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作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徐州发挥野三个作用冶的实现路径和措施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作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徐州发挥野三个作用冶的实现路径和措施,本文是作用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作用冶和徐州发挥野和对策措施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作用论文路径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在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对徐州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徐州要发挥领军作用; 在淮海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 徐州要发挥龙头作用; 更好的营造真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徐州要发挥先行作用” (以下简称 “发挥三个作用” ) . 这是对徐州的信任和期盼, 是省委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 为我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引领徐州今后发展的行动总纲.当前, 深入研究徐州 “发挥三个作用” 的实现路径与对策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社会效益和决策参考价值巨大.

一、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战略构想

省委书记李强同志明确指出: “谋划和推动徐州的发展, 无论是从省里还是从徐州市本身, 眼界一定要更宽, 格局一定要更大, 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 而且要放在整个淮海经济区这么个大格局来考量” .2016 年12 月 22 日, 市委书记张国华同志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的 《讲话》 专门针对如何肩负发挥 “三个作用” 重大责任, 以更大担当作为创造全面建成小康过硬成果, 提出了具体要求.张国华同志明确指出: “要把发挥 “三个作用” 作为引领徐州发展的总定位、 总要求, 加强战略谋划和研究” .全面深入谋划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宏伟蓝图, “要坚持站高一步、 想深一步、 看远一步, 放眼区域、 放眼全国乃至放眼全球来审视徐州发展” .根据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和市委书记张国华同志的讲话精神, 结合我市 “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全面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战略构想.

(一) 发挥 “三个作用” 的总体思路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需要充分利用诸多有利条件, 克服一些不利因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既要综合考虑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发展实际统筹协调联动发展,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深度开发开放过程中区域内融合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既要解放思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第一, 紧抓重大战略机遇期, 呼应长江经济带、 策应沿海开发、 响应 “一带一路” 建设, 加快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 “四新经济” , 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主体, 加快建成 “四个中心、 五个城市” , 着力提高徐州城市的 “首位度” .

第二, 进一步密切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各市全方位、多领域、 各层次联系交流, 合力争取国家政策, 逐步破除行政藩篱,协力推进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使区域融合发展、合作共赢和命运共同体成为共识.

第三,要通过国家和省级层面完善淮海经济区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积极培育和加快隆起东陇海经济带,夯实徐州城市群的支撑力、 带动力、 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四, 立足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区域内政府间协调性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 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 更高层次、 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

第五, 构建以中心城市、 城市群、 经济带、 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 分工合理、 各具特色、 协调联动、 陆海统筹、 融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度拓展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空间布局.

第六, 创新制度性设计, 完善党员干部激励保障和容错纠错机制, 加快 “放管服” 改革, 切实改善营商环境,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使徐州成为各类人才和创业主体向往的地方, 成为 “近者悦远者来” 充满魅力、 充满活力、 充满梦想、 充满希望的宜居宜业的民生幸福城市.

(二) 发挥 “三个作用” 的任务内涵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是省委赋予徐州人的使命担当, 这一任务的实现,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项中长期的战略任务, 也是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徐州各级干部在认清肩负重大使命担当的同时, 要坚定信心, 树立积极的、 进取的、 朝阳的、 蓬勃向上的人生坐标系, 以时不待我的志气、 勇气、 锐气攻坚克难, 以饱满昂扬的、 豪情、 热情干事创业.要胸怀大局, 开阔格局, 立足徐州, 放眼淮海, 咬定目标, 接续发展.坚决避免本位主义, 形式主义、 急功近利, 一涌而上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为此, 我们对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战略任务的科学内涵作如下阐释:

第一,徐州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 关键靠发展, 难点是补齐短板, 着力点是带动苏北, 重点是当好表率, 落脚点是苏北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关键看实力, 难点是增强区域发展合力, 着力点是提高徐州经济首位度,重点是加快形成区域联动机制, 落脚点是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融合互动发展.

