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中国人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去中国的小船》的中国人形象分析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中国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去中国的小船》的中国人形象分析,本文是中国人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和《去中国的小船》和形象和中国人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人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人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内容摘 要:《去中国的小船》主要描写了作者所遇到的三个不同的中国人形象.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老师、沉默寡言的女大学生、推销百科事典的中国男子的三个中国人形象.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作者把中国人的形象描写成都市孤独者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人形象 村上春树的体验 都市生活 孤独者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和美国文学翻译家.《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的首部短篇小说,最早发表于1980年4月的杂志《海》,此作品在中国由林少华翻译,200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出版.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是从原罪意识、社会意识、中国元素等角度出发的.笔者认为,村上春树从师生关系、男女关系、同学关系三个不同的方面,塑造了在都市生活中“寻找—孤独—和解”的中国人形象.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分析.

一、中国人形象分析

1.中国人教师

“遇上第一个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呢?”“我”已经忘记了第一次遇见中国人的具体时间了,但关于去中国人小学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楚.只有“我”一个人被分到了去中国人小学考试,到了那一天,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中国人学校比“我”想象得要好很多,同日本人学校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又黑又长的走廊、潮乎乎的霉味儿等两个星期来在我脑海中随意膨胀的图像根本无处可寻.”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可以看出“我”对中国是存在误解的,曾以为它混乱不堪.

进入考场15分钟之后,监考官走进了教室,这个老师带着眼睛看起来不到四十岁,左腿有点残疾需要拄拐杖,就这样,“我”第一次遇见了中国人.中国人老师向同学们说明考试注意事项,但同学们一直沉默着.在林少华的中文译本中,“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十次,其中独立成为一个段落的有八次.这表明中国人老师和日本学生虽然在语言上没有障碍,但还是无法顺利沟通,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这个中国人老师正在接受着同学们的冷暴力.但这个中国老师说得一番话却让“我”印象很深刻.老师说,“即使再要好的朋友,有时候也不能沟通,对不对?我们两国之间也是一回事.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友好相处.为此,我们必须先互相尊敬.”二十年过去了,那所中国人学校和那场考试的结果“我”早已忘记了,可这个中国人老师还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小说中的线索可以判断大概是在1960年左右.也就是战后第15年.那个时候中日关系很不好,日本充斥着对中国的排斥.“我”被这位中国人老师说得话所震撼,他对中日关系抱有理性的态度并且渴望和平,对中日未来充满了信心.

2.女大学生

“我”第二位遇见的中国人是大学二年级一起打工的女大学生.她和“我”一样,都是十九岁.她虽然个子不高但很漂亮,她很安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和她一起工作了三周,“我们”渐渐变得熟络起来,她才对“我”说她是中国人.如果她不说,“我”肯定想不到她是中国人.这个女孩虽然是中国人,但她出生在日本从来没有回过中国,而且中文一点儿都不流利,反倒是英语很好.

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大学生对于工作非常的热心,甚至不容许自己范一点儿错误.她的这种热心会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紧迫感.因此,除了“我”几乎没有人愿意和她搭档工作.这个女孩也许只有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方式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存在感吧.这个中国女孩虽然出生在日本,成长在日本,但日本毕竟不是她的祖国,女孩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到这个国家,她几乎没有朋友,她孤独又敏感.即便是“我”范得错误把她送上了相反方向的山手线,女孩非但不怪我,反而自责起来.所以女孩总会说“这里终究不是我应在的场所,这里没有我的位置”.村上春树通过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大学生形象,表达了成长在国外、没有中国人特征的中国人对自我的否定.

3.推销百科事典的男人

这个中国人是“我”在高中时一个朋友的朋友.事实上,当时我们并没有怎么说过话.再次相遇是12月一个寒冷的午后,“我”正在喝咖啡.二十八岁的“我”已经结婚.最初“我”并不知道他是谁,聊了一会儿之后“我”才敢确定.他也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四岁的孩子.他在这个城市辛苦地生活着,“我”感觉到他有一种磨损的感觉.为了生存,为了养家,一直在推销百科事典.日本人是很少买事典的,他只能卖给自己的中国同胞.现在想来,他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教养很好,和女孩的关系也不错,现在却靠贩卖百科事典为生.对于他,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最初,我们都是抱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社会,但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违背了自己的初心.这个中国男人这样说道:“中国人家庭大致转完之后,往下就没事可干了.干什么呢?接着怕是专门劝中国人加入平安保险,或者去推销墓石.也罢,反正总有什么可卖吧.”

