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李中权家风类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论文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李中权家风,该文是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李中权和李中权家风和家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 家风家训论文李约瑟难题论文

1933 年,李中权全家9 口人投奔红军,后7 人参加长征,6 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手书“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赞扬这个“红军之家”.“真诚地相信党,无畏地跟党走”是李中权一家始终小变的信念.

李中权(1915—2014),四川达县人.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参加了长征.土地革命时期,任川东游击大队政委,红四方面军地方工作部部长、师政委,天全县县委书记,藏民独立师政委,抗大二分校大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9 纵政委、46 军政委、第12 兵团军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空3 军政委,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兼代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 年离休.

夫人詹真辉(1925—2010),江苏南京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5 年参加冀热辽军区尖兵剧团.1949 年与李中权结婚.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南大学建筑系党支书记等职.

走进李中权家的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用墨淋漓、苍劲挺拔的对联.上书“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这是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的手书,里面饱含着他对这个革命家庭的由衷赞扬.1933 年,李中权全家9 口人投奔红军,后7人参加长征.他们家6 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誉为“红军之家”.

2014 年8 月4 日,李中权走完了他的百年风雨人生.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军人最后的誓言:“我望着山上的烽火台,若硝烟升起,我将从这里出发,再次奔赴战场.”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碑牌河场,在距离四川省达县东北方不远的地方,那里是我的家乡.在这里红军刻下了闻名全国的红色第一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15 年12 月24 日,我出生在碑牌河场曾家湾村一户穷苦农民的家庭里.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务农,父母生养我们5 个兄弟、3 个妹妹,可怜二妹李秋来,因生病无钱医治,年仅两岁就离开了人世.”在李中权的记忆中,他的童年时代,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父亲李惠荣从小务农,初识字却不善言谈,整日在田间劳作.母亲王理诗慈祥而善良,勤恳而能干,是家里的主心骨.

“我在家排行老三.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由于家里穷,大哥和二哥很小就下地帮助父亲干活,披星戴月辛勤劳作.当时苛捐杂税竟多达70 余种,广大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几个小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挤在同一床破棉被里.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在农闲时就到百里外的煤矿去挖煤当苦力.每当秋后,父亲带着大哥二哥还要背些自产的粮食翻越大山走100 多里山路到绥定城换盐,赚钱糊口.他们每次回来,背都磨得血肉模糊.”李中权记忆最深的是1924 年,家乡遇上罕见的大旱,秋季作物颗粒无收.他们一家只能靠野菜和树皮充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8 岁时不仅帮母亲做家务带弟妹、磨豌豆、做凉粉,逢集还拿去赶场卖.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堂,而我还在为糊口而奔波,心里愤愤不平.我便请求父母:‘我要上学!’9 岁那年,我背着母亲缝制的小书包踏进私塾学堂,三年学习都是全班第一名,被人称‘小先生’.1927 年的一个夏夜,我想去高小读书,趁全家人进入梦乡,我悄悄摸出20 几个铜板揣进兜里便向罗江口镇跑去,幻想找个供自己上学的人家.一连几天铜板用光,只好在街头流浪,还是一位好心的大娘端来一碗饭叫我吃饱赶快回去.”

1928 年秋,父母四处借钱让李中权去读书.“读高小时,张爱萍将军曾是我的老师,是他给我看了列宁的《论两个策略》和《唯物史观》等,对我进行最早的思想启蒙.”同年,李中权在老师张爱萍和周聚住、江竹平、黎时忠等员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反帝拥苏大同盟”,组织学生运动……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2 年,李中权参加了红军,后被调到蒲家场任达县红军游击队一大队政委.1933 年5 月,李中权转入中国.

“宁死要跟红军走,绝不回家受敌辱”

1933 年,李中权率部回家乡,打土豪、分田地.“我率500 多人的队伍到家乡时,还能看得到悬赏通缉我的告示.”李中权说.

