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和谐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到达和谐宁静善美的彼岸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和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到达和谐宁静善美的彼岸,该文是关于和谐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宁静和和谐宁静善美和彼岸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谐论文参考文献:

和谐论文参考文献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和谐社会论文

那是个由雪峰构成的世界,而雪峰又为各位神灵所拥有,因此那也是个神灵的世界.那是一片生长神灵的山水.这片高原养育出了善良、朴实、友好的藏民,这与佛教千百年来的滋润熏陶不无关系.

在这片区域,倍感藏民们宗教崇拜之浓烈.到处是寺庙、玛尼堆和经幡,人们深深沉浸在信仰世界里.各种神灵犹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但宗教在这里仿佛失去了它固有的飘渺空幻而转化为一种实在的虚空、宁静和宽和,就像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里所描述的那样.一股潜在的、顽强的、不绝如缕的生命气息穿透那神的圣光而成为藏族文化中深厚无穷的内蕴.因为紧邻西藏,藏传佛教成为这一带普遍的宗教信仰,也正是由于藏民们对之近乎绝对虔诚的崇拜,佛教仪式、佛教精神无处不在,更使这里原本已很浓厚的神秘气氛平添几分博大与深沉.

唐调露年间(公元679 年~ 680 年),吐蕃即在迪庆境内金沙江上架起了著名的吐蕃铁桥,并设神川都督府,派驻“伦”一级官员,“收乌蛮于治下,白蛮贡赋.”于是白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深受其影响.公元九世纪中期,赞普朗达玛兴苯灭佛.佛教徒有一批人携经典逃往东部的康区避难,对佛教在滇藏川地区的传播起到了桥梁作用.至公元十世纪,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滇藏川地区有僧侣争当前期高僧真传弟子,自称他们所念的是“伏藏”真经,得的是藏传佛教真传.到1950 年代初,仅云南迪庆境内就有藏传佛教寺院二十四座,其中格鲁派十三座,噶举派七座,宁玛派四座.

翻看藏传佛教在滇藏川地区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它在当地人民观念中这么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佛教兴盛时期,这一带几乎每户都有一名僧人或尼姑.佛教教义在藏民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无论是文字、绘画,还是建筑、戏剧,甚至包括民歌、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方方面面,几乎无一不与佛教有关.

所有的寺院和民居都绘有壁画,内容都与佛教有关,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所绘内容有佛像、菩萨、宗教人物、寺庙、佛经故事,以及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等.寺庙壁画有着严格的艺术规范和要求,其尺度、构图、色彩等必须与佛经的内容相吻合.这些壁画,画风简朴,色彩单纯厚重,线条简洁,风格浑厚,明显保留了藏传佛教画的传统技法.同时,因为受到内地画风的影响,画面纯净,线条挺秀,色彩和谐,造型准确.在藏族民居壁画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吉祥图案,如八瑞相(即宝瓶、宝伞、胜利幢、吉祥结、、妙莲、金鱼、右旋海螺)、和气四瑞、六长寿等等.

雕塑当然是以藏传佛教的寺院里最为集中.在各地寺院里供奉着成百上千尊神态各异的佛像,着意刻画诸神的性格特征,赋予人物以个性,使之更加传神、生动,富有情趣.像昌都强巴林寺、迪庆松赞林寺、东竹林寺内的强巴佛,高达三丈以上,雕刻技艺精湛,造型逼真,上面镶嵌无数金银珠宝、琥珀、绿松石等装饰.各地寺院的门、梁、檐、柱之上均有大量的雕刻图案,或为浮雕,或为镂空精雕,刻有龙纹,云纹,八宝,花鸟等,用传统生漆漆饰,色彩绚丽.在藏族民居里也可看到这样的雕刻.

藏民们还将他们的宗教感、美感等以旷世罕见的大地艺术形式铺展在整个高原上.

据说,是米拉日巴上师发明了那弯弯曲曲,极具美感的藏文,那文字念起来带有连续不断的辅音和哑音.那文字天生就是用来赞美自然和歌唱生命的.它们能够在绵绵无尽的诵读中和不经意间直达上天,沟通此生和彼岸.

“唵嘛呢叭咪吽”,这是回荡在雪域大地上最频繁的声音.这声音不仅出自的口,也出自老人和孩子的口.这声音还镌刻在无数的石头上,还铸造在永远从左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转经筒上,它还飘扬在无数风马旗上.据说它们能使人气息调和、血脉通畅、心安神定.它们能祛除人类和世间的各种恶业,能使心灵净化,能使精神升华.在危难的关键时刻,据说念诵它们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它甚至能使面对死亡的人坦然、超然.

如果你问一个旅行者:在滇藏川藏区见到最多的人文景观是什么?也许他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是玛尼堆和风马旗!

