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美学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生命和美学的理路和脉络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美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生命和美学的理路和脉络,本文是关于美学相关论文范文与理路和美学和脉络方面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关于生命的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美学论文

摘 要:美和审美不是单纯的心理活动,而是人的生命体全身心的一种体悟和操作.究其实质,乃是生命对生命的启动,生命与生命的拥抱,生命向生命的超越.审美实践活动就是人的心与身、灵与肉、体悟与操作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大生命美学观,它融通天、地、人的三大生命恒律,借助艺术生命实现人类生命的超拔与延续.这样的大生命美学,将倡导与强化当代哲学、当代艺术、当代经济、当代教育、当代政治、当代城乡建设、当代传播活动等的“美学品格”,即当代人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美学品格”,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大转型与大亲合.

关键词:大生命美学;艺术生命;生命共同体

早在1985 年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创办的《美与当代人》(后更名为《美与时代》)第一期上,刋发了28 岁的潘知常的与生命美学有关的文章《美学向何处去》.当时他明确呼唤,美学应该有一场真正的革命,在高度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现代科技来临的时候,应大力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随后,他在1991 年出版了《生命美学》专著.在改革开放年代,他开拓的生命美学,取得了巨大成绩.当今步入新时代,紧密结合十九大对“强起来”包括“美起来”新发展目标的强调,生命美学将进入新的境界!2018 年,《美与时代》杂志为潘知常教授设立一个“生命美学”专栏,约请全国许多美学家对“生命美学”展开深入探讨.

现在我也将昔日论著中相关的文字撮录为《生命与美学研究的理路与脉络》,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美、审美、美学的定义与生命

早在1995 年8 月,我们就明确指出,与传统的中西美学对美、审美的定义不同,美和审美不是单纯的心理活动,而是人的生命体全身心的一种体悟和操作.究其实质,乃是生命对生命的启动,生命与生命的拥抱,生命向生命的超越.

这种审美观,源于中华先人对人的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看法,十分强调人的生命体的本体属性和潜在属性、运化属性和可操作属性,认为生命赖以构成的阴阳之“气”,既充溢于人之生命体的内宇宙,又充溢于人之生命体的外宇宙.审美实践活动就是人的心与身、灵与肉、体悟与操作的有机统一.以此实现人之生命与生命的亲和、人之生命向生命的超越,亦即生命主体间或生命创造物间“精”与“精”的感应、“神”与“神”的交流、“气”与“气”的融通.

同时,在美学史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民族只有当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审美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具有独特的生命形态;也只有当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就是说,一个民族的生命形态、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总是互相生成、互为因果、结伴运动的.对人类理解自身曾作出划时代贡献的达尔文的学说,其核心是“适者生存”.孰不知这以适求生,只是人类低层次的生物特性,是人与动物的共性;而真正驱动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的规律,则是基于“适者生存”的“美者优存”.

因此,“适者生存,美者优存”——这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才是人类生命活动及其形态不断演化递升的根本规律,也才是人类对自身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1].

在知识铺天盖地、技术无所不在、物质与精神两大生活日益失调的今天,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将知识上升为智慧,将技术上升为艺术,将片面发展的人上升为全面发展大健康的人.即从昔日“知、技、体”的旧人格动力构架,上升为“智、艺、健”的新人格动力构架.我们所倡导的“美者”,就是以“智、艺、健”为人格动力构架的天、地、人互为审美对象的新人、新人类,就是以“大人格”自立立人、以“大人格”自美美人、以“大人格”强国治世的民族、社团和个人;所谓“优存”,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并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大家园,就是人的生命维度与生命时空不断开垦与更新的人人共创共享、天地人同乐的大生命美之大美境界[2]8-12.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学会和地球在一起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学会在地球上共同生活.在人与美学的关系上,只有美能拯救人类.这已成为当代人在大彻大悟之后的行动指南.正因为如此,向来以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怎样取得和谐为中心课题的美学,不仅空前地大有用场,而且被推到众学科之首.而当代美学自身的综合和当代人类自身的综合,正是对人类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生命呼唤和理想追求的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回答.也就是说,当代美学将是一种“大美学”,一种跨众学科之疆域、居众学科之首位的“大美学”,将是双手抱起呱呱坠地的新人类或曰“大人类”的助产师.

这种大美学,在宏观方面诞生的将是人类战略学美学,以全球战略眼光,对美学和人类幸福的关系进行宏观研究.它将吸收东西方古代哲人和现代科学家的宇宙全息思想、中国《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当代系统思想和全球模型思想、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思想,以此建构人类整体的动态审美实践活动图式,或简称“人类审美实践太极图”.

这种大美学,在微观方面诞生的将是人类人格学美学,是人类战略学美学,在审美主体上的实现与缩影;其中心内容,是研究主体的人,在怎样的条件、时空、机缘和机制下,由实用性的人格,上升为审美型人格[3].

