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法治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类论文例文

主题:法治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该文是法治教育本科论文怎么写跟法治和融入和探索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法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法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思修课论文思政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安全教育结课论文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为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契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为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打下了基础.本文从法治教育的涵义和目标出发,阐述了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着重论述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教育;思政课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以健全法律制度为重点的形式法治,迈向以提升国家治理有效性为核心的实质法治的重要转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局面.①关于如何落实法治教育、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生力军,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并落实到具体路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普及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法治教育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1.法治教育的内涵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用法治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包括了对公民法治的思想、法治的原则、法治的制度、法治执行过程等多方面教育.②最终培养人们对法的精神、法的原则以及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认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简单来说,法治教育其实就是关于“法治”的教育,“法治”是内容,“教育”是手段,法治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有关“法治”的概念、知识、理论等诸多内容传播给大众,帮助人们形成有关“法治”的认知、情感以及态度.由此可见,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法律文本的宣传,同时应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解读,重点在于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方式.

2.法治教育的目标

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合格公民,而高校是公民培养的摇篮,承担了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因此,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是一个由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律信仰、法律行为等内容构成的多维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③引导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帮助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利益,自觉地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二、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而法律素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中很关键的组成部分.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党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予以扶持.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内容体系与法治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块非常宝贵的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1.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客观需要

当前,虽然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恶性案件,都说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思维淡薄、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对法治教育的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长期影响,人们对法治认识不足,最多拥有算是一些关于“法”的知识,但还远远称不上“法治”知识,因此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存在一定偏差.二是法治教育课程有限,学时无法保证.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往往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来承担,其他几门思政课较少承担法治教育的任务.同时,由于师资缺乏,法律方面选修课的开设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明确提出了法治的要求,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当前人治传统的“权大于法”和“信权不信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在普通民众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一代人,作为“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关乎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2014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讲道,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勉励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势必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从而自觉践行“法治”的价值观.

3.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所在

依法治国的主体基础是具有法治品质的公民.然而与法制化进程相比,我国公民的法治品质还明显不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④,而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合格公民.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次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其《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必须认识到大学不仅是培养专门的高级人才,更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基地.⑤公民意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协调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法律所涉及的一对主要范畴.因此,要培育大学生健全的公民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核心在于加强法治教育,使学生对法治的认知,逐渐由法律条文发展成法律信仰,并内化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备,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法治观念.

4.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否顺利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是否深入人心.民众对法律心理上的认同才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正如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日趋成熟的人生阶段,此时的价值观引导将影响终身.通过系统性的课堂化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在自身遇到法律问题后,能够理性地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被动他律者变为主动自律者,并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大学生作为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国家法治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素养会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落实情况.

三、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各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政课教学中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在教学时长、教学模式、内容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改进思政课教学中法治教育这一模块就显得十分迫切.

1.提升思政课师资队伍的法律素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政课要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教师的宣讲、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学高为师,行高为范”,教师只有以身作则,遵守法律规范,信仰法律权威并身体力行,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要知法、懂法,教师必须对法治相关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充分的研究,而当前思政课教师大多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哲学等相关专业,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法律教育.因此,对法律术语的把握和法律精神的理解并不是十分精准,从而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效果.所以,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引进法律专业人士的力度;另一方面则需加强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法治方面的教育培训,鼓励他们对法治教育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法律素养,同时,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走进课堂,带给学生更专业、更实用的讲解.

2.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目前,普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而其他几门思政课则较少或几乎不开展相关法治教育,这是目前法治教育难以系统性、连贯性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各门思政课都应该从自身学科立场出发,将法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对法律的产生、本质进行相应的解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意识形态的法律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可以对法律的发展历史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介绍;“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法治理论也要中国化,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依托于中国国情,既要借鉴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中国现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各门思政课都积极发挥在不同知识领域的法治教育功能,从而形成各层面密切配合、相互衔接而又相得益彰的法治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多角度启发、多领域对接、全方位渗透、深层次引导的生动活泼而又和谐有序的法治教育新局面⑥,这样的法治教育才是全面、系统而持久的.

3. 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早在2004 年党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就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多次强调,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⑦,才能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喜欢的课程,进而乐于接受贯穿其中的法治教育.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摒弃一味灌输法律基本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根教鞭”的单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法律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辩论、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适当地多讲解他们生活中或未来职场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如《消费者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等,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对该专业领域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法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也更有实效性.

4. 开展形式多样的隐性课堂教学活动

隐性课堂即传统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及社会资源,增强法治教育的实践性.通过亲历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向生活层面的转移,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领会到法治教育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现代法治人格.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两种渠道,结合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采用正面积极引导,反面警示教训的方式.一方面,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等时机,开展特色鲜明、主体突出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浅出地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举办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宣传策划等亲身实践,影响他人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5.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

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虽然在观念上达成了共识,但在机制上尚未突破,特别是缺乏刚性约束与保障,以至于法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产生育人实效.因此,法治教育进一步纵深推进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如何用硬性指标规范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这一“软性”倡导,通过规章制度等“刚性”约束保障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通过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以便查找问题、改进做法、推广检验,实现政策导向与现实取向的有效统一⑧,防止、控制和矫正思政课中法治教育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失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们这样一个缺乏现代法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程,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又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对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培养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各高校应高度重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塑造大学生的法治品格和法治精神,把法治要求内化为他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要求,使法治从纸上的“条款”变为生活中的“活法”.

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法治和融入和探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法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法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书院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三人教学模式探究
书院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课“三人”教学模式探究张仲广,李 巍,崔 丽,刘 莉,张海桐(哈尔滨广厦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25)摘 要“三人”教.

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王春雪(黑河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摘 要】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完善,相互促进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法.

体育德育资源和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现如今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塑造社会人才的重要载体,高校的德育思政引导也是培养综合性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要培养知识文化、体育德育……方面综合进步的现代化人才,就必须抓住高校思政课教育理念以及体育德育资源.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的现实
摘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 理论教学是先导,实践教学是途径,思想育人是目标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要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