藏族为什么到处堆玛尼堆,我以为完全出自天启——在那离天最近的地方,在那最富有灵性的高原,何以表达对神奇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唯有玛尼堆;何以将飞升的心灵精神与苍茫天地沟通?唯有玛尼堆;何以将在茫茫大地上的漫游转经朝圣的历程一一记录下来?唯有玛尼堆.那是藏民族精神累积起来的金字塔.

我最早见到这神圣的玛尼堆,是在云南迪庆的大宝寺,是在1986 年.那是一座小小的宁玛派寺庙,建在一座原始古柏密布的小山上,小山周围,就是一圈玛尼堆,以一块块圆形、椭圆形或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石块垒成,石块上镌刻有各种各样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以及各种各样的佛像、神异动物形象和各种图案.它们像一圈围墙一样环绕着寺庙,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雪掩,一个个一块块显示出深刻的历史和无际的苍茫,默默无语地吐露着神秘和庄严.

后来在这一带走得多了,才发现,雪域高原上的每一座山口,每一条路口,每一个村口,都矗立着一座座石刻玛尼堆,飞扬着一面面、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风马旗,那是无数朝圣者和旅人的信念的堆叠,是人们向神们的致敬.人们相信,在积聚了自然之精华的石头上刻下经文,并供奉在天地之间,是让所有众生受用不尽的大功德,它们犹如一份盛大的礼物,来自自然又重新安放在自然之中.每一块镌刻上经文和佛像的玛尼石,都是一份虔诚而博大的心意;风马旗的每一次飘扬,都会向上界送去人们的祈愿.那吉祥的祝福布满雪域的每一个角落,弥漫在高原的每一片天空.藏民们虔诚地用石头石片,牛头羊头,用全部的心血和信念,堆起这醒目的神坛.他们相信这是神们聚集的地方,从这里,神们能听见人世间的祈祷,能领受人们的虔敬奉献.藏民们每经过一个玛尼堆,都要庄严地堆上几块石头,或是插上几根木棍,手扪左胸,高喊几声:“哦啦嗦!”那野性的呼喊震撼心灵、震撼山峦、震撼天宇.

组成玛尼堆的石块上有的刻满藏文经咒和多种图案造像,其文字内容多为“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和各种佛教经典.而所刻造像更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有反映苯教拜物意识的龙、鱼、日、月画像,各种鸟头、兽头人身像;有反映佛教意识的释迦,十一面千手观音、度母;各种护法神像、天王像、莲花生、文殊菩萨等佛像.云南藏区的玛尼堆上还要竖一根木柱,顶端刻出日、月、星的形状.玛尼堆石刻藏文和图案雕刻对研究藏地文化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藏族一样有如此强烈而浓厚的宗教感.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哪个民族像藏族一样,在一种不可抗拒的召唤下,在一种信仰的支撑下,毫无反顾地在高原大地上走来走去,去朝拜他们心目中的圣城、朝拜神山圣湖、朝拜每一个神圣的地方.

我很佩服那些宗教圣徒,他们在那么遥远的年代,以最为原始的交通方式,也许仅仅凭着某种传说,总是能够寻找到超凡出世的绝美之地,赋予这些地方神圣的生命力,让后人前赴后继地景仰,而且绝不会失望.

神山圣地作为神灵居住的地方,又有众多佛教大师大德的圣迹,被公认为世界上的奇异之地,朝拜这样的地方自然就有各种功德,会增加福报.而众多百姓更普通的说法是,绕神山圣湖和圣地礼拜,可以洗尽人生的罪孽,多转的话,能够在无数的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并有好的转世,在来生享有更为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成了大多数转经朝圣者的信念.他们由此坚信,转经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修行,是一种消罪积福的过程,这样做就能够止恶行善,趋吉避凶,就能够超越苦难、罪孽和死亡,达至和谐宁静善美的彼岸.

在滇藏川交界地带,在贯穿这一带的茶马古道沿途,经常会碰见成群结伙或只身一人的信徒,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甚至离乡背井达数年之久,有的甚至就在转经路上“仙逝”而去.

这在藏民看来竟是最大的福份了.他们的脸上刻满了旅途的艰难,但却透露着一种宁静的满足.崎岖蜿蜒的山道上,善男信女们牵骡拄杖,络绎不绝.没有朝山转经的,被认为死后不能超度苦海,生前就要受人歧视.即使是在脖子上系根或红色缨带跟随主人朝山转过经的羊只,也成了圣洁的生命,此生不许宰杀,任其自然死亡.神山上,禁止砍伐林木、破坏水源和猎杀动物.在某种意义上,转山表达了人们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藏族不仅经常长途跋涉优游高原大地,他们也在当地打转,甚至让玛尼筒和念珠在自己手里转.在藏传佛教的寺院或佛殿、经堂的外侧,一般都建有经筒(也叫经轮),村子里也建有玛尼经筒房,藏传佛教信徒们,有事没事都要转上几圈.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几乎人手一个小的玛尼小经筒,不停的摇转,小玛尼筒转动几圈,就等同于诵经数遍.因为无论是大经筒还是小经筒,尽管形式,大小,质量,外观各有区别,但一律是外刻经文,内装经卷,且要顺时针转动(苯教徒除外).许多老年信徒每日都要清晨起床前往寺院,用手依次转动经轮,绕转寺院,往往一转就是一天.如果将他们一生转动玛尼筒和转经的距离合计起来,恐怕足以绕地球几圈,甚至可以抵达月球或更远的星球.