李中权的父母及家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全部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的.李惠荣、王理诗带领年幼的儿女们积极参加农会,秘密发动群众,扩大农会组织.在铲除恶霸的斗争中,李惠荣奔走在革命最前沿,亲手砍死了当地土豪劣绅石秀如.李中权的大哥李中泮被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大妹李中珍被选为妇女主席,带领妇女队为红军抢救伤员.李中泮带领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二哥李中池和四弟李中柏为红军筹粮.

同年秋,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对红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残酷杀害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李中权家是当地有名的红色堡垒户,反动派对这样的革命家庭首先“血洗”.因此,在红军主力撤离时,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四弟李中柏、五弟李中衡、大妹李中珍、小妹李中秋,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紧紧跟随领导的红军走上了中国革命的大道.他们发誓:“宁死要跟红军走,绝不回家受敌辱!”

提起全家当红军的事,李中权说:“那是因为我们受够了旧社会的苦.那时家里只有一个信念,跟着,跟着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

1933 年末,李惠荣跟随红军离开家乡后,来到四川通江县肖口梁.为使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吃上一口热饭,李惠荣和红军战士到附近的山上去砍柴.突然,敌人侦察兵出现,为了掩护红军通讯员,李惠荣把红军通讯员的帽子抢过来戴在头上,把敌人引向自己.在与敌人的搏斗中,李惠荣手刃两个敌人,然后跳下悬崖,身负重伤不久离开人世.

1934 年,时任红33 军独立团政委的李中泮被人诬告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团防队长,被执行张国焘极“左”路线的人秘密杀害于平昌县元山场.

红军到达延安后,批判了张国焘的“左倾”错误,李中泮得到平反昭雪,被列入红四方面军牺牲的团级干部名单之中.1980 年3 月20 日,李中泮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全家人的长征:“北上的红军一个也不能少”

1935 年3 月28 日,嘉陵江战役打响,揭开了红四方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李中权一家跟着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征途.

跟随红军长征时,王理诗已经53 岁.受封建礼教摧残,她从小就被裹脚,有着一双“三寸金莲”.她为了不拖累几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孩子,挪动着小脚带着年幼的李中衡、李中柏、李中秋,夹在奔波的红军家属和群众中.

在一年多时间里,凭着惊人的毅力,王理诗领着儿女过嘉陵江、涪江、渠江和岷江,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走过了2 万里的路程.由于长途奔波,王理诗的两条腿肿胀得十分厉害.一双小脚分外疼痛,左小腹又长了毒疮,缺医少药只得硬挺着.

1936 年7 月7 日,在四川炉霍县冬古寺附近,王理诗再也走不动了.李中衡拔下王理诗头上的簪子扎破了她腹部的毒疮,黑黄的脓水直往外冒.弥留之际,王理诗一遍又一遍地问:“红军走到哪里了?东城在哪里?你哥哥走到哪里了?”她用微弱但异常坚定的声音说:“妈儿们( 当地对孩子们的称呼) 你们一定要追上大部队,找到你哥哥啊……跟红军……走!”

幼小的三兄妹就地掩埋了王理诗,牢记母亲的遗言“跟红军走”.他们拄着母亲留下的那根木棍,一直走到陕.

1936 年9 月,李中权走过草地来到甘南.一天,正在行军途中,忽然一个红军战士追来,他一看是四弟李中柏.李中柏告诉他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并塞给他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母亲去世的地点与时间.可惜的是,这张纸条在后来的长征路上丢失了.直到纪念长征胜利60 周年时,《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才知道母亲牺牲的确切日期.

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仅有李中权、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4 兄妹幸存.李中权的二哥李中池作战英勇,在长征到达四川阿坝的理番( 今理县) 后的一次战斗中冲锋在前,光荣牺牲;大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病死于草地.

