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策略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论《掘墓人的女儿》的叙事策略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策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7

论《掘墓人的女儿》的叙事策略,本文是关于策略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掘墓人的女儿》和叙事策略和叙事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网络营销策略论文教育叙事论文促销策略论文

引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掘墓人的女儿》中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小说各部分关联起来,通过物理时间、心理时间的交替,展现事件的物理空间和人物的心理空间.分析《掘墓人的女儿》的叙事策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作品隐含的人物情感世界.

一、《掘墓人的女儿》的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这一心理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印象、感觉、思绪、回忆和直觉的综合体,汇成一股纷乱如麻、崩腾不息的“流”,可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1]他强调思维具有不间断性、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思维没有“空白”、始终“流动”,且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是以时间颠倒、空间重叠来表现意识流程.

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作出如下评论:“我们这个国家如果有一位杰出的女作家的话,那就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掘墓人的女儿》是欧茨的第三十六部长篇小说,全文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空观,并没一味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的时空顺序叙事,而是依照叙事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分析以及人物意识活动的逻辑,灵活地处理文本的主观时间、客观时间以及段落篇章的先后次序.全书由在肖托夸河谷、在世上、之后、跋四部分组成,第四部跋虽然篇幅最短,但在整部小说的叙事中作用重大,这一部分令读者恍然大悟,意识到前三部的内容其实是女主人公丽贝卡·施瓦特晚年时期意识流动的产物,小说全文都是在女主人公丽贝卡的主观心理时间范畴内表述的,不仅起到了一种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而且艺术地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

二、《掘墓人的女儿》中事件的物理空间叙述

小说的第一部在肖托夸河谷又分成三节:引子、纽约州的肖托夸瀑布、纽约州的米尔本,其中篇幅很短的“引子”作为全文的开头,简短地向读者介绍了女主人公丽贝卡的生活状况,她的父亲虽在十年前就已过世,但他给丽贝卡带来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已为人母的她仍然备受父亲的精神摧残,甚至在工厂车间工作时也难以摆脱这种精神压力.

第二节纽约州的肖托夸瀑布的开头讲述了丽贝卡被一个头戴巴拿马帽子的男人跟踪,她内心呼唤着“丈夫”提格诺的名字,回想起母亲对她不要单独出行的告诫,脑海里闪过很多如何应对的策略……在描述了一系列的丽贝卡被跟踪时的心理活动之后,小说引入了她被跟踪前发生的事情.这不仅增加了戴巴拿马帽子的男人的神秘感,也间接让读者知晓丽贝卡婚后的家庭状况.最后悬念揭开,那个叫做拜伦·亨得里克的神秘男人误把丽贝卡当做故人黑兹尔·琼斯,想要转交给她过世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并分给她一份遗产,丽贝卡“识破”了他的花招,把他的名片撕碎扔掉,不多做纠缠抓紧赶回了家里.可后来的生活中“黑兹尔·琼斯”这个名字一直萦绕心头,丽贝卡一直思索这突如其来的相认,最后甚至有些希望自己就是黑兹尔·琼斯.常陷入沉思的她险些在工厂发生事故压伤手,这让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的她更思念许久不见的“丈夫”,可她甚至根本不知道“丈夫”在哪里,他离家后只寄来一次微薄的生活费,而且还没有留下回信地址,偶尔打回电话也对她爱答不理.终于她有些后悔不该粗暴地拒绝那个戴着巴拿马帽子的男人,在与儿子单独相处时脑海里闪过了“黑兹尔·琼斯不为人知的儿子”\[2\]这句话,这为最后他们离家出走,并且改名换姓的生活埋下伏笔.这一系列的阐述都是固定物理空间下的一种思维的交错.

第二部在世上讲述了丽贝卡和儿子逃离提格诺之后的生活,此时儿子已更名为扎卡赖亚斯,她也自称为黑兹尔·琼斯,她想找到当年头戴巴拿马帽的那位医学博士,寻找无果后,他们晚上就到当年她和提格诺入住的酒店落脚,故地重游令丽贝卡百感交集.后来她决定改变自己,剪掉了长发,带着儿子重新开始人生,这也就有了日后与切特·加拉格尔相遇的故事.第三部之后,丽贝卡终于决定嫁给帮助她们母子多年的切特,她的儿子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年轻有为的音乐家.

三、《掘墓人的女儿》中人物的心理空间叙述

第一部第一节纽约州的肖托夸瀑布的结尾部分有一句话——“做母亲的好处就在这里,你可以透过母亲的双眼,重新体验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生活”[2],确实如此,丽贝卡与儿子相处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随着一次次心理活动的推进,她扑朔迷离的身份渐渐清晰——她是个犹太姑娘,从而引出第二节丽贝卡的童年生活.