第三, 徐州在更好的营造真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 关键在担当, 难点是破除体制、 机制等制度性障碍, 着力点是干事创业, 重点是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落脚点是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三) 发挥 “三个作用” 的战略重点

第一,以激活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先导, 站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发展全局高度, 谋划推进以徐州为中心的东陇海核心区发展, 增强徐州、 连云港两个重要节点城市经济的关联度和紧密度, 促进宿迁、 淮安、 盐城三市主动策应、 联动发展.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进程中合力推动苏北全面小康,在苏北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中国中西部地区交流合作中彰显苏北团队协作的综合竞争优势.

第二, 以东陇海空间布局一体化为前提, 以徐州都市圈建设为着力点, 以苏北互联互通为抓手, 促进区域内外良性互动发展,加快形成淮海经济区融合互动的格局.

第三, 加强区域内全面沟通协调, 彻底打破行政藩篱,加快形成淮海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二、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实现路径

(一)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利弊条件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有诸多有利条件.历史文化孕育了徐州精神, 敢担当能负责是徐州人的 “底气” 与品格; 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凸显, 徐州在全国东中西协调发展中的地位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有利对周边地区产业的链接和带动; 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 有利巩固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有利密切与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联系和合作; 科技和教育优势实现新提升, 有利形成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中心.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产业层次偏低, 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城镇化质量总体不高, 资源型城市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改善; 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 法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社会治理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四风” 问题仍有反复, 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少数部门、企业和各类社会*仍然把关注热点和投资方向放在传统产业上, 没有在新材料、 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战略思维和思想观念尚待提高和转变.

(二)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实现路径

1、 抓紧发展, 补齐短板.省委书记李强同志 明确指出: “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实际上就抓两手, 一手要抓紧发展, 另外一手要抓紧补齐短板.抓发展, 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夯实全面小康基础.不发展, 都是空话.没有经济发展, 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一,徐州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 必须抓紧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更高, 群众获得感更强.当前我市一些地方转型发展的定力不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现有传统产业粗放增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具有支撑、 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明显偏少.六大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 90%; 服务业发展处于中低端水平, 金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数占比加起来不足 2%; 全市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达 23.2%,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全省低 5.3 个百分点; 全省R&D 支出已达 2.6%, 而我市仅为 1.95%, 产业改造升级任重道远.

省党代会报告把 “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写入主题,创新是为了发展, 发展是为了富民, 加快全面创新,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强化创新驱动主引擎, 以创新驱动引领全面振兴. 一是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加快构建 “产业 + 企业 + 平台 + 高校 + 人才 + 金融 + 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 “一院一城一谷” , 打造徐州科技创新核心区;二是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推进“一中心、 一基地、 一高地” 和现代农业建设, 着力构建“6+6” 先进制造业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 “四新经济” .把培育发展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作为主攻方向; 四是发展壮大平台经济.全方位扩大双向开放, 大力建设综合保税区、 电子口岸、 铁路口岸等 “十大开放平台” ; 五是创建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第二,徐州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 必须补齐短板. 一是脱贫攻坚. 2016 年, 徐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400 元,相当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70.7%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152 元) ,徐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0 元,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6.6%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06 元) , 总体看我市居民收入在总量上还偏低,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更低于苏南、 苏中, 就连苏北的淮安、 盐城都比我们高.按照我省人均年收入低于 6000 元的标准, 目前我市还有 60 多万低收入人口, 丰县、 睢宁都是省贫困县, 全面脱贫攻坚, 全面达小康、 实现 “百姓富” 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要深入实施八项富民工程, 加快落实六项脱贫举措, 加快发展富民产业, 从源头上拓展居民增收空间, 让百姓的 “钱袋子” 一年更比一年鼓.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扎实办好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 棚改安置房建设、 老小区整治、 农贸市场改造、 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 以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形成长效化生态保护机制, 让良好生态成为徐州的核心竞争力.

