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乡村旅游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以沈阳石佛寺村为例苗成敏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乡村旅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以沈阳石佛寺村为例苗成敏,该文是乡村旅游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沈阳和旅游地和沈阳石佛寺村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旅游期刊杂志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摘 要】为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进行调查.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度、社区居民对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等方面展开调查.运用SPSS 软件和EXCEL 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社区居民旅游规划开发了解度低、居民旅游参与意愿大但参与途径有限等存在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加大信息的公开度,建立相应的开发模式.对于像石佛寺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地,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拓展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提供真实性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感知;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doi:10.3969/j.issn.1674-1013.2017.03.015

20 世纪60 年始,国外从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对居民的旅游感知展开研究.20 世纪70 年代,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影响感知的研究著作更加丰富,研究理论和角度也更加多样化.其中,包括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感知,研究成果颇丰.布伦特和考特尼(Bruntand Courtney,1999)从旅游社会影响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艾普(Ap,1992)提出人们对旅游越来越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成功规划一个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马西森和沃尔(Mathieson andWall,1982)米尔曼和皮萨姆(Milman and Pizam,1998)分别对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做出阐述.福克纳和芾兹韦尔(Faulkner and Tideswell,1997)指出旅游影响分析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

20 世纪60 年始,国外从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对居民的旅游感知展开研究,20 世纪70 年代,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影响感知的研究著内容作更加丰富,研究理论和角度也更加多样化,其中包括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感知,研究成果颇丰.布伦特和考特尼(Brunt andCourtney,1999)从旅游社会影响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艾普(Ap,1992)提出人们对旅游越来越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成功规划一个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马西森和沃尔(Mathieson and Wall,1982)米尔曼和皮萨姆(Milman and Pizam,1998)分别对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做出阐述.福克纳和芾兹韦尔(Faulkner and Tideswell,1997)指出旅游影响的分析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

20 世纪90 年代,国内逐渐出现关于旅游感知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不同类型旅游地居民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对古村落、海滨城市以及山岳型的城市旅游地区开展研究.同时,杜宗斌等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会归属感的模型.例假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旅游规划由原来的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及形象导向,逐渐转变为重视社区居民感知对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自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开展对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以来,逐渐开展了以古村落、县域旅游规划、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旅游住宿、旅游形象、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内容的旅游感知调查研究.国内关于旅游感知的调查研究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虽然理论上的贡献较大,但在实际的规划与开发中,关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忽略.为减少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冲突,让政府更加了解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获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支持,关于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石佛寺村位于沈阳北部30 公里处,隶属石佛朝鲜族锡伯族乡,为辽宁省第一批唯一的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建设厅、省文化厅,2007),居民以锡伯族居多.附近有石佛寺、七星山风景区、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锡伯族西迁纪念馆等.其自身旅游资源超过其他农村地区,旅游开发较早.笔者试分析石佛寺居民的旅游参与意愿感知、基础设施感知、旅游产品感知、就业机会感知、乡村文化感知,以便了解石佛寺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总体感知,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开展之前,为保证调查开展的难易程度、真实性和所选样本的代表性.最终从地域情况、人群职业情况、常住居民和外来居民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将调查对象确定为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主街道营业者居民、非主街道非营业者居民、政府单位工作人员三大群体.同时,为了使样本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样本总体的的实际情况,调查采取了地域分区的方式,采用了访谈法、提纲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调查方法,通过SPSS 软件和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感知分析

(一)样本的人口特征统计

该研究调查共发放300 份问卷,共收回279 份,剔除有漏选题项及结构性错误问卷,有效问卷为270 份,有效率为90%.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 进行统计处理.

被调查者的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乡村居民,随机性较强,因而可以充分保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相关数据见表1.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

1. 社区居民旅游参与意愿的感知.