第一部第二节纽约州的米尔本的开头讲述的是丽贝卡记忆中的娘家施瓦特家族的故事,从施瓦特夫妇携全家初到美国,到丽贝卡绝望的父亲在杀母亲后也饮弹自尽,施瓦特家族的悲惨生活占了全书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丽贝卡从十三岁起就过着孤苦伶仃、独自漂泊的生活,可谓受尽苦楚,童年的阴影是她缺乏安全感的直接原因.后来在酒店担任服务生的丽贝卡遇到了提格诺,提格诺为她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这让缺乏安全感的丽贝卡倍感安心,因而最后与其相恋、生子,然而随着孩子一点点成长,提格诺越来越不顾家,暴露出吝啬、多疑又暴力的一面,丽贝卡原先十分不屑于听的传言也几乎被一一证实,她终于看清了提格诺的真面目,意识到如果不离开他,她和儿子都会有生命危险.在提格诺残酷地将她和儿子暴打一顿之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当晚带着儿子逃离魔窟.

第二部在世上讲述了母子二人在漂泊的过程中遇到了切特·加拉格尔,后来丽贝卡去见了切特的父亲赛德斯·加拉格尔,中间插入一段丽贝卡的回忆,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可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逃离提格诺魔爪当晚的情形,她终于鼓起勇气给当年帮她看过孩子的邻居麦尔策夫人打了一通电话,这才知道让他们母子俩多年担惊受怕的男人早已死于非命,这个消息让她震惊不已.接着小说写到切特的父亲敏锐地觉察出“黑兹尔·琼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引出当年戴巴拿马帽子的男人其实是个变态的连环杀人犯,他曾经杀死的一个女孩就叫做黑兹尔·琼斯,丽贝卡对此十分惊诧,醒悟自己当年竟险些遭到此人的谋杀,觉得这些年改名换姓的伪装可笑至极.

第三部之后中有一个情节,儿子在音乐厅演奏时,丽贝卡仿佛看到了父母都在场,儿子成人后,她似乎懂得了父母的爱并原谅了他们,可她知道自己被剥夺了说母语的权利,她已经是另一个人了.她心里想着自己不再是任何人的女儿,不再是任何人的母亲,她可以为自己而活,她要主宰自己的生活.所以第四部跋是丽贝卡与表姐弗莱妲两人互通的二十九封书信,她坚信当年日思夜想但终究无法相见的姨表姐,就是著有《起死回生:我的少女时代》的人类学教授弗莱妲·摩根斯腾,她渴望联系亲人,她企盼二人能一同回忆过往,找回自己原来的身份.

四、结语

欧茨的小说不仅革新了传统的叙事策略,而且还创造出一种被评论家们定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在《掘墓人的女儿》中,女主人公丽贝卡的意识渗透于全文的各个部分,全文根据丽贝卡的心理时间,将她回忆里的思绪、现实中的意识以及脑海中的幻想等部分穿插起来,把丽贝卡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主要经历都在极短的篇幅内加以表现.可以说欧茨对意识流、叙述空间、叙述时间等叙事策略的运用,提高了其小说的艺术魅力.(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归纳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掘墓人的女儿》和叙事策略和叙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策略本科毕业论文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咿呀呀欧雷欧》教学设计
蒋亚楠教学目标1.欣赏具有非洲特色的歌曲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 2.通过小组配合,节奏练习,准确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分析歌曲000唱法并即兴创编表演动作,表现歌曲的风格和热烈的情感 3.通过歌曲让学生感.

《一粒种子的成长》活动案例
一、 背景介绍  活动内容选择了观察绿豆的成长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幼师为每个幼儿挑选了一粒健康的绿豆种子,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试着培养这颗种子,在他们的种子长大的过程中观察种子生物形态的变化 而幼师.

一不小心就耗费了四年光阴考古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诞生记
这是一座悬崖上的宫殿,三面环水,一面衔山 传说中,这里埋藏着无数的宝藏,但有一天,它却突然消失 宫殿、宝藏、探险,这仿佛是从最流行的盗墓小说中摘录出来的情节 然而事实上,这是出自央视的一部考古纪录片土.

《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前后
1992 年年初,88 岁的历时35 天,一路走过武昌、长沙、深圳、珠海、上海……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谈话 这次南巡讲话,打破了中国改革一度因纠缠于姓“社”姓&ldquo.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