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有关教学模式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机械基础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教学模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机械基础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是有关教学模式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教学模式和一体化和课程有关论文范文集.

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类杂志机械类论文课程教学杂志机械类杂志

魏书华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摘 要:机械基础类课程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门课程,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中机械类专业的三门主要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存在许多内在的联系.文章针对目前独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基础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创新能力,更好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机械基础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0 绪论

本文根据教育部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以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相关课程整体优化”的最新指导思路[1],将三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1 机械基础类课程的内容及其联系

1.1 机械基础类课程的内容

机械基础类课程主要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门课程.机械制图主要讲解如何根据国家统一制图标准,利用投影法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零部件的工程图样,要解决的是机械零部件的表达问题,主要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原理以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为研究对象,讲解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机械设计主要内容为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1.2 机械基础类课程间的关系

在内容和教学组织上,这三门课程都存在许多内在联系.首先,在研究对象上,都是以机械工程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为研究对象.其次,在研究内容和目标上,依次深入.“图”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语言,机械制图研究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方法,即零件的表达方法;机械原理研究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特性,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机械设计在前面两门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力学、材料等学科知识,研究机构及机器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问题,是前面两门课程的综合应用.第三,在能力需求及培养上,为递进关系.制图能力为基本能力,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读图能力;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必须具有制图能力,然后研究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问题;机械设计则要求同时具备制图能力及常用机构的设计能力,结合力学、材料学等研究常用零部件的设计理论和一般机械设计方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

各课程的研究内容及能力培养见表1.

2 目前独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学分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机械基础课程类课程还存在各课程相对独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深入挖掘潜力,使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更合理、更科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机械类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2].

目前三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教学改革还只是在课程内部进行,改革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

首先,教材内容相对独立,不系统,无法做到先后互应.三门课程分别选择独立教材,教材内容之间无法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存在部分内容重复问题.其次,不同教师独立授课,无法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好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第三,在学生学习方面,因不清楚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方面无法系统的掌握知识,在知识应用方面缺乏连贯性.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无法深入理解制图能力在后续课程《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因而会导致在学习《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时,用到制图能力时,不能很好的移植相关方法和能力,从而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解决独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以往条块隔离的形式,根据够用、实用、适用的原则[4],以机械通用零部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培养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思维为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对实践环节进行了综合,使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化.而且总体课时得到压缩,提高了课程的效率和效果.

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可将三个实践环节整合成一个综合设计环节,以典型机械系统设计为内容,合并三门课程设计要求,由“根据设计要求到机械运动方案及其运动与动力设计(即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再到“机械系统机构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即装配图及零件工程图的设计)”,从而形成一条加强机械系统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的设计主线.使学生经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图的绘制等过程,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认识,强化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整合后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内容上涵盖了三门课程所要求的所有内容,并且避免了重复,做到了前后呼应;实践环节进行了综合化,比前面更精简,避免了重复劳动;在培养能力方面,达到了三门课程所有培养目标.而且整个过程系统化,思路清晰,强调了知识间的联系,侧重于知识能力的应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设计、开发、创新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一体化后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学时比原来总学时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5 总结

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整合成一门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合并实践环节,突出了知识模块间的关系,重视知识的应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提高了课堂效果和质量.

当然,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相关课程资源的配套,如整合后的教材,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关《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涵盖了三个模块的内容,但研究对象没有统一,还可进一步一体化设计,编写相关教材;另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知识面要宽,前后知识必须熟悉,才能在讲授课程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前后呼应.

参考文献

[1] 田正琳,周长江,刘子建.机械基础课程群研究性教学的新模式[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3(4):96.

[2] 陈益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文化教育产业.2012(5):250.

上文总结: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教学模式和一体化和课程方面的教学模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和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摘要作为中职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开始广泛重视中职教学改革 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学.

基于经济管理类多专业协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填鸭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组合教学,更深化教学内涵 将经济管理类多专业协作的复杂性进行拆解,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学.

《机械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很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共性问题,及常用机构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培养学生一定设计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进行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