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聊斋志异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聊斋志异》中的兄弟情深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聊斋志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论《聊斋志异》中的兄弟情深,本文是聊斋志异有关本科论文范文跟兄弟情深和《聊斋志异》和聊斋志异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

摘 要: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反映兄弟情深的故事有很多篇,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很接近,即重视家庭*,珍视兄弟情义.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作者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对于社会风气、世态人情的特殊关照,同时结合他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外的蒲松龄对于手足情谊的格外重视与无比珍视.

关键词:聊斋;兄弟情;道德楷模;孝悌

作者简介:许学宁(1979.12-),男,辽宁沈阳人,就职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主攻明清文学研究;第二作者简介:韩婷(1973.3-),辽宁沈阳人,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主攻现当代文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6)-30-070-02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故事类型,如人狐恋、人鬼恋、冤狱等类型,蒲松龄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进行多元化的描写,这使得蒲松龄笔下很少出现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然而,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种故事类型比较特殊,即“兄弟情深”故事类型.在这类故事中,蒲松龄采用了近乎同一种描段进行叙事,即亲兄弟间冲破重重困难与阻挠,不畏生死,互帮互助,以体现手足之情.这些故事的情节与描写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作者蒲松龄对于家庭*中“兄弟情”的格外重视.

一、年少方知兄弟恩

《张诚》是《聊斋志异》中很经典的一篇作品,之所以如此经典,是因为这篇故事在情节上曲折离奇,而故事中张诚与张讷之间的手足情谊更是感人至深.张讷是张诚同父异母的哥哥,张讷整日受到继母牛氏的,被逼进行各种艰辛的劳作.张诚可怜哥哥的遭遇,于是坚持帮助张讷砍柴,不料却被猛虎叼去,险些丧命.张讷因痛失弟弟而自尽,后死而复生,又千里乞讨寻找弟弟张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一家团圆.蒲松龄在文章最后的“异史氏曰”中写到“余听此事至终,涕凡数堕:十余岁童子,斧薪助兄,慨然曰:‘王览固再见乎!’于是一堕.至虎衔诚去,不禁狂呼曰:‘天道愦愦如此!’于是一堕.及兄弟猝遇,则喜而亦堕;转增一兄,又益一悲,则为别驾堕.一门团圞,惊出不意,喜出不意,无从之涕,则为翁堕也.不知后世亦有善涕如某者乎?”[1] 张诚小小年纪便如此珍视兄弟骨肉之情,让作者蒲松龄都先后几次落泪,可见故事中手足情意之真切动人.

二、贫贱不忘手足情

古往今来,“富兄穷弟”的故事类型经久不衰,而在蒲松龄笔下,富兄穷弟之间的悲欢离合又似乎找到了矛盾“源头”,那就是女人.商家兄弟之间本来手足之情尚存,然而大商之妻为富不仁,不愿周济穷困的弟弟二商,而二商之妻又见死不救,任凭强盗毒打兄嫂.然而终究血浓于水,二商不计前嫌,挺身救兄.然而大商夫妇最终没能躲过劫难,在失去弟弟保护后终被强盗谋害.大商悔恨曾听信妻子的谗言,造成弟兄分家,最终托梦曰:“余惑于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所卖故宅,今尚空闲,宜僦居之.屋后篷颗下,藏有窖金,发之,可以小阜.使丑儿相从;长舌妇余甚恨之,勿顾也.”在感叹大商悲惨遭遇的同时,我们不禁佩服弟弟二商的义举,身份低微,穷困不堪,却不听谗言,始终恪守兄弟责任,善待兄嫂及其子女,始终如一.这种不受任何外部环境侵扰的兄弟情是真正的骨血之情,血浓于水.

三、化身为虎报深仇

《向杲》是《聊斋志异》中非常精彩的一篇作品.蒲松龄运用幻化之笔描写了向杲替兄报仇的故事,从侧面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情与义.在这篇小说中,向杲与庶母所生的哥哥向晟交情最深,只因向晟娶了庄公子喜爱的,被庄公子毒打至死.向杲悲痛万分,准备替兄报仇,刺杀庄公子,无奈庄公子早有提防.为兄报仇心切的向杲最终在道士的帮助下化为猛虎咬死庄公子,刺杀成功后又化为人形,得以生还.向杲与向晟之间并非一奶同胞的兄弟,然而却超越了亲生手足,主人公的义举使人钦佩,这般情谊让人赞叹.聊斋评论家何守奇曾评论该作“化人成虎,借杀为生,使非妙术如神,则大仇终于不报矣.固知不可无此狡烩”.

