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衣着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沧桑五百年衣着为何如外人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衣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9

沧桑五百年衣着为何如外人,该文是衣着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沧桑和五百年和外人类论文怎么写.

衣着论文参考文献:

衣着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小论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五年级300五年级数学论文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桃花源记》中一处易为读者忽略,但稍加思索又倍感不可思议的一处描写.

桃源人先祖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以致其后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至渔人偶然闯入,“神界”一朝敞开,已是“奇踪隐五百”[1](P.344).从秦到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五百余年,沧海桑田,“绝境”中的桃源人的衣着怎么能和桃源外的人们完全一样呢?

扬雄在《方言》中提到一种衣服叫“裙”.“这种衣服,原来从大襟至肋间即向后旋绕而下.其中一式至背后即直下,另一式则仍回绕向前……从大量图像比较,方才明白这种衣着剪裁方式实由战国到两汉,结束于晋代”.[2](P.5)可见,作者如此描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但长期沿袭不变的仅仅是剪裁方式而已,何况在魏晋之际人们的衣服式样曾发生过大的改变.桃源人的衣着和外界毫无二致的现象依然令人纳罕.

有方家撰文力图予以解释,如有人从“外人”的外延上入手,认为这里的外人指“古人”,也有人认为外人指“外国人”,虽言之凿凿,但很难让人信服.“外”和“内”相对,这里和“外人”相对的显然是桃花源内人,那么外人指的就是桃花源外的人.或许,从客观上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一、志怪盛行,衣着添魅

我国志怪小说源远流长,“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志怪小说蔚为大观,诸如曹丕《列异传》,无名氏《神异传》,干宝《搜神记》,陶潜《搜神后记》……”[3](P.84)其中《搜神后记》一书虽然极有可能是后人伪作,但风靡其时的志怪小说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创作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把《桃花源记》和《刘阮遇仙》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两者有着诸多的“巧合”.

两个故事的起因均是某(两)人入山偶遇,渔人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渔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穷林见山,进入桃源,刘、阮攀山见溪,巧遇两仙女;桃源中宛如仙境,仙女所居实为仙境;渔人“停数日,辞去”,刘、阮因极度思家,谢绝仙女挽留回归寻亲;刘子骥和刘晨、阮肇都是史上确有其人;渔人缘志再寻“不复得路”,刘、阮亦因“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再度返回寻仙女,也是无果而终;两文都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阮传说’脍炙人口,在民间流传很广,最早记载在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经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的进一步描绘,情节、形象更臻完美.”[4]干宝生于公元283年,卒于公元351年;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桃花源记》约创作于公元421年;刘义庆生于公元403年,卒于公元444年.陶渊明去世时,自幼有文学天赋的刘义庆已经25岁.

“刘义庆15岁以来一路平步青云,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为《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因此,早于《世说新语》的《幽明录》不排除在刘义庆25岁前成书的可能.即使尚未成书,陶渊明压根就没有读过刘版的《刘阮遇仙》,他也应该知晓“刘阮传说”,并且这个故事给予了他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桃花源记》和《刘阮遇仙》的种种巧合,绝非偶然.

那么,桃源中人“悉如外人”的衣着,不仅不难理解,而且这有悖常理的描述还为这充满浪漫虚幻色彩的杰作添上了精细的一笔.

二、避繁就简,直逼主旨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源自书法理论,对文学创作同样适用,文学创作总要讲究繁简相宜.

桃源中人的衣着“悉如外人”这一细节描写同样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需要.如果对这一细节避而不谈,那么在体貌特征上本来就着墨不多的桃源中人的形象必将更加模糊空泛.如果说他们的衣着“异如外人”,按常理,作者需要费笔墨来作描述.这样一来,文章必将衍生枝节,滋生累赘,冲淡主旨.

文中类似的安排不只一处.如时隔几个世纪,渔人和桃源中人在言语交流上居然不存在任何问题;“旅游达人”刘子骥兴趣勃然,意欲再寻,却不久病死了……

桃源内自然环境优美,老少安乐,鸡犬相闻,说明此中社会安定和睦;家家皆出酒食款待渔人,说明此中古道热肠,生活富庶;“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否可以作为桃源内社会前进发展的标尺——尽管和外界隔绝几百年,但此中并没有停滞不前,从而使“世外桃源”具有更强烈的象征意义?

因此,桃源中人的衣着“悉如外人”,既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也是特定的文学创作的需要,小小的细节恰恰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避繁就简,直逼主旨.

三、曲笔幽怀,言微旨远

虽然陶渊明大济苍生之志从来都没有真正泯灭过,但随着种豆南山的田园生活的延续,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平淡冲和已渐成为陶渊明后期生命和作品的突出特点.

《桃花源记》大概作于永初二年(421),此时陶渊明57岁,已经归隐16年了.他虽然对现实的黑暗极度不满,但《桃花源记》的创作依然借用传说的形式,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对美丽、和平、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在进行逼真描写的同时也不忘暗示世外桃源的虚幻性,如桃源外不同寻常的绝美景象,渔人离开时,村中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信弃义带领官府人员按图索骥,居然“遂迷,不复得路”等.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5](P.3)在亦真亦幻的拿捏中,作者又极有可能通过衣着“悉如外人”这样的微小而反常的特点来巧妙暗示桃源中人其实就是当时的世人.桃源中人和渔人在语言交流上毫无障碍这一点也可以作为桃源中人就是世人的一个有力佐证.世外桃源虽好,但作者并没有指明一条通往这美好世界的道路,更没有提出改良社会的策略;既没有刑天式英雄为民请命,也没有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作者只是借此深深期望黑暗的现实世界有朝一日能乾坤朗朗,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能过上世外桃源般幸福的生活.

注释:

[1]洪宗礼主编.语文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2.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谈凤梁.中国古代小说简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谷风.“前度刘郎”与刘阮天台遇仙传说[N].台州日报,2014-7-4.

[5]王国维.人间词话[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本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沧桑和五百年和外人方面的衣着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衣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法海寺五百年风云和知音
2016 年12 月,藏有明朝壁画的法海寺经过整修重新开放 这是一条平凡的消息,但所谓“明朝壁画”确是惊世骇俗般无与伦比,跨越近600 年时空再次惊艳于当下的世人 我不知如何形.

一段来自五百年前的吐槽装逼1979
题茂叔莲船入荷花内,船冲荷叶开 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 ——明,陈献章五百年,沧海桑田,有人心中把我念,有人却打我的脸我是一个诗人,准确的说,我是一个出生在明朝的广东人,世人都.

向五百年前坠落(短篇小说)
向五百年前坠落陆兴东对着这个松松软软的黄东西研究了半天 这个形状不错,这个比较油润,这个显色度可能高一点 其实都不错,水乡养人嘛 这个500年的镇镇之宝!陆兴东转了一圈,想去找个树枝挑一点仔细瞧瞧 遍.

从清末文献资料看百年教堂的历史沧桑
左中仪在鄂西北的道教名山——武当山的东南50公里处,有一千年古镇“石花街” 该镇隶属湖北省谷城县,地处鄂、豫、川、陕、重庆五省市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人口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