二、融通天、地、人的三大生命恒律

关于思维,自古而今全球学者,早已形成这样的共识:西方人主要是抽象思维,中华人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同时认为伏羲是此种思维方式的创始人;而伏羲,不只是中华先祖,如法国传教士白晋(1656-1730),早就认为伏羲不独是中国人,而是古代人类的立法者,只是以不同的名字出现在各种文明之中.概括而言,伏羲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大生命共同体.具体来说,他的形象与抽象相融通的思维的核心是伏羲八卦,一种无限神奇美妙的符号体系,或曰符号网络方阵.你看,《易》之八卦的元符号——“太极”,乃天、地、人生命之母,由太极所包涵的“—”(阳爻)和 “- -”(阴爻)相缠绕而构成,这表示伏羲对宇宙元态的高度把握.

所谓太极生两仪,接着以“—”和“- -”三叠构成八种卦形,如由阳爻构成乾卦(象征阳性的天,或男人),由阴爻构成坤卦(象征阴性的地,或女人),这表示对宇宙和人间两大生命主体(天与地、男人与女人)对立、互伴统一的高度把握.并且认为天中有地、有人;地中有天、有人;人中有天、有地.即每一个卦中有三爻,其中上爻示天,下爻示地,中爻示人……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至于“重卦”后为六十四卦等,这表示伏羲们对宇宙人间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掌握.如将宇宙人间万物万事简约为二元(阴与阳)之间相互缠绕、旋进与转化.

要而言之,中华美学之母《易经》,彰显了如下三大生命恒律:

第一,相互缠绕的阴阳二爻,格外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生命之根与全程上的“伴性”观.这种元符号“—”与“- -”,甚是了得.用现代自然科学话语来说,它就是一种基因符号,综合地具有元物质、元动力、元信息三种根性,其象征的对象,至广至深,至宏至微,正是开启自然与人类共同拥有的生命之门的第一把“金鈅匙”.

第二,由三爻重叠而成的六爻卦,深藏着《易》卦的重大机关,即格外张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生命运化中的“时性”观.在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网阵中,每一卦即每一发展阶段,是前后三大阶段即六个时段循环递升的有机组合.其深得要领,揭示了生命里程不同时段上的运行特点,突出了生命运化过程中“时性”观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由重卦六十四卦所构成的天地人生命共同体之网络方阵,格外突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生命家园上的“和美”观.概括而言,有三大特征.

其一是全息性.就是易卦方阵是一个天地人大生命信息系统整体,其中每一卦即每一单元生命体,都以六爻的方式,从自身内宇宙中进行自环绕与自提升,同时与外宇宙进行互环绕与互提升,这样每一单元生命体,便是整个大生命共同体的某种全息性缩影.

其二是三易性.即《易》是由“变易”“不易”“简易”三种不可分割的属性所构成,其中“不易”是事物的本体属性;“变易”是万物的变化与过程属性,就是由相互关联的爻变、卦变、阵变所共同构成;“简易”,是万物在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中的发展,是事物的一种变革走向与新的形态.故“简”不是简单,而是对事物旧态的扬弃与对新态的设置,可知“简”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哲学研究层面,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方面,都尚未对《易》中的“简”的重大机制揭密与关键把握.

其三是和美性.就是天地人大生命共同体具有互生共荣、和谐而美的属性.

以上三大特征,统一于天地人大生命共同体之网络方阵,生动地展示了宇宙人间万物全息互动、互生共荣、和谐大美的属性与发展规律,从而成为人们开启自然与人类共同体拥有的大生命之门的三把“金钥匙”[2]91-125.

三、艺术与人类生命之树常青

尽管人类的艺术实践和人类生命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了“人类生命”和“艺术生命”的密切关系,但是,为了进一步切入人类生命与艺术生命同在的逻辑深层,我们还是不禁要问:艺术生命为什么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生命,人类生命又为什么要通过艺术生命去表现?艺术家为什么非要创造那些貌似与生存、生命无关紧要的艺术,艺术大众又为什么非要如痴如醉地在艺术家创造的世界里流连忘返?难道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如常人说的那样“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吗?不是,绝对不是.迫于艺术家不得不创造的原因是生命的表现,迫于接受者不得不流连忘返的原因,同样是生命发现和心灵与情感在瞬间找到了共鸣的基点.

面对着荆棘丛生的历史和茫茫无涯的未来,我们只能说,只要有阳光,有星辰,有泥土,有芳香,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五彩斑斓、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就会有为艺术而辛勤耕耘的艺术家和投身于艺术欣赏再创造之中的艺术大众.因为,艺术是人类生命之树的连理枝,是人类生命沃原上郁郁而生的一束瑰丽的“郁金香”.只要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就定然常新.

当代著名画家M.C.埃舍尔有一帧木雕《龙》:“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龙.一条具有哥德尔精神的龙.一条拼命想从二维平面挣扎出来的龙.”哥德尔,当代杰出的数理逻辑学家,他用数学推理探索数学推理本身,确认世界的多层次、无穷维、不可分割和向自身递归的属性.哥德尔精神,就是世界的多层次自相缠绕、无穷维自我开拓和通过发展向自身递归的精神.人和艺术都是一条咬住自己尾巴、具有哥德尔精神的“龙”,一条永远想从既在维度突破出去、飞向更大更新时空的“龙”.也许人类的生命之谜和艺术生命之谜,正是人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之所系.因此,只要人类和艺术的魅力永在,其谜也将永存[4].

