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杨迪和: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方面论文怎么写

主题: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杨迪和: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该文是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杨迪和岳麓山和梅山郎中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论文参考文献:

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论文参考文献 小爱迪生杂志

2017年12月11日,寒潮过后的长沙城风轻云淡.正逢上班的人潮,第一抹晨阳投映在岳麓山上,杨迪和忽然觉得满身漾着一种超乎寻常的暖意.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对杨迪和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是他在长沙的第200场义诊.

杨迪和满头黑发,精力充沛,看上去不像五十出头的人.18岁那年他渴望进军营.他几次梦到手握钢,成为一名威武的军人.军旅生活,英雄情结,这些来自电影或书本的诱惑,让这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少年神思向往,满脑子大漠边关金戈铁马,觉得此生非军旅莫属.他甚至在体检前大量喝水,直到把肚子撑得*,一门心思想当兵.最终结果却让他懊恼——他的身高体重均不达标.“第一个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第二个梦想源于父亲的一场重病.看着老父亲日渐衰弱,而所有的努力救治都无法挽留父亲的离去,二十岁的杨迪和在痛苦茫然中滋生出一个想法:假如自己是个好郎中,有起死回生之术,一定可以挽救父亲的生命.父亲还是走了.也是从那时起,杨迪和拜师学医.“不为宰相,便为良医.但当年我只想救回父亲,没有这么高深的情怀.”

二十多年过去,杨迪和在新化当地已是一位有名的郎中.七年前,当“迪和中医门诊”在岳麓山下挂牌的时候,杨迪和信心满满.在他的诊所附近,是湖南乃至全国颇具名气的湘雅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这有点像在“关公面前舞大刀”,但杨迪和很自信,这个圈子里一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梅山郎中的从医之路

回首杨迪和的从医之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故乡.

杨迪和的家乡位于新化、安化、涟源三县交界处,古称“梅山”,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这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似巫似道,尚武崇文.崇尚武术,出现跌打损伤是常有的事,因而医师这一行还算吃香.杨迪和告诉记者,梅山的郎中分为两类:一是“水师”,就是运用在水中画符和秘传的法术来治病.二是药师,以中草药治病为主.前者看似迷信,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却可以给病人好的心理暗示,有助于病情的康复.杨迪和就是在梅山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当地环境闭塞,经济相当落后,百姓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不治以致拖成大病的现象屡见不鲜.幼年时的杨迪和也经历了这种痛苦,眼见着自己的父亲被病痛折磨而离开人世.高中毕业后,恰逢国家有抢救名老中医、挖掘民间中医传承的政策,杨迪和便拜梅山名老中医李雅元先生为师,在白岩卫生院当学徒,踏上了从医的道路.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的杨迪和很快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师傅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他在三年后准时出师.梅山老中医廖泽新说:“我的师父经常跟我讲起杨迪和,说他的记忆力特别强,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大郎中.”

从1982年从师到1985年出师,三年中,杨迪和把《伤寒论》《金匮要略》《皇帝内经》《温病条辨》《脉诀》《方剂》等书背得滚瓜烂熟,医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87年夏天,新化、安化两县爆发大面积流行性疟疾,杨迪和所在的山区也没能幸免,感染者上千人,严重者每日腹泻五十余次,生命垂危.而最近的卫生院还在数十公里之外,求医艰难;其他医生用西药加点滴,均未见起色.

年轻的杨迪和凭着在师父身边磨练出的医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治一个好,很快患者蜂拥而至.杨迪和在四十余天的时间里几乎彻夜未眠,走遍了周围几个村.两个月的连轴转换来的是疫情的控制,有八百多人在杨迪和的治疗下康复,无一人病故.这次经历让杨迪和声名大振.

1989年,杨迪和的师父去世.靠着不错的口碑,附近人家有什么疑难杂症,开始找杨迪和来治,但碰到很多病时,杨迪和束手无策.“作为医生,看到病人治不好的话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杨迪和开始遍访梅山名医,提高自己的医术.