2、 提升实力, 崛起淮海.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就要加快提升实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委书记李强同志 明确指出他指出: “能不能真正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不是靠谁来指定的,也不是靠规划出来的,最终还是靠综合实力” .因此, 徐州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提升产业发展的集聚力.产业集聚既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转化为整个行业产业的竞争、 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形不成集群,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有竞争力.目前, 我市拥有装备制造、 食品加工、 新能源等支柱产业, 有徐工、维维、 中能硅业等大型企业, 要突出龙头企业发展和优势集群培育, 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 强化产业特色优势, 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为我市成为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提升城市功能的承载力.城市承载力体现了城市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支撑能力, 体现了城市发展的 “软实力” , 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等发展要素和资源的吸引力.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大力构建中心城市、 中等城市、 中心镇、 特色镇、 新型社区五级城镇体系, 科学调整城市功能分区规划, 优化 “2+6+15” 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完善“一核五沿” 生产力布局体系, 全面提升徐州城镇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真正彰显徐州的城市风貌, 突出楚韵汉风的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形象、 文化品位、 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增强城市对资源、 人才、 技术等要素的吸引力.

第三,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提升生态环境的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过去拼资源、拼政策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未来只有抢占了生态高地, 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我们要提高发展门槛, 保护好城市的生态资源, 努力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打造徐州 “一城青山半城湖” 的金名片.

第四,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提升对外开放的驱动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国家 “一带一路” 重点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徐州是国家确定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徐州要紧紧抓住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重大机遇, 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 开放大局, 加快推进对内对外 “双向开放” , 为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活力.今后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优化出口产品和贸易主体结构, 着力打造高素质、 专业化外向型人才队伍, 加快补齐开放型经济短板.鼓励支持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增强特色优势、 促进争先进位, 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

第五,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必须加强群区耦合.提高徐州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目前, 徐州城市群涉及徐州、 连云港、 宿迁、 宿州、淮北、 永城、 济宁市的微山县、 枣庄等 8 市, 今后, 需要在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基础上, 推进徐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强化徐州城市群内部功能整合, 提升徐州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徐州周边地区的带动力、 辐射力.要顺应城市群和经济区相互耦合的趋势,推进徐州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以徐州城市群为核心, 形成苏北、 皖北、 豫东、 鲁西南四大经济区融合发展态势.既发挥淮海经济区各市自组织、 自协调、 自调整的能动性, 又加强各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消除区域壁垒, 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缩小区域差距.

3、 提振精气神, 弘扬实干精神.省委书记李强同志指出: “实践证明, 一个地方要发展, 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至关重要” , “徐州振兴发展还在路上, 各方面工作任务繁重, 尤其需要担当精神, 需要提振干部的精气神” , “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鼓实劲、出实招、 办实事、 求实效, 让实干的氛围能够热起来, 把实干的形象竖起来” .

第一, 在更好的营造真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 需要提振精气神.精神状态是我们团结进取的内在灵魂, 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如何,决定着当地的工作水平和工作面貌, 也决定着当地的发展进程和发展前景.我市的振兴发展还在路上, 各方面工作任务繁重, 尤其需要担当精神, 需要提振干部的精气神.我们要强化想干敢干的担当, 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 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 为负责者负责、 为干事者撑腰, 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要提升能干会干的本领, 提升干部贯彻新理念、 推动新发展的能力水平, 围绕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 一着不让补短板、 增优势, 努力走出发展新路子、 打开发展新天地; 要弘扬真干实干的作风, 坚持 “求真务实、 马上就办” , 用好组织、 协调、 督查“三大体系” , 营造良好政商关系, 打造零障碍、 专业化、全过程、 低成本、 高绩效的营商环境.