四、生命共同体与当代城乡建设美学

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势不可挡的潮流,就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审美化趋向.大家愈来愈认识到,无论在宏观和微观上,当代城乡建设,都亟需进行美学的规范与提升.当代城乡建设的最大特征是综合之美.中华大《易》,强调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系统的大生命共同体,当代城乡建设,应从大美学的高度,把握好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时间之间关系.当代城乡建设需要进行全方位思维.

所谓全方位的思维,从时间的纵坐标来看,是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综合起来进行思维;从空间的横坐标来看,是将上下、左右、前后综合起来进行思维;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是将求真、求善、求美三种目标综合起来进行门思维;从天、地、人三者关系来看,是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综合起来进行思维;从思维的构架来说,是将科学思维( 抽象思维) 与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 相互滲透、综合运用的思维.就其实质来说,这就是大生命美学思维[2]151-180.

五、生命、审美、经济大统一观

时至今日,我们再也不能将经济行为者仅仅局限在市场经济系统自身去界定,而必须置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态生命大系统中,或曰天地人己“大生命共同体”中去赋予更深、更高的内涵.那么,如何从人类文明新范式的高度构建全球经济新体系呢?

第一,新生命观、新人格观和人格互美同乐地球家园观,应成为全球经济新体系的最高理念与根本原则.因为只有新的宇宙观、新的生命观和相应的文明观,才能定义新的全球观、价值观、人格观与经济观.具体而言,经济人应以天地人己大生命共同体为最高信念,将经济活动在整体上视为爱生命、育生命和繁荣生命的活动,即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以地球为本、以生生不息的宇宙为本,简曰以天地人己大生命共同体为本.此乃经济人应具备的新生命观.简言之,新生命观和新人格观,是构成全球经济体系的灵魂.所谓全球体系的新经济,就是爱生命的经济、新人格的经济.

第二,新范式的科技应用、新生命观教育与大审美经济,应成为建构全球新经济体系的三大台柱与引擎.

第三,有国界与无国界(包括全球各类经济组织)、政府与非政府、市场内(包括金融监管等各种市场监管)与市场外等多元力量,共同组建全球经济发展疏导系统,和相应的网络传媒疏导系统,构成全球经济新体系的体制性保障等[5].

六、大生命美学观的核心与要领

我们所说的当代形态的美学,就是宏观上的人类战略学美学,与微观上的人类人格学美学,合而为一的大生命美学.综合而言,这大生命美学是一个由中华大《易》所昭示的对天地人生命共同体进行的整体审美把握,和由马克思对“美的规律”大视野的深刻揭示共同构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的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其所抱的“根”,就是天地人己大生命共同体;所举的“纲”,就是自然及其骄子——人所内涵的宇宙全息性“新”(《礼记·大学》)的生命力;所执的“枢”,就是天地人之大美!或简曰:“生命”之根,“生生”之纲,“美生”之枢.

这样的大生命美学,就是高扬与拓展生命的智慧、人命的境界和当代人对生命的信仰.这样的大生命美学,将倡导与强化当代哲学、当代艺术、当代经济、当代教育、当代政治、当代城乡建设、当代传播活动等的“美学品格”,即当代人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美学品格”,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大转型与大亲合[2]228.

参考文献:

[1] 张涵,史鸿文. 中华美学史[M]. 北京:西苑出版社,1995:导论7-8.

[2] 张涵,张宇. 新人间美学[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 张涵,主编. 中国当代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10-12.

[4] 张涵. 艺术生命学大纲[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322.

[5] 张宇,张坤,张涵. 人类文明新范式引领构建全球经济繁荣之路——生命、审美、经济大统一观[J]. 美与时代(上),2009(12):9-14.

作者简介:张涵,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上文评论:该文是大学硕士与美学本科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路和美学和脉络方面论文范文.

《前赤壁赋》和禅宗生命美学
苏轼是“千古一人”的文化精英,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造诣极深 加上其政治失意、屡遭贬谪的人生经历和儒释道杂糅的思想体系,使苏轼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人格化身 前赤壁赋写.

来自生命核心的焦虑之音
文峭岩天之万象,地之万物 凭此,架构一部长诗,慢慢读来,渐入佳境 诗中所言 “俯仰须长歌,七亿载已逝 七亿载非小数,然皆在石中藏 十二乃‘王’,王之背后,藏日月而.

文朝荣用生命将荒山染绿
根据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文朝荣,生动地再现了全国优秀员、“时代楷模”——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彝族村支书文朝荣的感人事迹 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

李咏:我的生命里只有感谢
“犀利”能说会道进央视李咏原名李勇,高中就读于乌鲁木齐铁三中(现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从小他的梦想是考上音乐学院,但因为变声期用嗓过度,他有一段时间一直不能说话,也正是这次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