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水和二十四节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水和二十四节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该文是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处暑和秋分和白露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论文参考文献:

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论文参考文献 工业水处理期刊水处理技术期刊人生十六七杂志关于水的论文

水与立秋

每年8 月7 日或8 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秋”, 是指暑热已经过去,凉爽即将到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从字面角度来看,“秋”字是由“禾”与“火”二字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意思是说到了立秋,秋天正式开始,大部分作物已经过了最繁茂的生长期,将在立秋之后走向凋零.

立秋有三候.“初候凉风至”,到了立秋,我国许多地区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开始刮偏北风,散去暑气,带来一丝清凉;“二候白露降”,白天日照仍很强烈,但早晚的温差开始变大,早晨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雾气笼罩着大地;“三候寒蝉鸣”,喜阴的寒蝉感觉到寒气上升,开始鸣叫.

立秋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要,古时候人们将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春夏耕种的作物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农事进入最为繁忙的时节.有农谚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雨丰,黍子返青”.这些都生动地说明立秋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收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此外还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往后必定风调雨顺,农民只管坐等丰收.另外像“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是说如果立秋是在农历七月,粮食就有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粮食必然歉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是说如果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严重干旱灾害.

按照现代农学理论来理解,在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农作物生长旺盛.这时候中稻开花结实,大豆也已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也已结铃,甘薯的薯块开始迅速膨大,大部分农作物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时遭遇干旱会对农作物的最终收成造成极为严重且难以挽救的影响.

在古时,立秋便被看作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节日.立秋节,也被称为七月节.在周代,到了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朝廷官员到西郊迎秋,还要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车旗服饰皆换为白色,唱《西皓》歌,舞八佾舞《育命》之舞.皇帝本人还要到田圃射猎牲口,杀野兽作为祭祀宗庙的供品.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到来之时,皇帝和群臣也会到四方郊野祭祀五帝.

水与处暑

每年8 月23 日或24 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50度时为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处暑的解释是:“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由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持续向南移动,因此天气逐渐由炎热向寒冷过渡.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天气变凉,老鹰开始大量捕捉鸟类为过冬做准备;“二候天地始肃”,天气变得安详起来,大地上的作物经过了春夏的生长繁茂期,开始步入休养生息的凋零期;“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处暑之后,暑气消退,昼暖夜凉的气候条件对于庄稼来说,是快速成熟的大好时期.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处暑禾田连夜变”,田间作物成熟得很快.

处暑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可能较高,不过此时冷空气已经开始活跃,之后随着冷空气一次次南下,气温将明显下降.处暑以后,我国的雨季基本结束,除了华南一带和西南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降水都会明显减少,甚至会造成旱情,影响过冬作物播种.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旱情可能尤为严重.为防止秋种时出现干旱,此时必须抓紧进行蓄水、保墒的工作.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气温回升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8、9 月之交,持续1-2 周.“秋老虎”出现是副热带高压尚未彻底消失的缘故,它虽然已经撤出北方,却没有离开中国大陆,而是盘踞在中国南方各省,与渐强的冷空气对峙.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天空变得万里无云,太阳得以直射地表,气温因而大幅回升.“秋老虎”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会造成各种灾害,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旱灾.对那些三伏天就遭遇过严重伏旱的地区来说,副热带高压的来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旱情还会带来火灾隐患,秋季防火期往往会因为“秋老虎”的到来而大大提前.

处暑时节的降水和农业收成息息相关,因此也出现了很多农谚.例如,“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稻)”,“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早怕旱,后怕淹,中间就怕连阴天”,“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在民间,处暑时有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木质底座放上蜡烛或灯盏,在中元夜轻轻放于江河湖海当中,任其随波漂流.放河灯是为了普渡众生,同时对活着的人们进行祝福.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正好是渔民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沿海水温偏高,鱼群通常会停留在此,鱼虾贝类也在这时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渔民们往往可以捕获到大量种类繁多的海鲜.每年处暑期间,浙江省的沿海地区都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且盛大的开渔节,人们热烈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打渔.

民间还有“处暑十八盆”的谚语,所谓“盆”就是澡盆,“十八盆”就是说处暑节气后还要再洗十八次澡.天气热时流汗多,每天都要洗澡,所以“十八盆”又表示处暑后还要再热十八天.在《清嘉录》中有记载:“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喧,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十八天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会明显下降,降水减少,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水与白露

每年的9 月7 日至9 日之间,太阳的位置到达黄经165 度之时,进入一年当中的白露节气.关于白露,古人从字面意思上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在《礼记》中则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露,是指由于温度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的水珠.用气象学观点来解释,就是到了此节气,天气变凉了,白天与夜晚温差迅速拉大,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细小的白色水滴,悄悄地附着在花草等植物上形成露水.

如果说处暑是暑气终止的节气,那么白露则真正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不愿退避的暖空气,和愈发强势的冷空气进行着最后的对抗.较量的结果,往往是各地呈现出不同效果.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可能会出现大暴雨;西南、华南、华西等地区可能出现连绵秋雨;四川、贵州等地区则容易出现“天无三日睛”的细雨霏霏的天气.