1937 年春节,李中权兄妹4 人齐聚陕北延安,换上了干干净净的军装,走进照相馆,拍下了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这次团聚后.兄妹们又分开了:李中权在抗大工作,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 年离休;李中柏到了甘肃庆阳步兵学校学习、工作,在部队历任班长、仓库主任、师后勤处政委、军训练大队政委、仓库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工厂局顾问等职.离休后享受正师职待遇,2002 年4 月18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5 岁;李中衡到了359旅做译电员,不久因病去世;李中秋留在延安学习,1939 年初调总参通信学校第13 期学习通讯工作,后被调军委总部做通信工作.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中秋和丈夫沈昌荣奉命调到沈阳工作.1952 年,李中秋进入北京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调任中国人大历史系党总支书记.1960 年,李中秋奉命调到沈阳军区工作,被授予上校军衔,任军区训练大队长,于1965 年8 月6 日逝世,享年40 岁.

至全国解放时,仅李中权、李中柏和李中秋幸存.李中权一家先后有6 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一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长征之歌.面对亲人去世,李中权强忍着悲痛说:“我们是无爹娘的孩子了,今后我们把党当作爹娘,永远跟着党走.”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的心永远向着党”

1983 年,李中权从南京军区空军第二政委任上离休.在李中权家里客厅的柜子里,摆放着他离休后的各种奖杯:第十二届总政系统老干部体育运动会象棋类第二名、2006 年驻京部队春季老将军钓鱼赛最大一尾鱼奖.

“只要是比赛,无论是钓鱼还是下棋,就一定要赢.”在秘书王钢看来,晚年的李中权一直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和好胜心.

在李中权看来:“无论是战斗与工作,总要做出优异的成绩,总要有一股好胜心.”

参加钓鱼比赛时,为占据有利位置,李中权甚至凌晨两点就起床.在公园,李中权看到下棋的也会围上去杀两盘,年轻人棋风凌厉连赢两盘.李中权不罢休,一直坚持到连赢两盘才高兴地起身,“哈,两输两赢,打平了.”李中权的较真不只是体现在比赛上.

1936 年,李中权担任大金川独立2 师政委.彼时,大金川丹巴一带的藏族头人马骏( 藏名麻孜阿布) 于1936 年春拉起一支队伍,被授予大金川红军独立第2 师的番号,并被任命为该师师长.

当时张国焘决定同红二方面军北上,并留下了“考虑到独立师师长马骏可能不愿随走,你们可将其设法秘密处决”的密信.

对于张国焘的密信,无论是李中权、还是丹巴红军91 师师长徐深吉、政委桂斡生都极其为难,但张国焘的命令又无法抗拒.最后,马骏被秘密处决.

但李中权始终“心有不安”,觉得愧对马骏.上世纪80 年代,李中权分别给中纪委、四川省委、四川省丹巴县委写信说明马骏一事的来龙去脉.最终,马骏得以沉冤昭雪.

“错的一定要改正过来,马骏是被冤枉的,不该背负反革命的冤情写进历史中.”李中权曾如此解释.

1998 年前后,原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校长孙毅提议原二分校老学员为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纪念馆的布展捐款.孙毅任筹款委员会领导.李中权任顾问.

2003 年,孙毅去世后,负责筹款的两位工作人员便将募得的20 余万元占为己有.李中权要求他们归还款项,但被拒绝.李中权大怒:“要是在战争年代,信不信我一崩了你们.”

怒气未消的李中权决定走法律程序.“我和首长一点一点找出老学员捐钱的简报、表扬稿,再统计.”王钢回忆道.最终,李中权胜诉,并把要回的20 余万元捐给了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纪念馆.

2011 年6 月1 日,在中国建党90 周年之际,李中权致信空军党委,表达自己埋藏心底多年的一个愿望,向党的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贺礼——20 万元特殊党费.

“七一”前夕,李中权写下了《难报三春晖》一文,倾诉对党的深情:“作为一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战士,我深感党恩深似海洋,党的温暖如三春的阳光照耀着自己.虽然我已经是96 岁的老人了,但在党的面前,我觉得自己仍是个赤子,只要一息尚存,我的心永远向着党;在党面前,我就像一棵小草,永远难报党的恩情.”

2014 年8 月4 日,李中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99 岁.2006 年,李中权曾代表中国老红军参加了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正如对他的颁奖词所说:“他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群体;他又是一个人物,名字叫红军.”

