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习惯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最不良习惯嫁给最无聊学科有关论文例文

主题:习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最不良习惯嫁给最无聊学科,本文是习惯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不良习惯和不良习惯嫁给和无聊学科类硕士论文范文.

习惯论文参考文献:

习惯论文参考文献 学科导论论文电气工程学科概论论文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张志平(特级教师)

有两项貌似不相干的调查:一项是教师眼中学生的“最不良习惯”,其结论是“玩电子产品、沉迷网络”;一项是学生眼中的“最无聊学科”,其结论是语文学科.细想起来,倒也不难理解,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广大家长一致认为,电子产品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是最不良习惯;而在高考指挥棒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连语文教育家也曾批评其“少、慢、差、费”[1],学生缺少学好语文的劲头,当然认为其“最无聊”.

电子产品、网络就一定是十恶不赦的洪水猛兽?原本最具人文气息的语文学科怎么就只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目光呆滞、了无兴趣?信息时代,其实可以调合这两个“冤家”.

一、兴趣,让联姻成为可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原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该事物、该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高中学生对电子产品感兴趣,就是因为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正是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缺乏吸引力,甚至面目可憎.

从高中学生的兴趣取向出发.高中生多为15至19岁,他们的身心发育渐趋成熟,对学习和生活已经有了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和外面的世界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有着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感兴趣,希望课堂也能紧随时代步伐,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白板技术和pad技术,从学科网站上引入专题网站、资源库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课堂活起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让探究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出来.

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出发.就语文课堂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凭借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活动领域只限于由课桌、讲台等组成的教室,所利用的只是教材、黑板、粉笔、教鞭等传统教学工具,只是很简单地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这样的课堂,在当今社会不仅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也根本满足不了高中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早已过时、落伍.唯有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拓宽语文课堂的空间,最大程度地传递语文信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

“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提供的《故都的秋》等高中语文示范课给广大培训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多种印象,其中之一就是怎样让语文课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西安市贾鑫老师在执教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时,并没有遵循常规语文教学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字词检查、精彩语段分析等程序,而是巧妙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得兴趣盎然.课堂导入,贾老师轻松点击白板,在优美柔和的音乐声中,朗诵了自己的一首思乡小诗,接着导入一段视频——《故都的秋》第四段所描写的秋槐.当同学们正沉浸在唯美的氛围中时,贾老师轻问一句:“这段视频美不美?美在哪里?”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起来.因为白板技术的运用,文字、乐曲、视频和教师、学生有机融合在一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一下子就创设出来——这样的语文课谁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怎么会没有味!

二、需要,让联姻体现价值

智能电子产品、互联网等的发展趋势不可抗拒,学生也难以抵御现代媒体的诱惑.与其对学生上网忧心忡忡,整天担心学生“技术上瘾”,不再去接触社会,不再朗读、吟诵、咀嚼经典文字,不再在精品的阅读中获得养料并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等,倒不如直面现代社会信息多、内容新、更新快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搜索,学会辨析.

学生需要引导.有一项研究表明,iPad、智能手机以及游戏机,对人的诱惑与“毒品”相似.这一结论尽管让人感觉有些耸人听闻,但绝非危言耸听,许多成年人面对诱惑总难以抗拒,何况没有社会经历、自我控制力又不强的高中学生?《电子:孩子们如何成为了虚拟世界成瘾者》描绘了这样一幕情景:“苏珊发现自己的儿子呆坐在床上,面前则是运行着游戏的iPad:约翰双眼圆睁,操作着屏幕中的角色,眼角甚至有些许血丝.他看起来恍惚出神.目睹这一切的苏珊陷入了恐惧,同时不断摇动她儿子的身体,希望能唤醒约翰.心疼之余,苏珊仍然避免不了困惑:她无法理解,为何她曾经健康快乐的儿子对于游戏最终如此痴迷,以至于看起来像是有了神经性紧张(catatonic)的症状.”[2]孩子毕竟是孩子,深陷于强大的诱惑,不能自拔,需要头脑清醒的人点醒、制止,引导其改邪归正.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会导致人情绪低落、焦虑,造成侵略倾向;沉迷在电子游戏中,也具有精神疾病的特征.语文课堂、基础教育如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成长之道,该是多么功德无量!比如,对于网络聊天、网页浏览等,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消极影响、负作用,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没有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才产生的.许多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无真实可言;其实,虚拟世界因为没有了心理障碍,心灵之间的交流反倒往往真实、纯洁.试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在上网时间、信息筛选、遵守“网德”等方面进行引导,“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理想境界是不是更容易实现?因为每一个电脑终端都是一个独立的交往主体,真正平等的人格培养是不是变得更容易?

