下经营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另外,林下经营效率最高的职工家庭与最低的职工家庭之间差距较大,分化明显.

由DEA相关理论可知,由BCC模型计算出的技术效率值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即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决策单元利用现有投入生产相应产出的能力,规模效率反映的是资源配置是否实现最优[35].本研究考察了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状况,发现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512,而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825.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很低,这可能是由于职工家庭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差.尽管职工家庭林下经营规模效率的平均值较低,但相较而言,林下经营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更低,这意味着如何改进纯技术效率是未来更应该关注的内容.

3.2林下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以DEA测算的综合效率值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利用Eviews7.1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林地块数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不符合传统预期.传统观念一般认为,林地块数越多,林地越细碎,林下经营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而且由于林地边界的增加造成了一定量林地面积的浪费,从而制约林下经营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发现林地块数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林地块数与林下经营效率呈“倒U型关系”,即林下经营效率先是随着林地块数的增加有所提高,超过一定范围,林下经营效率随着林地块数的增加而下降,而大部分职工家庭的林地块数以1~2块为主,正处于前半阶段.

林下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这说明其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同前文预期相符.林下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反映了职工家庭对林下经营的依赖程度,比重越大,依赖性就越大,其从事林下经营的积极性越高,林下经营管理越认真,效率值也就越高.

户主健康状况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于林下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19],林下经营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户主健康状况越好家庭林下经营效率越高.

户主年龄变量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但是户主年龄变量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不符合前文预期.这可能是年龄因素的“双重效应”所致.一方面,年龄较大的职工在林下经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而能提高林下经营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林下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19],林下经营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年龄较大的职工从事林下经营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不符合前文预期,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国有林区林下经营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技术,而非文化知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就越长,相应地从事林下经营并积累经验的时间就越短.

林地离家距离和林地离公里距离对综合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林区林下经营环境条件所致.一方面,林地离家距离近方便职工家庭进行林下经济生产活动,离公路近使收获的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和运输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一般而言,离居住区和运输线越近的地方林下资源越容易受到侵犯,如被偷采等,从而影响了林下经营效率的提高.

从事林下经营资金渠道的畅通性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不符合前文预期,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该因素也存在“双重效应”:一方面,职工家庭从事林下经营的资金渠道不畅通,不利于其扩大经营规模,从而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越不畅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的经营意愿就越强烈,因而效率较高[34].

4结论

本文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微观数据,利用DEA方法和Tobit模型测算了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林下经营效率,并分析了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损失严重,林下经营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林下经营效率最高的职工家庭与最低的职工家庭之间差距较大,分化明显;(3)相较于规模效率,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更低,因此,如何改进纯技术效率是未来更应该关注的内容;(4)林地块数、户主健康状况和林下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显著影响.

5讨论

效率分析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本研究利用微观数据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利用计量模型探析了影响林下经营效率的因素,这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另外,研究发现林地块数对林下经营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并提出这可能是由于林地块数与林下经营效率呈“倒U型关系”,即林下经营效率先是随着林地块数的增加有所提高,超过一定范围,林下经营效率随着林地块数的增加而下降,而大部分职工的林地块数以1~2块为主,正处于前半阶段.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对林下经营效率的分析仅考虑的是林下种植效率,缺乏对林下养殖效率和林下采集效率的分析.另外,本研究的样本数偏少,这可能导致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文中现有不足之处正是未来研究中努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新波.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8-19.

[2]黄文丁,王汉杰.林农复合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3]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JoseS,GillespieAR,PallardySG.Interspecificinteractionsintemperateagroforestry[J].AgroforestrySystems,2004,61(1):237-255.

[5]EversonCS,EversonTM,NiekerkWV.SoilwatercompetitioninatemperatehedgerowagroforestrysysteminSouthAfrica[J].AgroforestrySystems,2009,75(3):211-221.

[6]OdhiamboHO,OngCK,DeansJD,etal.Roots,soilwaterandcropyield:treecropinteractionsinasemi-aridagroforestrysysteminKenya[J].PlantandSoil,2001,235(2):221-233.

[7]GnankambaryZ,BayalaJ,MalmerA,etal.Decompositionandnutrientreleasefrommixedplantlittersofcontrastingqualityinanagroforestryparklandinthesouth-SudanesezoneofWestAfrica[J].NutrientCyclinginAgroecosystems,2008,82(1):1-13.

[8]NoordwijkMV,LusianaB.WaNuLCAS,amodelofwater,nutrientandlightcaptureinagroforestrysystems[J].AgroforestrySystems,1998,43(1-3):217-242.