“真诚地相信党,无畏地跟党走”

在党的关怀培养下,李中权从一名红军战士、抗日勇士、抗美援朝英雄,一步步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李中权说:“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能理解春天的温暖.”

李中权的幼子李洋( 现任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中视泓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召集家人一起开“忆苦思甜会”.李中权给儿女们讲述自己父母当年的困苦生活,他认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李洋说,每次开会都必须吃“忆苦思甜饭”一种根本无法下咽的菜团子.“父亲最痛恨浪费的举动,吃饭不能有一颗米粒掉在桌上.即使他年纪大了,有时候在外面吃饭别人给他多盛,他又不好拒绝,为了不浪费,他都要硬着头皮吃完.”

“父亲急脾气,在部队有时会骂人,但从没动过我们兄弟姐妹一个手指头.”李洋说,父亲赏罚分明,孩子表现好会受到公开表扬,孩子不进取也会被斥责.

儿女长大工作后,李中权常常告诫孩子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李洋参军后,父亲写信说,要在基层连队好好锻炼,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退伍后,李洋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传播红色文化.2007 年6 月,李中权送给每个孩子一幅题词:“牢记八荣八耻,真正做个合格的红色后代.”

李中权有5 子2 女,但“因为怕麻烦孩子”,他一直独自住在干休所.逢年过节时,全家人都会去和父亲一起吃顿饭.

人员到齐,饭菜上桌,李中权按惯例讲话.“讲话内容会跟着节目变换;国庆节,父亲会讲国家有今天如何不容易;劳动节,父亲会讲劳动人民的辛苦.”四子李滨回忆,“2014 年劳动节是在医院过的,父亲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我现在不能劳动了,还要你们照顾我,我感谢你们这些工作人员,谢谢你们的辛苦劳动.”

父亲也有着温情的一面.李滨回亿,每次他生病住院,已经90 多岁的父亲总会带着菜粥去探望.在警卫员谷旺和唐月明眼里,李中权更像是自己的长辈,亲切、慈祥.2010 年3 月以后,因为食道松弛,食物容易掉进气管引起肺炎或气管炎,李中权不能进食,只能注射流食.但过节聚会时,李中权要求子女不能空手,要带点儿好吃的来.“因为首长觉得我们照顾他太辛苦,也考虑到我们年轻人馋好吃的.”唐月明说.

耄耋之年,老有所为.李中权离休后,坚持学习,撰写和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出版了《李中权征程记》和《李中权征程轶事文集》等作品.他经常到工厂企业、基层连队和大中小学等去宣讲红军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奋发图强.“只要有一份力,我都要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李中权虽居北京却一直关心老区人民,先后为老区的中小学、道路建设等捐款总计16 万元.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李中权的心.李中权时刻惦念着灾区人民,关注着灾区抢险和重建,深情著文《沧海横流显英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灾祸和兵燹.每当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率先舍命相拼的是中国;每当人民群众受灾受难命悬一线的紧迫时刻,振臂高呼‘跟我来’的还是中国.”

“真诚地相信党,无畏地跟党走.”是李中权一家始终不变的信念.

(摘自《今古传奇》)

本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中权和李中权家风和家风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8月21日上午,在七夕节点,南明区委离退局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年·寻访南明好家风·寻找‘幸福家法’”南明区离退休干部七夕金婚秀.

李咏:我的生命里只有感谢
“犀利”能说会道进央视李咏原名李勇,高中就读于乌鲁木齐铁三中(现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从小他的梦想是考上音乐学院,但因为变声期用嗓过度,他有一段时间一直不能说话,也正是这次的.

华人船王:家风是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夫妻相爱是给予女儿最宝贵的家风1948年冬,20岁的赵锡成遇见了蕙质兰心的朱木兰 他们一见钟情 但没想到战火纷飞,时局变迁,赵锡成被留在了台湾,两人断了联系,一对恋人就这样天各一方 一年后,在报纸刊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