乡村医生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入流的,但救死扶伤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为了消除外界的偏见,杨迪和唯有不断学习,拿事实说话.做乡村医生的过程中,勤勉、踏实、好学的杨迪和邂逅了同有医学梦想的潘青春,二人结为伉俪.夫妻携手,为附近的乡亲村民治病,成为村民们的“守护神”.“那个时候,基本是上午门诊,下午出去给那些不方便下床的人看病;有时候很晚才回来,但还有人等着我去看病.那时候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当时,村里有一个老人家中风偏瘫,杨迪和把他的病治好了,现在老人已经90多岁了,身体硬朗,还在做针线活.2017年11月,杨迪和与妻子回老家,走到离老人家门口大约100多米的时候,老人家就开始喊杨迪和的名字,并一再表示感谢,“我这个小人物不过是为人们办了点小事,多年后他们还记得.”这令杨迪和十分感动.

北上学得独门医技

由于当地比较贫穷,所以老百姓都是先看病后付账.“当时,大多数人和我说,杨医生不好意思,现在没有钱,要以后才能给你.”然而每年年底,能如数还钱的人不多.当时,杨迪和把这样的情况全部记了账,他笑着告诉本刊记者,在20世纪80年代,至少有五万元没有收回,“当时诊所一年也没有五万的收入.”

村子里的周某因中风右侧活动不便,经杨迪和治疗一年后基本康复,但欠费五千多元无法偿还,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周某先天左侧上肢残疾,其妻子先天性聋哑,家中还有三个未成年女儿,家境非常贫穷.杨迪和说:“我作为医生,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即便患者没钱治病,也没法袖手旁观.”于是对其费用予以免除.

后来,杨迪和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医术,既不要多少成本,又能帮助老百姓把病治好?1996年,他看报纸时得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举办针灸创新技术“王文远整体平衡针疗法讲座”,并介绍这种疗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我也搞了十几年中医了,有点不太相信,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技术?”不过经过多方打听,杨迪和决定到北京参加这次培训.“当时到北京不容易,要2000多元,家里也不宽裕,但我老婆和岳父都很支持.”

在北京,杨迪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对平衡针灸的独特理论以及平衡针灸穴位定位、取穴、针法等全方位学习,收获极大.在从北京回家的火车上,有一个人因食用不洁食物引起胃痛,杨迪和本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发现患者周围有大量呕出物,便跟他沟通,说明自己刚从北京学习平衡针回来,随即给他治疗,针刺胃痛穴、腹痛穴、胸痛穴,他立马疼痛减轻,后针刺升提穴,30分钟后,所有不适症状消失.“平衡针灸的一个好处就是取穴少,方便记,而且痛苦小.”杨迪和说.据了解,传统针灸按照经络取穴,穴位有300多个,要把这些穴位记牢比较难;平衡针灸则有38个穴位,能够治疗1000多种毛病.“如果没有那次到北京的培训,我可能还在小山沟里开点中药,打打点滴.”

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平衡针灸理论,提升针灸水平,杨迪和自1996年开始,出去学习30多次,辗转求学于颇有名望的陆广莘、程莘农、薛伯寿等国医大师.杨迪和诚恳好学、仁心救人的精神打动了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王文远后来将其收为亲传弟子.2010年,杨迪和再度到北京针灸中心,跟随王文远教授学习平衡针灸术.“王教授当时觉得我从事平衡针灸有十多年,有好的技术,不能仅在农村、县城,应该到省城去把这项技术推广,服务更多老百姓.”听了师父王文远教授的建议后,杨迪和放弃在县城医院优越的工作条件,于2010年来到省城长沙,从零做起,开设第一家门诊部——迪和门诊.

笑得越灿烂病好得越快

“德高行仁爱、技精除顽疾”“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走进迪和门诊,可以看到很多病人送来的锦旗,表达了他们对杨迪和的感激之情.“我们这里医患都是和睦相处,患者每次来都是很感恩.”

杨迪和告诉记者,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名利,导致生理失调、心理失衡.平衡针灸调节的是人的心灵,是用针灸的方式,激发病人的自我修复,最终达到身体的平衡.如果病人唉声叹气的话,病很难治好.

傅学俭是湖南省人大的一位老干部,几年前因中风导致右手偏瘫,扎了18针后,傅学俭的右手慢慢抬得起来了,在和杨迪和握手表示感谢时,傅学俭难得地伸出了右手.他说:“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用右手握手.”说话时,脸上充满了喜悦.

“我们注重心理的调适,所以我常对病人说,你笑得越灿烂,病就好得越快.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什么病都是吃药吃好的,打点滴打好的,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要多调动自己的免疫能力,少吃药.”