通过分析这三个中国人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在描写这三个中国人的时候,虽然他们性格不同,但却有共同点.首先这三个中国人的身份都比较模糊.如果这三个人不自己说明自己是中国人的话,根本判断不出来.其次,“我”对于这三位中国人的感情是矛盾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我”觉得这位中国人老师说话很陈旧,对此不感兴趣,但对于他说得有些话却一直铭记在心.“我”对遇见的中国女孩抱有好感却两次与她错过.“我”对推销百科事典的男子有话要说却开不了口.“我”对于他们的感情是微妙和复杂的,“我”虽然对他们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想向他们表达些什么,但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表达,就这样离开了.

笔者认为,这三个中国人的形象存在一种“寻找—孤独—和解”的变化.中国人老师、女大学生、推销事典的男人,在最开始都在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他们在都市中努力生活.可越追寻,他们越明白自己是被这个大都市所排斥的,因而被孤独感所包围.可一味沉浸在这种孤独中是没有用的,他们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于是他们走向了和解,以自己的生存方式来换取存在感.

二、塑造人物的方法

1.基本的时间顺序

小说的开头便提到“我”想尽力回忆起遇见第一位中国人的时间,但怎么也想不起来,“遇上第一个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呢?”像这样,小说从时间出发,开始讲述.

村上春树利用时间的发展顺序,表达了小说中的“我”忘不了这位老师的事.“我”已经记不起第一次遇见这位中国人的事,但还记得中国人小学.之后又描述了高中三年级的事情.最后谈到二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将考试结果忘记,但中国人老师的事“我”还铭记在心.“我”第二位遇见的中国人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十九岁,与她一起工作了三周之后才知道了一些有关她的事情.村上春树通过人和人相识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女大学生.遇见销售百科事典的男人时,“我”二十八岁,已经结婚了.然后叙述了他高中时期和现在发生的一些事儿.村上春树结合过去和现在,利用时间的顺序表现了这个中国男人的苦闷.

遇见三个中国人的时间分别是在小学、大学和成为社会人之后.遇见这三位中国人的不同时间恰好反映了村上春树不同的人生阶段.

2.对比的方法

村上春树在描写不同的中国人形象时多次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我”总觉得中国人学校不好,可去了之后才发现,它出乎意料的美丽.起初,“我”对中国人学校完全不了解,对“我”来说它就是“天涯海角”.通过此对比,提示了小说的情景.同时,为描写中国人教师提供了背景.二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将考试结果忘记,但中国人老师说得话“我”还铭记在心.通过此对比表达了老师的话带给“我”的震撼.老师的话中所反映的责任感和乐观精神,带给了“我”非常深的印象.

这个中国女孩虽然很沉默寡言,但对待工作却非常热心.女孩认为为了生存热心的对待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种态度.即便是“我”的错误,女孩也会认为是她自己的错.笔者认为,这些对比事实上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比.作为日本人的“我”像平常一样普通工作就好,但作为中国人的女孩为了生存即使热心的工作也不能真正融入到日本社会中去.而且她几乎没有朋友.利用此对比反映了女大学生的孤独和日本社会的偏见.

成为社会人后遇到的中国人是销售百科事典的男人.他虽然看起来很精明但有一种磨损的感觉.他学生时代看起来很优秀,现在却沦落到销售百科事典的地步.以上对比可知,中国男人虽然很精明,但被日本社会所孤立只能面向中国人销售百科事典.被日本社会所排斥,即使成绩很好,也只能做销售的工作.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少.表现了作为中国人销售百科事典的辛苦.

小说的最后部分,村上春树描写了中国街市灿烂生辉的屋顶、绿接天际的草原.相反,是无边的黑暗.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对中国的好印象.所以,村上春树描写的中国人即便是孤独的、苦闷的,但都是善良的人.村上春树通过对比增加了人物的矛盾感,使中国人形象更加鲜明.

三、塑造人物的缘由分析

1.作者的自身体验

在2003年的北京青年报《为了灵魂的自由》一文中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我的第一个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小时候—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经验写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村上春树对中国抱有很大的兴趣.笔者认为这与他的成长经验是分不开的.