第二, 在更好的营造真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 需要弘扬实干精神.实干是一种态度, 一种精神, 一种信念, 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 摸得着, 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市党员干部要少考虑个人名利得失, 多做实在事, 不搞花架子, 把人民利益当作最大的政绩, 把人民幸福当作最好的前途, 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事情、 作决策.要从市情实际出发,既不要好高骛远, 也不能妄自菲薄, 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抓难点、 抓重点、 抓典型, 推动整体工作提升.干出来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的业绩.为此, 我们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促进干部敢于负责、 勇于担当、 善于突破、 勤于落实.

(三) 发挥 “三个作用” 的几个关系

发挥 “三个作用”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相比, 解放思想要优先和领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解放生产力的前提条件; 二是兴利与除弊相比, 除弊要优先和领先; 三是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相比,软环境建设要优先和领先.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难以形成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局面; 四是制度性建设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比,制度性建设要优先和领先.聪明的脑袋, 落后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结出的就是落后的瓜.通过制度性创新,使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各种创新主体竞相迸发活力; 五是内生发展动力与被动性工作相比, 内生动力要领先和优先.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要真正成为干部群众自觉地行动,徐州内生发展动力的激活和觉醒是徐州产生强大活力的源泉.六是自身发展与带动区域发展相比, 自身发展要领先和优先.

三、 徐州发挥 “三个作用” 的对策措施

(一) 抓住 “六大” 发展机遇, 提高徐州中心城市首位度

徐州要立足于自身的区位特征、 基础优势, 结合国家和江苏发展战略布局, 全面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 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呼应江苏沿海开发、 策应江苏沿江经济带建设、紧抓东陇海经济带和新一轮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发展机遇,在优化徐州发展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为此, 要以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为前提, 以淮海经济区互联互通为抓手,以江苏沿东陇海经济带建设为着力点, 以 “一中心、 一基地、 一高地” 建设为 “牛鼻子” , 实现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服务型城市转变,从而凸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 立足 “一带一路” 全局, 优化区域联动空间布局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 徐州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 应同江苏既有战略相融合, 形成战略联动机制, 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总的要求就是形成江河联动、 海陆联动新格局.合理引导国内外产业向徐州与周边区域转移, 国内外资本向徐州与周边区域型集中, 在制度、 技术、 人才和产业园区等方面与国内外形成对接, 全面协调和提升徐州与周边区域发展水平.今后, 要强化徐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枢纽和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作用, 推进徐州、 连云港、 淮安、 宿迁、 盐城及周边更大区域协作, 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分工合作,使徐州与周边更大区域更好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 突出互联互通建设优势, 提升区域立体通道功能

目前, 徐州与周边区域已构成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五通汇流” 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今后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着力点,坚持提升城市品位和完善城市功能并举,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 有序推进徐州与周边区域城市开发建设和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发挥徐州与周边区域建筑、 电力、 通信等产业的优势,引导徐州与周边区域企业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丝绸之路基金、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 不断扩大徐州与周边区域与 “一带一路” 国家在基础设施、 海陆空立体通道等建设管理方面的合作, 加快推进徐州与周边区域与 “一带一路” 周边国家的海陆空及信息通道互联互通.

(四)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创新驱动作为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具有徐州特点的开放式、 网络化、 集聚型、 高效率的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 “产业 + 企业 + 平台 + 人才 + 载体 + 金融 + 政策”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通过鼓励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式,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具体来看, 徐州在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 应面向发展需求, 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通过鼓励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式,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五) 实施海陆统筹开发战略, 密切陆港城市联系和合作

实施海陆统筹开发战略, 充分利用海运优势条件,应对产业布局作为适当调整,即由目前以发展内陆型经济为主的产业布局向以发展沿海地区临港产业为主的产业布局转变.在港口周边地区开发若干产业园区及加工基地, 形成临港开发区、 工业区、 仓储区和商贸区, 促进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 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从而奠定海陆一体开展、 “港口 + 临港工业 + 产业带” 的基本经济格局.要在徐州连接港口的通道沿线,规划布局产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推进经济要素集聚, 不断扩大直接腹地的范围.要深化区域合作, 积极推动与内陆省区的项目对接、 产品配套、 企业合作和政府协作, 促进区域经济纵深推进、连片发展, 推动海陆联动互动, 协调发展, 不断拓展港口有效辐射带动空间.

