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自媒体时代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对自媒体时代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自媒体时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对自媒体时代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本文是关于自媒体时代方面论文怎么撰写与网络道德和绑架和时代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自媒体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媒体投稿道德的力量论文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

【摘 要】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式正在迅速发展,其影响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于新闻关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网络“道德绑架”事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当下网络道德绑架现象的特征、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规避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道德绑架;成因;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研究”(12YJC710005)与2011 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研究”(TJKS11-024)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的网络安全正面临着日益多元化的挑战,其中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公民的个人隐私频频受到侵犯,道德绑架事件频发更是给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探究.

一、网络道德绑架的特征

(一)道德绑架概念

当今时代,自媒体以其简单操作性和普遍多样性等特点实现了民众对于信息的自主选择和接受.然而这种新兴媒体的日益壮大,也带来了愈来愈多的网络暴力事件.网络暴力,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百姓在网络上的狂欢”,它由道德绑架、语言攻击、恶搞新闻、蓄意搜索等多方面构成.其中,道德绑架已然变成了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最突出、最受人瞩目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把“道德绑架”定义为:人们打着“善良”的旗号去“行使道德的权利”,并借助于媒体舆论的强大力量,要挟强制他们认为相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比如,要求一个人必须自愿捐款行善,否则就要遭到谴责和唾弃,当爱心自愿行为转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做的义务,就变成了道德绑架.

(二)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

1.公开性

私人互助行为本身无错,可是道德绑架的发生恰恰始于个体行为,却又不止于私人相助行为,而是将其扩大化、公开化.因此,公开性是道德绑架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种条件的实现则需要倚仗媒体和舆论的参与.

2.伪善性

这里所说的伪善性,是指道德绑架基于人本性的善良和道德性,对其目标或对象展开攻击.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以善良的本意去接近事情本身,以道德名义去评判事件的是非对错,而不是以其他理由进行;其次,它要求所针对的事件必须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而最终“符合与否”、“当事人善良与否”等等这些却是由道德绑架的群体自身所界定.道德绑架虽然打着“善良”的旗号,但是并不代表它一定是符合社会公德的,其中有很多参与者是抱着看客心态进行无谓跟风,更多的人选择了围观而非出手援助,最终使得道德绑架沦为一种伪善、一种不道德.

3.强迫性

从2015 年的“8·12”天津港爆炸事故“马云被逼捐”事件中可以看出,道德绑架并不是直接的强迫,而是间接的要挟.人们利用了绑架对象顾虑、爱护其个人及社会公共形象这一软肋对其进行要挟,这种强制力不是硬性制约,而是由社会舆论施加的隐性制约.

4.软暴力性

道德绑架一般通过舆论的压力去胁迫他人履行一定的行为与责任,这种潜在的约束性决定了它具有软暴力性特点.现实生活中,有些靠暴力进行维系的道德行为并不在我们所说的道德绑架范畴之内,而更适于道德强制.因此,道德绑架必然是以施加社会舆论压力这种软约束的方式进行的,并非直接的暴力行为,所以属于一种间接的软暴力.

二、网络道德绑架的成因

(一)网络环境为道德绑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1、自由开放的平台

2015 年9 月3 日上午,我国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利70 年大会,台湾女星范玮琪因当日发微博晒自己的双胞胎儿子,招来了众多网友指责甚至谩骂,也有部分理智的网友指出不要道德绑架他人.范玮琪晒娃遭骂这一事件,已经从个人自由言论上升到了道德绑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绑架形成的前提是要有开放的平台让人们可以自由发言,而自媒体时代下自由开放的言论平台给道德绑架现象的形成营造了“空前方便”的生存环境.

2.网络的即时传播与同步互动

网络开放与自由的特点,使得网民们在接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提供着各种讯息.如今一件事情发生,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端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最新消息,通过观看视频、热点追踪、评论跟进、论坛互动等多元化形式发布自己的观点.如“玉林狗肉节之争”就是通过微博等新媒介进行了最快时间的发布和持续跟进.同时,公众参与网络生活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扩充和发展.

在传统媒体中,我们只能进行单向传播,其传播的内容也受到控制,网民们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新媒体给予了民众极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增强了网民对新闻关注的积极性.同时,各种平台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网民不仅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参与者与传播者.

3.网络的匿名性

网络平台的自由与开放根源于网络的匿名性特征,而这种匿名性也恰恰是产生道德绑架的“温床”.网民在网站上注册时,通常会使用昵称或化名,而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所以,网络的匿名性可以说极大地促进了网民自由公开发表自己意见的意愿和动力.“如果说言论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普通人能通过网络有机会发表意见的话,那么网络的匿名性带来的安全感也进一步鼓励了公民在网上的发言,人们也从网络中了解其他人的舆论.”[1]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形象地体现了网络匿名性这一特点.对于绝大多数的网民来说,网络提供的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人们畅所欲言,同时匿名性这一特征也让网民在发表批评意见时少了后顾之忧.当很多观点相互碰撞时,尤其是当人们以善之名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时,道德绑架也就无形中产生了.

