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旅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为什么旅行让我沮丧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旅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为什么旅行让我沮丧,本文是关于旅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沮丧和旅行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旅行论文参考文献:

旅行论文参考文献 旅行杂志

●孟常

我去过50个国家.严格意义上说,是52个一如果把科索沃和在迪拜的24小时转机也算上的话.在一些人看来,这值得称羡,因为你去过世界上那么多地方.

但跟一些以“旅行者世纪俱乐部”(入会条件:至少旅行过100个国家)为目标的朋友相比,我甚至不好意思把“热爱旅行”写进自我介绍栏.

一个朋友上周在微信群里向我们宣布,他月底要去叙利亚旅行了.他去过南北极和十大高原,在印巴开战时陆路穿越了克什米尔.他说自己很早就想去看叙利亚的古代文明,可惜还没等到十八岁那边就爆发了战事.

我这些朋友们和我一样,喜欢四处游历和折腾.但每当回望那些在不同大洲与城市间旅行的经历时,我内心一直有隐隐的不确定感——对于一个以深入的理解世界为目标的旅行者来说,我真正抵达了那些地方和那里生活着的人吗?

旅行:又一个消费主义的陷阱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

“环游世界”曾在很多人的一生中产生过或多或少的诱惑力.因为那是人类超越此身局限、探索无限未知的本能渴望.

看过一个说法是,环游世界大概需要一百万元预算.一百万对于习惯了国内房价数字的我们来说,倒并不算夸张.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环游世界这种抽象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生梦想“,是可以被具象化、被解构、乃至明码标价的.换句话说,这个仿佛遥不可及的“成就”,是可以通过购买实现的.

我们内心里把一掷千金买游艇的行为视作暴发户式的粗鄙,却对那些会变卖家产进行环球旅行的网红夫妇致以敬意.同样是有钱人,后者好像隐约跟“有趣”相关.一个人身上最直观可感的“有趣”,其实就是经历和体验,而体验是可以通过花钱实现的.

人们真诚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次旅行不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就辞职旅行或者去Gap Year.所有人也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在社交媒体上贴一个“#Wanderlust”(渴望流浪)的标签,就像喜欢阅读和看电影一样——这样的爱好体面、文艺,且无需专业能力的佐证.

但其实,在非洲喂大象、去世界的尽头打卡发朋友圈、跟住总统套房和买限量的奢侈品包包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只不过为旅行买单就像为知识付费一样,能够体现出你是一个有品位和文化追求的消费者.

但你还是一个消费者啊!而旅行,只是消费主义的高级诱惑罢了.

保罗·鲍尔斯在《遮蔽的天空》一书中,曾对“观光”和“旅行”进行了经典的划分: “观光客”追求享受,而 “旅行者”追求体验.观光客“毫不质疑地接受他自己的文 明”.但旅行者不然,他会比较自已的文明和其他文明,并 排斥那些不对自己胃口的元素.”

在鲍尔斯看来,真正的旅行是对其他生活模式和生活可能性的探寻、对存在之可能性的的延伸教育.

对旅途的野心越大,沮丧感就越强烈

2012年的圣诞节,我站在古罗马广场上,看夕阳一点点披在那些残垣断柱上,我感受到了某种历史的庄严感,但脑袋里除了西塞罗演讲集里的只言片语和电影镜头之外,什么都表达不出来—一除了《罗马假日》、奥古斯都、元老院这些抽象的符号,我对这座永恒之城的历史和文化细节所知有限.

和同行好友约定,回去一定要啃下那套书名比内容出名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再来一趟.但就像人生中很多个决定和计划一样,我之后又重访过罗马,却从没翻过那套书.

201 7年末的一天,我从蒲甘坐车前往曼德勒,据称沿途的伊洛瓦底江畔仍保持着一百年前的景象,就如同1922年在东南亚游历的毛姆坐在汽船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一样.

而当我在旅途中拿出奥威尔的《缅甸岁月》来恶补时,才知道缅甸曾对当年那个不过20岁的大英帝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以至于让他在五年后决意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去混迹巴黎和伦敦的底层社会,在贫困中写作、参与社会活动、报道战事,直至生命终点.

缅甸的经历,奠定了这个我最欣赏的作家一生的写作基调和思想起点,也塑造了他的文学视野.而除了昂山素季的故事,我行前对缅甸历史之丰富、族群之复杂几乎一无所知.

这对于一个把旅行视作理解自我、人类和世界的方式的人来说,让我时常会在旅途中陷入沮丧.

自然而然地,我到了伦敦,知道去查令十字街84号朝圣;在庞贝古城,会聊起Pink Floyd那场传奇演出;去布拉格,一定要拜访卡夫卡故居;而站在伊斯坦布尔的宫殿下,则会有兴亡之叹.

