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教学改革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影视美学的理论指向与其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影视美学的理论指向与其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该文是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影视美学和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影视美学的理论指向及其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裴 萱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影视艺术在现代社会已经蔚为大观发展起来,并渗透进主体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由此建构起来的影视美学给当下的美育知识谱系带来了全新的话语资源,并且赋予了影视艺术新的社会价值功能.影视美学、美育和影视艺术三者之间就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这些都推动高校影视美学专业教育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改革,并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建构全面系统的影视美学理论体系、以美学的视角深入进行电影文本分析以及课程教学策略的调整.影视美学的教育功能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进一步凸显和延展.

关键词:影视美学;美育;教学改革;文本分析;自由

影视美学给当下的美育知识谱系带来了全新的话语资源和阐释契机,并且赋予了影视艺术新的社会价值功能.由此,影视美学、美育和影视艺术三者之间就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对于目前高校的影视艺术教学而言,主要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专业体系教学层面,影视鉴赏、电影史、影视分析及影视理论等课程构成核心知识体系,主要授课对象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术学专业或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这些课程设置将“纵向”的影视史和“横向”的影视理论、分本分析等进行结合,基本涵盖影视艺术的主要知识体系.比如《电影导论》就涵盖“导演”“剧本”“表演”“观众”“影院”等电影若干基本元素,再通过对“影像”“调度”“剪辑”“特效”等视听语言进行分析,基本建构出较为全面的电影基础理论框架.其二,影视艺术构成高校通识课和公共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高校美育的理念,影视艺术通过生动形象的声像传播和生动感人的叙事文本介入到高校学生的知识学习中,这对培养高校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并推动主体自身的感性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影视鉴赏》《电影观摩与讨论》等不仅能够将部分影视艺术专业知识传播给其他专业学生,更是拓展了高校美育的途径,促使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尤其是通过对《湄公河行动》《战狼》《建军大业》等一系列国产优秀电影的深入讲解,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实现美育新突破.“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优秀的影视艺术纳入公共课教学能够有效传播国家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可见,在影视艺术教学体系内部,专业教学重视影视知识的规律性、谱系性,试图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将影视艺术的技术特质和人文内涵进行结合;公共课教学则更加侧重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和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成为当下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审视影视美学的教学现状,有几种教学改革策略可以起到较好的弥补作用,其主要立足点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影视美学理论、影视文本和教学策略.影视美学理论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对影视美学知识谱系的系统梳理,能够确定较为细致可行的教学方案;影视文本是课程的符号表征,理论教学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艺术文本之上,以对具体影视分本的分析来凸显理论的深度;教学策略的调整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师生互动、影视观摩、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等方式提升理论课程的趣味性.由此,美学知识的立体建构、影视文本的感性鉴赏以及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完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策略.

一、建构全面系统的影视美学理论体系

影视美学作为影视理论和美学知识的融合,可以在影视文本中发掘出内在的审美意义;也能够以美学知识为出发点,将影视文本纳入整体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神话原型批评等理论范畴,将其视为某种特定的审美符号.这双重维度构建了影视美学理论谱系的主要结构框架.比如“蒙太奇”“长镜头”“景深”“表演”“影院”“视听语言”“构图”“性别”“阶级”“种族”等影视艺术本体的关键词汇范畴,它们不仅仅是与影视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接受相关,更是能够延伸出丰富的美学意义,从而深化影视艺术的审美内涵.“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现代电影剪辑的两种手段,它们通过不同方式拆解掉由戏剧艺术所设置的空间局限,以镜头的自由调度和场景的自由转换实现空间的自由.爱森斯坦作为提出蒙太奇理论的电影学家,便把蒙太奇视为能够揭示生活本质的美学话语.影影像的运动感和纵深感一方面来自光影自身的运动,另一方面却通过蒙太奇激发主体的想象,最终建构起主体的身体和影像相互融合的景观.借鉴该思路的内涵,我们可以建构出多条影视美学教学的逻辑框架.比如电影表演与审美体验、电影观众与身份认同、电影院与空间代入、影像构图与视知觉空间、电影剪辑与意识形态、人物形象与精神分析、电影场景与审美符号分析等等,这些分别涵盖电影的影视文本、人物形象、构图技巧、叙事策略、审美接受、文化传播、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能够有效地将美学理论与影视文本进行融合,从现象中凸显理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系统地选择其中几条主线进行举例讲解,也能够以理论专题的形式进行重点探讨,其目的都是凸显影视本身的美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二、以美学的视角深入进行电影文本分析