4.网民的从众心理与刻板印象

(1)网民非理性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云亦云”就是从众心理最普遍的写照.当道德绑架事件发生后,人们“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得到凸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青年人由于涉世不深,理性思考的能力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情绪影响,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在这种时候他们往往利用非理性的语言来抨击自己所看不惯的现象.

(2)刻板印象

人们习惯于利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去看待所发生的道德绑架事件,这正是由思维定势中的刻板印象所导致的.这种定型化的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以省去再次了解的繁琐过程,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消极影响可以直接映射到道德绑架事件中.人们很容易不假思索的通过自己的直观判断去评判当事者的行为,而忽视了事件的真相.

(二)网络把关与监管的局限性1、网络把关的弱化

微博“即时发布”的特性使得网络把关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虚假新闻和恶意攻击的消息进入到人们视线中.而在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中,一些不当言论或暴力言语的发布并没有受到网络把关人的审核和监督,导致信息被传播和扩散,这也说明了当今网络平台的舆情处置工作滞后.

2.网络监管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速度滞后于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加上我国当前的法制体系也未能提出系统有效的网络暴力应对策略,比如说如何才能做到既不打消大众参与新媒体的积极主动性,又能最大化的避免伤害无辜.由此看来,网络舆论监督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不断加强舆论监管也势在必行.

三、解决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对策

我们理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媒体时代道德绑架问题的不良影响,采取必要措施,多管齐下,尽力规避各种网络道德绑架事件的发生.

(一)完善立法保护,填补法律漏洞

我国对于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并没有制定完整的法律制度或者明文惩罚规定,但在2016 年11 月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根本上填补了我国综合性网络信息安全基本大法这一空位,对于未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法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最大程度减少或规避网络中道德绑架事件的频繁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暴力的发生,需要有一个平台,比如网站或论坛,它们往往是网络暴力事件不断恶化的温床.从前文提到的道德绑架形成原因和各种道德绑架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肉体伤害,语言暴力的伤害会于无形中置人于悲痛之中,有时更具有杀伤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受害人逐渐被群体远离、抛弃.所以,良好的网络环境的构建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统筹和把关,还需要自媒体运营平台做好各项监督管理.对于政府和传统媒体来说,要在现实和网络平台中多发表正能量的言论与道德规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网民正确对待网络上的各类新闻,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对于新兴的自媒体运营平台来说,要加强“网管”的实时严格监管,规范网站行为,倡导行业自律,落实网络把关人的监督职责,共同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建立奖惩机制,培养公民的自律意识

康德认为,自律是以理性决定意志去实践的道德;他律是以经验为条件法则之下的事实存在.[2]对广大网民群体尤其是占绝大比例的青年人来说,能否对现实问题和网络事件作出理性、自主判断,并学会自觉规避网络道德绑架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首先要积极关注自身和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曾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其让人们学习适应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其矫正不符合组织规定要求的行为.当网络道德绑架事件发生时,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此时若制度或者组织能够对其中具有恶意煽动目的的施暴者进行必要惩罚,那么人们在下一次遇到类似事情时,就相应的会减少该行为.这种惩罚措施属于积极性惩罚措施.前文提到过,网络的匿名性本身为网络施暴者提供隐蔽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泄愤于网络事件中的当事人,以致演变成道德绑架事件.所以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培养和矫正也是一项可行措施.其次,作为网民自身来说,要逐渐将“他律”教育变成“自律”教育,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形成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做到“线上”和“线下”都能文明言语,明辨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网络环境,内化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自觉行为.

注释:

[1]孙聚成.信息力: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

[2]张民平.论媒介社会化与网络道德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3(4):26

(作者:王一珂,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褚凤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周蕾

《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第8 届传媒发展论坛暨“2017 传媒蓝皮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

发布会上,“2017 传媒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说,亚太地区是全球媒体及娱乐产业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传媒产业正处于第二个“黄金十年”,2016 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2018 年突破2 万亿元.蓝皮书显示,中国传媒产业的整体繁荣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在技术与资本双重加持下的互联网媒体,坐上了市场头把交椅.

蓝皮书认为,中国传媒产业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媒体再造可能是传媒产业发展重要创新领域,在线视频、泛娱乐化、付费内容也将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移动时代,正在向内容时代大步迈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此文点评:此文是适合网络道德和绑架和时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自媒体时代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自媒体时*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中的标题党现象
摘 要 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市场环境的改变,各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媒体在编辑过程中不顾道德底线,一味追求点击量、关注度,导致“标题党”现象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无论是.

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
——评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案例研究网络营销教学是当前众多高校在电商专业重点打造的品牌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支持,帮助学生提升解决网络营销过程中.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应对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 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其传播快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