在高原的每条路上,都有朝圣转经的藏人.他们坚定、执着,一丝不苟地行进在路上.他们在寻找理想中的香巴拉,他们在寻求解脱之道.世界上只有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一个接一个,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用自己的五体投地来亲吻、接触生养自己的大地,用自己肉身的尺度,来缩短自己与神圣之间的距离.那是数以月计、数以年计的时间概念,那是数以千里和万里计的漫长旅途,那是数以十万计的匍匐.

他们没有显出疲劳,更没有半分抱怨.他们一个个神态平和、宁静安然,表情犹如睡足后又吮饱了乳汁的婴儿.爬山、行走仿佛就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而在这神圣的旅途中,他们人性中那些隐秘而恶劣的层面统统消失不见.

他们从来想都没想过要向雪山挑衅.他们从来承认自己在雪山面前的卑微和弱势.他们有的只是敬畏和崇信.以人的血肉之躯,没有谁会将那漫长的餐风宿露、沐雨浴雪的艰难路途当作轻松享受之旅,但他们以宗教的热忱,做到了以苦难置换幸福,以饥寒交迫寻求精神充实,以自己的脚步和身体,围绕着雪山湖泊表达他们的敬畏和崇信,从而实现了对生命和真挚感情的拥有,达到了灵魂的净化和人性美的一个超高度.

藏族是一个在路上的民族,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不可抗拒的召唤,引领着他们放下一切,走上遥远的朝圣之路.

他们主动为自己开辟出无穷尽的旅途.他们对旅途现实的苦难说“是”,对苦难的未来说“不”.他们为了希望,为了未来而忍受现实的苦难.他们就这样看着死亡行走,没有害怕,没有恐惧,任死亡在自己头顶飞翔,像他们崇敬的度母和空行母.他们就这样走啊走,一直走进了神话,一直走进了香格里拉.

因此,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等皆来自佛教.而一个民族如此深爱佛教,对之顶礼膜拜,将自身文化与之如此深刻融合,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在这里,当你亲眼看到那些信徒磕头、烧香、转经时,往往会被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虔诚所打动,从他们几乎毫无表情的面容上,终于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做“信仰”!

这是个时间停滞的地方,人们在停滞的时间中走过一个个山口,穿过一片片丛林,涉过一条条溪流.他们用虔诚的信仰使时钟停止了转动.看着不停行走的转经者,我不由得想,也许世界上真有某一种力量,能够凝固住时间的流动,能够使生命长驻或轮回旋转?

人类拥有汽车、飞机之类,也不过百来年的时间,然而眼前这无垠的太空,这苍茫的大山,这喧腾不已的大江,这烙在藏族群体意识中的神圣精神,这从他们掌上升腾而起的威严畏惧和确凿信仰,这洋溢在他们面膛和眼睛的虹彩之中的宁和而厚重的理想主义光芒,使人犹遭雷击,仿佛一下子触及到了博大精深神秘无限的时空.

这也正是康韦在香格里拉深切感受到的.

概括总结,本文是关于经典和谐专业范文可作为宁静和和谐宁静善美和彼岸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和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不断折腾下的真、善、美读曹文轩《草房子》有感
说到儿童的世界,一般都是童真梦幻的,活泼可爱的,也是最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的 对于儿童天性或者秉性的描述、形容提到或者说到的也一般都是比较美好的词汇,如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稚气…… 曹文.

真、善、美和和谐校园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67摘要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价值取向 论文从真善美的角度揭示了&l.

少长咸宜,美善兼具评儿童剧《花神》
儿童戏剧是戏剧艺术范畴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是戏剧中的一个独立的剧种,它既有戏剧艺术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这是由儿童戏剧观众的独特性决定的 儿童戏剧既然是以儿童为对象,那么就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

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论托尔斯泰的艺术理念和文学批评(上)
在欧洲,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显示出要实现各党派和各种族的联合 我们时代最宽广的心灵就是托尔斯泰的心灵 在他的心中,我们,一切民族和一切阶级的人是彼此相爱的 谁像我们一样,享受过这博大的爱的强烈欢乐,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