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记得那年稻香时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记得那年稻香时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记得那年稻香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记得那年稻香时,本文是记得那年稻香时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稻香和稻香时和记得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记得那年稻香时论文参考文献:

记得那年稻香时论文参考文献

管懋晴

残暑消尽,接着便是金风送爽的秋天.

整整五十年前,也是在稻谷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与同学王维政从江苏建湖县城出发,到地处县郊的近湖公社胜利大队崔湾生产队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与维政是1967届初中毕业生,说是初中毕业,其实只在初中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那时的年轻学生是充满、躁动狂热,同时又有着宏大抱负和美好理想的一代.1966年5月,号召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响应号召,停课闹革命,其实就是免费乘车乘船,免费住宿,到全国各地大串联,成立造反组织,写大字报,刷标语,上街游行,开批斗会,一直到后来的层层夺权.所幸在这期间,我没有随波逐流,胡作非为,既没有批斗老师,也没有揪斗“走资派”,更没有参与过任何一次武斗.

1968年夏天,我们离开学校回到自己的家里,忽然听说要推荐极少数人上高中.当时我家所在的朝阳居委会一共分得两个名额.在居委会召集老头老太开的推荐会上,大家一致要求把学校给每个学生写的评语拿出来读,拣最好的推荐,结果我与王维政的评语最好,大家就顺理成章地推我们俩去读高中.谁料第二天清早,才知道群众的推荐无效,改由镇党委确定,推荐了另外两名学生.事后居委会书记还亲自上门打招呼,说这是县委领导的指示,她也无法抗拒.

书读不成了,怎么办?我和王维政正在犹豫徬徨的时候,又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开始,我们被分配到裴刘公社插队,可那儿离家远了点,我祖母与母亲和胜利大队的干部们熟悉,向他们说明情况,让我插队到他们那儿去.王维政与我是最要好的同学,他父亲原任副县长,母亲是县法院民庭审判长,中都靠边站了.我们俩一商量,决定一块儿到胜利大队插队.10月下旬,县里举行的欢送大会一散,我们就带着简单的行囊下了乡,过起了不折不扣的农民生活.

刚下乡时,我们住在生产队的队房里,那是一座两间半大的土坯房,两间是教室,由一位女老师给十多个孩子授课,余下的半间腾出来给我们住.房内有一张用土墼码成的床,床边连着一座小灶台,如此而已.初次独立生活,我们常常把饭煮成粥,把粥煮成饭.邻居几位大妈对我们很关心,常常去看望我们,教我们怎样做饭、筛粮食.看我们每顿饭吃的是家里带去的小咸菜、萝卜干,既没菜,也没汤,她们几个就商量好,今天这家送点青菜,明天那家送点菠菜,还帮我们炒熟了.当时我们下乡,国家拨有专项建房资金,大队书记就亲自组织人施工,给我们建了两间砖墙草盖的房子,还配齐了铺板、木桶、桌凳等家具.不久,我们就住进了新房.后来社会青年王选根也投亲到崔湾,他要求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当然同意,从此我们就成了“三人组合”.

本来我们也曾抱有“吃一番苦”的思想准备,可严酷的现实,特别是苦、脏、累的程度,却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参加劳动不几天,双手就磨满了水泡,每只手上都有十多个,连手指上也都有了.泡磨破了,先淌水后流血,血干了老趼就出来了.插秧、割麦、割稻与农民一递一趟.有时腰酸了,真想躺下来睡一会,可有谁敢耽误农活呢?只好硬撑着干.挑稻把、麦把,每担都有一百三十多斤重,而且从田头到场头,要走好远的路,那些沿边的大田就更远了.生产队的大爷、大叔们就让我们跟他们“接担子”.这样一来,虽然来回的趟数多了,但每趟只须走较短的一段路,实担子交给下一段,自己扛着扁担回头,还可趁此散步休息一下,反而觉得轻松多了.有一天挑稻把,王维政挑着担子走在过河的水槽上,突然一阵大风,王维政脚步未稳,连人带担子被刮下了河.幸好他会游泳,要不然,后果真叫人想想也害怕.一个农忙季节下来,我们常常闻到胸腔里有一股味,右肩膀也好像比左肩膀矮了一截.说到脏,我们开始也很不适应.下雨天挑猪粪,赤着脚踩在上面,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插秧时节,田地耙平后,灌上水,把人糞泼在田里,然后把裤脚卷起来,在满是粪便的水田里走动,用双手拔除麦梗.我们那时还是十六、七岁的孩子,生产队里许多农民舍不得我们,说他们家这样大的孩子都还在校读书呢!生产队长听了,要安排我们与妇女在一起干轻活,但被我们谢绝了.