秋雨虽富有诗意,却并不见得对农业生产有利.民俗认为,白露期间如果下雨,雨下在哪里,苦就在哪里.农谚说道:“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意思是说,白露后下雨,会使收割后的庄稼发霉,还会让地里生虫.

围绕白露有许多与水有关的习俗.例如在太湖地区,每到白露,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禹王活动.禹王,就是那位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在太湖渔民眼中,他还是消灾除难的“水路菩萨”.旧时在苏浙一带,每年一到白露,便开始家家酿造米酒,用于接待客人,还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中去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杂粮酿造而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上品,是程酒,因取程江水酿之而得名,为古时的贡酒.其美名在《水经注》、《九域志》、《晋书·武帝纪》当中,都有记载.《水经注》中写道:“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

老南京人不仅对白露米酒情有独钟,他们对白露茶也颇为青睐.白露时节的茶树刚经历了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们生长的极好时期.这时采摘的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尤其受到老茶客们的喜爱.另一方面,白露时节,百姓家中所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殆尽,而此时白露茶正好上市,所以到了白露前后,茶客争相去买白露茶.

古人留下了许多与白露节气有关的诗句.例如,一代诗仙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白露夜景.又如辛弃疾的《行香子·白露园蔬》:“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展现了田园水乡的休闲景致.

水与秋分

每年的9 月 22 日或23 日前后,太阳运行位置到达黄经180 度的日子为秋分.汉代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里面包含了多层含义.一是秋分日将秋季平均分为两部分,从秋分到霜降,整个秋季是九十天时间,立秋到秋分是四十五天,秋分到霜降,也是四十五天;二是在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秋分之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将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越来越显著,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气温逐日下降,开始步入深秋季节.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之后,由于阴气已旺,打雷的现象减少,这时很适合农作物的干燥脱粒及*;“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转冷,这时的土壤还含有一定的水分,蛰居的虫类抓紧时间开始在地底下的洞穴里蛰伏,准备产卵过冬,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北风初起并渐渐强了起来,天气越来越干燥,降雨量减少,江河湖海里的水量也明显变少,一些较浅的沼泽及水洼开始干涸.

秋季三个月被称作三秋:孟秋、仲秋、季秋.秋分正值仲秋之中,所以又称中秋.仲秋的十五天中一般都包含了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天,因此中秋节的重大庆祝活动都在秋分这个节令中进行.进入秋分时节,“一场秋雨一场寒”,大部分地区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有些地区已经见霜,而西南地区则迎来了阴雨连绵的多雨季节.在这样丰富多变的天气状况下,农民依然是最为忙碌的.农民将秋季的秋收、秋耕、秋种也称作“三秋”,有农谚道:“三秋大忙,全家上场”.

秋分时节,农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这时的气温下降很快,不管是温度还是阳光热量都难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因此,农谚说:“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此时,江南正是收割稻谷的大好时光,“秋分收稻,寒露烧草”,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农民不仅要忙于秋收,还要忙于秋耕和秋种.北方忙于种冬小麦,南方则忙于种水稻.农民要积极“抢早”,为防止霜冻和绵雨灾害,要抢收秋收作物,而过冬作物则是越早种越有利于生长,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围绕秋分节气各地都有一些习俗.例如岭南地区有“ 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恰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一句顺口溜叫:“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至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鸟雀来破坏庄稼.

秋分是古代传统的“祭月节”,到了这天,历代帝王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后来达官贵族、文人墨客也争相仿效,渐渐传入民间.每年秋分时节,人们都要对着天上的月亮观赏祭拜,咏物抒情.

秋分还有“送秋牛”的习俗.所谓“秋牛”,就是一张印着全国农历节气和耕牛图案的红纸,称为“秋牛图”.在秋分这天,能言擅唱的人挨家挨户送秋牛图,每到一家就说一些应景的吉祥话讨赏钱,这种活动也被称为“说秋”.

陈超, 男, 汉族,1984 年7 月出生, 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史、农业史、水文化.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讲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

上文结论:此文是关于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处暑和秋分和白露相关水与二十四节之立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喜迎十九大歌声献给党第七届西湖合唱节圆满落幕
近日,历时10 天的“喜迎十九大·歌声献给党”第七届西湖合唱节在杭州大剧院音乐厅圆满落下帷幕,获得第七届西湖合唱节合唱比赛金、银、铜奖的10 支团队为观众作专场展.

农业农村部等十七部门:合力办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近期,由农业农村部、文明办、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17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听取.

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已举办十九届
9月24日晚,由主办,公共文化司、湖南省文化厅、株洲市政府和中国合唱协会承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九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株洲市闭幕 本届合唱节为期4天,开展了4场交流展演,来自全国.

陕西西安:墨香通知书传递佳音十二载
7月16日,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正式开始 自2007年起,陕西师范大学开始采用毛笔书写的方式,为新生送上一份沾染墨香的录取通知书 今年,该校数十位退休教师、校友代表共同书写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