[9]MorenoG,Obrador,GarcíaA.Impactofevergreenoaksonsoilfertilityandcropproductioninintercroppeddehesas[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7,119(3):270-280.

[10]SchoenebergerMM.Agroforestry:workingtreeorsequesteringcarbononagriculturallands[J].AgroforestrySystems,2009,75(1):27-37.

[11]BanfulB,DzietrorA,OforiI,etal.YieldofplantainalleycroppedwithLeucaenaleucocephalaandFlemingiamacrophyllainKumasi,Ghana[J].AgroforestrySystems,2000,49(2):189-199.

[12]冯彩云.世界非木材林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政策[J].林业科技管理,2001(2):56-59.

[13]BelcherB,Ruíz-PérezM,AchdiawanR.GlobalpatternsandtrendsintheuseandmanagementofcommercialNTFPs:Implicationorlivelihoodsandconservation[J].WorldDevelopment,2005,33(9):1435-1452.

[14]NewtonAC,MarshallE,SchreckenbergK,etal.UseofaBayesianBeliefNetworktopredicttheimpactsofcommercializingnontimberforestproductsonlivelihoods[J].Ecology&Society,2006,11(2):3213-3217.

[15]HeubachK,WittigR,NuppenauEA,etal.Theeconomicimportanceofnon-timberforestproducts(NTFPs)forlivelihoodmaintenanceofruralwestAfricancommunities:AcasestudyfromnorthernBenin[J].EcologicalEconomics,2011,70(11):1991-2001.

[16]AiyelojaAA,AjewoleOI.Non-TimberForestProducts´MarketinginNigeria.ACaseStudyofOsunState[J].EducationalResearch&Reviews,2006,1(2):52-58.

[17]BabalolaFD.ProspectsandChallengesofProductionandMarketingofNon-timberForestProducts(NTFPs)byRuralFarmersinSouthwestNigeria[J].AcademicJournalOfPlantScience,2009,2(4):222-230.

[18]KilchlingP,HanannR,SeelandK.Demandfornon-timberforestproducts:SurveysofurbanconsumersandsellersinSwitzerland[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09,11(4):294-300.

[19]吴成亮,高叙文,邢红,等.林下经济发展刍议[J].林业经济,2013(3):52-56.

[20]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8(3):47-50.

[21]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37(4):57-60.

[22]罗元浩,黄映晖,张晋京,等.北京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学学报,2014,4(4):119-124.

[23]李金海,胡俊,刘松,等.北京林下经济特征与重点发展趋势研究[J].林业经济,2013(3):28-30.

[24]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5):264-268.

[25]汤志华,刘晓华.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2(11):27-30.

[26]陈波,李雄光,李娅.云南省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对云南省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510-518.

[27]石丽芳,张春霞.基于DEA方法的农户林地经营效率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32(3):226-229.

[28]李树明,张俊飚,徐卫涛,等.林下经济中的食用菌生产效率研究[J].林业经济,2010(10):110-114.

[29]彭斌,刘俊昌.基于DEA模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168-172.

[30]CoelliT.AMulti-stageMethodologyfortheSolutionofOrientatedDEAModels[J].OperationsResearchLetters,1998(23):143-149.

[31]李平,随洪光.三种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基于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2):74-83.

[32]张伟,郭金龙,张许颖.我国寿险公司规模效率与内含价值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3):41-46,79.

[33]臧良震,支玲,齐新民.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以重庆武隆县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59-64.

[34]刘振滨,苏时鹏,郑逸芳,等.林改后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20-1424.

[35]唐要家,谢远祥.工业电力消费效率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区域经济评论,2013(5):65-70.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经营效率和林下和影响因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经营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经营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评价
关凤丽, 顾凤岐(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摘要根据收集到的黑龙江省40个国有林业局(样品集)20082012的各指标数据,选取比较主要的14个指标作为考察特征,应用系统聚类法对黑龙江省4.

全面停伐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不同类型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动
韩竺君1,刘风平2(1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40;2 三岔子林业局,吉林 白山 134702) 摘 要运用2013年和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调查数据库中黑龙江省国有.

家庭经营特征和生产要素投入对林地经营产出的影响基于辽宁省4县200户农户调查
王亚,柯水发,刘爱玉(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以辽宁省200个林农为样本,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林地经营产出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担任村干部、家庭存.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与影响因素
摘 要我国物流业为应对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也在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为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区域物流环境视角,通过DEATobit模型对我国9家物流上市公司运营效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