但这些,仍是一个文艺青年式的“刻奇”( kitsch),我并没比那些浮光掠影的观光客高明到哪里去.

我推崇加缪式的旅行者,与其说消遣,旅行对他们来说,更像一场“苦修”.“旅行中没有欢愉”加缪在笔记中写道: “旅行如同伟大庄重的科学,带我们重返自我”.在他看来,一个人踏上旅途,是为了自我养成,即练习内在的、对永恒的感受力.

而乐趣却会让我们迷失自我.

我期待像记者一样旅行,一旦踏上旅途,就进入24小时无休的“工作状态”——市集上、酒吧里、街角处,我的天线随时向那些嗡嗡作响的声音打开:我好奇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何谈论家人、伴侣和社群,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政府和宗教;我还好奇历史幽灵和现实语境的纠缠互动;我希望探究此地如何一步步成为今日的模样.我期待那些杂乱的、新鲜的经验来冲刷我已有的个体偏见、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

我对旅途的野心越大,沮丧感就越强烈.

因为我试图抵达的旅行状态,往往超出了自身的能力——无论是由于时间和语言的限制,还是如前文所述那种知识图景和历史视野的缺失.

我总足在刚刚建立起对某地的基本理解、萌生出问题意识时,也到了需要离开的时刻.一切就都只能留待下一次再来探索.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我最近决定停下来,暂时不再去往新的国家.

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旅行

2013年在意大利旅行时,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旅伴.我至今清楚记得她去参观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后所发的朋友圈,“经过在意大利的旅行,我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

五年后,她成了微博上的旅行KOL.

可令我叹惜的是,她去了更多的地方,收获了更多的经历,但对世界、事物与议题的描述能力和观察框架却无寸进——“澳洲的海很蓝阳光很好.”“非洲的孩子天真可爱.”“我站在教堂里感受到宗教的神圣和信仰的力量.”

人们对一个旅行KOL的预期实在太低了.

我认识一些去过很多国家的人,可你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在不同文化中穿梭的多元经历所留下的痕迹,他们对复杂议题与文化细节并没有发展出超越表象的智识兴趣.

多元的价值冲撞、复杂的身份认同、陌生的情境体验,这些我所推崇的东西为什么都不起作用呢?

旅行增加的只是见闻,而非见识.

一个平时对自我和世界的关系没有反思能力、对事物本质没有探究欲和好奇心的人,去再多的地方,遇到再多的人,都只是在重复饱已形成的反应机制而已.他不可能突然变成一个头脑开阔的人.

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旅行只是消费主义狡猾的陷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不过是又—句消费主义的宣言.

在《权力的游戏》的拍摄地杜布罗夫尼克的城墙上打卡,在拉雪兹公墓里亲吻王尔德的墓碑,在一个周末逃离北上广,去苏梅岛的沙滩上怀疑人生……

至于旅途中那些历史和现实交织的细节、那些自我与世界的冲突和互动,并不是所有人都关心,因为那是一次次枯燥而挣扎的精神功课.

所以,旅行有那么重要吗?

在非洲唏嘘人们的贫穷和笑容,在哭墙下感叹宗教的神圣,在科索沃和巴勒斯坦默念和平来之不易.

然后呢?这些不过还是“kitsch”,是米兰·昆德拉所讽刺的“个体的认知体验与情感表达成了一场矫揉造作的表演和自我感动.”

对于头脑开阔、观察敏锐的人而言,在陌生情境里的体验能够帮助他们抵达新的视角和维度—一如果有时间和预算,多些游历当然没什么不好.

但即使足不出户,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也可以永不停歇地进行智力与精神上的环球探索.

毕竟,很多人环游了世界,却根本不关心世界.

该文汇总:本文是关于对写作沮丧和旅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旅行本科毕业论文旅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主题旅行:让风景走进人心
“旅行”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有的人满足于跟团游的走马观花,有的人注重自助行的深入体验 当“第三种旅行”——主题旅行出现.

豪华头等舱让旅行没毛病
一张头……机票的价钱平均需几万元,视乎是淡或旺季,以及航空公司级数而定,想搭头……舱固然价值不菲,但你总有好奇或幻想过当中的飞行体验到底是怎么样吧现在归纳了5间航空公司的头……舱给大家看看,原来搭飞机.

旅行青蛙:让青蛙去做我们做不到的事
有一只蛙,靠独自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多日高居热搜榜单 这款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已经连续占据apple store里下载排行第一 一切都是随机与未知 游戏里的青蛙戴上荷叶帽拿着备好的行李出门,途中会邮.

在瑞士,旅行指南差点让我送了命
詹宏志旅行时随身必备的“旅行指南”,并不一定每次都安全护送你抵达彼岸 有一次,在瑞士旅行来到因特拉肯时,我被旅行指南书中的一段话吸引了,它说“全瑞士最美丽的景致出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