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借助黑板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上个世纪末,教师通过投影写有重要知识点的投影片进行知识传授;本世纪初,教师普遍利用PPT并结合投影仪,给学生授课;近几年,教师开始使用白板,通过在重要知识点上圈划提醒学生,随时指导学生在白板上做作业并修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能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师大附中邓虹老师在本世纪初执教《祝福》时曾以“我眼中的祥林嫂”为教学主题,把教学环节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拟写祥林嫂的三段经历表,对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整体感知梳理;第二步,教师结合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帖争论、交流的过程与结果,梳理出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分析祥林嫂形象,感受其悲惨命运,归纳小说主题;第三步,学生以对联的形式写出讨论后得出的认识.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的紧密结合,让这节课精彩纷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即便如此,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谢政满老师仍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邓虹老师的这节课,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在教学环节的第三步,学生可以通过ipad自主、合作、交流,组长发出本组对联帖子,全班同学及时跟帖,或互评,或点赞,教师根据点赞数排序,挑选几名点赞数最多的同学的对联;相关同学及时利用ipad、appletv等将自己的对联投射到大屏幕上;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艺术魅力.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应合理而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老师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地保障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语,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离不开语言交流与人际交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此最精要的概括.网络时代的语文学习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应当有新的含义.传统的阅读方式是纸质书籍阅读,强调精读与品味,在此过程中做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圈点勾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皓首穷经,当然有收获;借助互联网快速准确搜索有效信息、编辑储存重要信息、形成阅读成果需要新的手段,简单的浅阅读肯定不行.网络也带来了写作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笔墨纸砚变成了键盘操作,过去的拟草稿与修改如今在电脑上可以轻松进行,甚至作文批改也可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所有学生都参与的,对显示器上的一篇作文的各抒己见.传统的同一时间面对面的物理空间的有形交往已经不是唯一的交往形式,网络带来了新的方式:远在天涯视频相见,网上交流直白无虑.远程教育的语文课堂,一个学生可以面对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群体……新的媒介,需要我们老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新,去创造.

三、改变,让联姻找到方法

人们常说,习惯需要培养;但是,习惯也需要改变.因为,一种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而坏的习惯则贻害无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3]关于习惯,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在《心理学原理》中指出:“习惯是学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所构成的.”[4]这段话告诉我们,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既然不是天生的,就可以改变,坏习惯尤其需要改变,也应该有改变的方法.

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挖掘,乐意引导,他们就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现在的孩子都是抱着电子产品长大的,对于计算机的熟悉如同上一代人对自行车的熟悉,让我们老师自叹不如.但快节奏的网络也让这些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细细品一篇文.语文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在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之前,笔者找到班上极其爱好电子产品与网络的几位“高手”,请他们帮忙制作一个课件来展示课文内容,以便同学们有更形象的认识.满怀疑惑与惊讶的这支团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整个PPT做得很漂亮,Flash做的片头、行云流水的页面切换,就像一部精致的短片.然而获得的评价却是“整个课件很吸引人,但只是技术的堆砌,缺少内容的深化和精神的升华”.团队成员在细细研读文本的同时,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几经修改之后终于完工.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内,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麻石建成的纪功坊,“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额,令人震撼;“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千钧;背景音乐《觉》,站在女人的角度,陈意映问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这样离去”,让所有的同学热泪盈眶;剪辑的电影《辛亥革命》片段“血染黄花岗”,艺术地再现了当年各路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革命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胡歌饰演的林觉民和梅婷饰演的陈意映,把所有人都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改版后的课件,让同学们在这历史的旅行中感受到所肩负的民族复兴的大任.通过这次课件制作,这些“计算机高手们”不仅发现了文学之美,更意识到,以语文为“料”,以技术为“器”,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未来的人生需要从单一的“技术控”转向文武兼备、全面发展.