四、阴阳两世续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并非万水千山,而是阴阳两地.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阳世阴间彻底打通,也使得阴阳两隔的亲人得以团聚.《湘裙》便是这样一个感人的聊斋故事.晏仲十分思念死去的兄长晏伯,醉酒后不知不觉来到阴间,正巧碰上了兄嫂.晏仲将兄长的儿子阿小带回了阳间,用自身阳气使其由鬼变为活人,并将其抚养成人.晏仲活到了八十多岁,并将阿小的孩子也抚养长大.晏仲晏伯兄弟之间的情意在阴阳两世间往返弥漫,让人动容,将兄弟的孩子与孙子都相继抚养成人,世间又有几人.蒲松龄在文章最后的“异史氏曰”中感叹道:“天下之友爱如仲几人哉!宜其不死而益之以年也.阳绝阴嗣,此皆不忍死兄之诚心所格;在人无此理,在天宁有此数乎?地下生子,愿承前业者想亦不少;恐承绝产之贤兄贤弟,不肯收恤耳!”《聊斋志异》中“兄弟情深”的故事,几乎篇篇感人至深,这其实与作者蒲松龄的特殊生活经历有关.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共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蒲兆专,次子蒲柏龄,三子蒲松龄,四子蒲鹤龄,兄弟四人都是读书人,而且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道前二等的秀才,兄弟之间感情很好.然而在康熙三年(1664)秋冬,即蒲松龄二十五岁那年,兄弟四人不得不面临分家.蒲松龄的长嫂韩氏,二嫂黄氏与弟媳张氏这三位都是典型的泼妇,与蒲松龄温柔贤惠,朴实的妻子刘氏截然不同,三个人因不满婆婆对刘氏的偏爱,不停的在家中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整个蒲家被闹得鸡犬不宁,因此兄弟四人不得不分家.这个家庭变故让蒲松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仅是因为分到的房产破败不堪,使得蒲松龄不得不开始岁岁游学的舌耕生涯以勉强度日,更是因为分家使得蒲松龄失去了大家庭的氛围环境.兄弟间的情感还是没能抵抗住妯娌间的长舌离间,这让蒲松龄悲痛不已.兄弟分家后,蒲松龄开始四处坐馆教书,很少回家,这更加重了他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也使他更加看重兄弟间的情分.

自身的经历使得蒲松龄很早就开始观照世态人情,社会风气,因此在《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对反映家庭*方面的题材,蒲松龄着墨很多,特别是在体现“兄弟恩,手足情”的篇章中,蒲松龄投入了大量的情感,这才有《张诚》《二商》等名篇的出现.蒲松龄在这些“兄弟情深”的作品中讽刺丑陋现象,颂扬美好德行,在作品外的现实生活中,当他面对兄弟情义时,也表现的慷慨大度,谦卑礼让.康熙十七年(1678)蒲松龄来到淄川县沈家河村沈天祥家坐馆,在教书期间,蒲松龄与馆主沈天祥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蒲松龄在《同沈燕及饮园中》写道“公子名园景物芳,两人把酒话沧桑.丛丛绿树含生雾,面面青山补缺墙.细柳才眠风唤舞,春花欲嫁鸟催妆.从来饮少成先醉,又感知音发旧狂.”[2] 足见两人交情之深.然而在另一篇诗文《偶与燕及夜话》中,蒲松龄却透露出沈家的矛盾和他受到的来自沈凝祥的无礼攻击,“阮家兄弟自慵疏,湖海豪襟未解除.磊落行藏孤鹜似,烟波踪迹野鸥如.久将错石磨圭毡,尚有良朋致谤书.沦落已拼人共弃,遭逢无用复踌蹰.”沈凝祥是沈天祥的弟弟,兄弟二人曾有宅第之争,蒲松龄曾参与调停.沈天祥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后,沈凝祥曾管理沈家,又与沈天祥的长子因家产发生争执.蒲松龄曾因此事写诗《寄沈德符》表明自己理解、同情沈凝祥并对他有很高的期望,诗中写道“三年感风雷,迹明义始彰.所贵心无作,人言复何伤?”[3] 蒲松龄借古说今,劝慰老朋友:你只要心地光明,行事磊落,像周公一样无私地帮助侄子,还用怕别人的流言蜚语.然而老友沈凝祥却认为蒲松龄在沈家纷争中没有起到好作用,到处骂蒲松龄.面对如此诽谤,蒲松龄十分气愤,但为了沈家兄弟之间的情谊,也为了自己与沈凝祥的友情不至破裂,他还是大度的写信与沈凝祥,言辞恳切的予以澄清.在信中,蒲松龄憨直,坦率,谦让的个性表露无遗,“弟如于希梅稿曾动一笔,便灭门绝户”,“王妈妈之鬼语一投,而张爷爷之尊脸顿放”[4],叙事透彻,说理清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对于手足之情的珍视,对于多年友情的挽留跃然纸上.这封才气涌发的信可能起到“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沈凝祥可能出于对老朋友的歉意和信任,把蒲松龄长子蒲箬请到家中做儿子沈廷士与沈天祥遗孤沈惠庵的老师.

通过这些《聊斋志异》中兄弟情深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蒲松龄的写作用意,即提倡家庭和谐,兄弟友爱,立意在于劝诫,树立道德楷模,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蒲松龄在家庭*方面的“孝悌”思想.同时,结合蒲松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我们也能够看出他知行合一的优良品格,慷慨大度,谦卑礼让,无比珍视兄弟情义.

总而言之: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兄弟情深和《聊斋志异》和聊斋志异方面的聊斋志异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聊斋志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聊斋志异》和因果观
聊斋志异与因果观赵玉霞(淄川区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100)摘要因果观是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 深谙佛法及民间传统因果观念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了大量因果报应的故事,以达到劝善惩恶的创作目的,同时也.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与佛道之思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及佛道之思王一雯(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研究所,台湾 台北,10617)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多篇涉及异界空间书写,其空间叙事美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真幻叙事艺术仍有可.

《聊斋志异》家庭小说续论
聊斋志异“家庭小说”续论方盛汉1 贺佳欢2(1 安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2 安庆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安庆 246133)摘要聊斋志异对于家庭教.

《聊斋志异》中的狐意象与文化意蕴分析
【摘 要】狐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狐意象塑造上达到了新高度 文章从人性与狐性的对立统一,寄托审美理想的“人化”之物以及冲破封建礼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