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了解不深,大多数的乡村居民并不了解当地旅游的开发内容.只有20% 的人非常了解当地旅游开发的现状(对象A,男,29 岁,七星山景区工作人员,大学学历,“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比较了解,讲述了目前的开发状况以及未来几年内的经营业务),能够具体地说明现在的开发情况,包括已经开发了哪些项目或是哪些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对旅游开发了解一点的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58%(村民B,女,50 岁,农家院经营者,中学文化,“有了解,并且自立农家院加入到旅游开发中,景区发展状况的衰落使农家院生意受到影响,希望可以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到旅游规划的现状,加入到新的旅游开发中”),达到了一半的人数.剩下22% 的被调查者基本不了解当地旅游开发的内容(村民C,60 岁,普通村民,务农,小学文化,“自己以种地为生,对于当地的旅游开发一点都不了解,并且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参与不到旅游开发中,虽然自己有意愿参与也不知道以何种形式参加到旅游开发中”).居民的了解情况与居民的学历呈现正相关,文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调查显示有70% 的当地居民愿意主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6% 的人不愿意参与到其中,18% 的人对于参加旅游活动没有想法,4% 的居民由于土地被征用等原因被迫参与到其中,还有2% 的人不了解情况.此外,通过调查表明,40% 以上的居民以零售商品的形式参与旅游活动中来.例如石佛寺朝鲜锡伯族乡的村民售卖自己腌制的特色腌、咸菜和制作独具民族特色的馕.以个体经营的形式和其他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也相对较多,达到了20% 以上.如自己经营的农家院、水吧、超市等等.而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则少之又少,仅占4%.还有26% 的人群选择其他的工作.调查显示其中从事旅游服务的目前占到了6%,未来会达到12% 左右(表2).由此可知,当多居民具有强烈的旅游参与意愿,而目前仅有的参与途径并不能满足所有愿意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居民,居民的旅游参与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2. 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村民就业机会和社会治安的感知.

通过调查发现,本地村民就业机会增加特别多、增加很多、增加不多、没有增加和不了解的比例相对平均.但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的调查结果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28% 本地村民认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民D,女,45,居民,中学文化,“旅游开发后,村里的马路变宽了以及通往村子的车比之前多了,尤其是锡伯族每年举行的回迁节招来大量的游客”),有52% 的村民认为生活水平只是提高一点,只有18% 的村民认为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其他被调查者则认为不了解.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程度不同.

在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关系的调查中,仅有2% 的居民则认为社会治安问题特别多.例如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相比较旅游开发之前增长很多.了解到当地目前仅有的参与途径并不能满足有意愿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居民.因而,导致旅游资源不能更公平与更有效的满足居民参与需求.

3. 社区居民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的感知.

旅游开发必然会促进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发展,例如当地的交通、卫生条件以及公共休闲空间都会有很大的改善(调查结果如表3).对于旅游开发比较成熟的地区来说交通比较完善,但开发不成熟的地区以及需要二次开发的成熟旅游地的交通状况都需进行交通的优化.在社区居民对旅游产品影响的感知调查中,大多数居民都表示对当地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没有觉察.只有2% 的居民认为旅游产品种类增加很多,36% 的居民认为增加不多,56% 的居民则认为没有增加在其中还有不了解的居民.调查显示不了解情况的居民占被调查人数的6%(表3).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具有锡伯族特色的文化正在慢慢的消失,使得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察觉原有的民族节日、饮食和服饰等能够成为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当地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潜在旅游资源开发地,在民族服饰、民族饮食与民族传统习俗与节日上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前景,但某些旅游开发地区并没有真正的继承与弘扬其本民族的文化精髓,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在对当地居民的访谈中得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4. 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

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冲击.16% 的居民认为影响较大,改变了一些当地人的一些习惯.34% 的居民认为影响不大,而48% 的人则认为没有影响,2%的居民表示不了解.旅游开发给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不是环境的破环而是环境相对的改善.同时,也一定成熟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在调查中有2% 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增加,道路拥堵、乱丢垃圾的现象增加.32%、28% 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很大、影响不大.而有36% 的居民则认为改善了当地环境.例如当地政府加大了道路的建设力度,马路更宽更广了,环保问题也受到居民的重视.12% 的居民认为开发旅游后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很大,村民意识到了良好的环境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到来.40% 的居民认为环保意识提高很多,34% 的居民认为村民环保意识略有提高,认为环保意识没有提高和不了解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4%.