改变语文课堂.“互联网+”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更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平台,一种让人实现美好梦想的活动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在提“互联网+教育”,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普通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是“教育+互联网”,教育在前,互联网在后,即我们更多的是要借助互联网,即使因条件限制没有互联网,也可以用互联网的思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学生、面对课堂、面对教育,让技术成为丰富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有了互联网的加入,语文课堂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老头唾沫飞的场面了.互联网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资源非常丰富,蕴藏了海量知识,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有疑问找“度娘”,遇到不解的或不清楚的直接上网搜.互联网提供了多种交流平台,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别人的见解.笔者在教学《雷雨》(节选)时,在学校论坛上留下几个议题:侍萍究竟是姓梅还是姓鲁?“老爷——您——朴园——你”,称谓变化中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一对三十年前的恋人再相见,究竟是该冷然面对还是当重温旧情?选择另一半,究竟该门当户对还是攀荣附贵?同学们的热情度很高,对问题的探讨远超我们老师的想象.摘抄几个精彩回复:

梅,不随众芳菲而菲.侍萍此姓,便预示了侍萍的美丽及其不同寻常的遭遇.梅又是凌寒怒放的,侍萍以此为姓,怕是代表了她的坚强与乐观……改为鲁姓有些不符现实,但又在情理之中.改姓的这一细节,在周朴园与侍萍重逢的情节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周朴园看到桌上的新雨衣,很自然地用使唤下人的口气问侍萍.此时侍萍对他的称谓是“老爷”,既然他并未认出自己,那就先不暴露自己.我觉得侍萍对他还是有一些情感的,她想知道这三十年他对自己到底有没有愧疚,他到底是不是真正喜欢过自己.

十七八岁,我们正塑造着爱情观,正是应该读《雷雨》的年纪,书里的故事带给我们对爱情的思考.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中,寻找伴侣竟是一门学问.我们既然身处尘世,就无法像小说、电影里那样梦幻唯美.轰轰烈烈,共同经历天上地下固然是好,但在这个尘土飞扬的世界里,平平淡淡,恪守本分也许才是真.

依靠“红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最不良习惯”和“最无聊学科”牵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的不良习惯得以转变,摇身“白富美”;改变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也充满惊喜,长成“高富帅”.岂不美哉?

注释:

[1]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3-16.

[2]刘言蹊.电子:孩子们如何成为了虚拟世界成瘾者[EB/OL]:http://games.sina.com.cn/t/n/2016-09-10/fxvukhx4694029.shtml.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柯永河.习惯心理学[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本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不良习惯和不良习惯嫁给和无聊学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习惯本科毕业论文习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不良生活习惯也伤眼
近日,长沙浏阳浏东公路达浒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银白色越野车失控撞入路边的送葬人群中,导致两人当场身亡,另外两名伤者被紧急送医治疗,肇事越野车司机已经被警方控制,初步调查发现,悲剧疑似对面车辆的远.

引发癌症的七种不良生活习惯
文李高峰(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吸烟→肺癌在所有癌症的发病率中,肺癌高居榜首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关,吸烟和肺癌有着这样的计算公式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等于吸烟指数,如果吸.

不良习惯致慢性病低龄化
慢性病十年增一倍发病期渐趋低龄化2016年8月26日,我国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rdq.

这些不良习惯,会毁了快乐
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幸福,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快乐在哪里它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得到什么,而在于不去做什么 因此,需要摒弃以下这些会毁了快乐的不良习惯 1.思虑过多 想得太复杂、太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扼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