都说干农活只要有力气就行.其实,光凭死力气,不用巧劲也不行.插秧时节,社员们递给我们小板凳,坐在育秧池里,手把手教我们起秧,象卷芦蓆那样,两面包抄秧苗,还不能让秧苗受伤.我们刚学插秧时,人家一趟己经插完,我们才插了四分之一,结果被插好的秧围在水田,惹得大伙哈哈大笑.后来我们再跟不上趟,两边的人就帮我们多插两棵,还教我们双腿叉开,后退时脚步要在一条直线上.右手用三只指头捏着秧苗,食指与中指先入土一寸,这样栽的秧苗挺直,成活快.最难的是掭秧的左手不能支在膝盖上,要跟着右手走,右手插到哪里,左手就跟到哪里.这套功夫,我学得最快,有时队长还让我领头趟呢!一年下来,除了罱泥划渣,其它的农活我们都干了个遍.诸如扬场、扛笆斗上堆、挖草泥塘沤肥等重体力活,我们也都学会了.

我们与社员过着一样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生产队在庄子一棵大树上掛了一口钟,就像电影《地道战》里的那种.每天天才麻花亮,生产队长就跑到那棵树下打两遍钟,头遍是催起床,第二遍是催上工.我们小青年觉不够睡,往往等到第二遍钟响,才仓促起床,揉揉眼睛,拿起工具就走.收早工回到宿舍,一人淘米,一人烧火,一人到河边洗漱.当时流行一句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口号,叫做“农业学大寨,从年头大干到年外”!农活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早饭碗一丢,扛着大锹再上工.所以两年的春节,我们没有回家,都是与贫下中农在一起.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早饭,都喝的稀饭,中午没有鱼,也没有肉,米饭加小咸菜.

那时,我们的饭量大得惊人,三个人一天要吃掉10斤半米,这些米现在够一家人吃半个月.农忙时,一天要吃四顿饭,比农民还少吃了一顿,因为夜里2点多钟出工前,农民要在家里吃一点食物垫饥,我们则没有什么可吃的.记得第一年的八月半前夕,队里放我们回家,我到家时只有祖母一人在,她正准备锁门上街看花灯,见我回来就问:“吃过没有?”我支吾着说了声“吃过了”.她见我回答不干脆,赶忙端出一盆粥,用头号大碗盛给我吃,她坐在我桌对面看着.我一口气喝了四大碗,把一盆粥都吃光了,当我抬起头来,只见祖母眼里满含着泪水.第二天早上我母亲在菜市场碰到王维政的外婆,就问:“维政昨晚到家吃没吃?”他外婆答道:“一家人的早饭都被他一个人吃光了!”第二年四夏大忙,我祖母说什么也要到乡下给我们三个“小可怜”烧饭吃,老人家靠着她那一对三寸金莲支撑着,忙里忙外,一刻不停,给我们烧了整整一个月的饭.谁料那次回去以后,她竞一病不起,不久就与我们天人永隔了!