三、针对感知分析的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旅游开发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都为本地人.相当少的一部分为外地人,外地居民只占到2% 的人口比例.因此,当地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拓宽开发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当地的旅游开发建设中.

1. 旅游开发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于石佛寺地区来讲,虽然旅游业已取得一定的基础,但旅游基础设施不足.并且离开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乡村旅游难以发展.因此,政府要做好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活动的便利性、清洁性和安全性,保障旅游的健康发展.

2. 在旅游开发模式中,需要采取“政府+ 公司+ 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按照市场需求,进而确定旅游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并且要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的一种模式.由当地村民或村民与外来投资者一起承建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经营管理按企业运作,利润由村民( 乡村旅游资源所有者) 和外来投资者按一定比例分成.采取这个模式会减少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使当地居民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又减少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因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此外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二)进行村民就地培训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当地居民的构成主体是农民,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可以通过经长期的、定向性的教育培训,逐步造就一支数量适当的、结构合理的、素质较好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针对当地居民学历低、有积极参与到当地旅游活动中的意愿,但因自身知识匮乏等原因无法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现实情况.为使当地居民可以顺利的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实施“村民服务技能”提升战略,引进外部智力资源,强化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对村民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旅游服务意识,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使村民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于游客,使当地旅游业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展现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拓展项目

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往往能够成为乡村旅游的优先发展区.从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看,能够发展旅游的乡村,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有三类乡村: 一是紧靠中心城市,汽车车程在两个小时之内的城郊乡村;二是紧靠现有景区的乡村;三是具有良好旅游资源的古村落——具有良好农村风貌、高科技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特色,以及果业、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或自然、生态比较好的乡村.结合案例地的资源与区位条件,可以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的来发展新村风貌游.其次,可开展回归自然旅游的形式,利用自然景观、山水、森林、湖水等,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划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魅力.

根据调查得出,农村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可以说少之又少,而且不具备当地旅游特色.游玩之后除了照片外就只有记忆相伴,因此要积极开发当地的旅游产品.例如石佛乡锡伯族可以用锡伯文编写成书,用来介绍当地的美食、景点、人物事迹等;每隔一个月或两个月开展骑马射箭等活动,或将自制的发面饼、面酱、咸菜等特色小吃做成真装,便于运输、携带和保存,进而使更多的人品尝到当地的美味,流连忘返.同时,可以将居民房前屋后建设成为采摘园,使游客体验到乡村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利用当地居住的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现阶段锡伯族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淡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大部分已经被流失,本地许多的少数民族儿童从未接触过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一些掌握传统文化、独特工艺的老人,当地政府应给予“保护起来”,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以口口相传形式将其语录做成音频或视频.或者成立一个传统的民俗学校,以课本或书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和发扬下去,增强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四、结束语

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调查研究重点在于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运用到旅游开发中,制定出合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方案.通过调查发现,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的整体旅游开发水平较低.由于受居民的学历水平低以及服务水平低的限制,居民的旅游参与意愿并不能得到满足,居民旅游参与度有限.因此,对乡村旅游地资源进行整合规划,选择适当的开发管理模式.对当地居民进行旅游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掌握相关旅游知识,使得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之一.同时,加大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力度,使乡村旅游形成规模发展,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

点评:这是一篇关于沈阳和旅游地和沈阳石佛寺村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乡村旅游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平遥古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
李 琳 彭桂芳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当地居民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有深刻的感知 实证调查的结论表明平遥古城居民无论在经济方面、社会文化方面还是环境方面对于旅游发展都有着强.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红色旅游开发
魏 晶山西武乡县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独特优势,已经走出老区红色旅游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研究景区周边居民参与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居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感知以及参与程度及.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的皇城村旅游可持续
一、研究区概况皇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起初靠煤炭资源起步,后依托村中的陈廷敬文化转型发展旅游业 为了尽量减少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的矛盾,通过鼓励多数、劝告少数,给予福利待遇……一系列措施使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