(六) 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 搭建公用服务和技术平台

实现徐州产业与周边产业的良性互动,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 要求各关联地方的政府, 淡化行政区域界线, 建立并完善跨区协调机制, 在产业政策制定、 发展规划调整、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 以培育区域共同市场, 形成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域.各城市之间还应加强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协调, 加强区域总体发展的宏观管理战略研究, 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过程中,属于跨行政区的重大区域性问题,都要从区域总体角度加强战略规划和协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区域布局与产业分工.

(七) 打破区域内行政藩篱, 推进淮海经济区市场一体化

淮海经济区各市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冲突性, 区内城市间是竞争大于合作.这种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使企业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 也给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进而制约了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今后应积极促进开放、 竞争、 有序的统一市场体系形成,实现淮海经济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健全产权市场, 二是优化商品市场, 三是完善金融市场, 四是发展技术市场,五是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淮海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工作合作共商机制, 以平等协商、 互利共赢、 共建共享、 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 以搭建区域人力资源培训平台、 加强人力资源招聘合作、 推动信息共享等为重点, 合力推进人力资源一体化进程.

(八) 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 提高生态环境的竞争力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 因此要强化综合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 要切实重视并妥善解决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问题.其次, 坚决实行三废治理、 设施建设与工程项目同时规划、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 “三同时” 污染防治原则.再次, 采取有力措施, 防止环境灾害.在全球物流时代, 重化工业等制造业的沿海临港集聚,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要着力推动临港制造业的加速聚集, 并不断拓展、 延伸其产业链条,以实现港口物流与临港制造业、临港制造业与腹地产业的相得益彰.

(九) 推进政策体制机制创新, 优化徐州的营商环境

区域发展的软环境是指包括政策、 体制、 法制等方面的社会文化环境.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硬件作用的发挥.优化徐州对外开放合作的软环境, 主要应对以下几方面的政策体制进行改革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行为; 完善市场体系, 加快市场化进程; 完善投融资政策体系,增强投融资能力;完善鼓励创新机制, 吸引高科技人才; 争取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和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扩大服务业开放、 探索建立现代投资流向管理模式、 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 在投资流向管理方面, 应努力与国际接轨; 在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方面, 应努力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 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十)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当前, 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抓思想从严, 着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 “四个自信” ; 抓管党从严, 引导党员干部增强 “四个意识” ; 抓执纪从严,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抓治吏从严, 着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优化选人用人环境; 抓作风从严, 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抓从严, 坚持 “老虎”“苍蝇” 一起打, 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继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不断克服僵化、 保守、 畏难等各种思想倾向, 不断追求卓越, 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队伍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班子.加快建立干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 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撑腰鼓劲、 让干事者后顾无忧, 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 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让 “政治强、 业务精、 敢担当、 作风正” 成为徐州干部的鲜明特征.

(作者单位:徐州市委党校) (课题组成员:宋庄云、 徐敏、 周脉明、 赵艳、 王鑫、 殷献茹)

综上所述,此文为关于对写作作用冶和徐州发挥野和对策措施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作用本科毕业论文作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课外辅导中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习题的解答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困难,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基层政协协商
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邓州市政协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交流、研讨, 对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和推进基层政协协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

新时代要注重通过政协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作用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涉及一个国家公共权力配置各方利益的规则、程序、机制……诸多重要方面, 其基本功能是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 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

突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老年社团党组织作用
1 月10 日,公主岭市老年大学召开老年教育……四个研究会和老年大学党总支及四个研究会党支部成立大会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局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肖士国同志对市老年大学四个研究会以及研究会党支部的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