影视美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构建层面,还必须将美学理论与具体的影视文本进行结合,促使美学成为微观领域进行影视批评的良好策略.其实,电影的产生正是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性”艺术事件而凸显,它一方面表征出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契合了艺术自律的进程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构建出“以感性对抗理性”“以艺术反思工业文明”的内在谱系.在美学理论和电影文本“双向同构”的进程中,电影文本构建成为符号的“能指”,而深层次的美学意蕴则构成符号的“所指”,影像由此迈入了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框架.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电影文本之间就具有密切联系,它们两者不仅都生成完善于20世纪初期,而且在“造梦”“无意识”“镜像”等理论范畴内部也有着相互阐释的可能.“1920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梦与电影的关系,但是,直到40年代以及70年代更近期法国人的著作中,对它的研究才趋于严谨.”麦茨在其《想象的能指》中系统将精神分析理论与拉康的语言学理论、以及电影文本分析进行融合,认为电影和主体梦境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观众在影院中观赏电影本身就完成了一场“白日梦”的盛宴.电影的视听语言构建了符号的第一个层面,由此带来的观众内心形象活动则构成符号的第二个层面,影像在观众内心的“无意识”投射以及相关的文化意识观念等构成符号的第三个层面,由此看来,电影的全部目标正是为了践行“梦是本能的满足”的目标.可见,美学理论的发展与电影文本构建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每一部电影也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美学话语范畴,进而从文本、形象、叙事、意蕴、观众接受、心理共鸣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梳理出一条从形象到意蕴、从表征到深层的文本批评策略.这如同新批评流派的“文本细读”,在具体的影视课程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课程教学策略的调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从浅层审美到深层审美.与影视艺术其他相关课程相比较而言,影视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层面难度也更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上文分析,美学知识内涵其实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的内容,它既有抽象逻辑的理论铺陈,也是关注主体现实审美经验的人文学科.而对美的寻求则是每一位主体的内在先验要求,是生存的较高境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审美是属于第三层级以上的“高级”层次需求,涉及到主体的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理想要求.在对美的追寻中,主体在自身感性情感力量得到释放的同时,也完成了类似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卡塔西斯”功能,在接受共鸣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净化、陶冶和自由.而影视艺术更是以其拟像逼真的生动形象、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叙事以及光影梦幻的技术探索推动审美话语的极大释放,美学的意义也“润物细无声”般融入其中,促使主体通过喜悦、感动、同情、欢乐、悲哀、恐惧等情愫的释放,实现精神层面的自由.可见,对美学的感知和接受是每个主体都需要掌握的文化技能,也是感性审美教育的内在之意,只不过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延展学生对美学的兴趣,以“形而下”的审美感性体验来融汇“形而上”的美学理论.因此,在影视艺术的教学改革中,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改良.首先,要选择影视史上具有代表性且富含审美趣味的文本做重点讲解.比如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让·雷诺阿的《大幻灭》、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伯格曼的《第七封印》等经典影片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托纳多雷的《海上钢琴师》、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等具有美学特色的现代优秀影片等等,这些影片不仅在艺术和美学层面有较强的创新之处,而且也以丰富的人性关怀给予现代主体以生命、存在、自由、选择等深层次的思考.选取这些影片作为影视美学课程教学的“样板”,能够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观赏和思考的同时,激发其对美学话语探索的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深度阅读和“二次刷片”的能力.在电影鉴赏完毕之后,教师可进行简短的启发式导 读,将该文本在美学层面的特色和创新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自身从镜头语言、艺术形式、文本叙事、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维度进行自主钻研.其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进行发言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堂短时间演习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深度阅读体会通过文本写作的方式进行深化,并选择代表当堂宣读;也可以教师选择电影文本中的某些段落进行“标志阅读”,找出特定的情节标志或文本符号,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论争、交流或者辩论,促使学生能够自如表达对影片的理解.尤其是课堂辩论的形式,可以在影视美学课程上广泛使用,这对于一些先锋电影、现代电影的美学理解是大有裨益的.比如《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化妆间的“深层双向镜像”结构的美学功能、《秋菊打官司》中的人物行动目标和社会文化*的张力、《盗梦空间》中的开放式空间情节、《黑天鹅》中的精神分裂与身份认同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和多面性特征,教师可以选择其中具有对立面的两个论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建构论点,然后以双方论辩的方式展开论争.此种“对话机制”能够将学生建构成为课堂主体,进一步增强了教与学沟通互动的可能性.其实,此种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和“翻转”化的教学指向正契合了美学自身学科互涉的理论特质,也通过不同主体的审美体验和理论思辨促使电影文本意义的进一步敞开.“每当我们置身于时延之前或之内,我们就能够归结出一个全体的存在,而这个全体正改变着,并且进行着某种开敞.”

影视美学对于推进主体情感完满体验、彰显生命自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以影视艺术为*,以感性审美为基础,最终促使接受主体在“寓教于乐”的审美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美育”的新突破.高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思潮的重要阵地,在影视美学课程教学方面进行探索是有必要的,它以更加集中、更加理论化、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对学生进行美育,提升学生的感性鉴赏能力和艺术体悟能力,使之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影视艺术、美学教育、影视美学三者就实现新的统一,并在建构影像梦幻光影的同时,完成了从文本到理论、从教学到启蒙的知识谱系.“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知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参考文献

[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徐建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3] (法)吉尔·德勒兹.电影Ⅰ运动—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

[4] (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作者简介:裴萱(1985- ),男,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内聘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括而言之: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教学改革本科教学改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影视美学和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方面论文范文.

MOOC模式下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在互联网科技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高校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个性化的学习形式对高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 会计专业作为高校教育.

TRIZ理论在乳品工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海军部专利专家阿奇舒勒创立的,是基于知识的创新方法论 本文在分析高职乳品工艺专业教学中存在创新不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TRIZ理论对乳品工艺专业专业课教.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75摘要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是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改革推进的主体部分,具有创新性、多元性以及基础性…….

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要具有引导大学生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责任担当,具体到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教学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