第一年年终分配,我们每人分得220元;扣除平时吃去的口粮,每人还分得稻谷300多斤.那时一个工分才八分钱,整劳力一天苦下来也就分工,我们与男壮劳力基本相等.我回家将钱全都交到母亲手里,分得的稻谷则由生产队长派专人机成米送到我们家.这点钱,这些米,当时成了我们家一笔可观的收入,母亲是既高兴也难过.

经过艰苦磨炼,我们与贫下中农打成了一片,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记得下乡半年后,县里成立慰问团,分赴各地慰问插队知青.近湖公社慰问团团长是党的九大、十大代表罗长耕,当时他任县贫下中农协会会长,因“泥腿子学哲学”而闻名全国,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媒体曾多次为他做过重点宣传报道.他到我们胜利大队开知青座谈会,我汇报了要过好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等“五关”.他很感兴趣,后来在全县大会上介绍了我和我的“过五关”.从那以后,我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县、全地区学毛著、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县广播站还派记者专门采访了我.第二年下半年,我先被抽到大队搞工作队,后又被推荐到县里土记者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被留在公社做些文字工作.

1970年11月,县里决定在下乡知青中招收一批工人,而且下乡必须期满两年,才能参加招工.我和维政已满两年,但全大队南京、上海、无锡、苏州、建湖知青中符合条件的有二十多人,招工名额却只有一个.大队推荐我与维政两人上一个.我想,维政是我带来的,我走了他怎么办?我建议让王维政上,可他不同意,要我上.他父母当时尚未解放,也对我讲,“你先上吧!”这次招工,近湖公社符合条件的有三百多人,而且干部子女多,招工名额却只有13个,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死去活来.县委书记的办公桌上,人民来信摞有一尺多高.县委常委会于是决定,派县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带队,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调查.调查组在胜利大队听到我与王维政相互推让的事情后,极为惊讶.大队生产队干部及社员向调查组反映,这两个小青年表现都很好,关系好得像小夫妻一样,你们分了一个指标,把人家活活拆散了.调查组将我们两人的事向县委常委会作了汇报,常委们非常感动,为了褒扬这种谦让精神,决定再增加一个名额,让我与维政一起上.11月底,我们俩临走前,一一登门拜访了生产队的社员们,感谢他们两年多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回城的路上,我俩频频回首,深情眺望那片洒过无数汗水的土地,一边回想着那些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

两年零一个月的插队经历,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什么叫累,什么叫苦.因此回城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很珍惜,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总认为这与农民比,根本不叫苦不叫累.我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很敬业,忙起来夜以继日,废寝忘餐.省、市领导机关曾多次要调我,但因故土难离,情面难却,次次都被“挽留”.对此,我一直既无怨无悔,也无憾无愧.

如今我已退休,而且年近古稀了,但追忆下放插队的那段岁月,依然觉得意味隽永,令我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孙明星

此文汇总: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稻香和稻香时和记得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记得那年稻香时本科毕业论文记得那年稻香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一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伏在三楼的阳台上,往下看 那儿,几间平房,座西朝东,原先是某家单位做仓库用的 房很旧了,屋顶有几处破败得很,像一件破棉袄,露出里面的絮 “絮”是褐色的木片子.

丰优香占稻养殖池塘种植试验
在养殖池塘中,通过浮床技术、用新泥土固定秧苗,丰优香占稻能够通过吸收池塘水体中氮、磷、钾……自然生长,生产出优质大米 丰优香占是国家审定的优质杂交籼稻,传统种植方式是稻田种植 为了探索丰优香占在池塘水.

陈香梅:白宫里的上海滩名媛
陈香梅是个传奇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国民党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她是在白宫工作的华裔第一人,1972年,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8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

那年国庆在卓琳家
1986 年国庆期间,上海昆剧团由京昆大师俞振飞、李蔷华带队,进京汇报演出,我作为上海新闻界唯一一名随团记者,有幸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1986年国庆的北京,蓝天碧云、阳光明媚 10月3日上午,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