有一次,湖南卫生系统的一位干部到北京汇报工作,北京的领导看他气色很好,便询问是怎么保养的,后来这位干部就和领导讲了自己在做平衡针灸,效果很好.后来,北京的那位领导携爱人到湖南来,而其爱人患有偏头痛,那几天吃药也不管用,于是就想起了迪和门诊.当时扎完针以后,她的头马上就不痛了.那位领导开玩笑地说:“幸好是我老婆亲身经历了,否则我一定会觉得这是杨医生的医托.”

在门诊,杨迪和治疗最多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已大约有两万例,痊愈率能达到85%以上,复发率不到1%.住在门诊附近的孟女士就患有此病.她曾到湖南几个大医院去治疗,医院都建议做手术.无奈之下,孟女士把手术费先交了.由于手术要排队,所以医生先给孟女士开了三天的点滴,让她回家打.“因为他们自己也不会打,所以孟女士家里人就找到了我们门诊的护士,希望到她家,但我们的护士都是做针灸的,所以最后就没去.”

后来,孟女士的儿子觉得迪和门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有些怨言.这时,杨迪和详细询问了孟女士的病情,建议她来试试平衡针灸.“他们家里人把孟女士背过来的时候,孟女士痛得大叫.我先在腰痛穴上扎了一针,她就没那么痛了,可以躺下了.”杨迪和说.连续治疗三天后,孟女士感觉效果不错,就取消了做手术的想法,并最终在迪和门诊把病治好了.

杨迪和告诉本刊记者:“能把别人的病治好,我感受最多的是快乐和幸福,无奈的是很多人只相信西医,不相信中医,沟通起来比较难.”

爱心的传播者

在采访中,杨迪和多次谈到医德和感恩.他经常告诫他的学生:“疗疾应从本入手,执医当以德为先.”“做医生的成功不是说一辈子赚了多少钱,而是一辈子治疗了多少人的病,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使多少人赢得快乐和幸福.”

因此,杨迪和秉着“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的慈善理念,自开业起,将每月11日定为义诊日,每月开展行业义诊,为党员、军人、教师、、消防员等人员每人送一疗程针灸.七年来组织大型义诊达 200多次,惠及 4 万余人次.

从2017年开始,在义诊前,杨迪和都要进行一次养生讲座,希望人们以预防为主.“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大家少得病,不得病,大家都健康,医生能够和大家聊聊天,这是最好,而不是每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杨迪和说.

之所以做义诊,不光是作为一个医生的道德自觉,还与杨迪和岳父的感染有关.他的岳父是一位40多年党龄的员,在当地口碑很好.2001年,他的岳父给贫困户送过年物资时,由于山高路滑,不小心从山上摔了下去,导致身体高位截瘫.“我岳父是因公负伤,但他一直没有给组织添麻烦,他的无私精神让我深受教育.”

杨迪和说,自己出身贫寒,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学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要用到哪里去.2017年12月8日,杨迪和的女儿杨蓉和女婿尹栋梁领了结婚证,他们两位都是中医博士,可谓继承了杨迪和的衣钵.领完证的当天下午,他们便赶到长沙市望月湖街道岳龙社区做义诊,杨迪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一个医生应有的精神传承下去.

该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杨迪和岳麓山和梅山郎中方面的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岳麓山下的梅山郎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华莉丝迪里:向蛮割礼宣战
文岭人一个从非洲走出来的牧羊女,4岁惨遭,5岁接受惨无人道的野蛮割礼,13岁被逼无奈踏上逃婚之路,差点落入狮口……历经重重磨难,她重洗糟糕的命运底牌,当过女佣、清洁工,22.

冷先生杨皓宇:纯手工打造有温度的生活
撰文、供图王新同他是白鹿原里的“冷先生”,还是亲手为妻子制作木盆,为女儿做婴儿床,织毛衣的手工达人,他就是杨皓宇,在演戏之外,用纯手工打造“有温度”的生.

杨冬梅:有一种伟大叫母爱
那年26岁的“妈妈”2009年,杨冬梅从瓜州县嫁到玉门市,与丈夫何伟组建了家庭,而亮亮正是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 由于亮亮患有先天性苯丙酮尿症,大脑发育受到损伤,他的亲生母亲也因.

台湾创业导师杨玉昭:为孩子开发未来
“家长是开船的人,如果父母的航向错了,孩子又怎么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福州小总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执行长杨玉昭在接受记者时说道 2013年,杨玉昭受台湾方面委派,到福建师范大学担任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