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学生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致良知理念下初一学生的立志教育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学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致良知理念下初一学生的立志教育,该文是学生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理念和良知理念和初一学生类论文范文素材.

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学生论文学生管理系统论文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毕业论文致谢词

摘 要:文章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入致良知理念,引导学生从立志做起,进一步砺志,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学态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一学生;立志;立心

作者简介:冯桂荪,广东省广州市长兴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4-0127-02

求学之路漫长,而初一是值得家长、教师及学生特别重视的一个阶段.初一学生由于刚刚结束了小学六年的学习,正式迈进初中阶段,但其心理及学习习惯还停留在小学时期的被动学习甚至依赖性学习上,这就需要做出改观,而最好的改观是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改变,这都与王阳明先生倡导的心学不谋而合.基于初一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认知状态,笔者结合学习王阳明先生致良知理念的一点体悟,在班级德育管理中借鉴宋代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导初一学生树立“立德、立志、立心”三立理念,并把班级命名为立心班,倡导大家身体力行.

一、读经典,明己心,明确目标

1. 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无论是宋代大儒张载还是明朝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无一不对心特别重视,其中,王阳明更是提出了“此心光明万物生”的理念.由此可见,心最难知也最难明,心一明则万物生.一个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和认清自己,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认知偏差.人一旦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且严格执行,长此下去必能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特别是初一学生正处于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笔者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好动难静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特别是反复诵读《大学古本序》和《教条示龙场诸生》等篇章,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经典语句,在阅读中反省自身,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分析自我,找出优点和缺点,然后再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家长、小组同学一起围着个体的优缺点,本着扬长避短、共同成才的目标导向,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成长目标.由此,充分发挥个体成长目标对个体心理的强大引领和督促作用.通过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个体自我觉醒并促进其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2. 多管齐下,多方求证.在认清自己方面,我们借鉴了王阳明致良知中关于心的认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特别是能更好地对自己定位,我们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方面也非常重视家庭成员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语.

家庭作为初中生最重要的成长和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个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孩子个性的认可和评价对其潜意识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国学读经典教育前,可先要求家长和同学进行相互认知,并互相讨论如何对待个体的优缺点,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扬长避短,怎样才能更好地克服缺点,等等.我们把经过讨论后得出的观点、结论做好记录,写入个人成长记录本和立志卡中.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前期工作,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可以基本做到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位,特别是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晰认知,并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导向.

二、读经典,立壮志,日清日高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在于经典不仅仅读来朗朗上口,更在于读经典书籍能净化心灵,能提升整个人的人生格局,更能为人提供无限的动力,这正是经典的活力所在.基于此,我们在引导大家诵读经典时,也适时地引导大家立志.

1. 明确何为志,为何立,以及立长志与立常志的区别.志,这个字的含义非常多,也非常好,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由此可见,志向一立且能勤学笃行,则天下何事不成,又有何功不立,但这个志要成就天下事,就必须有个前提,即立长志并笃行之,如此才可成天下事.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立志时,不能单纯地口头立志,可先期引导大家读经典,通过诵读经典、感悟经典的魅力和对自己的精神撞击,进一步了解自己.此外,在立志时还要多问问自己为何立志,立的志是随口一说还是用心考量过的,并认真、仔细地分析志之来源及可行性,组织大家以小组形式讨论长志与常志的区别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由此,大家对立志特别是立长志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并在立志卡上进行有仪式感的签名,从实质上引起大家对立志的重视.

2. 建立立志档案,及时反思.在这些分析之上,我们建立专门的立志成长档案,记录自己每天的得失及其原因.我们针对初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采用奖励和激励的方式促使他们更好地自我趋善避劣,对于好的地方,我们采用加分或者给予红花等学生认可的奖励方式,加以发扬,激发他们向善的动力;对于不好的地方,班级和小组会根据个体的情况提出合理的个体能接受的建议,以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加以改正,达到个体与班级整体进步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及锻炼,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有效进步,这样建立个体成长档案,每个学生个体就会对自己的每天得失做到心中有数,在不断扬长避短的过程中,实现日清日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学国学读经典中受益终身,并达成成长、成才这一目标.

3. 多方监督,砥砺前行,共同成才.在引导初一学生学国学读经典、致良知、同成才的过程中,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没有好的班规约束,再美好的蓝图也始终是蓝图.因此,在初一年级必须建立合理合情的班级班规,在这方面,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诵读,使他们感受文中的精华及对我们个体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明白成长之路离不开好的约束和周围群体的善意提醒.中后期,在班里开展多种方式的班会及分小组讨论,探讨哪种监督方式能让大家发自内心地接受且相对最有效,并制成班规,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实行,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在参与、讨论和制定班规上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体共同成长、成才.

三、读经典,调心态,及时更新

在引导学生读经典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经典活动,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和精神面貌较之前都有了改变,整个群体身上多了传统文化中一直提倡的温润儒雅的感觉,课间教室里也少了些吵闹,即便偶有大声喧哗,一经提醒也马上就改正.针对初一群体的这些改观,我们适时进行跟进引导,引导大家通过辩论的方式从心里认识哪些是需要发扬光大的,哪些是需要抛弃的.此外,还通过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以班会、小组形式讨论哪些行为是大家喜欢和提倡的,哪些是不利于集体发展且被大家所讨厌的,通过这些班会和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建言献策过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同时也感受到了好习惯和好做法给大家带来的好处,这一点在初一群体中特别重要,也是大家认可和希望倡导的.

四、读经典,强信心,力学成才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初一学生践行经典,诵读经典,从王阳明先生的心学致良知开始,无疑是一条最好、最有效的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在明心、明志、辩志、立志之后,每天践行立志卡的立志要求,大部分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学习态度都有了较大改善,这一切都是源于学生在诵读王阳明先生的心学经典过程中,充分理解了“身之主宰便是心,我心一明万物生”的含义,也是大家在“我心”的引导下,身体践行,力学力成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震.王阳明著作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

[2] 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述[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责任编辑 朱泽玲

  

  

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理念和良知理念和初一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服务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 满足和保障学生各种正当利益和诉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成为衡量学生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 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创新.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德育内涵阳明心学中的“ 良知”,我们可以理解为良心或者孟子口中的是非之心,这是王阳明心学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良知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但是不同人的良知却有明觉程度上.

王阳明致良知视角下医患关系处理程序和方案
摘 要紧张的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最大的难题,现有体制并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文以新时代中国国情与医改为导向,结合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为医患关系处理提出可行的思路与手.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是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探索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应用的具体方法,首先从构建和谐校园、契合时代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三个方面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实施&l.

论文大全