村上春树虽然出生在京都但却是在关西的神户长大的.有很多中国人生活在神户.村上春树读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书,比如《史记》、《中国的红星》.同时,他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年轻时曾参加侵华战争,他的叔叔也是在战争中去世的.回国后的父亲将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都告诉了村上春树,对村上春树来说这是极大的震撼.村上春树的父亲是一名佛教信徒,每次吃饭前都会进行祷告,以此来慰藉心灵.作为作家的村上春树为了治愈内心的苦痛,则常常把中国作为他小说的主题.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体验,使得其长篇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中国人的形象,比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1980)和《寻羊冒险记》(1982).尚一鸥在论文这样写道“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导致了中国对于村上不仅仅是他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他家族经历的一部分,也是他的人生理解的一部分.这样一块文化屏幕的存在,带给他的是与中国人接触过程中的种种不愉快和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的灰色暗调.”

村上春树成长在日本主义盛行的环境下.从孩童时代就开始接受“”“自由”“和平”这种思想的熏陶.青年时代的村上春树喜欢阅读托尔斯泰、司汤达、巴尔扎克这样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村上春树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心社会、厌恶丑态的村上春树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村上春树成长期间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的时期.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压力也增加.人和人的交流也减少了,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在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对日本社会产生怀疑的村上春树将创作主题延伸到了中国.

2.表现都市生活的孤独者

初次遇见的中国人教师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为了生活认真地工作.中国人教师的认真也好,努力也好,都是为了在异国他乡不受到他人的排斥.为了得到日本学生的尊敬,中国人教师一直在努力.近乎一丝不苟的态度是他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之一.但是日本人学生一直保持沉默,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在都市生活中这个中国人教师是孤独的.

一起打过工的沉默寡言的女大学生为了和周围人步调一致,压抑着自己的个性一直保持着沉默.热心地工作关乎到自己的生存.这是她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之一.但是,常常因为热心过头,反而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这个中国女孩虽然出生在日本但却融入不到这个国家.所以,她经常会说“这里没有我的位置”.这个女孩在都市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孤独的生活着.

销售百科事典的中国男人是“我”高中时期朋友的朋友.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在努力着.这是他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之一.因为日本人几乎都不买百科事典,所以他只能卖给中国同胞,这在日本社会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这三个中国人虽然年龄不同,境遇不同,但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不被排斥而在都市中努力生活.笔者认为三者的共同点都是都市生活中的孤独者.在这篇小说中村上春树将中国人看成是都市生活孤独者的象征.这三个人都在都市生活中迷失、孤独,找不到存在感.这篇小说的中国人只是一个记号.这个记号换成美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但是基于村上春树孩童时代起对中国的特殊记忆,令其把这个记号赋予了中国.总之,笔者认为村上春树通过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是想表达城市生活孤独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符夏鹭.村上春树与去中国的小船[J].文学与艺术,2012.

3.何忆鸽,史锦秀.自由与孤独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18-121.

4.盖芳.试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J].理论研究,2011.

5.刘海英,关醒.解读村上春树的寻找意识[J].日本研究,2010.

6.李明辉,靳丛林.阅读文学的理由[J].外国问题研究,2009.

7.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8.刘研.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138-143.

9.马阳杨.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中国想象[J].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2013:37-43.

10.王吉祥.日本文学作品选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1.王艳华.短篇小说在村上春树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2011:141-144.

12.尚一鸥.日本的村上春树研究[J].日本学刊,2008.

13.尚一鸥.村上春树的中国观[J].国外社会科学,2009.

(作者介绍:阎雪,中国海洋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与翻译)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去中国的小船》和形象和中国人方面的中国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三)以岳麓版《新中国的外交》复习课为例
广东仲元中学(511400)戴世锋摘要政治活动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模块的教学,需要注意政治事件的经济和文化的背景 分析影响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有助.

论败教育影片《新中国第一大案》的对比手法
门元元对比手法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其在中国文学中的渊源可以上溯至西周初年的诗经时代 在诗经的305篇诗作里,最常见的有“赋比兴”三种修辞方法,而“比”.

高歌新时代为《时代中国之声》创刊十周年而作
手捧着十年沉甸甸的辉煌仿佛鲜花醉饮五月的阳光吟诵着过往十年美丽的文字犹如股股暖流润泽我的心房时代中国之声从稚嫩到成熟植出多少绮丽的期待和盼望面对困难,不会忘而却步面对庄严,却能经典浩荡十年的风风雨雨十.

论演员塑造角色形象的过程以《八美干娇》为例
【摘 要】在演员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角色和演员是相互依赖而又对立统一的 想要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就需要演员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大量的创造修改,最主要就在于演员平时对剧本、剧本人物……的具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