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美术学科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高中美术学科素养含义与其培育路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美术学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高中美术学科素养含义与其培育路径,该文是关于美术学科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素养和含义和学科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德育论文少儿美术期刊关于美术的论文

(荣成市第二中学,山东荣成264300)

[摘 要]高中美术学科素养是基于高中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能力,包括图像识读、美 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部分,而这五部分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培育高中生的美术学科素养需 要以基层为主,探索图像识读的思维模式,增强审美感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作品美术表现力;引导学生进行健 康、正确的审美判断;综合思维与行动,发展创新意识;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建构精神文化世界.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 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7)12-0065-03

一、鬲中美术学科素养的解读

1.美术学科素养的含义

高中美术学科素养是基于高中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综合发展能力,经过不断探索才提出来的,它包括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部分,而这五部分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

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素养中的基础,是指对美术作品中的各类元素符号(例如图形等)的认知,并要求受教育者能以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感知图像的构成、颜色、布局、材质等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解读图像的内涵,并能发现和解读生活中图像的信息,了解其价值和作用,这是美术学科素养的初级部分.只有以图像识读为基础,美术学科素养才能逐级建设.

美术表现,是基于学生的技能方面提出的,以现代与传统的教研内容为主体,多方面利用技术与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形成创造视觉形象的相关意识,并能够利用多种方式综合美术元素,通过表现等手段,表达自己的创作过程以及蕴含的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实用美术表现力.

审美判断,是指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述的过程,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核心素养,存在于精神层面.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美术课程的训练,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作品中感受美、认识美、分析美,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判断,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美的方式来美化生活.

创意实践,是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动,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能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要领,运用创新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新的美术作品.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点,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有人也将文化理解称之为文化视野.文化理解素养的表现是能认识美术和文化的关系;能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和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从文化角度了解美术是全面的,对于美术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以小观大”,以当时当地的作品来感知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也可以“以大观小”,通过对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当地的具体作品的内涵.

2.美术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

五类美术学科素养是有不同层次的.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只有获得了视觉形象,才能获得“美”的形象,所以视觉形象是美术学科素养的生发之源;获得了美术形象后,再进行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的培养,这两种素养是美术学科的个性,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则是美术素养中存在的学科共性.美术素养的层次性为学生美术学科的进修过程提供了正确的指引.

美术素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美术素养的阶段性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发展过程,基于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学生不同的美术素养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学生也要给予不同的美术素养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工作.

从哲学角度上讲,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在美术学科素养中,作为“个性”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即特殊性,作为“共性”的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即普遍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五种美术素养是一个整体,具有整体性.

二、高中美术学科素养的培育意义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拥有自己的审美观,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又因为社会阅历少,在寻求美的过程中对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因此,高中培养美术学科素养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乃至生活的理解,促进他们建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1.高中美术学科素养培育的现状

长久以来,我国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考试的科目,而忽视了学生们在美术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图像识读作为美术素养的基础,在日常教学时更是缺乏教学力度,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被大大忽视了,学生在品鉴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通过了解作者人手,更是偏离了美术素养培育原本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张力也被教师用固有的模式压抑了,很难创造出新颖的作品,这对艺术的发展极为不利.

2.高中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意义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作者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这种文化背景可能体现在作者所处的文化区域,可能体现在作者的国家、社会阶层以及作者所接触的人群.教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通过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正确、全面讨论和对深层含义的充分解读,让学生对作品有完整的理解.例如课上教师把徐悲鸿的《八骏图》引入课程,从图像识读出发,带领学生欣赏从古代以来关于“八骏图”的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再让学生从美术学科素养出发,了解周穆王“驭八骏游昆仑”的故事,让学生从文化理解的角度重新体会徐悲鸿的画作,这样学生更能理解“八骏”的历史内涵.此时,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介绍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徐悲鸿先生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不放弃绘画;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归国之后,积极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艺术事业,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在给学生讲述了这些故事之后,学生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徐悲鸿先生身上的优良品格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见,培育高中美术学科素养对于培养高中生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思想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文化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二、鬲中美术学科素养的培育路径

1.基层为主,探索图像识读的思维模式,增强审美感知

美术基础素养的培养要从基层开始,从课本教材出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图像识图的思维模式,发挥教师在美术基础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不仅是针对课本内容的教学,教师应适当增加美术鉴赏课,真正让学生去欣赏、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涵和意义.比如欣赏油画《开国大典》,先让学生指出画中的景色,广场上红旗飘扬、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其次让学生感受这幅画中作者所用的手法,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告诉学生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借鉴了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增重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最后让学生通过欣赏这幅油画感悟内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不易和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这样就在油画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作品美术表现力

学生的生活阅历虽然比教师少很多,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更加有生活气息,也更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张力,很多时候,教师的作品不如学生的有想象力.学生对于现代媒体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基于这一点,学生作品的美术表现力更为丰富,也就能创作出更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要支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有进一步的美术表现.

3.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判断

教师在学生对美术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差异形成有独特个性的审美观,并不断对身边美的事物进行自己独特的审美判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但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分辨美的能力并不完善,容易被低俗、暴力吸引,需要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好的作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例如通过罗中立先生的《父亲》,不仅让学生明白作品中父亲的伟大,也让学生明白这位“父亲”所代表的广大中国农民的辛苦朴素,真正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判断.

4.综合思维与行动,发展创新意识

艺术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产生的.在美术的学习中,如果一味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只会教出模式化的学生,扼杀艺术的发展.只有因材施教,不断鼓励课内创新,才能用最合适的方法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教给他们,使学生拥有对美的理解和对美术的创造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使是美术大家,也是需要博采众长,逐渐形成和完善自己独特的风格.徐悲鸿先生正是因为在国外学习了油画的创作,回国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国画融人西画技法,成为中国百年艺术史上的“丹青巨擘”.在教学中,只重课内培养会囿于课本的局限性、把学生局限在课本所提供的世界中,使学生产生对美术片面的、不完善的认知,在教学中应该添加足够的课外活动,如写生、参观画展等,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创作目标,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做直观、清晰、深刻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做到欣赏创新、创作创新,真正教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5.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建构精神文化世界

美术的文化内涵是内敛的,它承载了作者创作时的感悟,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者的生活阶层密不可分.不同的作者固然会创作出承载不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而同一创作者在不同时代或者人生的不同阶段也都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些文化背景或不了解,或了解并不深入,或深入但所知有限.教师应该从纵向的时间层面和横向的国界与身份层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作品文化背景产生更深刻的了解与感触,对美术作品产生真正的、全面的认知.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仅体现在给学生提供有限的、固定的资料上,这与照本宣科无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应该止于引导,以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自我思考为主导,既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获得知识的空间,又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

美术学科素养教育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重点,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提高自身美术素养,进一步促进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培养高中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许云龙.培养学生的美术内涵J].神州92013(11):149-149.

[2]于斐.浅谈中学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92016(9):135-135.

[责任编辑:江桂珍]

此文点评:这篇文章为适合素养和含义和学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美术学科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美术学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学科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究
摘 要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作为高中必修学科的政治自然应当注重学生素养的培育,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 学科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独立综合运用学科孕育出来的知识、技能.

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前言开设高中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通过有效的开展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教育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政治学科的社会功能 同时,这也就促进学生不断去适应行新课程改革.

营造合适教学空间,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政治教学实践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满足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需求,在思想政治领域,学生的核心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农村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一、何谓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概念来自于教育部2014年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